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的生平简介以及艺术成就

发布时间: 2025-08-22 11:20:29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的生平简介以及艺术成就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其母在家乡病故,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所谓旧*与新*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李廌六人并称苏门六君子。

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世人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绘画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具掀舞之势。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修心、悟道、自然辟谷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拓展阅读

1、《》中考比较阅读练习题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7-9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遂至,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 ▲ (4)思欲亭止息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9.甲乙两文分别为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参***:

7.(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8.(4分)

(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9.(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遂至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何贵?”曰:“贵。”桓公仰而视。管仲曰:“所谓,非谓苍苍莽莽之也。君人百姓为。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9. 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

A.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B. 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0.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⑴相与步于中庭 庭:

⑵背之则亡 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⑵齐桓公问管仲曰:“王何贵?”

译文:

12.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如霜月色,引发李益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钩弯月,触动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痛;【甲】文中,东坡如何巧喻月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13.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百姓为”的思想治理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3分)

参***:

9. 2分。B

10.2分,每题1分。

(1)庭院(院子)(2)灭亡

11.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齐桓公问管仲说:“君王把什么当最宝贵的(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最宝贵的)?”

12.3分,答出“将月色比喻一泓空明的积水” 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理2分。

将月色比喻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水中藻、荇(或:将月色比喻一泓空明的积水)。(1分)

表达了复杂微妙的心情:月赏月的欣喜,与朋友散步的悠闲,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任意写其中一方面1分,最多得2分)。

13.3分,列举人名正确1分,说出正确观点2分。

示例一:唐太宗(1分),他的观点:“舟所比人君,水所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分)

示例二:鲁庄公,观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情”

示例三:*,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兵民是胜利之本。”)

示例四:林肯,观点:“一个人在前面走得太快而使全国跟不上,是没有好处的。”

(一)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1题。(15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遂至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喜雨亭

2、浅谈的散文

议论文是文中的一个突出部分,它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

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亭台等,在文中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碑传文善用活素材和日常细节刻划个性,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特操,《方山子传》、《石氏书苑》等可代表。文长于在写景、烘染意境中,寄寓识见,融入诗情雅趣,《石钟山》、《雩泉》、前后《赤壁赋》等,是这方面的名篇。

比之欧曾诸家,在散文上有新的推进和开拓。

其一,由长于议论到精于思辨。文也议论见长,它的议论具有一种雄辩的气势和化隐为显的形象状述力,如的史论、政论,大多立意新警,善于翻空出奇,推倒旧案;在论证中,上下古今,援据赅博,雄辩滔滔,一往无前;而笔力纵横捭阖,腾挪变化,使文章具有一种滚滚不穷,浑浩流转的气势。东坡的议论,不同于某些*家一味正的开陈正见,他善于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述复杂的道理。

其二,由重在传道义到重在写性灵。北宋古文运动从倡导尊韩崇道开始,初期古文家多主张宗经明道,至三强调了写胸达意。说:“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清波杂志》)写人耿旷达,敢笑敢骂,曾自谓“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藏(《密州通判厅题名》),故其文多写自我,见胸臆,显性灵。

其三,由容与闲易到灵动活脱,舒卷自如。欧文“修达疏畅”、“容与闲易”,是易自然风格的典范。东坡沿着欧文的路子迈入了工巧与然浑化统一的新境界。

散文不仅议论见长,且贯于向思辩化的更高层次升华,不拘于明道议政,而尤长于写胸臆,见性灵,妙手春,涉笔趣;在手法和体制上,由单一化走向复合化,善于融众长于一炉,破旧格新变,由此文风从自然易一途,迈入了活脱灵动、仪态横、出神入化、气韵的高境妙域。因此,我们说文集中体现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一代散文创的最高

3、子吟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于河南嵩山。贞元十二年〔796〕始登进士,年已四十六岁。贞元十六年〔800〕任溧阳尉,后辞官。元和元年〔806〕迁为兴元军参谋,病死于赴任途中,友人张籍等私谥为贞曜先

孟郊的诗四百多首,多是乐府和古诗,大多倾诉个人穷愁孤苦,表现愤世妒俗的思想感情。也有部分诗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对人民的苦难活寄予同情。用字造句力避庸,追求古拙奇险,诗风冷峭,为著名的苦吟诗人,于韩愈齐名,为韩孟诗派的开创。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人物

祖籍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郊。孟郊早年活贫困,曾周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不足夸,今朝**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十七年(801年),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诗为乐,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之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

【人物评价】

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李肇《唐国史补》)。唐末张为《诗人主客图》,他为“清奇僻苦主”。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江湜、许尧,写上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李观后,有贯休、黄庭坚、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锽、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魏泰、严羽、元好问、王闿运等。他和贾岛都苦吟著称,又多苦语。称之“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后来论便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论诗三十首》)。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个人品】

孟郊专写古诗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台》、《峡哀》、《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偏激的心情。孟诗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一困顿,性情耿,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点击查看更多《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的生平简介以及艺术成就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58036.html

热门阅读

  1. 大夫个人总结范文
  2.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设计模板
  3.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4. 关于平安夜经典祝福语
  5. 《曾子杀猪》的读后感
  6. 杜牧《怅别》诗背后的情事
  7. 201年鸡年祝福语顺口溜大全
  8. 大学生旅行社假期实践报告
  9.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10.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
  11. 适当示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美文摘抄
  12. 雷锋的英雄故事
  13. 大学生计算机专业暑期实践报告
  14. 祝贺春节的诗句
  15. 汽车抵押借款合同样本
  16. 师德建设与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论文
  17. 陕西秦兵马俑的导游词
  18. 杜甫经典诗句精选
  19. 记承天寺夜游获奖教案
  20. 有关圣诞节的祝福短信汇总
  21. 《江城子》古诗词的读后感
  22. 中学教师国庆节爱国的演讲稿范文
  23. 有关教师节创意祝福短信推荐
  24.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赏析
  25. 狐獴的生存智慧美文
  26. 幼儿园语言标语
  27. 古代思乡诗句大全
  28. 描写冬天的简短句子
  29. 三字经中关于孟母的故事
  30.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赏析
  31.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班主任随笔
  32. 默许墨色年华的爱作文3000字
  33. 小班语言《小蛇散步》游戏教案点评反思
  34. 弟子规教学总结
  35. 李白诗词鉴赏之《乌夜啼》
  36. 201年母亲节贺卡祝福语精选
  37. 励志故事《舞出我人生》
  38. 2019对联大全带横批
  39. 2015年圣诞节贺卡贺词祝福语
  40. 观美景写感受语文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