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把成功调出来
1984年,三个美国少年被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开除了。由于家境贫寒,这三位少年常常被同学们瞧不起,生活在被歧视的阴影里,老师总是说他们成绩不好,于是他们结伴逃课。终于,学校决定将他们开除。
三个被开除的少年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他们幻想着如果突然拥有了一笔钱,就可以住上漂亮的房子,坐上高档轿车,还可以像班上有钱同学的父母那样给学校捐款,老师和同学们便不敢瞧不起他们了。可是,从哪儿弄到这笔钱呢?凯文·罗斯林和鲍勃·伊诺斯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抢劫……
就在他们胡思乱想之际,迈克尔·戴尔将自己设计的模拟成功的录像从电脑里调出来,三个少年津津有味地看着自己住在一幢漂亮的别墅里,别墅的车库里停放着他们喜爱的克莱斯勒轿车。迈克尔·戴尔说:"现在,你们想将自己漂亮的别墅和轿车安置在什么地方呢?"
凯文·罗斯林抢着说自己要住在佛罗里达,因为他喜欢与富翁们聚会,而那里就住着大量的富翁。鲍勃·伊诺斯说自己想住在拉斯维加斯,因为那里风景秀丽.还有大量的豪华商店,可以让他任意选购。可是,很快他们便神色黯然了.两人望着迈克尔·戴尔,有点遗憾地说:"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该多好啊!"迈克尔·戴尔认真地看着两位伙伴说:"这美好的一切,我们不是已经看到了吗?现在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怎样将它们从电脑里调出来,放到我们喜欢的地方去,比如,佛罗里达,或者拉斯维加斯!"两人觉得迈克尔·戴尔的话有道理。
就这样,迈克尔·戴尔和另外两名少年经过一夜的仔细策划,决定第二天一早便去大街上卖报纸。不久,他们用卖报纸赚的l000美元开办了一家小店,那就是后来的戴尔公司。迈克尔·戴尔带着另外两个同伴,经过20年的打拼,不但实现了当年的梦想,还将戴尔公司发展成了拥有250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
拓展阅读
1、下得山来才算成功励志故事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事业的峰巅就是成功,兜里的钱用不完就是成功,有香车美女相伴就算成功,头上的光环一圈套一圈就算成功。事实上,这远算不上成功。
比如,登山运动员登上峰顶算不算成功?在很多人眼里*是成功。这就是惯性思维或者说错误思维在作祟。
一位英国登山者用照片记录下珠峰所见:山下各式姿态的登山者遗体。从形态上看,有人上行,更多的却是在下山途中。他们下山时失去了生命,遗体没有腐烂,如白瓷的塑像一样。这是成功还是失败?至于别人给他们如何封上光鲜的称号,他们也不能知道了。
假如在“巅峰”放着有“英雄”的荣誉外加100万美金和下山保命两种选择的话,我想那些死者在活着的前夕多少会有人置“英雄”的荣誉和巨额美金于不顾,毅然选择下山保全生命的。可问题是他们在上山的时候,为了登上峰顶成就“我为峰”,倾尽了全身力气,到顶之后再没有下山的体力了。还有的人,对下山的难度估计不足,错认为,爬得了山就下得了山。登过山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人登上山顶就兴高采烈,得意忘形,却不知能否安全地下山,还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未知数。在珠峰上,由于体能消耗殆尽,没力气走下山,活活被冻死的登顶者并不鲜见。可以说,从这种意义上讲,体力的均衡分配比毅力更重要。
就登山而言,什么是成功?那就是既登得上山顶,又下得了山脚。只能登峰巅,下不得山脚,或葬身于巅峰和下山的路途之中,英雄不成成先烈,那只能是失败的铺路石。人生以及人生的其他视野也是同理,有的人只想当大官、创大事业,体力分配欠智慧,不是英年早逝,就是拖垮身体。尤其是英年早逝的“官人”,自己“山登绝顶我为峰”没过几年便撒手人寰,实在得不偿失。所以,不到“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时,一定不要将自己的体力用尽。还有的人,登上巅峰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找不着北,只认“声色犬马”,让“四大家族”毁了自己,成为晚节不保的典范。还有在生意场上的人,为钱“销”得人憔悴,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拿钱保命,更是人生的悲剧。
成功首先就是活得下来,活得痛快,活得健康,活得让家人高兴,其他的不是不重要,而是不是最重要。其次,登上峰顶的人,看他(她)是否谨慎、谦卑、感恩、敬畏,没有这些成分在体内支撑,这样的人十有八九登得了巅峰却下不了峰巅。常言道:上山考的是体力和运气,下山靠的是技术和修养。假如没有“技术和修养”,就免不了成为上得了山而下不了山的陪葬品了。
2、每天成功1%励志故事
我几乎每天会收到许多朋友们和编辑记者的邮件,有时也会收到许多垃圾邮件,对此十分反感,浪费时间不说还影响我的情绪。有时处理完这些垃圾邮件我便自我解嘲:又做了一次网络义务清洁工。
有一天打开邮箱一看,还是大量的垃圾邮件。我准备全部删除时,发现有一个邮件的主题为“经理,请你给我一个机会吧,我会努力的,我将用上全部的力量使自己每天成功1%!我觉得好笑,我怎么变成了经理,好奇心驱使我仔细查看了这封邮件。
打开这个标题新颖的邮件正文,内容是一个工作受挫的青年给老总的信。信中他说由于自己刚参加工作业务不熟,工作中出了差错,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和效益。公司准备辞退他,他鼓足勇气给老总写信,自荐自己的信心。言辞很诚恳,写了许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感情很真挚,洋溢着一股积极向上追求进取的青春气息。
可见他还是非常珍惜、喜欢这份工作的。
从他的话里我看出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那股朝气,他的每天成功1%的执着和信念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于是我大着胆子以经理的口气给他回了邮件:我相信你会很优秀的,年轻人,继续努力吧,每天成功1%,你会成功的。经理期待着你做出很大的成绩!
发完邮件我仔细算了一下,相比于一生,一天真的很短,以一年365天,一生75岁计算,从18岁成人算起,除去吃喝拉撒、精力不济等种种因素虚度掉的10年,还有近50年我们可以用来每天努力为确定的目标付出,如果每天接近目标并成功1%,大概有近183个大目标我们完全可以实现、成功。
计算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未免有点恐慌。我们几乎每天都找借口说自己很忙,一年下来真正做成功的事情并没有多少,想想有多少1%被我们所忽略、放弃?!当我们确定一个大目标时,短期内看上去这个目标很遥远、缥缈,但当我们把它分解到年、月、日,分解到时、刻、分、秒,分解到1%,如果我们每时每刻每天为1%付出99%的努力,遥远的目标一下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每天成功1%只是一个为了大目标而努力的落脚点,而当1%逐步上升为100%,1变成10,变成100、1000、10000,甚至更多时,我们已将成功的桂冠挂在胸前了。
大概半年后我收到一份邮件,主题为“那个每天成功1%的青年感谢你的鼓励,正文内容是这样的:“你好,尽管我们未曾谋面,或许你早已忘记了那个错将邮件发给你的青年。半年前由于工作上的失误我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那时公司能否继续留用我,我心中没有底。我很喜欢那份工作,那晚我鼓足勇气给经理发了一份邮件,恳求他给我一个继续工作的机会。邮件发出的第二天我的一个创意被公司采用,给公司创造了一定的效益,公司决定留用我,我以为是经理看到邮件后给我的肯定。经过半年的努力,现在我已成为经理助理。有一次和经理谈起我曾经发过的那份邮件,他说没有收到过我的邮件。后来我仔细查阅了已发邮件,才发现我阴差阳错发给了你,原来你的邮箱和我们总经理的邮箱只有一个字母之差。真的,我非常感谢你,是你给了我每天成功1%的力量和信心。如果没有你的鼓励说不定我还在找工作,我真诚地希望你在工作中每天不但成功1%,而且每天成倍地收获快乐和成功。祝你和你的家庭幸福。
3、一无所有什么反义词 一无所有时靠什么成功励志故事
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客户,没有市场,能怎么办?
30年前,我创立了软银公司,当时我没钱、没有经验、没有关系网络,有的只是热情和成功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要成为全日本甚至全球非常成功的人,给人们提供新的技术和生活方式。我要用互联网的力量,来实现我的梦想。
先有愿景,后有战略
我19岁开始创业,现在50岁了,我的热情从未改变过。我对我的人生做了50年的规划:20多岁的时候,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赚足够的钱,要达到10亿美元或者20亿美元的规模,能够为未来投资;40多岁的时候,做一笔大的投资;50岁时公司要成为自给自足的公司;60岁的时候,我要把我的接力棒递交给我的下一代接班人。我的人生一直是按照我的计划在走。
当我回头去看的时候,我认为我之所以能实现计划,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就是想把我的人生都投入到帮助他人、帮助社会、帮助人类获得新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一种精神。
然后要有一个愿景。想要实现愿景,还需要有非常具体的战略来实现这一目标。先要有愿景,然后有战略。
没有足够的钱,没有技术,没有客户,那就先一点一点把今天能做的事情做好吧。这个方法是不错,也比较安全,99%的人会这么做,而这99%的人只会取得一般性的成功。
我的方法完全不同,我是第一步就要有一个非常宏大的愿景。然后再决定一个具体的日程表,一步步回推到今天,而不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去想。
一定要成为第一!
有了愿景之后,我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始终坚持一点:一直要做到第一,即便这是一个很小的行业,很少有人理解它,很少有客户能做生意,但我仍然要做到第一。
你只要成为第一,人们就需要你,无论是多小的行业,多小的领域,都不要紧。在一个领域里面非常成功之后,然后你可以再加上另一个很小领域的第一,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一个大的领域的第一。
左手现金,右手投资
软银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呢?我举个例子,沃伦·巴菲特先生的公司投资了可口可乐、麦当劳,还有吉列等等。这些投资都有非常好的回报。他也拥有一个*公司,给他带来运营的现金流,在*公司生成现金流然后不断加大投资。这些投资公司又给他带来非常好的投资回报。软银也是如此,我们运营的手机公司、宽带公司等,给软银带来了非常好的现金流,再来投资雅虎、阿里巴巴等这些非常好的公司,为我们带来非常好的回报。
对于投资的公司,巴菲特先生都非常了解,我投资的焦点也是一样的,我们只关注于网络的投资,因为我非常了解互联网。
21世纪,人们都想更快地获取、传递和分享信息,然后更好地沟通。所以我的关注点是信息获取,在这个产业,谷歌现在是全世界的老大。但是今后的10年、30年,中国的GDP将会是世界第一,也是最大的网络国家。到那时,你如果不能在中国做到最大,你就没有办法在全球做到最大。
4、十个经典的成功励志故事
、辞职1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有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鹦鹉2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的公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陈阿土3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SIR!”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者。
、赶考4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的解梦。*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免费销售管理系统。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老虎5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甚至是*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量。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2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