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嘎然》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弥勒一带苗家山寨中有一对情人,男青年叫嘎然,从小练有一身好武艺,能剑善射,生性直爽,是个名传四方的好猎手;女青年叫玛娘,相貌美丽,心灵手巧,能绣百种花鸟佳图,并有一副好歌喉,连天上的百灵鸟一听到她的歌声,就随着伴唱起来,方圆百里的男青年都追慕她。
附近村里有户财主,养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就看上了美丽的玛娘,托人到玛娘家说亲,但玛娘和家人都不同意。事后,财主家怀恨在心,总想着把玛娘抢到他家去。
一天,天气晴朗,山中百花争艳,林内百鸟相鸣,玛娘端着一盆衣服往村边一条清澈的小河走去,她刚出门,就被财主家的大儿子探头探脑的瞧见,他转身回家带着家丁来抢玛娘。她刚到河边,心中一怔,感到是哪里吹来一股逼人的寒风,回头一看,原来是财主的儿子带人抢她来了。这个歹徒一声令下,家丁就把她捆绑起来,生拖硬拉地奔往他家。一路上,玛娘不停地挣扎着,呼唤道:“亲爱的嘎然,快来救我呀!”她的呼救声在山谷中回荡。嘎然在山林里打猎,听到了她那悲愤的呼救声,就寻声而去,当看见玛娘被捆绑拉着时,气急交加,一咬牙,执弓在手,瞄准财主儿子就是一箭,财主儿子倒地而死,家丁吓跑了,玛娘得救了。
后来,死去的财主儿子阴魂不散,变成了一只大老虎待机衅事。
过了一久,嘎然和玛娘的婚期临近了。但是,婚前男方要到西边吹笙到定亲的日子才能结婚,来回要一卜三天。临别时,玛娘对他说:“你在回来的路上,不要叨念我的名字,不然,让别人知道我孤身一人在家,这样会出意外的。”他回答说:“好的,玛娘,我一定记住你的话。”又对她说:“等我周蒙宠期满笙歌返回时,听到我的笙歌,你来看我时,我放三个红桃在路上,你若真心爱我,就把它吃了,这就表明我们永远在一起。”玛娘答道:“好,我记住了!”不料,当他走了不远,在山间的一条小路上,竟克制不住对玛娘的思念感情,于是失声唱道:
美丽的玛娘啊,
我现在离开了你!
什么时候周蒙宠期满?
什么时候笙歌能返回?
什么时候吃下我的三红桃?
什么时候我俩能团圆?
这歌声恰巧被道旁的一只老虎听见了。这虎就是死去的财主儿子变的。它将嘎然的话记住,趁机装扮成他的模样,吹着笙歌在离村不远的小道上来回地走着。玛娘听到笙歌,心中想到奇怪:“他怎么就回来了呢?”细细一听,笙调有点象。她心中怀疑起来,悄悄地出门观看,见吹笙人与嘎然相貌相似,路上还放着三个大红桃,但吹笙人不作声。她以为是情人在逗她玩呢!就快步走过去,把那三个大红桃子吃了。糟了,三个桃子进肚,转眼间,她的相貌变了。原来这是恶虎置下的三个变心桃。
这时,恶虎露出凶相,对玛娘说:“这回你跑不了啦!再也不能与你相爱的嘎然团圆了。”
恶虎逼她同它远走。但是,恶虎的“变心桃”,能改变玛娘的模样,却变不了她的心。她默默地想出了把消息传给嘎然的办法,对恶虎说:“你等我回家一转又来。”虎怒吼:“快去快来!”她回到家,把自己绣好的一根芦笙花背带,放在家中自己住的屋内。然后,含泪离开了自己的家。
嘎然周蒙宠期满了,兴高采烈地吹笙返回,一到了村边,他吹呀,跳呀!怎么也不见玛娘来看他。他跑到她家,家中空无一人,他发现了屋内放着的芦笙背带,一时不知什么原因,慢慢才想起是自己忘了临别时玛娘对自己说的话,自己泄漏了秘密,让恶人知道她一人在家,被抢走了,悔恨至极。他低下头伤心地哭了,从早哭到晚,朦胧中梦见玛娘亲近地劝慰道:“亲爱的嘎然,现在我已被恶虎抢走,但眼泪并不能救我,你要勤练武艺,等桃花盛开时节,你就吹着芦笙来山林里救我,只有杀死老虎,我们才能团圆!”说完渐渐离开了他。等他醒来,细细回想梦中之事,觉得有理,于是含泪离开了玛娘的家。
嘎然悲伤地回到自己的家,对父母提出了要去杀虎救妻的请求,父母同意了。父亲把祖传下来宝刀交给儿子。嘎然把宝刀磨了七天七夜,磨得十分锋利。从此,他天天苦练武艺。几年之后,他的武艺高强,告别父母,进山杀虎。临行时,父亲杀了一条大水牛做成肉炒面,让儿子途中食用。
嘎然走呀,找呀!走了九百九十九里路,翻了九十九座山,还是不见玛娘的影子。有一天,他实在精疲力尽了,走着走着倒在山坡上睡着了。再说玛娘也时时想念着亲人,她默默地念道:
亲爱的嘎然啊,
我在想你,等你。
你什么时候找到我?
什么时候我俩能团圆?
亲爱的嘎然哟,
为了我俩的幸福和欢乐。
我白天黑夜都在想你、等你,
你快快来呀,
快来杀死这只恶虎吧!
她的歌声在山谷回荡。他听到了她的回音,浑身来了力气。
他加快步伐向前追赶。
他走呀,走呀!一天,他走进了一片密林,这里野树参天,奇峰林立,寒气逼人。他登上一座奇峰怪石顶上,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悲歌声:他向山下寻声俯视,远远看见玛娘,在深山峡谷中坐着用芭蕉叶作布,牛角作针,象从前在家一样绣衣裙。嘎然知道玛娘的心还象过去那样纯洁,恨不得一下扑向玛娘,为防万一,他扫一了个口哨,玛娘抬头一看,见到了嘎然,就一跃而上,扑进一r他的怀里。嘎然紧拉住玛娘的手,催促地说:“我们快走吧!快逃出这*的地方!”玛娘说:“不,现在还不能走,若不杀死它,走也走不脱。”他转身要找老虎拼命,她劝道:“别忙!现在不是时候,老虎出山快回来了,要等它睡着了,你下来将虎杀死,才能把我救,我俩才能团圆。”不多时,老虎回来了,见玛娘神态不一般,疑心地在山谷中转来转去,一会儿装睡躺下了。玛娘以为虎已人睡,就发出信号给嘎然。他跳下山岩,满腔怒火地咬紧牙关抽刀准备杀虎,但老虎却突然向他猛扑过来,他一闪,老虎扑空了。他又挥刀与虎相斗,整个渊谷被尘雾笼罩着。战啊,斗啊!嘎然斗得老虎无处躲避,猛地钻在玛娘的衣裙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刀击去,虎头落地死于血泊之中,可玛娘的花裙却被裁去了一半。虎*,玛娘很快恢复了原来的美貌,二人一路上吹着笙,跳着舞回到了自己可爱的故乡,过上了幸福,欢乐的生活。
从此,为了纪念玛娘,苗族妇女就把长裙改为半节裙,沿袭至今。
拓展阅读
1、中国民间故事英文翻译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叫王五的人,一早去南山地里干活。一到地里,发现一条巨龙躺在哪里一动不动,浑身上下爬满了虫子。王五见巨龙可怜,就把巨龙身上的虫子都赶走了。村里人闻讯赶来,可哪里还有巨龙的影子。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王五欺骗了大家,有的说是天上的*把那条巨龙收走了。
过了几天,一个外地人来到村里,指名要给王五家打工。这个外地人干活很勤快,王五很信任他。转眼到了播种的季节,外地人问王五一窝种几粒籽?如果一窝种一粒,收成太少;种多了,又怕浪费。王五想了想说:“那就种5粒吧。”
过了几个月,庄稼要收割了,外地人要王五把家里所有能装粮食的囤子都打开。粮食丰收了,王五家所有的粮囤都装的满满当当。
庄稼收完了,外地人也走了。但种下5粒籽,收下万石粮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传来传去,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五谷丰登的故事。
后来有人说,那个外地人,就是那条巨龙的化身。到王五家打工,就是来报答王五的救命之恩的。
2、中国民间故事英文翻译民间故事
1、司马光读书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来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警枕”。
2、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匡衡凿壁偷光
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4、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5、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3、中国民间故事英文翻译民间故事
1、《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千百年来这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世代流传,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
2、《孟姜女哭长城》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3、《梁山伯与祝英台》
讲的是西晋时期,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儿身。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
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故事。
4、《白蛇传》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
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并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和动画片。
5、《西湖龙井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
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
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
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
4、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民间故事
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宇宙好像一颗硕大无比的鸡蛋,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
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多年,终于苏醒过来。
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
天哪!这该死的地方!
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
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随手操起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使出浑身气力,大吼一声,奋力挥舞开来。
“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
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
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
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
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
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
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
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伟大的英雄*,但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
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
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
而他的四肢和身躯却变成三山五岳,给大地以雄壮;
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
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
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
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
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
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
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去,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
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5、中国民间故事英文翻译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龙山脚下住着十几户人家。有一家姓尤的老人叫尤伯,他特别喜欢下棋。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尤云,还没有成家。一家人勤勤恳恳,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一年的夏天,尤伯到山上修理树木。因天气炎热、干了不大一会,就满身大汗,又渴又累又饿,就想到西南面那棵大槐树歇会儿。到了树下,看见两位白发老头在那里下棋,旁边放着一把茶壶和两只菜碗,便走向前去看了起来。
因他在家也经常和别人下棋,棋路很熟,不由地和两位老人攀谈起来,有时还指指点点。两位白发老人对他也挺热心,还让尤伯喝了一碗茶。尤伯碗茶下肚,只觉得一股清香从肚子里往上升,什么热了,累了,饿了,浑身那个轻松自在劲就别提啦。不一会儿,就叭在两个老头下棋的石台前,迷迷糊糊地感觉到,山边的云儿忽儿黑忽儿白,忽儿浓,忽儿谈;山下地里,忽儿黄,忽儿绿。等他一觉,两位老头棋还没下完。越看越有些溪跷,最后棋也看不懂了。一想明天儿子尤云要到济宁府去,便和两个老人打了个招呼,匆匆忙忙下山去了。
尤伯刚走到山脚下,便觉的路越走越不对劲,和原先的不一个样子。地里人他一个也不认识,也没一个人认识他。根据自己的印象,找到自己的村子,可村子比昨天大多了,人比昨天多多了。满村子找自己的家,从南头找到北头,从西头找到东头,也没找到。这时,一位发须雪白的老头走了过来,他忙向老人打了个招呼,问了老汉的姓名、年龄,为什么在这里住。那老汉告诉他:他姓尤,祖祖辈辈地住在这个庄上,今天已九十三岁了。尤伯又问老汉:尤云到什么地方去了?那老汉告诉他:尤云是他的老爷的老爷。老汉吃惊的反问尤伯:“您怎么知道我家老爷?”尤伯也没有回答,就上山去了。他要找两位下棋的老人问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尤伯到了山上,找遍了整个山,也没有找到那两个下棋的老人和那棵参大的大槐树,他越想越觉得悲伤:妻子没有了,儿子也不在了,世间的人,没有他一个近人,也没有他一个认识的人,身不由己地趴在原先下棋的地方大哭起来。他从天黑哭到天明,又从天明哭到天黑,不知哭了多少天。落下的眼泪,把脚下的山石穿,形成了一个山洞。尤伯哭累了,就昏睡过去,在他昏睡当中,就听着一个老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徒儿,别哭了。你的泪要不流到东海边去,这里早成*大海了。你看棋的时候,云黑是雨,云白是雪,云浓是风。地里黄和绿,那是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是你的刀,下山去,为人间做点好事吧!”他猛地醒来,什么也没有。四周一望,发现了他的那把刀,刀虽是原先的,可闪着金光,锐利无比。
尤伯按着那个老人的吩咐,便下山了。他在龙山住过多年,做了不少除霸安良的好事,后来玉帝把他召回了天廷。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泪水滴成的山洞叫“老尤洞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5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