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1 10:09:12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

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课文时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新课:

1、播放《东方之珠》引入新课。

2、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创设情景,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说说自己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去香港游览。

1)从第一片自然段中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国的南端……

2)第二自然段中介绍了香港的市场是一个“万国市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3)激发朗读,欣赏图片,加深印象。

4)学生当小导游介绍“美食天堂”的香港。(引: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

5)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读后、看图交流。

6)学生介绍“香港还是一个旅游胜地”。

7)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为什么?

(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

8)当小导游带大家参观香港的夜景。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灯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用“=”勾出中心词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读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样?(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美丽。)

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香港的热爱之情。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阅读真的很有魅力,它可以使人们原本陌生的认知变得丰富,它留给了读书的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在课后,学生激动的说道:“香港好美,香港真好,有机会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拓展阅读

1、《东方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习第六课——东方(齐读)。上节课小朋友们顺利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现在咱们终于到达东方塔的入口了。看,词语宝宝正等着我们呢,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2、 复习词语

(1) 像、真是(指名读、正音)

(2) 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五光十色、东方(指名读、正音)

(3) 有些词语还可以交朋友呢。一颗——东方、一座——广播电视塔

3、 师:我们已经知道,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它有一个——(引背第一自然段)

4、 出示多媒体画面:东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

二、精读感悟,感受三“美”

1、 你觉得东方怎么样?(指名说)

2、 美吗?(板书:美丽)美丽就是好看、漂亮。东方这么美,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想)

3、 东方哪儿最美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86页,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4、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东方哪儿最美?

(一) 灯光美

(1) 你的眼睛真亮。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有一句写灯光美的句子,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谁最快找到它。 (2) 生读句子

(3) 真棒!你找对了。看来你被塔上的灯吸引住了。小朋友们想亲眼看看吗?(播放课件)

(4) 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谁看到的颜色更多?

(5) 你们知道吗,东方塔上的灯有两千多种颜色呢!颜色这么多,这么美,闪闪发光,这就叫做——(课件出示:五光十色)

(6) 谁能读好这个词?

a\你读正确了,能读得更美些吗?来,再试试。(生再读)瞧,带上笑容就读得不一样了。 b\谁再来试试,读得更亮更美?(哇,更亮了!) c\咱们一块来读读吧。

(7)、课件出示句子: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a、真亮,咱们把这个词送到句子中读读吧。(指名1人读) b、你读得真美,老师也想读,听仔细了,如果读得不对,请小朋友们帮助我。 C师朗读(故意漏读:都)

D少了这个“都”字意思和原来还一样吗?(指名说)

E、你真会读书,从一个“都”字就读懂了灯很多。相信这句话你一定能读得很好,就请你来读读吧。

F、真棒!老师好像看到了塔上银光闪闪,像满天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我们一起读读吧。(齐读)

(二)、高大美 (1)、第二自然段除了说到灯光美,还有什么也美? (2)、板书:高大

(3)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

(4)这句话说谁像巨人?

什么样的人才叫巨人?(非常高大的人)

(5)师边板画边引读:这座塔,头——,脚——,像一个——。

(6)、补充资料:你们知道吗,东方塔塔身高468米,相当于160层楼那么高呢。

(7)谁能用朗读的方法来告诉大家这座塔有多高多大?

A、(指名读,读后评议:听出来了,真高呀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B、谁再来和她比比?(再指名读,评议: 哇,真像个巨人。) C、齐读。

D、读得真不错!如果加上动作一定读得更棒!

(8)句式训练

A、哇,真高。小心,来,咱们已经站在高高的塔顶了,跟着老师往下瞧。(课件出示句子:房子像---------。汽车像-----------。行人像---------。)

B、提醒说完整话

5、齐读第二自然段

6、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习发现了,东方不仅高大,而且灯光美,其实他的什么也很美?(板书:名字)

7、原来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谁能把它的名字美美地读一读?

A、评:这是夜晚温柔的东方

B、评:这是神气、威武的东方

C、评:看,笑得多甜。她多喜欢东方呀。

D、齐读

8、小朋友们这么喜欢这个美丽的名字,就让我们美美地写写这两个字吧。(出示两个卡片:东、方)

(1)、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2)、咱们把字宝宝送回田字格的家。(师范写)

(3)、生描红,注意提醒写字姿势。

三、总体回顾、赞美提升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东方玩得很开心,现在你最想说什么?(指名3人说)

2、课文中的小朋友又是怎么说的呢?(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

3、指名读,评议:哦,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

4、谁也想来夸夸?

5、不仅我们喜欢东方,就连外国朋友看了也忍不住夸它。(齐读)

四、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今年在上海召开了世博会,需要聘请几位小导游向来宾介绍美丽的东方。你们想参加吗?(想)那可得先把课文牢牢地记在心中了,回家好好读读课文,有感情地背下来。

2、《东方

件**style=mARGIN:0cm0cm0pt;TEXT-ALIGN:leftalign=left>

孔利琴

《东方》是苏版小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上海东方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名字,电视塔的雄伟高大和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课文插图反映了上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突飞猛进的新面貌,黄浦江畔的高楼鳞次栉比,宽阔的外滩马路上车水马龙,高高耸起的广播电视塔给上海这个大都市增添了迷人的色彩,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材。下面我谈谈自己第二课时的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通过上一课的习,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本课时的开始可采用“摘苹果”的游戏方式引导生认读上一课时习的生字与新词。低年级的生喜欢游戏,将原本单调的认读练习寓于轻松的游戏中,读准一个字词就能拥有一大苹果,对生而言是十分有意思的,他们乐于参与。 这样的不仅将两个课时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还从课的一开始就激发了生浓厚的习兴趣,使得他们的注意力迅速定向与课文之上。

二、入情入境,欣赏品读

时借助多媒体创情景,展示六种不同姿态以及有文字说的东方(晶莹/顶天立地/五光十色/秀丽/热情/欢乐的东方),让生说说看到了哪些不同姿态的东方?然后让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图片来描绘。接着让生读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东方“美”在哪儿。让生边做动作边读读句子来体会东方“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高大美”,然后媒体展示在蓝天白云下,东方高高耸起,让生直观感受。在体会东方夜晚灯光美的时候,通过媒体演示,想象说话来体会“五光十色”。之后,师讲述,引出第三段: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最后,利用光盘的动画展现课文的情境,用“配音”的方式让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积累语言。图文结合,读议结合,在朗读中生理解了课文的意境,熟读成诵。

这样的,主要通过情景的创生身临其境,一年级的生在习中常常因为表象、经验的不足对字词句的理解、体验、感悟产生一些障碍,图片展示、动作表演等方式使课文内容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以替代经验弥补了他们的不足,激起了生的习热情,提高了识字习的成效。

三、运用语言,拓展思维

我们应该拓宽语文习与运用领域,完课文,我创一个情景:招聘小导游。条件是会介绍东方,符合条件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张《导游证》。通过小导游的应聘,培养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运用能力。

这一层次的,我运用低年级生所喜欢的习方式来进行习,在说话中体会东方的美。从整个流程来看,此环节是水到渠成之举,体现了大语文观。

四、自主探究,习书写

本环节通过生的自主探究引导习余下的生字。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出示剩下的字,给生充分的时间,小组讨论字型的记忆方法。交流的时候,我从旁点拨和指导,同时加以示范。,在优美的乐曲中生练习书写,我在生内**,纠正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件**

3、《东方

第二课时 材简析:

本课介绍了上海东方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名字,电视塔的雄伟高大和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课文插图反映了上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突飞猛进的新面貌。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巨大成就,产生自豪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图片展示,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巨人 五光十色”等词的意思,并适当进行语言训练

重难点:品读词句;朗读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习,你知道了什么?能围绕“东方”这个词来说一说吗?

3、读好第1小节。师小结:通过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了东方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了它的美丽的名字。

(意图:首先指出本节课是要继续习《东方》,唤起生的回忆。抽读生字卡片,用以检查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扩词练习可以扩大生的字词量,提高组词能力。) 二.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过渡:今天,让我们走进东方,去看看白天的东方电视塔是什么样的?晚上的东方电视塔又是什么样的?

(一)习第二段。

1.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数数一共有几句?

2.习第一句。

(1)指读句子。提问:你觉得白天的东方电视塔怎么样? (2)出示“巨人”一词,看看老师,说一说,老师像不像一个巨人?说理由。(确巨人应该是非常高大的人)。

(3)东方像一个巨人吗?怎么体会到的?(找到词语: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并谈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到东方的雄伟。)积累词语:“顶天立地”。

(4)出示课件,感受东方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的雄伟风姿。简介东方:它是亚洲第一高塔,高达468米,者将十一个大小不

一、高低错落的球体通过三根直径九米的擎天立柱串联起来,充满了“大落玉盘”的诗情画意。东方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广播电视发射为一体,已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

(5)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东方的确像一个巨人?示范读。

(6)习表达:出示高山和高楼的图片,让生仿照课文语言进行描述。

意图:在习这一课时, 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塔的认识不够。有了东方塔的多媒体,小朋友就能很快的把握东方塔的整体形状,这样一读就懂。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多媒体屏幕上课文和相应的图片一起出现。让生在朗读体悟时有感可依。)

3.习第二句。

(1)读第二句。说一说,读了这一句话,你觉得夜晚的东方怎么样?(非常美丽)找出近义词“好看”。

(2)美在哪儿呢?通过图片展示,把生的目光引向灯光。 我们的同都是出色的小画家,对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说一说,可能有哪些颜色?出示词语“五颜六色”。与“五光十色”做比较,

并进行对比训练:(

)的宝石

)的彩虹

)的灯光

)的气球。

(意图:通过图片展示来理解“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这样方便生更直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展开相应的指示语填空,加强巩固。)

(3)朗读这一句,读出你对它的夸赞。

4.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看了书上的介绍,老师很想去上海的黄浦江边亲自看东方电视塔,你们说老师是白天去,还是夜晚去?说说理由。

(2)这样吧,你们读读对白天及夜晚景象的介绍,谁读得美,我就听谁的意见。

(3)听了你们的朗读,我觉的东方白天有白天的姿态,夜晚有夜晚的风采,你们的意见我都采纳,干脆,我在那多呆一段时间,把白天和夜晚的美景都细细欣赏。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景吧。共同朗读第二段。

5、练习背诵。

(二)习第三段。

东方是如此的迷人,难怪到过那儿的人都情不自禁的赞叹它。齐读最后一段。(注意对“真是”的指导)

意图:精读课文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对每一句都要分析到位,提高生提取句子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了句子之后,反复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再确了情感要求之后,对朗读的要求就可以提高了,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体会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三、总结全文。

习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允许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如:对东方的向往;对东方的赞美;对祖国拥有这样雄伟而美丽的东方的自豪......) (意图: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对东方的赞美,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巨大成就,产生自豪感。最后再次齐读,感受东方的美。提高朗读要求,训练朗读能力。)

四、习生字

1、出示:头、了、是

2、生说说记忆的办法:加一加(大—头)、减一减(子—头),看看有点像,比比不一样(是—足)

3、写一写

头:注意两点上下分布,第四笔竖撇,最后一笔是点。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当堂反馈。

意图:字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一年级的小朋友接触汉字不久,所以我更注重范写,让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多**指导,让生认真写好每个字,将“写一手美观的汉字”的质量标准落到实处。)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六、板书

头 了 是

4、《东方

[材简析]

《东方》是苏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介绍了上海东方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名字,电视塔的雄伟高大和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课文插图反映了上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突飞猛进的新面貌。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巨大成就。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感受语言之美,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巨大成就。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也和生字宝宝们见了面,过了一夜,你们再见到生字宝宝时还认识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东方 一座广播电视塔

一个美丽的名字

一个巨人

黄浦江 都亮了 一颗

塔上

脚踩大地

五光十色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好吗?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二.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习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说说有几句话?(两句)

2、指名读第一句话,说一说知道了什么?结合生的回答,出示句式练习:

A (上海黄浦江边)有(

)。

B (一座广播电视塔)在(

)。

生根据句式,结合第一句内容进行填空。

3、指名读第二句

(1)、这座广播电视塔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你知道她叫什么吗? (2)、这个名字好听吗?谁能把这个好听、美丽的名字大声的读出来?

(3)、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要好好的夸一夸她,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第二句话?

4.下面我们把两句话连起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5、通过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了东方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了它的美丽的名字。

过度:东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小朋友想知道吗?

(二)习第二段。

1.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数数一共有几句?

2.习第一句。

(1)通过刚才你们对第二自然段的朗读,你们谁能告诉老师东方像什么?(板书:巨人)

(2)看看老师,说一说,老师像不像一个巨人?说理由。(确巨人应该是非常高大的人)。

(3)请你来把“巨人”这个词来读一读。(师对他竖起大拇指:你真象个巨人,还有谁想做一做巨人啊?)

(4)回到课文师:我们课文里是怎么讲这个巨人的?(“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幻灯片出示白天的东方] 简介东方:它是亚洲第一高塔,高度居世界第三,高达468米,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宛如11颗。东方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广播电视发射为一体,已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 (5)这座塔站在天与之间,那么高大,假如这时你站在她下面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请你带着你现在这种心情把第一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过度:到了夜晚,我们又到黄浦江边,这时黄浦江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第二句话。 3.习第二句话。

(1)白天的东方如此高大,夜晚的东方和白天的有什么不同啊?。(很多灯) [出示幻灯片夜晚的东方] (2)这些灯漂不漂亮?为什么漂亮啊?(它有很多颜色)课文里有一个形容颜色多的词是哪一个啊?(五光十色)

(3)师一边指着图一边问道:谁来把这个词读一读?要读出它的漂亮。指名读 (4)这时你又想对夜晚的东方说些什么呢?请你把这句连起来读一读。 (5)同时出示白天夜晚的幻灯片,师:把这小节从头到尾连起来读一读

(6)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把东方记在脑子里了,谁来填一填?幻灯片出示“这座塔,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夜晚,塔上的灯都____,______,非常好看。”

(三)习第三段。

东方是如此的迷人,难怪到过那儿的人都情不自禁的赞叹它。齐读最后一段。(注意对“真是”的指导)

三、总结全文。

习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允许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如:对东方的向往;对东方的赞美;对祖国拥有这样雄伟而美丽的东方的自豪......) [板书]

东方:高大 像个巨人

美丽 五光十色

点击查看更多《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c.cn/articles/3493.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