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冰心诗三首》教案
1、通过反复诵读,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
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小诗的形象和哲理。
3、诗句的相对对称和排比。
4、作迁移训练。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好录音机、投影仪。
2、把下列材料制成投影片:(1)作者简介(2)有关《繁星》《春水》资料。
3、预习设计。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并了解诗的大意,力争会背。
(2)你对哪首诗的印象最深刻,准备谈谈体会。
(3)阅读一、二两首诗,设想自己正凝视那些芽儿、花儿、果儿,那么它们会对你讲些什么,试依照本文诗的格式自己写诗。
一、导入新课
由上一课《繁星》导入本文一、二首诗的出处(也是《繁星》),并从文体上比较两者的不同(巴金的《繁星》是散文,而冰心的《春水》是诗集),并简介作者冰心及诗集《繁星》和《春水》。
二、配乐诗朗诵
学生自由朗诵这三首诗,并推荐朗诵比较好的四人(一小组一人),教师放音乐,这四人依次朗诵这三首诗,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评比出最佳朗诵者。
评比角度:要求用普通话,并且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研讨新课
1、提问: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并准备谈理由)
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2、依据1、2、3首诗的顺序回答讨论结果。
力争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有没有回答到以下重点内容,回答不到的应补充或用体温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到的感悟点,较为新颖,只要言之成理,即予肯定)
第一首 成功的花
(1)、哲理:成功来之不易。
(2)、体会“明艳“一词的运用。
(3)、第二句“!”的作用;“然而”一词在本诗中的作用。
(4)、“成功”与“血”“泪”的关系。
第二首 嫩绿的芽儿
(1)、歌咏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
(2)、“芽儿”“花儿”“果儿”这三个事物比喻什么,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
(3)、为何用“嫩绿”“淡白”“深红”来修饰“芽儿”“花儿”“果儿”。
第三首 青年人
(1)、是谁“描写”,“描写”什么,为什么要“珍重”地描写?
(2)、体会诗中“!”的作用.
(3)、课后练习二
3、诗句的对称和排比
引导学生了解三首诗大体整齐的形式特点,以《嫩绿的芽儿》为例,三节诗构成排比,字数相等,诗行对称。
四、课堂练习(能力迁移)
这三首诗是诗人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刹那的感受,把哲理寓于形象之中而写成的,那么,如果当你正凝视着那些芽儿、花儿、果儿,它们会对你讲些什么呢?仿照第二首诗试着自己写诗。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四:朗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课后练习三
拓展阅读
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夸夸我的同学》三年级语文
口语交际课与其说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还不如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对话过程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形成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与人交谈,交际过程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难点:要把事情说具体。
一、 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听说你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聪明能干的孩子,有勤奋好学、爱动脑筋的,有助人为乐的,有热爱劳动的,还有那小小的歌唱家、画家等等,是真的吗?今天,我特地到你们班来收集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材料,想把你们的好人好事登到报纸上呢!
2、指名发言。
3、现场采访被夸同学:你们被同学夸奖了,心情怎么样?
4、导入:是呀!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夸夸同学吧!
5、揭示课题,理解“夸”。
6、指导了解夸法:要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说出来,再通过具体事例真诚地夸奖。
板书:说 优点
举 事例(具体)
二、指导夸。
1、指一名学生上台夸同学。
2、引导评议:他刚才说得怎么样?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3、个别评议。
三、小组合作,互相促进。
1、四人小组互相夸夸同学。
2、各组代表汇报展示。
3、评议: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四、游戏:你说我猜
一生上台具体说班上某个同学的优点,再抽生猜猜他是谁?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总结延伸。
你们班真是名不虚传呀!今天有这么多同学被夸奖了,高兴吧!那么夸奖的同学,开心吗?对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进步。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要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夸奖他,使自己过得更快乐。请同学们回家把班里的好同学夸给爸爸妈妈听。
2、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二单元作文:宽容是一首诗
宽容是美丽的情感,宽容是良好的心态,宽容是崇高的境界。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浩、深沉。宽容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以德报怨是宽容的最高境界,是人性中最美的一首诗。
宽容是一种美德。我曾看过一首诗,上面称赞:宽容是蔚蓝的大海,纳百川而清澈明净;宽容是高阔的天空,怀天下而不记仇恨怨愤;宽容是灿烂的阳光,送你甘霖送你和风;宽容是延续生命,生命的辉煌也只有闪烁的一瞬;宽容大度才能超越局限的自身,一语宽容,雨露缤纷,一生宽容,心系乾坤。
宽容是一首诗,土地宽容了种子,土地就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大海拥有浩翰;天空宽容了云霞,天空就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人生拥有了未来。胸怀一颗平和的心展露一张微笑的脸,伸出一双热情的手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到处都是真诚和快乐。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宽容待人。因为宽容既是一种品质和美德,又是一种价值与资本,让我们读懂宽容这首诗。学会宽容吧!
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一年来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让我开了眼界,颇有一些感想。
大家熟知,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在上课前依据《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对某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流程以及师生活动等,预先制定的该课的教学过程实施计划。而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不能有半点差错。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
大量的实践证明。凡优秀教师在上课前,都很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而案例分析更是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途径之一。 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因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如通过钻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熟悉语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会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必要的知识;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会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由此不难看出,不论是有经验的或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上好课,必先学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语文教学设计。这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小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
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全面概括。语文素质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语文是个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学习语言,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揭露了旧社会儿童悲惨的生活;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编排意图,准确定位分析,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学情实际精心安排教学,是语文教学设计成功的重要前提。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15分)
chèn shān dīng zhǔ jiào huì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wǎn xī wēi wǔ hén jì hé yán yuè sè
二、组词(8分)
绣( )( ) 侧( )( )
透( )( ) 测( )( )
三、给下面句子中的“干”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8分)
①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②徒然或白白。③不用水的。
④只具形式的。
1.地上的水晒干了。( )
2.你怎么喜欢干笑?( )
3.特务不懂俄语,只好干着急。( )
4.我明天把这件衣服送去干洗一次。( )
四、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 ) ( )
的天空 地飞翔
( ) ( )
( ) ( )
优秀的 飞快地
( ) ( )
五、选词填空。(18分)
审视 注视
1.他久久地( )着远方。
2.老师( )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严格 严肃
1.老师的神情变得( )了。
2.爸爸对我的要求一贯非常( )。
激烈 强烈
1.世乒赛男单冠军之战,双方争夺异常( )。
2.在( )的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对皮肤没有好处。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2分)
1.我们从小要做到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上课的时候,发言很积极。
3.书架上各种各样的摆着图书。
4.我有时经常去图书馆看书。
七、默写古诗《咏柳》(7分)
咏 柳 作者:( )
, 。
, 。
八、排列顺序,把序号写在括号里。(6分)
( )借着楼道的光,我将教室的门关好,走下楼去。
( )我关上楼道内的灯,摸着黑下了楼。
( )写完作业,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 )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又上了楼。
( )我快速地收拾好书包,关灯走出教室。
( )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的灯没关。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九、阅读短文,按要求做。(18分)
意外的收获
星期天,爸爸带我乘(chénɡ、chènɡ)*去少年宫学电子琴。由于车上人多,我只好(站、占)着。那天我很困,真想坐下睡一会儿。我小声对爸爸说:“爸爸,有下车的,帮我(站、占)个座。”爸爸没说什么。一会儿,车到站了,后排有个坐着的阿姨下了车。我眼睛一亮。连忙挤了过去,就要坐下了。忽然,一只大手拉住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他的身边站着一位老爷爷。我生气地说:“爸!您不帮我找座位,还不让我坐,真是的!”爸爸对我说:“岩岩,你怎么能(抢、枪)座位呢?(尊、遵)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遵)老在先,你应该主动让座才对!”听了爸爸的话 我羞得脸上火辣辣的 连忙对身边的老爷爷说 老爷爷 请您坐这儿吧
这次学琴和以往不同,我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我们从小要懂得怎样做人。
1. 找出短文中括号里的错误读音或用错的字,在下面画“ ”。(6分)
2. 在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5分)
3.“意外的收获”指的是什么?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4分)
(1)知道了不能和老人抢座。( )
(2)懂得应该给老人让座。( )
(3)懂得了怎样做人。( )
4.文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4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