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古诗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15 22:14:12

《送灵澈上人》古诗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刘长卿

原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拓展阅读

1、2021牛年春节的精选

1.《元日》宋朝·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除夜宿石头驿》唐朝·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3.《新年作》唐朝·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4.《浣溪沙·庚申除夜》清朝·纳兰容若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5.《除夜作》唐朝·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6.《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宋朝·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7.《守岁》宋朝·苏轼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

8.《于西京守岁》唐朝·骆宾王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9.《江城子·迎一九六六年新年》

**江山风光好,红旗飘,干劲高,大地争艳,比学赶帮超。磊磊胸怀盛世界,私全抛,难不倒。万里征途奋今朝,*领导,年少,万紫千红竟妖娆。

10.《田家元日》唐朝·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2021牛年春节的精选

1.《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宋朝·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2.《思佳客·癸卯除夜》宋朝·吴文英

自唱新词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3.《癸巳除夕偶成》清朝·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4.《守岁》唐朝·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一宵中。

5.《元日感怀》唐朝·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未归。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6.《客中除夕》明朝·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儿女大,为客岁年长。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7.《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梅枝》宋朝·吴文英

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小窗春到。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苔泪锁霜千点,苍华共老。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残...

8.《除夕感怀其二》近现代·谭嗣同

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逃酒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9.《除夕感怀其三》近现代·谭嗣同

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10.《除夕感怀其四》近现代·谭嗣同

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3、有关王维《使至塞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王国维称之为“千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高超的艺术境界。

4、关于立春节气大全

(南宋)陆游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

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

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

立春后五日

(唐)白居易

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

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颜。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

迎芳后园立,就暖前檐坐。还有惆怅心,欲别红炉火。

(南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代】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顽。

【宋代】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

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木兰花·立春日作》

【宋代】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间偏我老。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岁末立春之时,当时陆游四十七岁,在四川任夔州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被贬黜出京,外放镇江通判;两年后,改任隆兴通判;一年后,免职还乡,卜居镜湖之滨;三年之后才被起用,派到夔州,仍是做通判。到夔州任,是乾道五年(1169年)底在故乡接到任命,因久病体弱不能即可启程,延至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出发,十月抵达任所。

点击查看更多《送灵澈上人》古诗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55014.html

热门阅读

  1. 大寒节气暖心祝福语
  2. 《丑小鸭》的教学随想教案
  3. 古诗江雪教案
  4. 水仙们读后感范文
  5. 201年除夕夜给老师的吉祥祝福语
  6. 描写3妇女节的作文
  7. 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教案范文
  8. 《吆喝》教学设计模板
  9. 王之涣出塞 古诗
  10. 三只小猪故事
  11. 201年简短鸡年拜年祝福语
  12. 新的一周周一祝福语
  13. 有关冰释原文以及练习题答案解析
  14. 有关学习qq个性签名
  15. 十年一觉电影梦纪实故事
  16. 教师节廉洁过节通知
  17. 2016年国庆祝福词大全
  18. 用顾名思义造句
  19. 小学生冬季长跑学校计划
  20. 我不为那件事后悔初一作文
  21. 描写父亲难过的句子集锦
  22. 嗨你好圣诞老人四年级作文
  23. 小班《蛤蟆种瓜》教学反思范文
  24. 员工质量的培训心得体会
  25. 一年级家长会上发言稿范文
  26. 教育实习自我鉴定
  27. 关于三字经的故事视频
  28. 财务工作者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29. 课文景阳冈教学设计
  30. 赞美秋天景色的诗句 古诗大全
  31.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老鼠显本领》教学设计
  32. 2016年感恩节送给客户的祝福语
  33. 重阳节孝敬诗句
  34. 拒绝吸烟演讲稿
  35. 关于《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
  36. 沈从文具有的品质随笔
  37. 维护核心听从指挥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38. 爱国诗歌朗诵稿五分钟
  39. 最新的青春励志语录分享
  40. 《新型玻璃》的优秀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