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对联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抗战时重庆一茶馆联)
茶香飘四海,友谊播九州。
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陆羽闲说常品茗,元龙豪气快登楼。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已点上时春。
幽借山头云雾质,香分岩面蕙兰魂。
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
心随流水去,身与白云闲。
难怪西山春茶好,只缘多情采茶人。
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
坐观楼百尺,三面种新茶。
小径山茶绿,疏离木槿红。
樵歌已向平桥度,好理藤床焙早茶。
卖茶客渡回风岭,驱犊人耕活水田。
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高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洞庭帝了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香。
六安精品药效高,消食解毒去疲劳。
茶香味浓难比毛尖,西湖龙井茶中之美。
旧谱最称蒙顶茶,霞芽云腋胜醍醐。
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帮旧是蒙山。
活火烹泉价增卢陆,春风啜茗谱品旗枪。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阳羡春茶杯杯好,兰陵美酒盏盏香。
酒醇、饭香、茶浓;花鲜、月明、人寿。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拓展阅读
1、高校艺术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初探论文
摘要:乡村文化的发展彰显着每个地域独特的人文地理和传统艺术。从乡村振兴计划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高校人才都起了关键性作用。以婺源乡村文化建设帮扶作为切入点,高校艺术专业师生通过设计实践,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将婺源优秀的民族文化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中,使婺源乡村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探讨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以及设计出具体的案例。
乡村文化是在村民在千百年的自然生活模式下发展而成,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划发展,但是其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的特点使传统村落在格局和风貌上有着合理性与独特性。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的兴起和外来文化的普及,乡村文化逐渐走向衰落,尤其民居建筑的破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问津等问题。本文以婺源地区徽州建筑与传统木雕艺术手工艺为切入点,通过与当地村民协同设计,将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从而提高乡村文化的活力,将优秀的乡村文化发扬与传承。
一、婺源地区乡村文化产业现状及成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传统劳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居民不仅仅依赖传统的生产方式赚取收入,乡村民宿、乡村手作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受到大众的喜爱。新乡村文化得以发展,因此传统民居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迫在眉睫。位于江西省婺源最北端边陲的沱川地区,地理位置偏僻,村民文化水平落后,保护传统文化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乡村遗产日渐脱离了生活,特别是传统民居的*、新盖新修,传统木雕艺术失传等问题。其传统民居建筑结构逐渐*、人为破坏严重、无法使用现代生活需求等原因,开始逐渐地被村民抛弃。导致传统民居风格、传统村落格局、传统文化都遭到了极大破坏。婺源地区若不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指导与帮扶,传统民居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将会面临极其严重的危机。
婺源乡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文化水平落后,保护传统文化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乡村遗产日渐脱离了生活,特别是传统民居的*、新盖新修,传统木雕艺术失传等问题,使得优秀的乡村文化走向衰落。然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乡土文化保护与发掘的重要推动者,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师生利用科学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将婺源传统民居建筑“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将婺源优秀的民族文化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中,使婺源乡村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又重新赋予其更多的实用性与现代美。另一方面,高校艺术专业师生通过设计实践,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帮扶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走向商品化。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动乡村经济收入增长,从而增加乡村就业机会,实现乡村知识青年回乡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传统民居建筑再设计。婺源乡村的民居风格属于传统徽州建筑,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马头墙的设计更为别致,其结构防火、防盗,降温、防潮,使各家严格区别,房子的白墙灰瓦,将民居建筑与天空之间勾勒的错落感非常明显,在青山绿水中,十分的美观。从外型上看,婺源传统民居多为天井式的砖木结构,可通风透光,色彩淡雅,雕刻精良,四水归堂的寓意有适应了中国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朴素心理特征。整体设计增添了几分层次感和韵律感。高校艺术专业师生在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角度,在保留原有建筑韵味的基础上,采取修旧如旧,使其古为今用,在保持原有的建筑特色,适度运用现代建筑材料的手法,对破损、残缺的部分进行二次修复,这样既不破坏传统民居的肌理关系和原始风貌,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居住与商业化民宿的使用,同时教授当地居民传统文化保护方法和现代特色民宿经营理念,使传统民居建筑新与旧产生对话。
2.木雕艺术品创新设计。婺源木雕有着两种文化属性,一是雕刻作品,二是文化含义。婺源木雕十分清晰地体现了儒家文化思想,以“仁爱”*,以“忠义”为理念,强调“礼”的规范。婺源民居中的木雕作品大多是清代保留下来,多用于堂内,取材十分讲究,多用于百年的樟、柏木材,细腻繁多,提倡镂空的设计,有的木雕作品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工匠水平和优秀的民间文化。高校师生通过对当地木雕作品的调研与分析,对木雕文化艺术符号的提炼,在现代设计创意的视角下,将婺源独特的木雕文化应用在现代建筑装饰、旅游产品和家具产品等。婺源地区的木雕手工艺与文化通过“再设计”的方式得以传承发展。在保留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实现婺源“一村一品”的乡村文化品牌建设与推广。高校艺术对婺源地区的乡村文化有巨大的传播和推动作用,对婺源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帮扶要以基础功能为中心,以传统文化为脉络,以地域风貌为特色,以尊重自然为精神,以当代审美为视角,以高校参与为手段。从而促进乡村与高校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协同发展的实现。
四、总结
乡村文化创意设计作为文化、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体,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应该对当地的民居建筑、传统手工艺和人文环境等进行充分调研,将其中的传统民居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建设帮扶的切入点,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讨乡村居住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居交往环境的属性,重新改造与思考传统乡村文化的和谐精神。探索乡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新模式。对于高校艺术在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现实具有实证性的探究,也必然对探寻高校服务新乡村建设的路径和措施提供经验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晓晖,颜安.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内涵、实践困境及政策建议——一个系统性的述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84—196.
[2]宋鸽.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0.09.
[3]张海林,储雅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包装工程,2016,37(18):5-8.
2、《道观神钟对联》原文 题解 注释 简析
一钟警醒三千界①,四面雄当百二关②
。
①钟: 指潼关的道观神钟。三千界: 佛教语,即三千大千世界。佛家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周山为外廓,谓之为一小世界; 一千个小世界合起来就是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就是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就是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②百二: 一说是以二万人能敌100万人,一说是100万的二倍,皆用来形容地势的险要。参见前李远《赠潼关不下山僧》注⑥。关:指潼关。
道观: 道教庙宇。神钟: 潼关的一口来历不凡的神异的钟。李天畿《麒麟山钟亭序》载: 相传 “北周大定二十九年(609,即隋炀帝大业五年),河北东路杨氏铸有雌雄二钟。至万历年间洪水泛滥,波拥而至。阴钟至关(潼关)而止。” 神钟在黄河里,“摩荡有声”,“出知阴晴” (《潼关卫志》),扣之,则 “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麒麟山钟亭序》)。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潼关卫兵备副使张维新在麒麟山上的道观里修建钟亭,悬神钟于其内。此对联作者不详,选自《潼关文史资料》第八辑,题目为选注者所加。
这一潼关道观神钟的对联,既突出了道观的*特点,体现出道教和佛教相融的倾向,又点出了道观神钟所处的潼关的险要地理位置,巧妙运用数字词对仗和气势磅礴是其显著特点。
3、昌宁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探析论文
摘 要:通过对农业机械化与昌宁县农民增收的关系的论述,提出了提高昌宁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然后通过对昌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探究主要问题,针对昌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农业生产土地经营规模小,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低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薄弱等问题,提出加快昌宁县农机化的发展、提高昌宁县农机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的投入,强化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加大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农机化是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标志。经验证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农民收入的高低。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农民收入才会高;反之,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也低。农业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高,反之则低。昌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比重过大,农业装备和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是制约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原因[1-3]。增加农业机械,减少农民,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课题。*开放以来,随着昌宁县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昌宁县农村经济冲破了自然经济的封闭状态,向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土地对他们的束缚,从事多种经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4]。户营农机,特别是户营农业机械,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是农业生产加大科技含量,提高效率、促进增收的必由之路。可见,农业机械化,是新时期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5]。
*开放以来,随着昌宁县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农机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冲破了自然经济的封闭状态,向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土地对他们的束缚,从事多种经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户营农机,特别是户营农业机械,为振兴昌宁县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新世纪、新时期振兴昌宁县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昌宁县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劳动工具较为原始:犁、耙、锄头、镰刀等,人力畜力耕耙、播种、收割普遍;劳动对象利用率低,耕地分散零碎,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受损;而劳动力储备丰富,农业人口31.5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34.5万人的92%,且人口素质低。科教兴农,推广农机化势在必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竞争力,使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那么农业机械化与增加农民收入有何关系呢?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农艺要求对人畜力的限制,又能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力水平,并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提供物质基础。
其次,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再次,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桥梁。农民增收的本质是实现农业科技化。构成农业科技化的两大要素(农艺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技术)中,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艺技术才能不断地得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实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从而农民收入才会不断增加。
第四,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在农业生产的一切生产活动中,生产力必将成为最重要、最活跃的积极因素。农业机械是先进工具,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民增收的保障。
第五,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保障了人力和畜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大规模完成的农业农艺技术的实施,保障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提供重要物质技术支撑。
第六,农业机械化的解放生产力性和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性,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有力地推进产业升级、农民增收。
一方面,农村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后农业劳动力成本增大,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作业就成为经济理性选择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依靠人力、畜力劳动是远远达不到的,必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化。
国内外农业实践活动充分证明:农机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产量,减少作业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作物商品率。如昌宁县自“八五”期末至现在通过引进示范推广机械耕耙技术、机械深施肥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苗和机械抛秧技术、小麦垄作开沟播种技术、稻麦联合收获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农业机械化技术。这些农机科技在昌宁县农业生产中的推广运用,不仅改善了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作业质量,而且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根据试验示范分析:可节肥20%~30%;节种25%~40%;节水20%~30%;增产10%~20%;同时,提高了农作物复种指数。
4、关于春节对联作文集合
一年一度的春节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贴对联,说起贴对联,可有意思了。
大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在忙,我家自然也不例外了。妈妈在紧紧张张的忙活,而我和爸爸一起去贴对联,我发现对联和春联中有大学问呢,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意思弄反了呀,我又不懂,拿了一些就贴,把“牲畜满圈”贴到了床头,把“身体健康”贴到了门外;把“出门见喜”贴到了猪圈上……我贴完了。爸爸一看笑了:“啊呀!不对吧!”。然后爸爸和我一起又把它们都贴对了。
一会跑出来玩的时候,看见门上贴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的春联。我看着对联,望着红红的灯笼,感觉到周围有许多年的味道呢,出来玩的每个小朋友都喜气洋洋的!
哇!春节真快乐!
春节对联作文 篇2今天是大年三十,早上我和姐姐在家看电视,爸爸下班进门告诉我说:“今天是三十,明天就要过年了,今天要贴对联。”听了之后,我高兴的情不自禁的蹦了起来,终于要过年了,我赶紧把对联找了出来。
我们开始贴对联了,我准备好透明胶带,先把对联打开,爸爸告诉我和姐姐说,对联分横联和竖联,横联要贴在门的上方正中间的位置,竖联贴在门的两旁,大大的福字倒贴在门的正中间,说明福到的意思。爸爸把打开的对联,用手扶住放在墙上,我踩着梯子用透明胶布把对联贴在墙上,姐姐站在远处,看贴的歪不歪,我们忙的.不亦乐乎,一会的功夫就贴好了,家里立刻有了一番新年红红火火的气象。
上联是:春风得意财源广;下联是:平安富贵家业兴;横批是:吉祥如意。
明年的对联我争取自己写,那样更有意义!
春节对联作文 篇3明天就是除夕了,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去姥姥家贴对联。
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在姥姥家准备香,蜡,元宝,黄表,馒头,鞭炮,对联,等,准备好了就要去东院贴对联。到了院里,我和舅舅,爸爸在撕旧的对联 ,撕完后,舅舅让我拿出三张福字,和三副对联,到楼上贴对联。爸爸扶对联,舅舅撕胶布,我拿着其它的对联。就这样我们从三楼贴到二楼,又从二楼贴到一楼。贴到一楼以后我的任务就比较轻松了,于是我就开始把院子里揭下来的旧对联捡到一起并且点燃了。看着院子里的熊熊大火,我很高兴的想:这样我不仅把旧对联处理了还可以和妹妹一起烤火。
可是还没烧完,我的任务又来了。妈妈要给*上供,所以我负责拿元宝和黄表,拿草甸,妹妹拿蜡,可是妈妈一直在夸妹妹,我有点生气了,干完后我就又去点火了。不一会儿就都收拾完了,我知道最后要放鞭炮了,于是我早早的就跑进了屋里,第一个炮声惊着了我,炮声噼噼啪啪的响了好一会儿,收了东西我先跑回姥姥家了。
明天就要过年了,过年后祝您万象更新!
春节对联作文 篇4老爸,你说,它们谁长得比较像上联?”我用手掌托住脑袋,胳膊抵在桌子上,盯着眼前的那一对红艳艳的春联,有些郁闷地问。
说出来真够丢人的,家里的春联向来是爷爷贴的。今年临近春节,爷爷让叔叔给“劫”去了,搞得我家的春联至今还未“上榜”。
“嗯……”爸爸用手托住下巴,盯着对联,沉吟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看来是快要有答案了,我有些着急了:“嗯什么啊,快说啊……”
他煞有其事地说:“老爸我在想,这时候是你表现的机会了……”
“啊!”我脑子有点短路。愣了几秒钟后,我怯怯地问:“你不会是想要考我吧?”
“明摆着啊,你都上初三了,不会连个春联也看不明白吧?”
“好啊,激将法!”我撇撇嘴,“都说三十六计里,就这招是最要命的,还真……”我小声嘀咕着。
“就这个‘春风得意年年好’吧!我看好它!”我信心十足。
“哦?何以见得?”老爸盯着我指定的“上联”,声调提高了几分。
“爷爷教的那些平仄我是不懂啦!不过‘春风得意年年好’和‘锦绣前程步步高’这一对,谁看也知道要选前者啦!我都上初三了,对‘语感’这东西就是拿它没辙地准!”我故作轻松地盯着老爸,一板一眼地说着。
沉默,长久的沉默……我不禁紧张了起来,会不会错了啊?
爸爸终于抬起头来,郑重其事地说:“以我当你老爸十几年的经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他干咳了几声,停顿了一下,故意卖个关子,然后明显提高了声调,慢条斯理地说:“英雄所见略同!”
啊……我还以为是什么深入、精辟的分析呢,原来是想着怎么盗版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那些小品!好吧,我服了!
我们拿着春联一起走出大门。大门旁那两条已经发*石柱上面贴着的春联虽然依旧完好,但是早已褪了那层鲜艳的红,衬着暗红色的老宅门,给人一种沧桑感。我忍不住把手覆在上面,对爸爸说:“别把旧对联撕掉,就这样覆盖着贴上去,可以吗?”
见爸爸没反应,我转过头去看他,只见他对着两个大门柱,摆出那堪称经典的沉思姿势看了一会儿,然后转向我,一本正经地说:“我突然忘记上联要贴哪一边了……”
真无语了,竟然还是这么无辜的表情……我忍住想酸他几句的冲动,抓起他手中的那条上联,二话不说就爬上右边的椅子,学着爷爷的样子,先刷上一层糨糊,再调整好角度,从上而下抚平上联,又迅速地接过他递来的下联,挪了椅子后直接贴到左边的石柱上。然后,又走远看了看,很满意地走到他身旁,郑重地对他说:“以我当您女儿十几年的经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您:就这样贴,准没错!您负责善后啊,把那什么什么的收拾干净。我得去研究一下当年您那高中毕业证书是不是造假来的……”说完,潇洒地进屋玩电脑去了。
妈妈叫吃午饭了,我走出房间,忽然听到爸爸在客厅打电话:“老罗啊,是我。新年好啊!给你说啊,今年我家的春联是我女儿贴的,我本以为他们这些孩子把那点传统的东西都给丢了呢!没想到啊,还行还行……”哦,原来如此,看来老爸用心良苦啊。
春节对联作文 篇5过大年??〗裉焓谴竽耆???颐侨?液颓灼菝且煌?崂霞遥??撕湍棠踢脒爰页#?钪饕?前锬棠烫?毫??
奶奶家共有11个门,由于门太多,奶奶老了,经不住贴春联上上下下爬高,所以我们都来帮奶奶贴春联。我们决定采用效率高,又简单的“分工合作法”来贴;我们分为:爸爸负责把需要贴春联的墙壁打扫干净;妈妈和二娘 把写好的春联剪裁一下;我和璐璐负责把裁好的春联送给贴春联的大伯和二伯,再把地上被爸爸撕下来的旧春联扫干净;由大哥和二哥往墙上刷浆糊;二奶奶呢!她老人家也就乐呵呵的给我们大家煮羊肉汤了。
分工完毕,大家立刻忙碌起来,刷浆糊的刷浆糊,贴春联的贴春联,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热闹非凡。只见刷浆糊的二哥个子高,是一位一米八的帅小伙,一抬手就 可以刷了,轻松的很,而大哥就不一样了,有的时候还得踩板凳,但也忙得不亦乐乎,高兴着呢;我和璐璐更是连蹦带跳的,送春联比妈妈和二娘裁得还快,像两头活泼的小鹿被放回森林,异常兴奋,虽然两手都被春联染成了红色,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情绪;老爸的活可是个苦差使,由于爷爷去世得早,家中只有奶奶一个人住,所以楼上楼下都落满了灰尘,爸爸一扫,灰尘就纷扬起来,害得爸爸又是打喷嚏又是咳嗽,唉!是个好汉就得挑重活呀!
终于,经过我们得不懈努力,春联全都贴好了,被贴上春联得奶奶家如同穿上了新衣服,立刻多了一份过年的气氛,再加上奶奶家院子里的菜地上还有一层薄薄 的积雪,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全家人喝着暖暖的羊肉汤,看着自己贴的春联,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只用了不到20分钟就贴完了这么多个门的春联呢?答案就是团结的力量。如果其中两三个人不干,也许不会影响大局 ;如果一半以上的人不配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大家团结协作,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5、关于春节对联作文锦集
大年三十,我和哥哥一大清早就去贴春联。
哥哥搬来梯子,将梯子靠在大门的旁边。他爬上去清理高处的旧对联,我在下面清理。我们清理得可仔细了。
清理完旧对联,哥哥先在墙上打上糨糊,然后,叫我递春联。我问哥哥先贴哪一联。这还不简单吗?哥哥爬下梯子,一会儿,拿起一联看看,一会儿,又拿起另一联读读,一会儿,又抓抓后脑勺。一看这情形,八成哥哥也不知道怎么贴。正在这时,刘老师刚好从门前走过。我急忙上前问:“刘老师,这春联怎么贴呀?”刘老师笑着说:“大门的右边贴上联,右边贴下联。”“那上联和下联怎么分呢?”哥哥迫不及待地问。刘老师接着说:“那得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最后一个字是第三声或第四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第一声或第二声的是下联。”“哦!原来是这样。谢谢老师!”
我和哥哥按照老师的指点,认认真真地贴好了春联。这次贴春联又让我学到了新知识,我真高兴!
春节对联作文 篇2今天是春节,一大爸爸就叫我起床说要贴对联。
爸爸拿来一把椅子,把门框的四周都擦干净。先贴了下联,我帮爸爸撕胶布,然后是上联和横批。贴完以后我看了看上联是“富贵双全人吉祥”下联是“丁财两睦家和睦”横批是“迎春接福”。
还有我发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火红的对联,我就有了新的问题。对联为什么是红色的?带着疑问去找爸爸,于是爸爸就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经常来捣乱我们的生活,搞的人们都不敢出门。后来有位神奇的老人告诉人们年怪兽怕红色和火光炸响的声音。所以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火红的对联放爆竹。”这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可也非常的有意思。再说了红色也给过年添加了不少的喜庆气氛。
小朋友们,在今天这喜庆的日了里我还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呢!
春节对联作文 篇3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帮着家里布置年味儿,挂灯笼,贴对联。
我拿出了两个又大又红的灯笼,搬来了梯子,自个儿挂起了灯笼。我先把瘦瘦长长的灯笼压成了又矮又胖的样子,我边做边想:“灯笼可真有趣,我们都是从挨个儿往高里长,而这灯笼呢恰恰相反,真好玩儿!”我爬上了梯子,哟,我又长高了一大截啦,哈哈!接着,小心翼翼地将灯笼用铁丝绑在横杆上。没一会功夫,就挂好了一个灯笼。我擦擦额头的汗珠,看看自己的成果,咦?怎么感觉少了点什么呢?我往下一瞧,地上还躺着两个黄色的圈圈。我一拍脑门,呀,原来忘记给灯笼装上装饰了!于是,我又将灯笼解下,重新忙活起来。
挂好了灯笼,就该贴对联了。我拿来春联和固体胶。当我展开春联时,发现这对春联的反面本就有双面胶。于是,我撕下上面的一层纸,爬上梯子,将春联妥妥地贴在了大门的左右上三个位置。可是,正当我得意之时,其中的一张春联就掉了下来。我赶紧过去按住,可是,另一张也来凑热闹,也掉了下来,弄得我手忙脚乱的。我立刻抓起一旁的固体胶,把春联的背面涂了个遍,再严严实实地贴上。这下,不会再掉了吧!我满意地笑了。
院子里挂起了灯笼,贴上了对联,顿时变得红红火火的,这过年的气氛也浓厚起来了,也寓意着来年全家人的幸福美满。
春节对联作文 篇4今天是腊月二十七,距离大年三十还有三天了。早上爷爷说今天要贴对联了,我就和爷爷一起拿上对联出门了。刚打开大门,我就看见每户人家的大门两边都有一副对联,看来大家都起的比较早啊,我们也开始动手贴起对联来。我看到爷爷贴的上联是:寿比南山不老松;下联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写的真好啊!看完这副对联,我心里也有许多疑问?大家为什么都要贴对联呢?是不是有什么故事和传说呢?
爷爷告诉我说:“那是因为在古代,有一种叫”年“的`猛兽,经常伤害人们,后来大家知道它害怕红色的东西,就拿红色的纸贴在大门上,用来驱赶”年“。后来,就慢慢的发展成在红色的纸上面写一些,祝福、吉祥的话,也就是现在的对联了”。听着爷爷的话,对联我们也一起贴完了,关于过年的故事还真是多啊!太有意思了。
春节对联作文 篇5年二十九,也就是还有两天过年的时候,外公外婆带着我、表哥和两个舅舅一起回望牛墩给他们的旧屋贴对联。
外公买了一罐浆糊、一把刷子、几个福字、两个门神和十几个不同大小的小金钱回来。既然是贴对联,那为什么没有买对联呢?答案是我已经自己写好给他们了,一共有两幅。先贴对联的横批,我小心翼翼地把对联横批放在铺满了报纸的的桌子上,然后拿起刷子,在浆糊里蘸了蘸,在对联横批的四边各来回刷了几下,又在对联横批的中间点了一点,看看四角有没有刷好,没有刷好的补好它,这才把对联横批交给站在梯子上的宁舅舅。宁舅舅把对联横批摆正,然后贴了上去。他转过头,对我说:“给我一张报纸。”我不明白宁舅舅为什么要一张报纸,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去找了一张报纸给宁舅舅。宁舅舅两只手拿着报纸,放在已经贴上去的对联横批上,一手拿着报纸,一手用力地在上面摩擦,这时,我才明白宁舅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原来是为了不使手弄脏,又要使对联横批贴得更紧,所以就用一张报纸挡着。
到贴小金钱的时候,我一张一张的涂浆糊,表哥看见了,走过来,说:“你这样涂太慢了,让我来吧!”说完,不由分说地一把夺过我手上的刷子。我在一旁想到:看你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只见表哥把小金钱都摆在了一起,然后上下来回刷浆糊。我看呆了:原来可以这样!表哥则略带嘲笑地望着我。小金钱不一会儿就全部刷好了。
这次的“贴对联活动”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讲技巧!
春节对联作文 篇6一年一度的新春,从没忘掉在大门的两侧贴上对联,而且每年都延续着过去的传统,要在大年三十的早晨贴上,过去,长辈们贴的时候,都不让小孩站在那里,那是因为贴对联也是一种神圣而不能有任何外界干扰的,就怕哪个小孩子突然童言无忌,破坏了这种气氛和虔诚的心。
我很早就开始独自贴对联了,那时奶奶还在的时候,每年都要到老家去贴,而且那时都是自己亲自上街买回红纸,选好吉祥的对联,然后,平心静气的泼墨挥毫。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懒得写了,只是从街上买回现成的对联,家里那些笔和墨也尘封了好多年,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想来还是挺惭愧的,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有时却又退化了人的天性和本能,想那时闲来刻刻印章、练练书法,约上好友去户外写生,现在完全成了一种泡影和记忆中的沉淀,应该是推开窗户的时候了,去吸收新鲜的空气,走出屋子到大自然中,找回曾经的自已,从贴对联想到这些,也不失为一种庆幸,总算还未尽失自我。
春节对联作文 篇7春节时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春节到了,爸爸妈妈在镇上买了几副对联大年三十这天下午四点多,叫我和几个哥哥姐姐将它贴在大门上,我以为十分简单,便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开始分工,我是拿对联的,大哥哥是专门按住对联的两头,不让对联乱移动。姐姐是负责递胶带的,还有小哥哥是负责贴的,分好工后,我们便工作起来。
刚刚开始,我们就遇到了麻烦,我们分不清哪一边该贴上联,那一边该贴下联,幸好我知道进门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我们的配合很默契,做起来也就十分快速,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我发现上联和下联的字数是一样多的,而且每两个字都是有照应的,比如吉祥对幸福,平安对如意。我还发现家里楼上的门上贴了一个‘‘福’’字,可是被贴倒了过来,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她说:“这是为了说明福到你家的意思。
贴对联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包含了许多美好寓意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更多的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时时刻刻都将这个习俗铭记在心,永远不能忘记。我喜欢这个传统习俗。
春节对联作文 篇8欢欢喜喜过大年,大街小巷都焕然一新,挂起红灯笼;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连家家户户的大门也都穿上了“新衣服”——对联。
我家的大门也不列外。今天一早,我和妈妈就拿着对联,来到大门前,这对联是:羊羊得亿、宝马腾飞迎福至、灵羊起舞报春来
我看看这副对联,觉得很纳闷,问妈妈:“这副对联可把我给难住了,这有三张,我知道这个短的肯定是贴在门顶,那这两张长的,该哪个贴左边,哪个贴右边呀?”
妈妈看着我笑着说:“你问对了,这贴对联呀,可是有讲究的;你看这副对联,这个有马,这个有羊;在十二生肖里,马过了,才是羊;所以有马的是上联,有羊的是下联;右边贴上联;左边是下联;现在你懂了吧!”“原来贴对联还有这大的学问呀!谢谢妈妈给我又上了一课”我高兴的说。
接下来,我们开始贴对联了;我拿着胶布和剪刀,妈妈拿着对联,脚踏在凳子上,手压着对联,我站在旁边,把胶布剪成一小段,一小段,递给妈妈;就这样,在我们的配合下,不一会儿,对联贴好了。
我们看着对联,心里乐滋滋,“真吉祥呀!这副对联象征着我们来年的运气,与祝福!”妈妈说。我心想:我更收益大大!
春节对联作文 篇9民谣说二十八贴花花,花花指的就是对联,过春节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里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
今天,我们家的人都忙的不可开交,爷爷奶奶收拾屋子,妈妈在为年货做准备,我和爸爸贴对联。我们来到大门口,爸爸首先要把去年的旧对联撕下来,把门擦干净。我把对联放在地上,把对联的四角都用长些的胶带粘上,然后再递给爸爸。爸爸一边贴对联一边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每年都要贴对联吗?”我回答道:“这个我知道,因为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怕火怕红色,还怕听到鞭炮声,所以每到春节,人们就贴对联放鞭炮,这样不但预示下一年的平安吉祥,还可以赶走年这个怪物。”边说边干不一会儿,对联贴好了。爸爸夸赞我说“你说的不错,并且还是一个合格的小助手”。
家家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希望,每家的对联也是不一样的,但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6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