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筑梦中国心得体会
纪录片《筑梦中国》是大型纪录片《中国精神》的续篇 ,继《中国道路》(总撰稿徐晓宁{已播出})、《中国精神》(总撰稿徐晓宁{制作中})《中国力量》(总撰稿徐晓宁{策划阶段})原班制作团队打造的又一纪录片力作。
《筑梦中国》是CCTV-发现之旅频道推出的一档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风采全新励志专题节目。栏目将以权威、实用、纪实、灵活的视角解读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在推进现代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新思路、新亮点、新方法,用发现的眼光和视角传递中国梦的正能量。用镜头去记录不同群体用实际行动所铸就的梦想并发扬光大,一个个梦想的汇集筑建了中国梦的实现,并不断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而观看《筑梦中国》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
以***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给了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所以当时中国**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领导我们发现问题,运用正确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解决当时的疾苦,从而解放了新中国,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岁月长河将我们从刚刚的兴起带到现在的强大,所以面对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简单到现在的复杂化,所以中国梦的提出也正好符合当下的要求。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拓展阅读
1、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这根绑带和我一样——38岁,它记录着一个妈妈对儿子全部的爱,现在是我报答的时候了。”
一根再也寻常不过的绑带,讲母子俩牢牢系住了一起。他,陈斌强,他的妈妈患有老年痴呆症,为了更好的照顾妈妈,他竟骑电瓶车带着妈妈上班,为了不让他妈妈摔下来,他用绑带把妈妈和自己绑在了一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陈斌强叔叔十分清楚这点,把妈妈服饰的头头是道,为此,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他不曾放弃。也许,他的妈妈此时并不了解她儿子的所作所为,但是我想她一定会感受到她儿子那份浓厚的爱。
我们现在已经十四五岁了,都能了解父母了。父母为我们操劳一天,工作下班后,我想我们送上的应该是一副笑脸还有一杯暖暖的茶。当我们有一段笑话,一件趣事,我想我们可以和父母一起分享一下。
父母的爱,不会一直下去,终有一天.,他们会老,他们会离开我们,有人说:“没关系,时间还长着呢!”我想说,我们是还有许多十五年,但是父母到底还有多少个十五年可以等你去好好孝敬他们?
陈斌强的母亲在陈斌强的照顾下,我想她会十分幸福,十分开心的,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我想只要我们每天用微笑面对妈妈,面对爸爸,那么我们之间就不会有太多的矛盾与冲突,只会有更多的理解与宽容。
陈斌强叔叔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儿子爱妈妈,妈妈爱儿子的故事,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努力把这个故事延续下去。
狄更斯曾说过:“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
这是一个关于责任的名言。可是,责任又是什么?是担当还是付出?在以前,你如果是这样问我,我一定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当然是学习,因为现在我们的责任只有学习。其他的,我们根本不需要去考虑。但在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我彷徨了。这个直播虽然只有短短的2个多小时,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责任不只是学习,还有许许多多我们还未去思考过的东西,而他们让我在感动之余开始思考关于“责任”‘这个名词的意义。
令我最感动的就是一名老师她是——张丽莉,她为了将车前一名吓傻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被无情的车轮碾到了下面。因此她截肢了。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当张丽莉老师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却还惦记着她的学生。张丽莉老师是昏迷多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震撼了,它不仅感动了我。还感动了所有中国人。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有一首歌最动人,那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天空下,我们用爱散布希望。张丽莉老师正是这样,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张丽莉老师的壮举感动天地,教育世人。让我们学习她的牺牲精神,学习她的奉献精神,坚守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让爱心与责任成就伟大的教育事业。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也正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这就是责任,无关乎感动谁,也无关乎感动于谁,只是责任。给人责任,也就给了信任和真诚,履行责任也就成就了尊严和使命。没有责任的人生是空虚的,不敢承担责任的人生是脆弱的。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生命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只有责任,才能托起生命的脊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许过于夸大,但是却很好的指出,责任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流芳百世。责任,让即将沉沦的浪子回头;责任,让弱不禁风的幼苗逐渐承受风吹雨打。责任是苦涩的,是沉重的,然而,它也是一种爱,甚至是一种最为崇高的爱。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2、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我观看了中国人的年度史诗《感动中国》,刚进入着20_年个英雄,其人他们的平凡生活。
张定宇是一位处在一线的医生,她身患渐冻症,但坚持不懈,依旧抢救他人,**夜夜的拼命一致,结果导致了她的双腿病情加重一次,他在下楼梯的时候差一点摔倒了,可他依然埋着所有的一生去救治患者一次他在开会,中才明白自己必须。要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一医生们。终于在20_年没一群终于松懈了,一些他才肯这聊自己的双腿。
张桂梅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可她有着远大的抱负。她决心为山中那些贫穷女子开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她花费了五年时间,可以只筹备到了1万元。一次她在大会上发言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记者,并把志向告诉了他。记者梯口发布了一篇文章。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连两个*都愿意。为她帮忙筹集到了100万元。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将自己的女子高中开创了下来。他跋山涉水去寻找那些没有上学的贫穷女子。用自己的钱去帮助他们。**夜夜。的操劳,让他生存23种疾病。可他只靠止痛药维持自己的病情。一次他不是晕倒醒来后还是为学生们着想。当他度过难关后第二天就立马返回学校上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他的学校里毕业上了高中。
《感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奇人,伟人,他们有着远大的抱负,不惜自己的生命代价。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可他们并不是什么奇人,英雄。他们只是一位味,平凡的人。有时远大的抱负和敢做敢当的心。《感动中国》是中国人的年度史诗。
3、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报告会,我从宣讲团对张桂梅*的宣讲报告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她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在我们临县华坪居然还有这样一位伟大而平凡的人,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张桂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华坪县*院院长,少年丧失母亲,青年丧父,中年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上课……这就是我对她最初的了解,或许很多人对张桂梅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这,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难道她不要命了吗?她究竟为了什么?但是随着宣讲的不断深入,随着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的“妈妈”。我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作为一名中*员张桂梅一直在平凡的岗位,干着不平凡的事,在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杆,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她,病魔更没有让她倒下,她担负起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责任。她用赤诚的爱心托起了无数*和困难女子的人生梦想,这一刻我打心眼里敬佩她,她无愧于“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一身荣誉。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三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的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和*,这些事迹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正是因为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报,才造就了一片“绿洲"。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张桂梅老师的崇高精神犹如一棵苍天大树,供人们歌颂,更是我们*员学习的楷模。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4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