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发布时间: 2025-08-28 11:44:33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2)

凤歌笑孔丘。(3)

手持绿玉杖,(4)

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5)

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6)

屏风九叠云锦张。(7)

影落明湖青黛光,(8)

金阙前开二峰长,(9)

银河倒挂三石梁。(10)

香炉瀑布遥相望,(11)

回崖沓嶂凌苍苍。(12)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13)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14)

黄云万里动风色,(15)

白波九道流雪山。(16)

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17)

谢公行处苍苔没。(18)

早服还丹无世情,(19)

琴心三叠道初成。(20)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21)

先期汗漫九垓上,(22)

愿接卢敖游太清。(23)

【注解】:

(1)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卢侍御虚舟:卢虚舟,范阳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

(2)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因不满楚昭王的*,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3)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以免惹祸。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4)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5)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中国名山。

(6)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些星宿相应叫分野)。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7)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丸叠如屏而得名。

(8)影落:指庐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青黛(dài代):青黑色。

(9)金阙(què确):阙为皇宫门外的左右望楼,金阙指黄金的门楼,这里借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10)银河:指瀑布。三石梁:一说在五老峰西,一说在简寂观侧,一说在开先寺(秀峰寺)旁,一说在紫霄峰上。近有人考证,五老峰西之说不谬。

(11)香炉:南香炉峰。瀑布:黄岩瀑布。

(12)回崖沓(tà踏)嶂:曲折的山崖,重叠的山峰。凌:高出。苍苍:青色的天空。

(13)吴天:九江春秋时属吴国。整句诗的意思:连鸟也难以飞越高峻的庐山和它辽阔的天空。

(14)大江:长江。

(15)黄云:昏暗的云色。

(16)白波九道:九道河流。古书多说长江至九江附近分为九道。李白在此沿用旧说,并非实见九道河流。雪山:白色的浪花。

(17)石镜:古代关于石镜有多种说法,诗中的石镜应指庐山东面的“石镜”——圆石,平滑如镜,可见人影。清我心:清涤心中的污浊。

(18)谢公:谢灵运。

(19)服:服食。还丹:道家炼丹,将丹烧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故谓“还丹”。

(20)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一种心神宁静的境界。

(21)玉京:道教称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22)先期:预先约好。汗漫:仙人名,一云造物者。九垓(gaī该):九天之外。

(23)卢敖:战国时燕国人,周游至蒙谷山,见一古怪之士迎风而舞。卢敖邀他同游,那人笑着说:“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不可久留。”遂纵身跳入云中。太清:太空。

【韵译】:

我原是楚国的狂人,高唱凤歌讥笑孔丘。

手执*的绿玉杖,早晨我辞别黄鹤楼。

为着寻仙,我遍访五岳不辞遥远,平生中,我最爱好到名山去遨游。

庐山高耸,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五老峰的九叠屏,好象云霞展开,山影湖光相映衬,青黑绮丽俊秀。

金阙前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对峙,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银河倒挂飞流。

香炉峰的瀑布,与此遥遥相望,峻崖环绕,峰峦重叠直至天上。

苍翠的山色映着朝阳,红霞更加绚丽,在鸟飞不到的峰顶,俯视吴天真宽广。

登上庐山纵览天地,才领略天地壮观,俯瞰茫茫长江永去不还,流向东方。

万里黄云起伏,两岸的景色不断变幻,长江九条支流,翻滚着雪山般的白浪。

爱作赞美庐山的歌谣,诗兴都因庐山所触发。

闲对石镜峰窥看,我更加心清意畅,谢灵运当年游处,早已被青苔掩藏。

我早就服了还丹,对世俗毫无情念,心神宁静了,就觉得仙道已经初成。

向远处看去,仙人们正驾驭着彩云,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朝拜天尊神。

我早与汗漫仙人,相约在九天之顶,心想接你这个卢敖,一起同游太清。

【讲解】:

这是一首纪游抒怀诗。通过对自我形象的描绘和庐山景物的生动刻画,表现了诗人晚年流放归来、*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

全诗共二十九句,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刻画出一个**不羁、好游山寻仙的自我形象。前两句以高唱“凤歌”讥笑过孔子的楚狂自比,自剖心迹,其中包含着对*前途的失望及从政招祸的愤懑不平。诗人对被唐玄宗尊为文宣王的孔子直呼其名,显示出疏狂傲岸的性格。“手持绿玉杖”四句,以充满神话传说色彩的笔触表述他的行程及来游庐山的原因。诗人手持仙人所用的镶有绿玉的手杖,在晨曦中飘然离开黄鹤楼,来到庐山。因为平生好寻仙访道,游历名山大川,路途遥远也不以为苦。这既是诗人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也流露出他的潇洒自然的人生态度和高蹈遗世的隐逸情怀。

“庐山秀出南斗傍”以下十三句为第二部分,以浓墨重彩具体描绘庐山和长江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庐山”三句,写出了对庐山雄奇瑰丽景色的鸟瞰式的观感。庐山高峻挺拔,直插云霄,山峰矗立有如屏风重叠,秀丽的山色象展开的锦绣云霞。遍山苍翠的树木,蓊郁的山影倒映在清澈明净的鄱阳湖中,湖光山影相互映照,将庐山衬托得分外明媚秀丽。“金阙”四句,采取仰视的观察角度,对庐山胜景作进一步描绘。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叠泉瀑布三折而下,如银河挂于石梁,与香炉峰瀑布遥谣相对。那里峰峦重叠,山势高险得仿佛要刺破青天。诗人以跳脱之笔,将庐山的三处胜景绾合在一起,令人目不暇接。“翠影”二句写登临绝顶所见。旭日初升,海天红霞与苍翠的山色相辉映,山势高峻,甚至连鸟也飞不上来,放眼东望,寥廓无际。诗人从多个角度,以错综之笔层层写来,将庐山雄伟秀丽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登高”四句,写远眺所见的长江的雄伟气势。诗人登上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浩浩汤汤的长江奔涌东流,一去不返。万里长空漂浮着浓密的黄云,天色瞬息万变,茫茫九派,江水汹涌奔腾,巨浪有如雪山一般。诗人以饱满的激情,酣畅的笔墨,将长江景致写得气势雄伟,气象万千。诗人笔下的奇伟庐山,吐纳风云,汇泻川流;诗人笔下的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象征着诗人满腔的激情和郁勃不平之气。在生动传神的刻画中,蕴含着作者的强烈的主观感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好为庐山谣”至结尾为第三部分,抒写因庐山美景而引发的出世隐逸情怀,是对全诗思想主旨的总结和深化。“好为庐山谣”四句,由游山的清兴转入人世沧桑的慨叹。诗人的兴致因庐山而感发,不能不借诗抒怀。他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郁闷的心情为之清爽,想寻找谢灵运当年游山的足迹,可惜已经被青苔覆没。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人感怀于已逝的先贤,蒙生超脱尘世的强烈渴望,以求在仙境里得到灵魂的解脱。“早服还丹”两句,叙述自己修炼的境界。诗人早已经吞服了成仙的丹药,不再有尘俗杂念,初步达到了平静和谐的内心境界。结尾四句,由仙人的朝觐天帝再申自己的出世之想,以卢敖借指卢虚舟,点题中的“寄卢侍御虚舟”,收束全篇。诗人远远望见仙人驾着彩云,手拿莲花正要去天宫朝觐天帝,而自己也已经预先与造物之神约会于九天之外,并邀请卢虚舟共游仙境。诗人仿佛要跟随着仙人飞升而去,即将摆脱世间的一切烦恼,全诗至此便戛然而止,想象奇妙,馀韵悠然。

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富抑扬顿挫之美。诗人以瑰丽的辞藻、飞腾的想象和饱满的激情,将祖国壮丽山河描绘得淋漓尽致,生动飞扬,有着极强的艺术*力。在思想上,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内心是非常矛盾复杂的。他将山中的生活看作是逍遥快乐的仙境,抒发寻仙访道的强烈愿望,其实是在宣泄着从政招祸的愤懑,是对无力改变的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抗。

【评析】: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谓序曲。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先写山景鸟瞰:“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古人认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一带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北的九叠云屏。三句意谓: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象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以上是粗绘,写出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是细描:“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接着,笔姿忽又宕起,总摄全景:“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诗人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然后,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古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这几句意谓: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等壮美!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大诗人的无限诗情:“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外苍苔没。”石镜,传说在庐山东面有一圆石悬岩,明净能照人形。谢公,南朝宋谢灵运,尝入彭蠡湖口,登庐山,有“攀崖照石镜”诗句(《谢康乐集。入彭蠡湖口》)。李白经过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庐山,不禁感慨万千。这四句意思是:爱作庐山歌谣,诗兴因庐山而激发。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清爽,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如今已为青苔所覆盖。人生无常,盛事难再。李白不禁油然产生寻仙访道思想,希望超脱现实,以求解决内心的矛盾。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还丹,道家所谓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叠,指道家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神悦的境界。这两句表明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世界:“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玉京,道教谓元始天尊居处。诗人仿佛远远望见*在彩云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诗人多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淮南子。道应训》载,卢敖游北海,遇见一怪仙,想同他做朋友而同游,怪仙笑道:“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遂入云中。”汗漫,意谓不可知,这里比喻神。九垓,九天。太清,最高的天空。李白在这诗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卢敖借指卢虚舟,邀卢共作*之游。两句意谓: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卢敖共游仙境。诗人浮想联翩,仿佛随仙人飘飘然凌空而去。全诗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诗的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平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前人对这首诗的艺术性评价颇高:“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今观其……《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见《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第三卷《正宗》)

拓展阅读

1、的名诗《望瀑布》虽然朗朗上口但值得细品

作为一个诗人,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尤其是的名诗,其知名度和普及度更高,甚至连小娃娃都可以脱口而出。

之所以能写、会写,是因为除了才华横溢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就是想象力。想象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诗歌要独树一帜,必须有意想不到的想象力。

当然,说到想象力,浪漫主义诗人是不可或缺的。毕竟,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核心特征就是想象力。说到浪漫主义诗人,唐代著名诗人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的每一首诗几乎都有想象。

的名诗《望瀑布》是写的一首充满想象力的诗,也是作品中最受欢迎的杰作之一。顾名思义这本质上是一首关于风景的诗,主要是关于江西瀑布的风景。

在我们眼里,可能只是被瀑布的场景震撼了,会多拍几张照片,那诗人是如何借助想象来描述它的呢?

首先,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香炉峰的形状。《太平寰宇记》记载,在的西北,有峰尖圆,烟云聚散,就像博的香炉。然而,在诗人的眼中,高耸的香炉峰,在阳光的透射下,一朵紫色的烟云在冉冉升起,在青的蓝天上依稀可辨。相信通过这样美丽的渲染,即使我们从未去过那里,也会有着强烈的向往。

在这首诗的第二句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开始关注这首诗的核心——瀑布。意思是,瀑布看起来像挂在川之间的距离。“挂”字描述的是瀑布的与众不同,从远处看瀑布的静态形象。随着视线出现了充满想象力的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即瀑布宛如三千尺流下的水流直冲而下,又似是银河从九天之上的悬崖上落下。

没有宏伟的想象,瀑布的光芒会非常暗淡。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产生的。看到了藏在云雾中的香炉峰,看到了从云雾中直冲而下的瀑布,才会有“疑银河落九天”这样新奇而真实的想象。

的名诗《望瀑布》虽然从小就很熟悉,但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以窥探几分。

2、的钱哪来的?到处游玩水没想到是个“吃软饭”的诗人?

留下的诗中不难看出,虽然一生**不羁,几乎不参加工作,但很少缺钱,总是吃得好,喝得好。那么,作为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人,的钱哪来的,怎么会不缺钱呢?

出生于701年,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到了15岁,已经会写诗和诗词,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此外,还喜欢道教,并且修得一身好剑术,所以他算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

年轻时,对*生涯不感兴趣,他虽然见多识广,但并不想走科举之路。从他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看出,他对*并无好感。

于是,在公元718年,他隐居在四川大匡读书,然后开始周游四川,然后出了省,在此期间结识了孟浩然等人,并写下了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直到公元735年,才开始在仕途上努力,这时34岁了,花了17年时间旅行,几乎不工作,那的钱哪来的?

首先要看的是家族史,在世时,他经常向别人隐瞒自己的家庭背景,因此,关于的身世仍有很多争议。然而,目前最公认的事情是,唐宗室的人,他是建成的玄孙。

公元626年玄武门事件后,建成被世民所杀,建成一脉也遭到诛连,只好隐藏身世。毕竟,当时的皇帝是隆基,是世民一脉的,所以最好还是避开一点。

但俗话说,瘦骆驼比马大。尽管如此,的家庭比大多数人的要好得多,所以能够支持他的旅行生活。此外,公元727年,因其才华受到宰相许圉师的赏识,迎娶许圉师孙女许氏,并受许家礼待,许家是名门望族,自然不能亏待。因此,凭借许圉师的赏识四处奔波,颇有点“吃软饭”的感觉。

此外,的第二任妻子,是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两个妻子都是贵族出身,有权有钱。作为郎君的,根本不用担心食物和衣服。

此外,的才华得到了无数人的赏识,包括唐玄宗。公元742年,成了唐玄宗身边的红人,专门供奉翰林一职,每天,只要他陪唐玄宗聊天和写诗,他的口袋里就会有很多钱。

的钱哪来的,由于长期以来一直闻名于世,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和名人的欢迎。他只刷脸就能在各个地方过得很好,虽然像是“招摇撞骗”,但也是靠他的才华换来的。

3、《别匡》赏析

【作品简介】《别匡》是唐朝诗人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 “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表露出诗人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这首《别匡》,是早期的重要作品。此诗历代诗文集均未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县志录自匡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石原在匡大明寺遗址,今已移至江油县纪念馆。大明寺,兴建于唐初,葺修于北宋。匡在旧彰明县北,今江油县西,故里青莲乡在匡之南五十余里。这是青年时期的读书的地方。

青少年时代正是“开元之治”前期。当时唐玄宗励精图治,使国家欣欣向荣,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因此,从小就胸怀大志,一心要把他的才能献给大唐王朝,甚至梦想辅佐皇帝济苍生,安社稷,建立不朽的功勋。也就是说,他希望当一个伟大的*家。为这一理想奋斗了一生,虽然历尽坎坷,屡遭失败,但他的雄心总不销歇。正是在对伟大理想的热烈追求过程中,写下了许多充满豪情逸兴的和悲歌慷慨的诗篇,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自我介绍早年事迹时,写道:“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首《别匡》就是二十四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作,也就是他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决心离开他亲爱的故乡时的抒情言志之作。

“晓峰如画参差碧”,这是写匡的远景。在晨光中的匡,高高低低的峰峦,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好象画图一般。

“藤影摇风拂槛垂”,这是写匡的近景。藤萝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时时拂着大明寺的栏杆垂下来。

“野径来多将犬伴”,这是写自己在匡上的行踪。他常常带着家犬作伴,沿着小路爬上来。

“人间归晚带樵随”,这是写头所见。他常常看见打柴的人背着柴草在暮色中下回家。

“看云客倚啼猿树”,这是写自己在大明寺中的佳趣。他常常靠着寺前的大树,观看天上的云霞。那树上不时有猿猴叫唤,声音好象小孩啼哭。

“洗钵僧临失鹤池”,这是写寺中所见。和尚们常常在寺后的池中洗他们吃饭用的钵盂。那池上曾有鹤飞来,后来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以上都是写匡的景色,这景色是多么的清幽!同时从景色描写中透露出作者对匡的感情,他对匡是多么喜爱!

诗的最后写道:“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意思是说,匡虽美,我却无心留恋它,因为我已经决心把自己的文才武艺奉献给大好时代了。

全诗八句,虽然前六句都是写匡景色,但全诗的重点却在最后两句。前六句实际上是后两句的铺衬。正是由于前六句的铺衬,使得后两句特别有力,表现了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献身热忱,从而使整个诗不同凡响。

一生都酷爱大自然,同时一生又都充满了*热情。《别匡》一诗很好地表现了这科性格。因此这首诗不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可供欣赏,而且对帮助我们认识的生平和创作,也大有裨益。

4、柳宗元《酬曹过象县见》诗歌鉴赏

破额前碧玉流,**人遥驻木兰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这首颇负盛名的小诗,是作者任柳州刺史时写的。一、二两句,切“曹过象县见(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破额”是象县沿江的

作者称曹为“**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看水,悦性怡情;如今却“遥驻”木兰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不是把曹称为“**人”吗?把“潇湘”和“**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蘋花”,显然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象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人”之情,但也包含“**人”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蘋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该有多好!然而却办不到啊!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蘋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蘋花相赠,也没有自由啊!

这首诗语言简炼,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沈德潜说:“欲采蘋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末由意,与《上萧翰林书》同意,而词特微婉。”它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末由”,可以有不同看法。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

5、《送裴十八图南归嵩二首》

其一

何处可为别,

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

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

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

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

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

颍水有清源。

君思颍水绿,

忽复归嵩岑。

归时莫洗耳,

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

洗耳徒买名。

谢公终一起,

相与济苍生。

诗鉴赏

天宝二年(743),在翰林。唐玄宗并不重用他,更加上杨贵妃、高力士、张垍等屡进谗言,于是,他一展宏图的抱负遭到打击,打算离开长安。本诗正作于此时。

诗的开头,点明送别的地点。“长安青绮门”,是东去的行人辞别京城的起点。再往前走,就是折柳分别的灞桥。酒店里胡姬举杯在手殷勤招呼,更觉得思绪万千,别情无限。在朋友临上马之际,诗人含蓄地倾*他的肺腑之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看起来是写眼前之景,但实是暗喻心中难显之情。芳兰摧折,贤能之士偏偏遭打击;鸟雀喧嚣,奸佞之臣猖狂得志;风吹、日没,则是*黑暗,国势渐衰的写照。在知友临别之际,道出这么两句,包含着深广的忧愤。“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手指飞鸿,并不一定是送别时实有之景,而是暗喻心中欲言之志。

“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扬雄《法言·问明篇》)。

象鸿鸟一样高飞,离开长安,固然有对*污浊的失望,同时也还有出于实际的全身避祸的考虑。“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表明两人对现实的认识很清醒,归趋也正相同。“颍水有清源”,既是地理的,堪为归隐之地;又是历史的,更符归隐之情,许由的流风未歇,也正似颍水的清源不竭。这也就委婉地表达了对裴十八归隐的赞赏和慰藉。

第二首起句:“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这一句形象地传达出归隐的愿望。“忽复归嵩岑”,“忽复”两字现出人的个性和情态,显得如此爽快洒脱。“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许由洗耳的典故,用得灵活入妙。诗人在这里把许由这位上古的高士,借以抒怀,因为唐代以隐居为手段达到向上爬的目的者,大有其人。很鄙视这种假隐士,因此他说不洗心而徒事洗耳,是矫情作伪,欺世盗名,不论是进是退,或隐或显,唯真正有经世济民的抱负和才干的人,才是超越流俗的大贤。“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谢安正是这样的人。末句是诗人与友人临别赠言,相互劝勉、慰藉之词,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评论这首诗说:“只写送别事,托体高,著笔平。”所谓“托体高”,即以立意为胜;“著笔平”,即无句可摘。这种写法,质朴自然,不加铺饰,直抒胸臆,实为汉魏风骨的继承。全篇浑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使读者想象和体会到其人*襟气度、思想感情。由于诗的概括力很强,寓丰富的思想感情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读之意味无穷。

点击查看更多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61023.html

热门阅读

  1. 离别的诗句送给朋友的
  2. 开学学生会会长的发言稿范文
  3. 赞美春天的诗词鉴赏
  4. 201年优秀的中考祝福语
  5. 区爱卫委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6.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最新教学设计模板
  7. 余秋雨人生哲言优秀读后感
  8. 201年企业贺鸡年对联大全
  9. 201年除夕祝福语
  10. 家长会加战队心得体会范文
  11. 有魔力的狐狸的儿童故事
  12. 思乡情的美文情感
  13. 《为咱们的生命喝彩》演讲稿
  14. 霸气押韵的初中班级口号
  15. 关于青春奋斗的诗句
  16. 学校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
  17. 《阳光》的优秀教学设计
  18. 2015观看大阅兵心得体会作文
  19. 搞笑年会小品剧本
  20. 开学第一课小学生观后感范文
  21. 我的家乡2500字作文
  22. 英语四六级考试祝福语
  23. 语文二年级《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24. 描写梨花的优美句子
  25. 开业幽默祝福语精选
  26. 中学生八一建军节广播稿范文
  27. 38妇女节的作文
  28. 学会生活感受生活演讲稿
  29. 席慕蓉优美短散文精选
  30. 想喝咖啡吗美文
  31. 网络电话经销合同范本
  32. 关于休闲农业实习优秀报告
  33. 恭喜结婚的祝福语
  34. 关于植树节的童话故事作文
  35. 用词语好像来造句
  36. 离婚承诺书模板
  37. 技术服务合同书
  38. 六一儿童节快乐的祝福语精选
  39. 201庆祝国庆优秀作文
  40. 和情人节有关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