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试卷评讲课反思范文
今天上午第三节,我上了一节试卷评讲课,课前抽了两个小组的看了看,整体感觉字词出错得不多。于是我就决定采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需要求助的问题,并进行自己解决的方法,确实都不会的我再讲解。一是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调动学生在复习课上的积极性。一节课下来,总的感觉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复习课不再枯燥,但不足是时间安排得不够好。下面是我在讲评课上的讲评步骤:
一、学生求助
“同学们,你们在做这套试卷的时候,觉得哪道题比较难,或者说哪道题你还不会做,现在可以发出求助!”学生立即认真看起试卷来,很快,有小手举起来了,求助的问题正如我所料:陈述句变反问句;读书名言;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交换顺序变词语……看起来,学生找难点还是比较准的,不能低估他们。
二、学生解疑
当我把学生求助的问题的题号写在黑板上后,只抛出了一句话:“同学们,你能以小老师的身份来解决上面的难题吗?”话音刚落,立刻便有小手举了起来。我趁机强调了发言和倾听的要求,学生发言时声音异常响亮,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补充的同学也很有序,倾听的同学也很认真,我不禁暗自窃喜。当然在学生展示自己答案的同时,我有针对性地穿*一些做题的方法,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教师讲解
学生在展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题时,第1和第2小题答的不是很恰当,但是没有人再来补充,于是我就直接对此做了讲解,强调学生记住。
虽然这节课学生自己求助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剩余的简单题却没有安排好时间对照,感觉不妥。因为尽管试卷上的字词部分答案固定,但不能保证没人出错,特别是对于三年级孩子而言,这还是个重点。反思课堂,一是在讲反问句时用时较长,二是忘了第三节是35分钟。
虽然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得当,但我还是惊喜于孩子们的进步,毕竟孩子们和开学之初相比明显长大了!我会耐下心来,带着孩子们慢慢前行!
拓展阅读
1、反思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论文
【摘要】如何提高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效率,使学生巩固知识,能力提高,这一问题值得反思。
高三生物知识面广,知识点琐碎。平时练习多,传统的习题讲评课总是教师讲得不亦累乎,学生听得不亦晕乎。高考题题量小而难度大,尤其注重考查学生能力。这样讲评效率较低,远远不能提高学生能力。那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效率,使学生在每一次讲评课后完成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呢?反思之后,觉得以下方法有一定可行性。
一、课前准确,发现问题
1.把握习题范围、难度、题量
在短期或一定阶段复习后,教师会自主命题测验学生掌握情况,命题时侧重于当前复习内容,也要兼顾学科知识的综合性。难度适中,重在基础,否则挫伤学生信心。题量、分值要接近高考,有限时间内学生能完成基础类、实验类两大题型。
2.试卷批阅,统计分析
教师要及时批阅,做好记录或选摘,对集中的错误,定出纠错的具体措施,对学生中有创意的答案、方法加以推广。要求学生在讲评课前自己订正错题,自我分析原因。
对试卷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整体水平及讲评的侧重点、方法等。统计包括试题难度、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等数据,一般错误率较高的.题便是讲评的重点。
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试卷的难度、范围与学生的能力、认知是否一致;二是常规教学中试卷中某些知识,教师是否讲清,或者学生考前是否努力,做题时是否细心认真。
二、课堂讲评,解决问题
1.联系问题,讲清错因
学生错误率高或仍然迷惑不解的问题,教师要联系问题的课本基础知识,讲清题意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化繁为简、重视课本。同时重点指出一些错误原因,防止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引导学生自我纠错、反思。
2.传统的课堂,互动的模式
讲评课不宜教师一讲到底,应加强师生之间信息,情感的互动、支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发表看法,从而引起学生对某些重要知识的重视,教师在倾听的同时可以加以补充、指导。对本次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鼓励,对成绩差的同学采取询问、指导、批语、激励等方法促其进步。教师与学生之间换位思考,相互提出一些建议,在相互信任、共同努力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的成绩都会大有提高。
三、课后作业,反馈问题
讲评课实现师生多方面问题的剖析、改正,对于以上讲评活动的效果,还要通过一定的课后作业加以巩固。作业要涉及讲评试卷中的重难点以及师生共同讨论的问题,讲究量小而题精。再通过学生作业的质量,反馈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处理效果,以便及时进行改进。
小结:试卷讲评课紧扣大纲,结合实际,做好课前、课堂、课后工作,争取师生共同提高。这只是一点粗浅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提高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效率,让师生信心十足迎接高考。
参考文献:
蒋超英 高三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思考与探索。中学生物学 2005(2)
2、一年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阅读教学以学习兴趣为先导,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读中发展为主线,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中,促进语言与精神、学语文与学做人的同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创设理想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能使学生感到“易”、“趣”、“活”,“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课文理解的深刻性,保证语言实践的效益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或者在相似的虚拟情境中学习是一种理想的学习境界。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情需要,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引进课文,引发自主,引向成功。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而文字符号本身较为抽象,它不像图画、实物可以直接引起视觉快感。这就给六、七岁的孩子的学习带来一些困难,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实验教材所选的课文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富有现代气息。体裁多样,有儿歌、故事、童话、韵文等,很有情趣,深受学生喜爱。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和教师自身的*力,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读书,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是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才能旺盛,思维才会活跃、流畅。这样,学生的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在操作上,老师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学生把教师的亲切当做是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她们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她们及时给予鼓励,因为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其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如画一画、跳一跳、唱一唱、表演等)活动。教学中,老师根据课文体裁的多样性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把画、唱、演、说等活动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阅读教学的乐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不妨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以画促思
形象思维是儿童的主要思维形式,孩子们很喜欢通过绘画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将语言还原成画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再创造的过程。新教材的插图色彩明丽,孩子们很喜欢,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给有的课文补上故事的结尾,自己编故事用插图来表现。
根据一年级学生非常爱好画面的特点,刘老师在进行《比尾巴》教学时,借助图画的直观性来代替死板地读课文的形式来让学生好说说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孩子们的个性在看图观察中得到了充分张扬。
2、创造讨论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的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堵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当学生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以便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落实精读环节,注重培养语感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范文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是语感经验不断积淀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实验教材始终把朗读(背诵)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十分注重对课文材料的感悟。要让学生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培养他们的敏锐语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朗读。在深入读文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要扎实细致地落实读,做到以读为本。要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读书的思路,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朗读时要体现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读书形式,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自由读、比赛读等,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自由选择听众,自由选择朗读的方式。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使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入情入境,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其次,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可通过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过眼看、口诵、耳闻、心思多种感官联合加工,把故事中的人、事、景象等有机结合起来,并使头脑活动起来,从而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
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2021年全国2卷高考范文800字:也是一堂语文课
【优秀作文】
漫步在我们这个城市,随处可见“欧郡豪庭”、“罗马花园”、“北欧小镇”、“奥古斯邦城堡”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洋名字。实际上这些小区与外国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毫不相干。开发商给小区起个响当当的洋名,无非是想抬高身价,暗示自己小区的环境好、档次高,潜意识中流露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崇洋心理。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山窃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中山国酿造的“千日之酒”闻名遐迩。有个在当地*的鲁国人财迷心窍,偷了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酒浸泡,逢人便说是地道的中山酒。鲁国人都信以为真。终于有一天,那位店家闻名前来品尝,结果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我们城市里花里胡哨的洋名字,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趋俗,甚至媚富。自认为沾上点洋气,“糟粕”就变成“精华”了。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肉食者鄙”。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用我们的民族文化起个很好听的名字。仅以号称北京老三大药铺的名字为例: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讲究的是一个济世的医德;鹤年堂取《淮南子》中“鹤年千岁,以极其游”之句,祈福之意境高远;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寿”之句,来自千芝堂留存老药目中的话,一样道出了对生命与道德的尊崇。其古风悠悠,文化与道义同在,经时间风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
无论是酿酒,还是起名儿,我们都不该自欺欺人。“拿来”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窃其糟”。否则,把无知当有趣,把糟粕当美酒,只会贻笑大方。
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愿世人多一些鲁迅先生的“拿来”,少一些鲁国人的“窃糟”。这也是我在生活中学到的语文。
4、一年级教师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三个半月过去了,与此同时,我的新课也告一段落了。虽说任务完成了,但仔细想想自己还是有很多方面没做好。
第一、教学与实践脱节。“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用的结合”,这是一位非常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告诉我的。在没听说这句话之前觉得自己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可是听完这句话才让我如梦初醒:语文不再是大学里面的交作业,不是任务,而是责任。自己到底还是没有好好地对孩子们负责。虽说自己认真地完成了新课的教学,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到底他们是不是真的会用这一个知识了?听来就有点吓一跳,似乎自己完全忘了他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在认清了学用结合这句话之后,就要注意这一点,要让孩子们学会运用。
第二、读与写脱节。很多老师都很清楚,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小学要注重孩子们的形象记忆,他们大多是比较直观的记忆事物,所以读写对于他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写的能力,只读不写和只写不读都是不行的,必须注意到读写的结合。所以,我要改正以前的只注重孩子们读的能力培养,而忽略了他们写的能力培养的这一严重错误。
第三、巩固复习的忽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老是会发现一个问题:孩子们学过课文后,再提到这一篇课文的知识点他们又记不清了。仔细想想,这是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注意到知识点的巩固。他们这时的记忆正是瞬时记忆,而要把它变成*记忆就必须得巩固练习,反复提及,这样孩子们才会深刻的记住它。
以上的是我这一段时间里想到的,也是自己忽略掉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谨记这一点,时时以学生为重,替学生们着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4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