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赠汪伦》原文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07 10:28:14

李白诗《赠汪伦》原文鉴赏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赏析

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拓展阅读

1、《金陵酒肆留别》翻译与

【内容】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骀荡的春风,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杨花,轻飞乱舞,扑满店中;当垆的姑娘,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这里,柳絮蒙蒙,酒香郁郁,扑鼻而来,也不知是酒香,还是柳花香。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画面,该用多少笔墨来表现!只“风吹柳花满店香”七字,就将风光的骀荡,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情调,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面之上;而且又极洒脱超逸,不费半分气力,脱口而出,纯任直观,于此,不能不佩服的才华。

“风吹柳花满店香”时,店中简直就是柳花的世界。柳花本来无所谓香,这里何以用一个“香”字呢?一则“心清闻妙香”,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同时又暗暗勾出下的酒香。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

首句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能舍此而去呢?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沈德潜说此“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唐别裁》)。因为人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所以中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表现了人青壮年时代丰采华茂、风流潇洒的情怀。

2、《》译

导语:中国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论家严羽提出作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忌直贵曲”。然而,》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一般忌讳在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从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一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的朋友。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集》、《唐三百首》、《全唐》注解,都认定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光泽和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氏宗谱》、《渐公谱》、《氏续修支谱》,确知“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往来答。开元天宝年间,为泾县令,“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学刊》第二辑子龙《关于其人》)。按此或为已闲居桃花潭时,来访所作。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当不早于此前。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送我之情。

注释二

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中国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论家严羽提出作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忌直贵曲”。然而,》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一般忌讳在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从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两行来极力赞美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的深厚情谊。

3、词散

1

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2声。

桃花潭3水深千尺,

不及送我情!

1:字凤林,越国公华五世孙,曾为安徽泾县县令。

2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为节拍。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我一个人略带忧伤,刚要乘船离开时,忽然听见岸上传来以脚步踏地为节拍唱歌的声音,来有人边走边唱前来为我送行。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送我的情谊深厚!

【民风之美】

乘船就要离开时,忽然带着一群村民前来踏歌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虽然我们无法看到当时真实的情形,也无法听到这是一种怎样的歌声,但我们了解到这是当地在欢庆良辰佳节或迎送宾客时候最隆重的踏歌舞。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人站在岸边,连臂踏脚并配以轻微的守望动作,踩着拍子,一边跳舞一边唱歌。这是何等感人的场面啊!难怪人会激动万分。

名作当中,有不少是描写当地民风民俗的。其实,对我们初步尝试写作的小朋友来说,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开始,注意积累写作素材,特别是民风民俗、地方特色,会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能把这些独特的东西恰当地融入作中,必将成为作的一大亮点,让作更有魅力。所以在平日里注意搜集它们吧,然后应用到写作中去。

【启示】

一生狂傲不羁,但他心思非常细腻,容易动感情。就拿带着一群热情好客的村民为送行来说吧,一直想找个机会邀请来家做客,痛饮欢歌,倾诉衷情。这次如愿以偿,作为主人,在客人离开时和村民出来送行本是常理,却觉得是受到了莫大的厚待,情绪激动万分,内心充满了感动,于是马上吟表示对主人的感谢。这就告诉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每个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只有感恩,才会让生活更美好。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诗《赠汪伦》原文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50032.html

热门阅读

  1. 《曾经我们在轮滑》微电影剧本
  2. 大学生毕业自荐书范文精选
  3. 光阴悠然清风冉冉散文
  4.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解析
  5. 别总问该怎么选择美文
  6. 关于狼的英语谚语大全
  7. 李白诗《赠汪伦》原文鉴赏
  8. 新课程理念下科学课堂教学的反思教育论文
  9. 《古朗月行》的诗句鉴赏
  10. 没病走两步美文摘抄
  11. 睡前故事《蝴蝶姑娘》
  12.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振兴演讲稿
  13. 法制教育心得感想范文
  14. 《老同学》微电影剧本范文
  15. 同学聚会经典发言稿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