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古诗古文诗词楹联黑板报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04:21

诗词古诗古文诗词楹联黑板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屏晚钟

明·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

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

山增归去扣柴扉。

应天长南屏晚钟

明·张矩

翠屏对晚,鸟榜占堤,钟声又敛春色。

几度半空敲月,山南应山北。

欢娱地,空浪迹。谩记省、五更闻得。

洞天晓,夹柳桥疏,稳纵香勒。

前度涌金楼,笑傲东风,鸥鹭半相识。

暗数院僧归尽,长虹卧深碧。

花间恨,犹记忆。

正素手、暗携轻拆。夜深後,不道人来,灯细窗隙。

湖山十景·三潭印月

宋·王洧

塔边分占宿湖船,宝鉴开匳水接天。

横玉叫云何处起,波心惊觉老龙眠。

应天长三潭印月

明·张矩

桂轮逼采,菱沼漾金,潜虬暗动鲛室。

水路乍疑霜雪,明眸洗春色。

年时事,还记忆。

对万顷、葑痕龟坼。

旧游处,不认三潭,此际曾识。

今度涌金楼,素练萦窗,频照庾侯席。

自与影娥人约,移舟弄空碧。

宵风悄,签漏滴。早未许、睡魂相觅。

有时恨,月被云妨,天也拚得。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涛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狂抛巨浸疑倾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拓展阅读

1、初中遇见最美精美征

童年时期,在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下,我渐渐地喜欢上诵读。一方面,不同的内容能让我体会人不一样的情感;另一方面也能使我在中,学习人们那种不求名利,悠然自得的情怀。

在众多人中,我喜欢陶渊明所创作的。在他的中,向来以感情真挚,朴素自然为特色,中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有时也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而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又通过运用虚构的手法,将桃花源描绘成一个绿树成行,男女老幼,辛勤耕织,祥和无忧的安定社会,以此寄托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当时混乱时世、暗*现实的不满,由此也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

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刻画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的形象;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而在“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恶劣环境中,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闲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是他不涉*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而归隐田园的体现,也是他一生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

每当陶渊明游玩于山水之间时,那一曲曲悲壮的篇,那一段段优美的,正伴随着你的衣襟,流传千。此时,我体会到,已纳入你的灵魂,不论生活有多贫穷,处境有多落魄,它都依然伴随在你的左右。而当你看到百姓的痛苦、*的*后,你明白自己已无力改变现实社会的污浊,你心中的那股想法又一次又一次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做一个行者,不论尘世的喧嚣,选择过安静、悠闲的生活,抛开*上的压迫、剥削,不是金钱为命,只为自己而活,一生安贫乐道。

陶渊明这位我国田园派的开创者,虽然在*上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却留下了无数传颂千句。他笔下所出,都包含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而他的作品,更是让我们这些读者读着亲切,回味无穷。无论是他的人生经历,还是他的田园赋,都让我深有感触。而中体现的那种悠然,那种坦然,或许正是你对生活的向往。

2、遇见最美

第一篇:我喜欢畅游

我喜欢畅游的世界,与陶渊明一起种豆南山下,与李太白一起举杯邀明月。——题记

翻开厚厚的集,我乘一叶小舟穿越风雨来到陶渊明身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正坐在山边,看着南山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见我来了满上一杯好酒,与我共饮。他说他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前往梦中的桃花源,过着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下李白举起酒杯邀请明月,与他共饮。希望借月光遥寄对家人的思恋。家乡的父亲还健康么?母亲是否还在村口的小树下等我。说着说着泪已经划破脸颊悄然而落。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夜半一女子独坐梳妆台前,看的铜镜中的自己,悄然落泪,昏暗的烛光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她独自面对着这无边的暗和寂寞的侵袭。昔日的誓言又回荡在耳边。如今只剩下这空荡荡的宅子和他曾与自己定的海誓山盟。夜总是短暂的而光明却是永恒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犹豫的日子将会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李清照今后的日子你要坚强。

我喜欢畅游人对饮,感受他们的悲伤与快乐。

第二篇:的美妙

那绚丽如彩虹般的,那梦幻如魔术般的,那峻峭如高峰般的,是,是我们身边的,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去细细体味,就会沉醉其中,沉醉于那美妙的中。

(一)

“人生自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国土遭元军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虏,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军,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人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遗憾自己没能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如今路过了伶仃洋,触景生情,人忠贞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痛苦和悲愤是难以名状的。最终,身陷敌手的人对自己命运作出了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以死明志,以死国。

(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劲吹,雪花飞舞,忽然间宛如春风一夜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一向迎风招展的红旗却硬硬的垂落着,不能翻动,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气如此寒冷,一切都显示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人和朋友分别时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真是依依不舍,“去时雪满天山路,”只见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见,这一路可怎么走啊!

(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暮春时节,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候,可是人赋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儿虽凋零但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它还要回到养育过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来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人以落花自比,辞官还乡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为下一代的成长出力。

,是绚丽的,是梦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无尽的沉醉……

第三篇:我爱

斑斑驳驳的墙砖上因为潮湿而而长出了青的青苔,一块光滑的墙砖上用飘扬而有力的字刻上了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间在周围虽都留下了烙印,但是这首的光辉却丝毫都没褪色。如同我爱的,无论经过了多久,中包含的感情也不会消失,如一坛美酒,越酿越纯。

鼎盛于唐,则是宋,固有称号唐。唐宋都是发展极好的朝代,经济的发达才会有一群群人墨客、奇人志士感叹社会、感叹美景、感叹历史,或愤世嫉俗,抨击时弊,或慷慨激昂,激扬字。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极盛时留下,在盛世繁华、熙熙攘攘中留下对美好生活得赞美。望着“绝胜烟柳”的皇都,坐在酒馆的二楼,饮一杯酒,赋一首。也许有人是在朝代日渐衰败时留下,在一片破落的废墟前留下对流离生活得无可奈何,终得“人比黄花瘦”,不得圆满。病重的父母、待哺的婴儿、破旧摇坠的茅屋、时时吹响的战火,叹出对亡国的悲愤与无奈。也许有人是在伤情离别中留下句,孜然一身游荡在他乡,节日来临,却总少了一份欢乐,多了一份孤寂与落寞。”遍插茱萸少一人”,何时才能“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能把满目的思乡与思亲的泪水融入到笔下的字。远而来的字,仿佛穿越时空,将人、人的感情传递给我们,我爱淡淡的忧愁,,也爱繁华盛世下的艳丽,更爱这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徜徉在之中,感觉是在和人、人们进行一场心灵的聚会。

一首是无法用其他语言翻译的,勉强译之,也会没有那份神奇的韵味。中国传统的东西是无法替代的,也不能丢失。因为中不仅有人类的善于美,更有结晶于中华五千年明的民主精神与民族之魂。“人生自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面对强掳入侵,那种汗撒大地,效祖国的豪情壮志,那份凛然与浩气,那份执着与坚贞,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永立于世界之颠的武器吗?当你面对被战乱侵害的历史遗迹,你是否会想起历史中的“烽火连天”,在人留下的中,品味着那个时代的豪情壮志。当你读着这些,在金戈铁马中细细品读那份荡气回肠,可以感受到心灵深处的震撼。我爱,更爱这带着热血的

美景如画,美景如中你也能够寻觅到种种人间美景。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欢快旖旎的夏天,也有“独钓寒江雪”空旷辽远的冬韵。或许历史带走了当年的画美景,但所留下的却不会被历史所带走。淡淡花香犹如一幅画卷在眼前展示,浓浓人情犹如一首乐曲在耳边回荡。心随景动,读着这些,感觉在放飞心情。我爱,这些如画如歌的

一杯清酒,回旋在历史的隧道中,而这杯清酒便是,越品越香。

3、初中遇见最美精美征

,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想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便会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我喜欢。

不过在我看来,太过单调,又太过枯燥。唯有,我真是打心眼儿里喜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也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便会细赏,皎洁的月光洒下那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依旧不散。”

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教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此。,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4、初中遇见最美精美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皎洁月光下,在一个透着微微亮光的小小窗口前,一个小女孩在咿咿呀呀地用着稚嫩的声音在读着一首。淡粉色温馨房间里,儿童玩物放满在床上,木偶闹钟摆放在床头边,房间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个扎着双尾辫不过十岁的小女孩在拿着本儿童读物,用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指着读物上的一个人,奶声奶气地问道:“妈妈,他是谁啊?”“他啊,是唐代的人李白。”“李白?好奇怪的名字!跟洗衣粉立白一样”……额,他的名字已经早是家喻户晓啦。而且,他还被称为仙呢!仙?哇,作都作成仙人了,好厉害!”“额……”

李白?立白?小女孩的脑海中从此便出现了这怪名字的人,也许是因为他的名字跟立白有谐音吧,也许是因为今后的教材书上很多次出现这个人的名字,使小女孩更加印象深刻。她看过他的资料,是一个漂泊流浪的人,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推荐和赏识而得官,却每次令他失望。“真厉害,一个漂泊四方的人,却能得到这个‘仙’的称号,真是个人才!“小女孩这样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女孩懂得他的就更多了,他写的有很多种,山水景的,思乡的,还有送别朋友的,许许多多。渐渐地,小女孩喜欢上了,并且时时会朗读于口。而这个小女孩,就是我。

偶然的一次,小女孩又在书上看到了李白的一首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时的她,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她反复朗读了几遍,大概的了解了意思后。便问妈妈:“妈妈,这个‘龙标’是在哪里?”“这个啊!‘龙标’是唐朝县名,是在湖南,现名叫黔阳。”“哦……”我恍然大悟,“那……‘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是什么?是植物吗?”“这个啊,‘子规’指的是一种动物,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那么‘五溪’指的是什么?是五条溪流吗?”“没错,的确是五条溪流。它们是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分别是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统称‘五溪’。”“我还有一个地方不懂,那就是‘夜郎’是什么东西?”“‘夜郎’啊,指的是代少数名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哦……”我终于弄明白了。“千千,你知道,这是一首什么吗?”“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我们可以从最后一句品味出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中,‘我寄愁心与明月’最为明显,当作者知道好朋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黔阳后,为他同情,也为他担忧,‘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而‘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思则是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全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拟人和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不错不错,看来,你的知识又提升了!”“嘻嘻……”

又一个夜晚,风温柔的戏弄着柳树的细辫,杨花开得艳美,却又是那么的凄凉。皎洁的月光照进屋子里,像是披了一层朦胧地雾霜。蝉儿终于停止了他高昂的歌声,转为了永眠的沉睡。波光粼粼的小湖上,银光闪闪,倒映着寂静的夜空。朦朦胧雾中,似是一位穿着青玉白褂衣竹叶服的人站在湖边,双手背后,抬头望月,默默碎念着:“家乡可好……家乡可好……”夜光照在他身上,显得一片凄凉。我不禁又念起五年前那一首思乡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起了家乡,也思起了人。李白当时的心,也许就是这样的吧。人间情源可有,却又无缘相见。问梦知多少,似是故乡来。

5、白居易对日本学的影响

白居易光辉灿烂的伟大篇不仅在一代代中华民族子孙中流传下来,鼓舞和激励着汉民族的子孙后代,还带给日本的学深远的影响。

中国歌的顶峰时期产生于唐朝,作为中晚唐时代的大人白居易,虽已经无法达到盛世气象,但是他以自己独特的人生追求和学造诣,在中国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和名,更是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一海之隔的日本国,促进了代日本学的发展,对其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正史记载,白居易的首次流传到日本是在公元838 年,以大宰少贰藤原岳守将从唐朝商人那里得到的《元白笔》献给仁明天皇为始。但是日本学术界一般认为,在此之前,白居易的歌就以口传书抄等形式传入了日本。早在白居易还在世之时,他本人就知道自己的学作品已经流传到异国。在会昌五年夏五月一日所写的《长庆集》后记里写道“集有五本,一本在卢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禅林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胜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各藏于家,传于后”。会昌五年即公元845年,适值人逝世前一年。白居易还在世时,他的集就已经传入日本。而自从白居易歌开始进入日本,便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正如冈田正之在《日本汉学史》中所写:“士,靡然凤向,弃齐梁选之旧,趋清新泼刺之风。”当时日本的著名人具平亲王曾作称赞逆:“客得名多,白氏拔群足咏歌。思任天然沈极底,心从造化动同波。”白居易的歌不仅在日本的评价极高,而且也引领了日本人学习白的热潮。《本朝丽藻》中说:“本朝人才子无不以白氏集为楷模矣。”由此可见当时白居易歌之风靡。

二、白在日初期

974-1192年是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在平安时代初期,日本学是以汉的繁荣为标志。桓武天皇为了再建律令制度,在*、化等所有方面学习唐朝的制度,唐风化受到尊崇。而在嵯峨天皇时,汉迎来了最盛期。人集会时,经常通过做汉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平安朝的汉人吸取最多的,就是白居易的歌。最早进行白排律模仿的人是菅原道真。菅原道真写过《寒早•十首》,其一为:“何人寒气早,寒早走还人。案户无新口,寻名占旧身…何人寒气早,寒早卖盐人。煮海虽随手,冲烟不顾身…”这十首描写寒早的,无论是其歌题目和体制都与白居易的《春深•二十首》非常相似。这是最初较为青涩的模仿之作,虽形式相类,我们还是可以明显看出与白思想内容与艺术表达的不一致。而后的岛田中臣的模仿之作似乎更进一步,白居易《春日题干元寺上方最高峰亭》:危亭绝顶四无邻,见尽三千世界春。但觉虚空无障碍,不知高下几由旬?回看官路三条线,却望都城一片尘。宾客暂游无半日,王侯不到便终身。始知天造空闲境,不为忙人富贵人。而岛田中臣的临摹之作《春日雄山寺上方远望》:不是山家是释家,危峯望远眼光斜。今朝无限风轮动,吹绽三千世界花。两者一相对比即可以看出其对于白在意象上的再溶解和利用,显得更加灵活一些,而不再限于对于白形式上的模仿了。

三、白与平安时代巨著

平安时代作为日本受汉学影响最深的时期,也产生了出日本典巨著。最为著名的有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在《枕草子》中最能体现出白居易歌影响的是在280段里面的这样一段描写:在一个雪天里,中宫定子和服侍她的女房(女官)们围炉闲话,中宫说 “香炉峰雪今如何”,清少纳言便立即将帘子**,中宫为她的机敏与才学大悦,清少纳言也因此为自己博得了极大的面子。这种看似机制警敏的对话其实是建立在日本贵族阶级对白居易歌的推崇和熟知之上的,其依据便是白居易的句“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蜂雪拨帘看”。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与白居易歌的关系更是密切,据资料统计全书仅引用白居易一人的句就达108处之多,除了白之外范围还非常广泛,涉及到中国典名著《庄子》、《史记》、《经》、《昭明选》等。在《源氏物语》的一开始,紫式部就凭自己对于白的自由运用为我们塑造了桐壶帝这一痴情帝王的形象。书中写到:“中说贵妃的面庞和眉毛似“太液芙蓉未央柳”固然比得确当,唐朝的装束也固然端丽优雅,但是,一回想桐壶更衣的妩媚温柔之姿,便觉得任何花鸟的颜色与声音都比不上了。”原本形容杨贵妃花容玉貌的“太液芙蓉未央柳”,在桐壶帝的眼中跟自己心爱的宠妃桐壶更衣相比显得那么单薄,以此来凸显桐壶帝的用情之深。而在桐壶更衣不幸死去之后,桐壶帝的心情也跟失去杨玉环的唐玄宗非常之神似,虽没有“雨霖铃”般凄冷的寒苦之思,却也同样刻苦铭心,发出“天命如此,抱恨无穷!”的痛苦感慨,与《长恨歌》里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脉相承。紫式部不仅可以相当随心地运用白里描写爱情的句,对于白居易在贬谪时期表现内心苦闷和寂寞的句也运用得相当不露痕迹。在《须磨》卷中有一节描写源氏公子在被流放之时的一个夜晚,遥望三五之满月,不禁无限往事涌上心头,回忆起过去经历的繁华逍遥,对今时之盈月怅惘若失,遥想京城景象,怀念自己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女人们,以朗吟“二千里外故人心”,使闻者照例感动流泪。这首原来是白居易与元稹之间的赠答,在这里却被紫式部吸取再改造,爱情友情同样适用,感人之情并未分毫削减。在《源氏物语》里经常能感到白的存在,但是并不使人感受到有任何的突兀。紫式部往往用白的字句表现出了自己想要展现的思想内容,并不是拘泥于一格,这也是为什么《源氏物语》有那么多引经据典之处却气脉无滞的根本所在,这是属于紫式部自己的创作。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白居易和唐代学对紫式部本人及其作品的影响力,正如川端康成指出:“倘若没有前一个时代早就引进唐化,并一直延续下来, 就不会产生《源氏物语》。”

四、白热在近代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白居易的歌在日本曾一度落入低谷,可是随着日本近代以辞学派为代表的拟唐、拟明风的衰颓,平明浅近的风藉此气运重现抬头之势,白居易又重新在江户末期和明智初期显示出其生命力。在日本近代掀起重新肯定白居易歌,以大沼枕山的歌为代表。与前代学不同的是以其摄取范围不仅是其“闲适”而将范围扩大到了“感伤”和“讽喻”。清人赵翼在《瓯北话》中对白居易歌成就评价极高:“中唐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 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此元、白较胜于韩、孟,世徒以轻俗訾之,此不知者也。”枕山对赵翼不仅十分熟悉,而且颇为推赏,故我们可以推测他可能对于白居易歌持相似的肯定态度,这点在他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出。枕山在《题芳斋所藏袁中郎集尾兼示抑斋》四首之三中提及: “乐天开口即成章,千中郎得此方。刻画不追李王迹,直从游戏入三唐。”其将白居易与袁宏道并举赞赏,认为他们都能从为坚持雅正的人士大夫所不屑的平常甚至琐碎之语中道出生活的真谛。

枕山最喜模仿的是白居易的“新乐府”体,如:太平海静无戈船,广庭百戏簇曼延。算自元和至弘化,士民抃舞二百年。其句俨然是对白居易新乐府《七德舞》的模仿,可是又与白明显不同的是,枕山的歌中呈现出一派升平的溢美之辞,并无半点批判现实之意。而白居易却显然不同,即使是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他也会去深入思考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危机和困境,表现出深刻的担忧和思虑。这也与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用“讽喻”等题材里面的句进行景物描写,而自动过滤掉其思想内容有着相同的道理。日本人始终同中国士大夫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没有接受过正统的严格的儒学教育,不可能将白居易那种始终“心怀天下”的不变追求作为自己的理想。所以日本的学在很大程度上与*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显得更加的纯粹和个人化。

五、结束语

由于日本民族上述的特质,可以说日本学是受到汉学的滋养而破土发芽的,中华化给予了它必要的营养和经验,但是这也同时也是一个跳。日本学在吸取着汉学养分的时候逐渐走出了自己民族特色的一条路。“白居易热”不是可有可无的偶然存在,白居易的歌的学价值作为中国学的瑰宝将永远具有发掘精神艺术的价值,我们在另外的国度也看到它的繁盛和积极影响,中日化的一衣带水正以其世界化的广度被整个人类化所关注。

点击查看更多诗词古诗古文诗词楹联黑板报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57014.html

热门阅读

  1. 有关秋天风景的诗句
  2. 从自由女神像身上赚钱美文摘抄
  3. 201年情人节给男生的祝福语
  4. 中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参考学习弟子规
  5. 那一次真让我难忘小学四年级作文
  6. 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方案
  7. 2016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8. 浪漫沙滩婚礼的策划范文
  9. 小松全诗翻译赏析
  10. 痴情情感散文
  11. 有思乡的诗句
  12. 搞笑的情人节祝福语大全
  13. 药店春节祝福的对联
  14. 痔船我们的舞台演讲稿
  15. 家乡的桥和塔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16. 2015年女生节祝福语大全
  17. 小学英语教师述职范文
  18. 小学生必背古诗:敕勒歌
  19. 第二学期教务处主要工作总结
  20.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堂教案
  21. 《弟子规》心得体会
  22. 过一个年你花了多少钱杂文随笔
  23. 外派劳务宣传月活动总结
  24. 个人房屋的承诺书范文
  25. 精简的中秋节短信祝福语
  26. 用来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
  27. 金融销售年终述职报告
  28. 春节里的趣事作文
  29. 精选事业名言
  30. 屈原投江的故事
  31. 201年腊八节祝福语给公司同事
  32. 红十字会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33. 小挖掘机租赁合同
  34. 为庆祝公司三周年贺词
  35. 2016企业中秋节祝福语
  36. 生日卡片上的英文祝福语
  37. 《This girl is good》教学设计
  38. 陕西西安兵马俑导游词
  39. 中秋佳节作文500字左右
  40. 201年经典的高考加油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