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他们所付出的感情,都能得到他们温情的回报。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揣摩、运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把老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制作本课的课件。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书上的插图)请你用简单的话语概括幻灯片上的内容。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讲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的事,共分两个部分。一至十三段为第一部分,讲老人喂养海鸥,付出了真情。十四到十九段为第二部分,讲老人去世了,海鸥依依难舍。
师:下面,我们将走进课文,去感受老人与海鸥的这份真情!齐读课题。
二、抓重点语句,体会深厚情感
1、快速阅读课文,自学批划:
看看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爱海鸥?用波浪线画出来。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海鸥对老人的无限深情?用横线画出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一部分:集体交流。(学生说到哪句,就相应地出示哪句的课件。)
如: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出示课件2)
生1: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一种默契,就像老人对待儿女般的爱。
生2: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我从扫字体会到,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很生动。
生3:我从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看到了海鸥飞翔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师:是啊,这是他们十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默契,让我们共同看这句话,师范读。你仿佛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
生4:我仿佛看见了人鸥和谐相处的画面,听到了海鸥欢快的鸣叫声。
师:带着你的感受练习读一读。指生读。师生合作读。
师小结:好了。看来大家都已经深深地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亲昵。然而,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在十多天后去世了。当我们把它的遗像拿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文章的第二部分,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海鸥对老人的哪些真情让你感动?
3、研读第二部分:
如: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出示机课件3)
生1:它们一定是发现老人与平时不一样,所以连声鸣叫。
生2:我从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发现海鸥很有灵性,表达了他们的哀痛。
生3:当人们收遗像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可以看出鸥群舍不得老人离去。
生4:海鸥们象炸了营似的扑过来。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
师:是的,在这连声鸣叫中,我们听出了一声声焦虑,听出了一声声哀鸣。如果此时海鸥可以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让我们带着那份担心、焦虑再来读一读吧!
生感情朗读。比赛读这几句话。
4、师:第18自然段没有话语,只有一个省略号。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省略了什么内容。指生说。
5、师总结:
同学们,文章为什么会写得如此感人呢?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的?
生:作者采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老人与海鸥的真情。
三、情感延伸,升华主题
后来,在翠湖边,有千千万万个和吴庆恒老人一样的人出现了,(出示课件4)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人鸥和谐的画面啊!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的朋友,只要我们付出一份真爱,他们就会来回报!老师这里有一首同样感人的歌曲,由甘萍演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聆听,再来回味课文所带给我们的沉思吧!
附:歌词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
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里,就再也没有上来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
只有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喔~啊~
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
只有片片白云悄悄落泪
只有阵阵风儿为她唱,喔~啊~
还有一只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只有片片白云悄悄落泪
只有阵阵风儿为她唱歌,喔~啊~
还有一只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人鸥和谐相处
拓展阅读
1、《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
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 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目标达成:
1、 领悟所说明的道理: 不同领域的 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2、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恐龙电影片、图片、生字词课件。
一、课前展示
1、给下列红字标拼音
遗骸( ) 蟾( )蜍( )
褶( )皱 鸟**( )目 两栖( )
追溯 ( )天衣无缝( )
2、常识填空
《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 ) ( ) 国的科普作家和 ( )小说家。
3、说明的顺序有( )( )( )
4、说明文的类型有( )和( )
二、创境激趣
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恐龙足印。
三、自学导航
1、课文开篇提出什么观点?
2、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5、什么是泛大陆?
6、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7、、作者是按 什么顺序。怎样 来说明的呢?
8、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合作探究
1、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2、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3、什么是泛大陆?
4、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5、、作者是按 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6、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六、强化训练
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 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
七、归纳总结
(一)当堂训练
填空:本文按照_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首先,提出说明的主旨________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________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主 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________ 提供了证据。
(二)说明方法的判断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
2、《数新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这是————那是—————”说话
情感方面:让学生感受家乡在变化,祖国在变化,初步培养学生爱家乡,在祖国的情感
能力发展方面:培养学生规范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的想象创造能力,并让学生初步认识网络,了解网络,体验网络
1、通过数数说说家乡的新楼房,感受家乡的新变化,从而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正确运用句式:这是—————那是——————说话,理解两者的远近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住在杭州网站,展板四块,学生自己设计的新房作品(每人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出示词语:我和同学在山上放学后数新房谁来读一读,读正确
2、老师不小心把这些词语打乱了,小朋友能帮老师整理一下,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句子吗?
3、和同桌合作讨论,指名说,比一比哪一句连得最好,齐读句子
4、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齐到山上去数一数新房,好吗?
1、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读读第2句话,把句子读正确,找一找我和同学看到了哪些新房?用横线划下来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一说
3、课件出示新学校,新工厂,书上是用什么词语把他们连起来的,出示“这是—————那是—————”,我们也来数一数,读出介绍,数的语气
4、老师和大家数的不一样,想听吗?这是新工厂,那是新学校。可以吗?为什么?
哦,我知道了,离我们近的用“这是”,离我们远的用“那是”
5、家乡除了有新工厂,新学校,还有很多的新房子,瞧!新银行,新医院,新邮局,新饭店,谁来把他们放到图里去,并用上“这是———那是————”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6、有那么多的新房呀,现在请你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座新房再用“这是———那是———”来数一数
7、除了新学校和新工厂,还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一幢楼一片楼
哪一幅图上是一大片新住房?出示“一大片”
“大片”原来有那么多呀!该怎么读好呢?自己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8、有感情地读好整句话
(三) 课中操
小朋友,我们一起到网上去数数自己家乡的'新房吧!打开“住在杭州”网站,做课中操
(四) 学习第3句话
1、示许多住房,小朋友,准备好,我们开始数了,比比谁能数清楚,好吗?
2、能数得清吗?为什么呀?
3、书上是怎么写的?把你刚才数的感觉读出来,好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家乡有这么多数也数不清的新房,你觉得怎么样?
(五) 朗读全文总结
1、是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高兴的心情,配上音乐,把全文连起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2、我们的手中也有很多昨天小朋友自己设计的新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设计自己家乡的未来,未来的杭州,出示展板,以小组为单位设计
3、展示学生作品,说说你的想法
4、总结:大家说的多好呀!相信小朋友今天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用自己的智慧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
3、《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恐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运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识字重点:龙、亿、翔、站、部、移、秘。
2、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图片等方法理解本课“漫游、遍及、鞭长莫及、庞然大物”等词语。
3、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版块——-人类的朋友这组课文。那么首先和我们见面的朋友大约生活在距今两亿年以前,他们曾经是地球上的主人,可在6500万年以前,他们却神秘地消失了,猜到他们是谁了吗?板书“恐龙”学习“龙”(龙的第四笔撇过竖弯钩)
二、读文悟段,学习字词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小黑板或词语卡片)
2、自由读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读不准的词句多读两遍。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学习“亿”,注意亿右边乙写法,通过理解“漫游”的含义,书写“遍”字,形近字有编,扁)
4、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这一段向我们介绍的恐龙的种类。
每一种恐龙都有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了解了这些恐龙的特点,课文插图中有好几种恐龙,你能能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找到相应的`四种恐龙吗?(同桌合作完成)
5、说出你命名的理由(学生说特点的过程中随机完成“翔、站、部、移”四个重点字的学习。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四种恐龙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庞然大物,联系下文理解。鱼龙,看海豚图片理解。翼:本意是翅膀)
6、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那么,这一段主要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7、齐读第3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恐龙的生活习性,介绍了霸王龙的样子)
8、指导读说明文。说明文的朗读,重点是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停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三、练习
完成课后表格
一、复习
1、读生字卡
2、读课后读一读中的词语
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书写“蛋”字
2、恐龙在地球到底生活了多久呢?默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什么?这段中有一个问句,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恐龙消失了呢?(推测有三种原因,教参94页)
3、书写:像——象袋(带、代)秘(注意右边笔顺)
三、拓展延伸
通过预习中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四、练习:区别字组词
像()部()遍()象()陪()扁()秘()必()
五、作业
1、收集其他种类恐龙的图片
4、《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图像理解“望而生畏、卵生、破壳而出”等词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3、借助网络等多种媒体完成“恐龙自述”,要求用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把“自己”的特点说清楚。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恐龙的网站,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两亿年以前,恐龙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四自然段
1、过渡:课文接下去介绍了哪些恐龙呢?请同学们读下面的课文,在恐龙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
2、反馈,师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屏显: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鱼龙翼龙)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鱼龙和翼龙是恐龙吗?谁能把你的根据读给大家听听?
2、读后屏显:鱼龙和翼龙属于恐龙的亲戚。
3、(自问自答)为什么样说鱼龙和翼龙属于恐龙的亲戚呢?因为它们虽然都生活在同一时期,有很多生活习性相同,但恐龙只是陆地上的霸主,而鱼龙和翼龙分别是水中和空中的霸主,所以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
4、(屏显“鱼龙”图片)这就是“鱼龙”。书中是怎样写的?谁来读?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什么?指名说。齐读这句话
5、(屏显“翼龙”图片)这就是“翼龙”,“翼”就是翅膀。为什么叫它翼龙?谁来读?这句话把翼龙比作什么?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生活在水中的鱼龙及飞翔在空中的翼龙,它们属于恐龙的亲戚。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生活在陆地上的恐龙,(导说: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板书:雷龙。(屏显雷龙图片)师:这就是雷龙,书中是怎样写雷龙的,谁来读?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概括雷龙的特点?
你从哪儿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这句是拿雷龙和大象——?(作比较)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这句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的。
你能通过朗读,用你的声音把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给读出来吗?
3、小结学法,学习迁移。
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龙”,首先找出最能说明雷龙特点的词“庞然大物”,然后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特点写具体的,最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它的特点给读出来。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步骤学习剩下的几种恐龙,看看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想想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再读一读。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教师**指导。
4、反馈交流。
(1)板书:梁龙(屏显梁龙图片)师:这就是“梁龙”,它的特点是——(很长)
怎么长?你从哪儿读出了它的长?
谁能把梁龙的长给读出来?
(2)课文第三个向我们介绍的是——(板书:剑龙)(屏显剑龙图片)课文写了剑龙的什么呢?(剑板、尾刺)
相机点拨:
“两排三角形”这是告诉我们剑板的(数量和形状)。“四支利剑一样”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尾刺的锋利。
我们再来读一读写剑龙的句子。
(3)第二自然段还向我们介绍了——(板书:三角龙)(屏显三角龙)这就是“三角龙”。
一看见三角龙你就有什么感觉?这就叫——(望而生畏)课文用“望而生畏”概括出了三角龙的特点。这句话是怎样写三角龙让人“望而生畏”的?
读出三角龙望而生畏的特点。
5、齐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四种恐龙的特点。
读后问: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6、分角色读。老师读总起句,学生读后面的内容,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课文除了介绍这四种恐龙,还介绍了哪种恐龙,它又有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板书:霸王龙。(屏显霸王龙静态图片。)
3、那么霸王龙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这也是——(打比方)
4、同学们再看一看这段文字中哪一个词最能表现霸王龙的特点。(“非常凶猛”)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感受一下霸王龙“非常凶猛”的特点。
(播放一段霸王龙捕食的动画,感受霸王龙生性之猛)
5、哪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霸王龙非常凶猛的特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后问:这一自然段最主要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
(六)演示文稿,练说“我是__龙”
1、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课文2——4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恐龙及其两个亲戚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在再准备一下,然后选择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恐龙,以“我是__龙”为开头,向大家介绍这种龙的特点。
2、学生准备。(打开恐龙网或演示文稿等,自由练说)
3、交流反馈。
4、(屏显演示文稿量规)同学们讲得非常精彩,有些小组的演示文稿也做得非常出色,下面老师想你们对自己的演示文稿作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价。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课文(2——4)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亲戚,以及恐龙吃什么,接下去课文又介绍了什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课文。
导读课文:恐龙是——。恐龙蛋的外壳——,小恐龙破壳而出以后,会得到——,直到它们自己——。
2、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们恐龙是如何生育后代的。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屏显:卵生?破壳而出?)
3、欣赏一段小恐龙破壳而出的录像,帮助理解“卵生”和“破壳而出”的意思。
4、请同学们再把这一自然段齐读一遍。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两亿多年前,恐龙曾是地球上主人,同学们刚才在网上也看到了许多种恐龙,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恐龙的身影呢?请同学们读第六自然段。
2、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有的科学家推测是地壳在6500万年前发生剧烈运动,改变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恐龙不能适应这种新环境就灭绝了;还有的科学家推测那是因为有颗小行星撞击到地球上,导致大气中聚集着厚厚的灰层,遮住了太阳,地球上变得寒冷无比,从而导致恐龙灭绝。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还有待我们同学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
(九)总结课文
1、听课文录音,看图片。再次感知各种恐龙的特点。
2、齐读课文。
五、教学结束:
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进一步完善演示文稿和网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6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