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电影梦纪实故事
我是一个心智与身体都比较晚熟的人,个性比较温和、压抑。因为晚熟,所以我很多的童心玩性、青少年的叛逆、成年对浪漫的追求,以及我的提早老化,其实是一起来的。就在自觉比较成熟时,我年轻时该发生又没发生的事,突然在我中年危机、身体状况开始往下掉的时候,就这样都冲撞上来。打从《卧虎藏龙》起直到现在,我都在经历这些。
“我想当导演”
当年刚考上台南一中时,父亲就拿了份大学志愿表回来,他大概想知道我会是块什么料,好提早安排最佳师资阵容吧!我知道自己不是学理、工、医、农的料,可是文科的外交、新闻、外文、法商等科目,又觉得都没啥意思。当时我就对父亲说:“我都不喜欢,我想当导演。”大家听了,一笑置之。可是我讲的是实话,当时也不知道导演是干什么的,只知道是导演把电影拍出来的。
天天补习,还是落榜。
第一年考大学,我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因为紧张,考数学时我腹痛头胀,豆大的冷汗直滴,一个字都看不清楚,复选加上倒扣,考了个0.67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放榜时,我正好独自在家,就一个人跑了出去。
他们回来一看我失踪了,急得不得了,只有弟弟李岗猜到我可能去了哪里,于是骑着脚踏车,奔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海边,果然看见了我的脚踏车。他走到沙滩上仍没见着老哥的踪影,心里也开始忐忑不安,直到看见我低着头走近,兄弟俩什么话也没说,默默穿过沙滩,摸黑骑着单车回家。
二度落榜在我们家犹如世界末日,我根本没想到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那天我是去海边散心,回家后,没人敢惹我,李岗则奉母命盯着我,怕我出事。放榜两天后,我准备专科考试,考得不错,进了艺专影剧科。
我学戏剧、美术,爸爸虽然答应支持我,但他内心一直很矛盾。在父亲的印象里,我的学业和小时候我们看的军中康乐队没两样,他很伤心,一心指望能光宗耀祖的我没考上大学,居然沦落为给人逗乐子的康乐队队员,所以他一直催促我留学,希望我能够拿到学位,成为戏剧系教授。直到现在,我格局比较大了,但心理障碍依旧存在。我一回台湾就紧张,搞戏剧,我是跑得越远能力越强,人也越开心。一临家门,紧张压力就迎面而来。
蜗居的六年
留学纽约大学期间,我拍了五部电影,二年级拍的《荫凉湖畔》曾获金穗奖最佳剧情短片及学校的奖学金。我受到了肯定,再接再励,用尽手边一切资源,筹拍了《分界线》。为了这部毕业作品,我自己打工、父母资助、太太惠嘉赞助,一共花了100多万台币。
记得拍摄到最后阶段,还差8000多美金,我就从太太惠嘉的账户里直接提出来用。那时她在伊利诺伊大学当助教,因为要交税,所以存折放在我这里。奇怪的是,我一点愧疚感都没有。事后我跟她说起这件事,她也仅只哦地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1985年2月,我把所有东西打包成8个纸箱,准备回台湾发展。就在行李被运往港口的前一晚,我的毕业作《分界线》在纽约大学影展中得了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两个奖,当晚美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莫里斯的经纪人当场要与我签约,说我在美国极有发展,要我留下来试试。
当时太太惠嘉还在伊利诺伊念博士,带着一岁不到的阿猫(李涵),学位还差半年就拿到了。我想:孩子还小,太太学位还没拿到,也好,在美国再待一阵子陪陪他们,也试试运气。经纪人当时极力捧我,捧到我没有抵抗力。
1986年1月,惠嘉毕业后找到工作,从伊利诺伊搬来纽约郊区同住。刚开始的半年,她真的很难过,都不想活了,但后来她好像也想开了,家里只要过得去就好。
那段时期,每隔一阵子就有人说,看到我的学生片,很棒,我们来谈谈怎么合作吧。就这样,一个计划不成,另一个计划又来了,总有几个在进行,所以不老又不死心,人像是悬在半空中。
直到1990年暑假完全绝望,计划全部死光,锐气磨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要不要回台湾?老是举棋不定,台湾电影那时也不景气。当时真是一筹莫展。有时惠嘉看到我精神上有点吃不消,就会带我出去吃个饭,那时最奢侈的就是去吃肯德基,老大阿猫就说:“我们去吃老公公炸鸡。”
就这样耗了六年,心碎无数,却一直怀着希望。刚开始还能谈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依旧如此,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
1990年暑假,老二石头(李淳)出生时是我最消沉的时候,丈母娘与岳父来美帮忙,一下飞机,惠嘉就叮嘱他们千万别提拍片的事,怕我受不了。我每天做好饭菜给他们吃,他们就直说:“好吃,好吃。”我就是为了封他们的嘴。有一天,丈母娘忍不住很正经地提议:“李安,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
当时我有个想法:要不就是老天爷在开我玩笑,我就是来传宗接代的,说不定我的儿子是个天才;或者机运未到,就连叫花子都有三年好运。要是时机来了,我抓不到的话,这辈子就很窝囊。就这样一路熬着苦等时机,当机会快来时,我已经濒临谷底,快要不行了。就在计划全部泡汤的几个月后,《推手》、《喜宴》的剧本在台湾得奖,整个运势从谷底翻扬上来。
许多人好奇我怎么熬过那一段心情郁闷时期。当年我没办法跟命运抗衡,但我死皮赖脸地待在电影圈,继续从事这一行,当时机来了,就迎上前去,如此而已。
令父亲失望
父亲对我影响很大,直到今天,我们逢年过节回家都还行磕头仪式。身为长子的父亲背负了很大的传统家族责任,而他对我这个长子又给予了最大的期望。在家里,他最钟爱的是我,打得最多的也是我。在台南一中,他是校长,我却不成材,考大学落第。我学戏剧、电影,他勉强接受,但心中老觉得闷气。当我以《喜宴》拿下金熊奖时,他还希望我改行,就像杨德昌得了奖,他的妈妈还说:“你今年几岁啦?拍了几部电影,可以找些正经事做啦!”爸爸那时也这样想,直到《理性与感性》拍完时,他还说:“小安,等你拍到五十岁,应该可以得奥斯卡,到时候就退休去教书吧!”
拓展阅读
1、一个想成为乔布斯的小保安纪实故事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像乔布斯那样的终极产品经理,尽管现在的他只是一名负责安全护卫的保安,会被人认为是空想而已,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直到有一天……
3月1日下午,腾讯QQ手机管家发布了一条微博,腾讯北京分公司20楼的一位前台保安在经过了一次次的技术面试之后,成功进入腾讯研究院,成为一名专业的研发工程师。随后,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微博上表示:“核实了,很励志的故事”。微博被迅速转发,截至4日下午,已有4万名腾讯微博网友转载并评论此事。这位前台保安也因此被誉为“2012最励志保安”。
这名保安是谁?无数人都发出这种疑问。
谜底解开,他正是拥有着超级梦想的保安段小磊,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的他今年24岁,从事保安工作已有半年多的时间。在腾讯员工们的眼中,段小磊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保安,不仅性格乐观,态度和气而且还工作认真,甚至熟悉该楼层所有人的名字,每天早上还会告诉你是第几个到的,有时甚至还会给你一些善意的生活提醒,比如“明天会变天,注意加衣服”、“今天加班这么晚,回去好好休息”等。
很快,待人真诚的他便成了20楼里的名人,尽管他不帅、个子也不高。时间一久,大家还发现这个保安有个特别之处,别人看杂志打发时间,他手里捧着的却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书籍,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拿来向员工们咨询,看到他这么认真好学,大家也都乐意为其解答一些专业问题。
每天要站7个小时,一天下来就会腰酸腿疼。但是他还是会把下班后这有限的时间用来学习。在他的腾讯微博上,他对自己是这样描述的:“我是金刚石做的段小磊,是任何困难都打不倒的。”而身为一块金刚石原石,他所需要做的便是仔细打磨,细心雕琢,直到去掉粗糙露出真颜,发出璀璨光芒的那一天,于他而言这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2月,真正的机会来了。
就在这一层工作的腾讯研究院一名负责人急需一批外聘员工。腾讯研究院是腾讯投资过亿元设立的中国互联网的*研究院,主要进行互联网核心基础技术的自主研发。
这位负责人知道段小磊一直在看计算机的书,就半开玩笑地问他:“你要不要来帮我们做数据标注的外包工作?”这是一份基础性的工作,主要要求熟练操作电脑,并对数据敏感。令她意外的是,在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段小磊找到她说已经正式辞职,可以来帮她做数据标注工作了。
这时她才知道,原来段小磊还拥有着计算机和工商管理的双学位。曾经他也是怀着做IT精英的梦想来到北京打拼,可现实是残酷的,在几经碰壁后,他才决定放弃专业,从最低处做起,以便尽快自食其力,于是保安便成了他的首选。当命运递来绿色的橄榄枝时,他迈出了通往梦想成功的第一步,果断接住、勇敢前进,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在经过一些面试环节后,段小磊顺利成为腾讯的外聘员工。
由于工作涉及对腾讯产品进行外部测试,段小磊便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找朋友和同学体验产品,还一直活跃在他所组织的测试QQ群上。负责人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也开始有意识将一些产品方面的工作交给他。
如今已成为IT人员的段小磊,在工位上还贴着各种写着工作任务和励志内容的便签条:“多和同事交流,多向前辈请教”;“每天浏览行业信息不少于30分钟;每天发一条有创新性的微博;每个月发一篇有深度的博文”,等等。
虽然他已是团队里的风云人物。谈及自己的经历,段小磊不愿说太多:“我只是一个为了梦想而奋斗的人,并不想成为公众人物,人们对我的关注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虽然知道这个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仍然对自己保持着清醒的认识,自己很普通,现在最需要的是静心学习,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会。
2、哲理小故事:一个谎言的四十年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发生着令人为之动容的故事,也许就在你的身边。
偶尔的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动,匆忙之余将它记了下来,无论好与不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因为那的确是一个很特别、很真实的故事……
他和她的相识是在一个宴会上,那时的她年轻美丽,身边有很多的追求者,而他却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因此,当宴会结束,他邀请她一块去喝咖啡的时候,她很吃惊,然而,出于礼貌,她还是答应了。
坐在咖啡馆里,两个人之间的气氛很是尴尬,没有什么话题,她只想尽快结束,好回去。但是当小姐把咖啡端上来的时候,他却突然说:“麻烦你拿点盐过来,我喝咖啡习惯放点盐.”,当时,她都愣了,小姐也愣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以至于他的脸都红了。
小姐把盐拿过来了,他放了点进去,慢慢地喝着。她是好奇心很重的女子,于是很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加盐呢?,他沉默了一会,很慢的几乎是一字一顿的说:“小时候,我家住在海边,我老是在海里泡着,海浪打过来,海水涌进嘴里,又苦又咸。现在,很久没回家了,咖啡里加盐,就算是想家的一种表现吧,以把距离拉近一点。”
她突然*动了,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听到男人在她面前说想家,她认为,想家的男人必定是顾家的男人,而顾家的男人必定是爱家的男人。她忽然有一种倾诉的欲望,跟他说起了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冷冰冰的气氛渐渐的变得融洽起来,两个人聊了很久,并且,她没有拒绝他送她回家。
再以后,两个人频繁的约会,她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男人,大度,细心,体贴,符合她所欣赏的所有的优秀男人应该具有的特性。她暗自庆幸,幸亏当时的礼貌,才没有和他擦肩而过。她带他去遍了城里的每家咖啡馆,每次都是她说:“请拿些盐来好吗?我的朋友喜欢咖啡里加盐。再后来,就象童话书里所写的一样,“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确实过得很幸福,而且一过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他前不久得病去世。
故事似乎要结束了,如果没有那封信的话。
那封信是他临终前写的,写给她的:“原谅我一直都欺骗了你,还记得第一次请你喝咖啡吗?当时气氛差极了,我很难受,也很紧张,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对小姐说拿些盐来,其实我不加盐的,当时既然说出来了,只好将错就错了。没想到竟然引起了你的好奇心,这一下,让我喝了半辈子的加盐的咖啡。有好多次,我都想告诉你,可我怕你会生气,更怕你会因此离开我。
现在我终于不怕了,因为我就要*,*总是很容易被原谅的,对不对?今生得到你是我最大的幸福,如果有来生,我还希望能娶到你,只是,我可不想再喝加盐的咖啡了,咖啡里加盐,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难喝。咖啡里加盐,我当时是怎么想出来的!信的内容让她吃惊,同时有一种被骗的感觉。然而,他不知道,她多想告诉他:“她是多么高兴,有人为了她,能够做出这样的一生一世的欺骗……
3、白手绢让他勇敢迈出求婚第一步纪实故事
求婚时间:1983年8月
求婚地点:上海某公园
人物:
袁秉达(男)
当时身份和收入:上海**校青年教师月收入 48元
现在身份和收入:上海**校教研部主任、教授 年收入 10多万
朱五咪(女)
当时身份和收入:上海**校图书管理员月收入 48元
现在身份和收入:上海**校副处长年收入5万
1980 年,我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战天斗地工作和生活了整整10年以后,非常荣幸地“上调”到上海**校,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在青年教师中,数他来借阅的频率最高。每次借了一大捧书匆匆而去,没过几天又匆匆而来换一批书,他简直象一只“书虫”。人长得精精瘦,七尺汉子竟然只有一百零几斤,白皙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我奇怪的是,他怎么三天两头在我当班的时候来借书,真不知道他到底是来看书还是看人?
那时,年近“而立”的我刚回城,个人终身大事还没有“方向”。几次接触,几经关注,我对这个青年教师有了一丝好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那扇窗,我发现他也在寻找另一半!我们从眼神的交流,发展到深层交谈、又有了书中夹条子那种最传统的方式你来我往。从谈书到说事、从校园漫步到外滩徜徉、从逛公园到看电影,一切该有的恋爱过程都演绎过了,但他就是迟迟不向我求婚!为此,我内心多少有些不悦。
1983年夏天,他突然捧了一盆竹叶花跑到图书馆,内向的他竟然当着众人面对我说:“这是我亲手种的,希望你喜欢。”一见这情景,同事们立即炸开了锅,一窝蜂地涌了过来,都是些赞美的话语,说得我脸上流淌着甜蜜的笑。“那……我先走了。” 说完,他怪不好意思地边用手帕擦汗边离开了。
怎么没有下文了?我还以为要求婚呢!我内心期待的热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也许是我的失落都挂在了脸上,身旁的老同事悄悄向我耳语道:“他一家九口人,经济基础差,没有婚房,他肯定心里不踏实,怕你拒绝。”我恍然大悟,心里有了“主意” ……
几天后,我约他去公园。湖边漫步时,我拿出一块雪白的手绢递给他:“这是送给你的,白手绢象征着我们纯洁的爱情。”说完,我头低垂,双手不停地互相绞弄着。心里一个劲儿地企盼他能明白我的用意,勇敢地向前跨一步。
果然,他心领神会,连忙试探地问:“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办事?”我心里暗喜,但表面上不露声色:“你工作14年积蓄有多少?”他一愣,老实巴交地说:“我是一个穷光蛋,钱都补贴家用了,现在全部积蓄只有800元!”天哪!这简直是上海人说的“脱底棺材”!那时凭票买只金星小彩电都要近千元呢。他还真是傻得真诚,可谁叫我喜欢这样的“***”和“传统*”呢。
我心里这么想,口中依然说:“你不仅真穷,还真傻,你说我会跟你吗?”他紧张而默然无语,直愣愣地看着我。或许人一旦心里没底,眼就茫然。或许我触动了他的伤心之处,有一丝惆怅和忧伤。我不忍心地贴在他耳边说:“我就喜欢你的傻劲!”他眼中湿润,激动地攥紧我的手,略显笨拙地说:“五咪,我会一辈子待你好的!”那天,我们专门到南京路王开照相馆拍了订婚照。
第二年春节我们结婚了,虽然经济实力暂时欠缺了点,但精神上却是富有的。我们结婚时不讲排场,一切从简。新房是向*校暂时租借的校园单间房,家具是上海滩最便宜的480元五件套,椅子布套和窗帘等都是同事帮助手工做的。结婚时连电视机也没有买,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我爸爸亲自设计组装的“红灯”收音机。我们的观念是不想负债享受生活,婚后剩余1000元积蓄,以备后用。
我与他同甘共苦度过了艰苦的“原始积累”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的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攀升:房子宽敞、生活宽裕、心情宽舒。他因工作出色,当上主任、评上教授、推上劳模。不少人说20年前的我眼力不错,挑了一只有潜力的“绩优股”。
4、十年一聚 浅浅拥抱短爱情故事故事大全
有些爱,只能属于瞬间。这样的爱,无须表白,无须延续,如此轻轻拥抱后,告别就好。
那是一次相隔10年后的同学聚会,她在外地工作,赶过去时,已经有些晚了,随意找个空位坐下后才发觉,身旁是他。其实,她对他并不太熟。那时候,他的座位离她略远,他是个沉默的略带羞涩的少年,并且喜欢另外一个瘦削的女生。而她虽外向活泼,只是在自己适合的小圈子里,暗暗喜欢着高年级的男生。
那一刻她飞快回想了一下,高中三年,他们似乎没有说过几句话。而10年后,原本就英俊的他,更多了几分优雅气质,也不再那样羞涩含蓄,而是落落大方,沉稳成熟,主动和她打招呼,开着适宜的玩笑。倒是她,在10年后变成了含蓄内敛的女子。
席间,自有爱热闹的男同学过来找她喝酒。她面露难色,又不好推却。他站起来替她挡酒,也不管别人如何开玩笑,他都大方地将推到她跟前的酒一杯杯喝下。
在他挡在她身前时,她感觉到一种久违的属于年少时被宠爱的美好。
那晚,他就一直替她挡酒到最后。他并没有醉,聚会结束,打了車送她回家。只送到她父母住处的楼下,他替她拉开車门。她让他回去,他站在車门边说了句:“一个人在外面,要多多保重。”
她点点头,他摆摆手让她赶紧回去。她顿了一下,忽然伸出手臂轻轻拥抱了他。
他愣了一下,但是即刻,他回应了她的拥抱。很浅。就那么轻轻一下,他在她耳边说:“要好好的。”随即松开了手。
她点头,他上車离开。谁都没有纠葛,因为他们都知道,纠葛的结果只有一个,让这瞬间纯真美好的爱,从此变得杂草丛生,直到支离破碎。因为有些爱,只能属于瞬间。这样的爱,无须表白,无须延续,如此轻轻拥抱后,告别就好。而这样无声的浅浅拥抱,也是瞬间的爱最好的收官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2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