苦涩的桥百姓故事
刘锋是从边远山村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在深圳开了一家公司,赚了不少钱。这年春节,刘锋**回老家过年,快到村口时,一条湍急的河流挡住了去路,原先那座通往村子的石拱桥已经坍塌了。刘锋只得绕道二十多里,通过上游的一座桥把车开回了家。
车到家门口,左邻右舍都围了上来,寒暄过后,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起了桥的事。桥是上半年发洪水时垮掉的,之后,邻村的老大就买了一条木船,请个老艄公摆渡,一人一块钱,一天下来收入不少。
刘锋忙问:“老大是谁?”村民说:“老大就是刘乡长的大哥,在本地很有势力,除了坐过牢的阿混外,没人敢惹他。”刘锋“哦”了一声,没再说话。
当天晚上,刘锋来到刘乡长的家,开门见山地问:“如果重建一座桥,您估算要多少钱?”其实刘锋早算过,最多也就十来万。可刘乡长却说:“估计要个十五六万吧,可*一直拿不出这笔钱来,我只好动员我兄弟,让他掏钱买了一条船,解决乡亲们出行难的问题。”
刘锋说:“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打算出钱修桥,您看怎样?”刘乡长喜出望外地叫道:“真的吗?太好了,简直太好了!”刘锋说:“那就趁早开工吧。”刘乡长立即摇起了头:“哪能说风就是雨,这修桥的事不是儿戏,马虎不得,各部门都管得严,我先打个报告上去,可能要段时间。”刘锋说:“那好吧,按程序办事,等手续办妥了,您就跟我说一声,我立即把钱打过来。”
刘锋投资建桥的事在乡里传开后,大家都很高兴,但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这桥能建起来吗?这不等于要断老大的财路吗?
果然,刘锋回到深圳后,左等右等也等不来刘乡长的消息,便主动打电话给刘乡长,问起修桥的事,刘乡长说:“我正烦着呢,没想到办个修桥手续这么难!光图纸就绘了好几次,报上去又给退了回来,说有安全隐患,最近又绘了个图,按预算少说也要二十五万,你看……”刘锋说:“您不是说只要十五万吗?怎么一下就多出十万来了,很抱歉,我无能为力。”至此,刘锋投资建桥的事基本搁浅。
恰在这时,出狱不久的阿混不知在哪发了财,花两万块钱买回了一艘小型机动船,也在河上搞起了摆渡的营生,不过,他收费很便宜,才五毛钱,一下子就把老大的生意全抢了。老大虽然是个角儿,但对阿混却无可奈何。
老大心里那个气啊,自然是没法说了,可他不服输,第二天就打出了免费摆渡的牌子。这一招还真奏效,所有过河的人都涌他这儿来了,阿混没买几天的机动船只好靠在了岸边。
可阿混一点也不急,每天,他都要来到老大的渡船上,享受老大的免费服务,时不时还讥诮一句:“没想到咱村里还出了个活雷锋啊!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想免费摆渡也是如此!看来我那船算是白买了。”
老大气得说不出话来,一周之后,他的免费服务撑不下去了,终于辞退老艄公,放弃了摆渡营生。阿混的机动船又突突突地在河面上响了起来,收费从五毛长到了一块。看着阿混的得意劲儿,老大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他在心里嘀咕:“你就得意吧,我看你能得意几天?”
这天晚上,远在深圳的刘锋意外接到了刘乡长的电话,刘乡长高兴地告诉他:“修桥的手续办妥了,图纸改了改,总造价二十万,*出五万,现在只等你的十五万了。”没想到刘锋却说:“我以为这事黄了,钱用到了其他地方,现在我最多能拿出十万块钱。”刘乡长很不愉快地说:“好吧,十万也行。”
两个月后,一座三孔的石拱桥终于建成了,精明人悄悄算了算造价,不过十来万块钱。
桥修好后,阿混的机动船从此没有了生意,废铁一般堆在了岸边。这天,老大找到阿混,讥诮道:“我现在改收破烂了,你把那船当废铁卖给我吧。”阿混笑道:“这船不是我的,你真要收购,去找刘锋,他会免费送给你!”
老大一下就愣住了,失声说道:“原来都是他捣的鬼!”阿混仍然笑道:“要不然这桥怎么能修起来?”
拓展阅读
1、最伟大英语10条最伟大的百万富翁的成功奥秘励志故事
1.成功并不比失败更难
2.贫穷是一种疾病,但它是可以治愈的
3.钱来自人的内心,它是一种思想状态
4.一切财富的根源是人的下意识
5.思想的“自我编程”是成功的捷径
6.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唯一区别在于自我暗示不同
7.富人就是为公众提供服务并得到回报的那些人
8.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9.你付出的努力就像存在银行的钱,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取
10.像百万富翁一样思维,你必定成为百万富翁
找到最简单的成功原则
或许出于某些神秘的原因,富人们总是吸引着大众的目光。尽管我们探索富人的成功奥秘异常艰辛,但是,我们还是决定揭开围绕在富翁们身上的神秘面纱,披露他们积累财富的秘密,回顾他们是如何建立起属于他们的庞大帝国。我们写作本书的初衷实际上非常单纯,我们写作的基本前提是:
成功与命运无关(尽管成功偶尔可能与运气有关)
成功在于将一些具体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应用
你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们的这条原理一次又一次被反复验证。我们研究的这十个亿万富翁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某些原则,或者说他们更从容地应用了这些原则。
当然,我们调查的这些伟人在执行这些原则时与我们并不相同,他们要比我们更坚定。同时,他们又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人强调这条具体原则,有人注重那条具体原则,这些具体的原则最后成为了这些人“标志性”或个性化的成功公式。比如雷·克罗克,世界著名的汉堡包大亨,他是逆境中坚持不懈的典型代表,他在年届五十之后才获得了成功。五十岁对大部分人来说通常是他们考虑退休的年纪了。但在雷·克罗克的眼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把这一条原则放在了才华和天份之上。
保罗·盖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相信商业上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如何引导人们的活动。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石油大王,保罗·盖蒂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他所透露的影响他整整一生的所有秘密,对世人而言是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在本书中我们把他的秘诀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主张一种主要的成功方法,所以对他们的生活加以研究,对我们寻找成功之路会有所启发。
这个世界上的富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家众所周知的“财产继承人”,他们出生富贵之家,在他们开始经商的时候,已经有了充足的储备资金。我们大家都清楚,如果腰包里已经有了几百万美元,创业要容易得多,因为只要得到一些良好的建议,这些资金就能带来滚滚财源。
第二类富人通常指那些白手起家,靠自己奋斗的人。与第一类富人不同,他们的成功同他们的出身毫无关系。因此,我们对研究这类富翁的生活更感兴趣,因为这些人同我们一样,创业之初,并没有多少优势,你即将读到的他们的生平故事勿庸置疑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童年相当普通,时常在贫穷中度过,有时处境悲惨。在学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名声不好的“笨学生”。然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都决定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或是受到一本书的启发,或是接受了朋友的建议,或是受到榜样的启迪,或是出于自身强烈的本能,一个接一个地迈向了成功。
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曾意识到人作为自然生物的脆弱,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人是一种不断进化的生物,他们能够朝着某种理想而不断努力,完善和发展自身。同样道理,一个人致富的能力,不管看上去是多么渺小,也都可以培育和提高。而且,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实际上,无论你的年龄有多大,无论你的出身如何,每一个人都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在这种关键时刻,你必须保持警觉,乐于接受和聆听建议。本书中包含的秘密会帮助你到达人生决定性的转折点,书中谈到的这十人正是在抓住人生转折的机遇后飞黄腾达的。
我们选择的这十位靠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大师来自不同领域,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在任何领域中都可能成功。当然,十个人不可能覆盖所有行业。然而不管怎样,他们表现出来的品质和坚持的原则对任何公司和个人都是适用的。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获得同样的素质,学会应用他们的原则去获取成功。
我们选择的这十位百万富翁,他们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他们是:
亨利·福特、康拉德·希尔顿、托马斯·沃森、雷·克罗克、本田宗一郎、沃尔特·迪斯尼、亚里士多德·奥纳希斯、约翰·洛克菲勒、保罗·盖蒂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他们究竟有多富?
这些人到底有多少钱?保罗·盖蒂曾经说过,如果能计算出一个人的财富,那么他就不能算真正富有。我们研究分析的这些人物拥有的财富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他们究竟有多富?我们不可能知道。因为他们拥有各种复杂的*组合,而这些*的价值又在不断的变化中。另外,出于经济上的原因,大部分富翁对他们建立的帝国都态度谨慎,他们当中许多人对个人隐私过分看重,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向外界透露。
最能反映富翁这种心态的是保罗·盖蒂(霍华德·休斯是另一个典型,他还因此患上了恐惧症)。1957年,美国著名杂志《财富》发表了他们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的调查结果,保罗·盖蒂名列前茅,甚至到了那个时候,盖蒂还试图隐藏自己的真实姓名,公众对他一无所知。实际上,还有一个关于盖蒂不为人知的小故事,他的一个大学同学碰到保罗·盖蒂时,问盖蒂为谁工作,而盖蒂那时实际上早已是拥有数百万财产的富翁了。
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少谈及他们获得的财富,但他们非常乐意谈论成功背后的思想。他们中许多人都写过回忆录,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没有写过传记、回忆录的富翁在接受深入的采访时,通常也会敞开心扉,或者允许他们最亲近的同事学习他们的思想,这使我们的工作轻松了许多,当这些人解释他们成功的秘诀时,我们会坐下来聆听,因为他们的建议显然是非常珍贵的。
有一次,一个学生调查约瑟夫·肯尼迪(约翰·F·肯尼迪的父亲),问约瑟夫·肯尼迪为什么那样富有,约瑟夫冷冰冰地回答道:“我富有是因为我有很多钱。”约瑟夫·肯尼迪的资产价值3.6亿美元,但在解释他如何积累了如此巨额的财富时,他缄口不谈。幸运的是,我们所调查的这十位百万富翁并没有*到如此程度,他们非常乐意向他人解释他们的策略,这样可以让他人从中受益。
2、风雨桥的来历 风雨桥的来历的古代民间童话故事推荐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3、不要抱怨学会吃苦的哲理故事
只有那些咬紧牙关,忍受得住心灵和身体双重折磨的人,才能彻底将平庸的伤口愈合,最终书写出人生的辉煌。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不要抱怨,学会吃苦的哲理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唐贞观年间,有人开了一家磨坊,并从集市上买来一头驴跟一匹马,把它们关在家中一个不见天日的小磨坊里。这人让驴子跟马做自己的苦力,天天驱赶着它们绕着石碾子没日没夜地转。
面对这种遭遇,驴子彻底失望了,它想,完了,完了,自己的余生注定要在这里度过了,于是,它不断伸长脖子,发出刺耳哀鸣。磨坊主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每当听到驴的叫声,就会冲进磨坊用棍子或鞭子对着它一顿猛抽。磨坊主的'态度让驴子更加悲哀,时间不久,它就变得骨瘦如柴了。
马却不然,虽然它跟驴子干着一样的活儿,但它从没忘记自己的理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运动中,它一直告诫自己,只要能够吃苦耐劳、不偷懒、不断努力,自己就一定能够冲出这小黑屋,重新走进广阔的天地纵情驰骋。于是,马在黑暗中卖力地工作,整日的操劳不但没有把它拖垮,反而使它更加膘肥体壮、四肢矫健。
终于,机会来了。一心向佛的唐王下定决心,让玄奘到西天取经,并下旨在百兽中为其选一坐骑。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经过千挑万选,最后,玄奘选择了那匹膘肥体壮、吃苦耐劳的马。于是,唐王下诏,将马赐予玄奘,封号白龙马。马随玄奘西去,一路历经坎坷,取得真经,获如来佛赐金身。而驴子仍旧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小磨坊里,日复一日地围着石碾不停地转啊转啊……
这个故事,对人生颇有启发:耐得住寂寞、舍得吃苦的人,就像故事中的马,只吃一时的苦;而承受不了改变,自甘平庸,放不下眼前安逸的人,却可能像故事中的驴,要吃一辈子的苦。命运,对每个人都很公平。贫穷、平庸、疾病以及心灵上的孤独……每种困境都是一道血淋淋的伤口,要想使伤口愈合,就必须痛下决心,埋头做一匹吃苦的马,而不是一头抱怨的驴。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早已经习惯了忍受,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悔恨的伤疤。然而,只有那些咬紧牙关,忍受得住心灵和身体双重折磨的人,才能彻底将平庸的伤口愈合,最终书写出人生的辉煌。
6.不要抱怨勇于改变英语作文
8.不要抱怨,靠自己作文
4、经典故事:夹在书里的一百元
一天,罗秀带着丈夫和儿子去弟弟家做客。罗秀和弟媳在客厅看电视,其他人都在侄女罗西的卧室里聊天。
这时候,弟媳起身去泡茶,罗秀百无聊赖,就在身旁茶几上找了本书,胡乱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竟夹着一张崭新的一百元。
罗秀顿时如坐针毡,她本来就是个看重钱的人,现在就好比在路上走,突然捡到一百元钱,搁着是白不要,可塞进自个儿腰包又觉得不踏实。罗秀想了又想,最后还是没动那张钱,把它夹进书里,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
晚上回到家,罗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眼前总是晃悠着那本书的影子。为了转移注意力,她张口问丈夫:“下午你们在房间里聊什么呢?几个人都很高兴的样子。”
丈夫说:“罗西那丫头在准备几星期以后的演讲,让我提点建议,我就提了呗!”
罗秀“哼”了一声说:“你掺和什么呢?人家又不是没资料。”
丈夫不乐意了:“你别小看我,罗西可信任我了,好久之前就问我借资料书呢!我上周借了几本给她,今天倒是忘了问她有没有看。”
ldquo;什么书?”罗秀好奇地问着,不禁兴奋地想,难道是那本书……
丈夫说了个名字,罗秀一下子从床上蹦了起来,喊道:“那是你的书啊?”丈夫被她吓了一跳。见丈夫一脸疑惑的样子,罗秀又摇摇头,连说没什么,心里却想着第二天就去把书拿回来。
第二天,罗秀也不管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赶到了弟弟家。
敲开门后,弟媳有些吃惊,将罗秀请进屋。罗秀客气地说明来意:“是这样的,我那儿子淘气得不得了,非得看一本书不可,可他爸借给罗西了……”
ldquo;这样啊,姐你随便拿,回去给你儿子看吧!”
于是罗秀直奔茶几,拿起那本书,便急匆匆地要告辞。弟媳关心地说:“外面雨大风急,还是等你弟弟回来,用车送你回去吧。”罗秀连忙说:“不麻烦了。”然后她头也不回地走了。
回到家,罗秀翻开了书,一页,两页,三页……整本书都翻得底朝天了,还是不见那一百元的踪影。她急得仿佛热锅上的蚂蚁,质问丈夫有没有在书里放钱。丈夫无奈地说:“我也不记得了。”
ldquo;可是我昨天明明看见了,今天却消失了……难道是罗西那丫头……”罗秀说着说着,又埋怨起丈夫,“都怪你在书里私自藏小金库,让我损失了一百元!”
丈夫没耐心地说:“不要再闹了,我另外给你两百元,行了吧?”
可罗秀还是絮絮叨叨的:“我不是为自己想,我是心疼咱们的钱白白没了。怎么会这样?他们怎么能干出这种事?”
折腾了一天,钱没拿回来,罗秀却病了,淋了雨发了烧,到医院又是打点滴,又是吃药,好不容易才把体温压下来。
几天后,弟弟一家来看望罗秀,侄女罗西也来了。罗秀压着怒火,和他们寒暄几句。末了,侄女从包中拿出一本封面眼熟的书,笑着对罗秀说:“姑姑,你那天拿错书了。你拿的那本是我后来买的,里面有我的名字,还有我做的笔记呢!你瞧,这本才是姑父的!”
罗秀一愣,有些激动地喃喃道:“那一百元……”
罗西笑了:“哦,你说我夹在里面的一百元啊!那是爸爸卖菜错收的假币,被我用来做临时书签,昨天我已经把它交到银行去啦!”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6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