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诗歌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9-23 19:23:15

《竹石》诗歌赏析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简介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翻译/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拓展阅读

1、曹操

朝代:三国|作者:曹操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磐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漱流饮泉。沈吟不决,遂上升天。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正而不谲,辞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秋胡行》是乐府题,按题意,是写鲁国男子秋胡戏妻的故事,夸奖秋胡妻坚贞的情操。但曹操只是利用《秋胡行》的乐调,内容却是写游仙。要说游仙,也是汉乐府中常见的题材。但曹操这,却又不是真正的游仙,而是借了游仙的虚构,表达一种人生失落的情绪。

2、曹操

朝代:三国|作者: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这首抒写了曹操的*理想。《度关山》是乐府旧题,郭茂倩将其收入《乐府集相和辞相和曲》。其云:“《乐府解题》曰:魏乐奏武帝辞,言人君当自勤苦,省方黜陟,省刑薄赋也”。

皋陶甫侯!虞舜时代的狱官之长,以秉公执法著称。伯夷!就是“不食周粟”的伯夷。许由!传说中的高人,尧让帝位于他,许由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遂隐于箕山。

3、《子夜吴》古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的风韵。

笼统而言,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好,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慷慨天然,是民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境,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这首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点击查看更多《竹石》诗歌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63534.html

热门阅读

  1. 五四青年节的感想作文
  2. 老师对学生中考祝福语
  3. 优秀作文500字:难忘的端午节
  4. 刘君的散文
  5. 中国梦幸福伴我成长征文3000字
  6. 关于服装厂社会的实践报告
  7. 成语心安理得怎么造句
  8. 2015年头诗句祝福语
  9. 请客短文习题附答案
  10. 实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工作总结
  11. 2018狗年新春短信祝福语
  12. 一年级语文《春晓》公开课教案
  13. 201年除夕问候祝福语
  14.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5. 关于高职思政课强化思政理论认同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
  16. 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精选
  17. 摘选诗句里面好听的名字
  18. 浣溪沙的读后感
  19.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协议范文
  20. 园林专业毕业自荐信范文
  21. 简短的平安夜祝福语大全
  22. 我是一个证据民间故事
  23. 李白《古风其十》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24. 下雨天的说说11句
  25. 201年鸡年除夕跨年祝福语短信大全
  26. 描写冬天的诗句有哪些
  27. 赞美初秋天的诗句
  28. 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演讲稿1000字
  29. 云南游记的经典散文
  30. 德育绩效评估工作实施计划
  31. 豆芽成长记日记
  32. 女朋友生日快乐祝福语
  33. 201年祝元旦快乐的微信祝福语
  34. 中秋节微信的祝福语
  35. 经典圣诞祝福短信
  36. 放飞理想定位成功演讲稿
  37. 我的姐姐四年级寒假作文
  38. 精选幼儿园暑假班计划
  39. 写情书的句子
  40. 红军长征故事:吴起镇会议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