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精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04:21

《古朗月行》精品教学设计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及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学生分析

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生字卡、CAI课件。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要想超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学生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

2.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学生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

(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

(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学生说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学生观察图画。

(2)学生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3)学生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学生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当作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既引起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兴趣,又能把图文结合起来,只要学生能通过看图,划出与之对应的诗句就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读好。(结合图画)

(1)学生根据课件读古诗。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划出停顿和重音。)

(3)学生练读。

(4)赛读。(按照划出的停顿和重音让学生自评、互评。)

(5)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将不再是“小和尚念经”。而是根据语言和意像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走进课文,感悟成诵。

1.学生想象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学生指画读古诗。

师: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配乐诵读。

4.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方法。通过想象读、图文结合读、配乐读让学生在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写字

1.认读“会写”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

4.范写、讲解、**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写好必须要从每一节课、每一个字做起。坚持训练让学生观察、分析、联系的写字习惯。)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入/青云端。

拓展阅读

1、诗《山

一、理念

诗是一种美的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诗文化博大深,贵在积累,生一些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山》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读是诗的好方法。

二、目标

1、 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读和背诵全诗。

2、 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3、 初步掌握诗的方法,培养诗的能力。

三、重点

理解、感悟、体会诗的意境。

四、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诗的情感。

五、时间:一课时

六、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卡片。

1、师:昨天我们每个同都去搜集了关于诗人杜牧的资料,并且动手做了一张资料卡片,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2、生交流资料卡片后,师小结:现在除了科书,还有其他许多途径能帮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课外鼓励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习的空间,培养了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在做资料卡片的过程中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了创造性地选择,也培养了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揭示课题。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写的一首很有名的写景诗《山》。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谁想来读一读这首诗?

3、生自由读后指名个别读。

正音:斜(xiá)

师讲解关于音的知识:我们知道,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就琅琅上口。所以这里可按音念xiá。

4、生齐读这句诗,再齐读整首诗。

三、理解诗意

1、 师:之前我们已经过不少诗,同们能借助课文的注释及查找的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现在我们就用掌握的这种本领习这首诗,看看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老师同是不是能帮助你解决?可以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习。

2、 生合作习。

( 基于生已经掌握一些懂诗句的方法,引导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习的内容,充分调动习的积极性,体现以生为本的育理念,在相互合作中生生取长补短,在合作中享受快乐,获得提高)

3、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A、 理解“坐”的意思。(因为)

B、 引导生质疑,“白云生处”的“生”和“深”进比较。

课件播放白云升腾的景象,帮助生理解。齐读这句诗。

C、“停车坐爱枫林晚”

师问:对这个晚字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说说理由。

生各抒己见后师用课件出示爱晚亭图片,边讲解:老师也搜集到了关于“晚”字的另一种解释。话说湖南长沙又个名胜叫岳麓山,山上有个亭子,有一年秋天,***到那里游玩,只见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枫林就像火烧一样让人陶醉。毛**看到这种景象,想起杜牧的这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花”,就给这座亭子取名为“爱晚亭”。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字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不过在诗词鉴赏中,关于这个晚字的解释,至今者专家还存在着分歧,还有人认为是时间长的意思呢!同们在课外可以继续调查研究,做一个小小的研究者。

4、 请一个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阅读是个性化的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生,课堂上允许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生做习的探究者)

四、想象意境

1、 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同们反复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它让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生自由读,想象描述。

3、 师: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 各种形式诗。

(意境优美是诗的特点,想象是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生走进诗,受到美的熏陶和*,也为有感情读打下基础)

五、体会情感

1、 师: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的读懂一首诗。

2、 多媒体出示《山》的写作背景。生自由

3、 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

4、 再次多种形式读,配乐读。

(情感是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诗的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在一次比一次深的理解中,营造出那种台阶似的情绪场,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

六、拓展阅读。

师:刚才我们借助工具书及查阅的资料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习下面的两首诗,《望洞庭》和《江畔独步寻花》,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习。(诗贵在积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又使到的方法得以迁移运用。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素养。)

1、 汇报习成果。

2、 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习了《山》,拓展习了两首诗,我想同们一定掌握了习的方法吧!

生总结,并板书: 理解诗意 想象诗境 体会情感

七、课外链接

1、 推荐杜牧诗文阅读篇目

《秋夕》

《泊秦淮》

《赤壁》

《过华清池绝句》

《登乐游原》

《长安秋望》

《江上逢友人》

2、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文。

2、《亚洲之声》

一、内容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民育出版社音乐科书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节课主要是习亚洲传统音乐知识。因为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折射出亚洲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多彩生活,他们发端于东方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植于人民的生活。东方各国的音乐艺术是亚洲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创造出来的,因此作为中国人,作为亚洲人的一份子,应该去了解、习亚洲音乐,并传承它们,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本节课主要选择了日本、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的音乐使生对亚洲传统音乐有个初步的认识:

(1)《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音乐采用独具日本特色的“都节调式”。

(2)介绍印度和印度音乐。

(3)《划船歌》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音乐以长短音的结合与切分、弱起等形成节奏方面的特点,充满活力与生机,并有着丰富情感。

二、习情况分析:

初一年的生通过小六年的音乐习,对亚洲传统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辨别能力,但在深层次的理解作内涵方面,能力还较弱。特别是在流音乐盛的当今世界,他们平时更多的是接触流歌曲,对传统音乐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理性认识,鉴赏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思想:

本堂课的过程通过师引导,以生聆听音乐为主,通过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习的主动性,突出以生为本。通过激活生的想象力,让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已掌握的与课本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锻练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已达到在轻松的习气氛中掌握本课所知识内容的目的。针对校的实际条件和师自身特点,采用以下的方法:探究性习法、体验法、合作法、模仿法。

四、目标:

1、认知目标:让生接触或熟悉亚洲几个主要国家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使生体会亚洲民间音乐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地区音乐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习使生能够分析,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作,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日本音乐、印度音乐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主要形式和特点,特别是印度音乐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

1、用手划出能够体现印度尼西亚音乐旋律节拍特点的线条。

2、为《划船歌》伴唱并用相应的舞蹈表演动作,用肢体语言感受歌曲“前紧后松”的特点。

(一)创情景、组织

1 、播放歌曲:《樱花》,让生听着音乐进课堂。,

2、谈话式导入课题:

(1)提问:这首歌的歌名,是哪个国家的,属于哪个洲?

(2)简介有关亚洲的知识:根据亚洲区域图,简要介绍亚洲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并由同们来指出亚洲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以及各地区的主要国家。

(本环节用生较熟悉的歌曲,易理解的地图知识导入,并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的手段,让生很容易就近入到本节课的习中。)

(二)新课

1、唱日本民歌《樱花》

(1)请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图片来判断这是哪个国家?-----日本。提问日本的国花是什么?------樱花(通过导入,师生谈话式的互动结合课件引入本环节的内容)。

(2)欣赏歌曲《樱花》

A、感受歌曲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暮春三人们相邀去看美丽的樱花的情景)

B曲子的特点?(音乐采用独具日本特色的“都节调式”:一种包含二个半音的五声调式)

(在本环节的问中,师主要是采取提问的方式让生回答。)

(3)实践活动

A、生边打拍子边唱歌,注意句末的长音长度。

B、采用各种不同的歌唱组合来熟唱歌曲。

(本环节的内容是生较熟悉和喜欢的歌曲,因此可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2、印度民间音乐

(1)用孙燕姿的《神奇》导入,引起生的兴趣,让生听引子部分辨别其风格是哪个地域的----印度。由此引出对印度的讨论,如:印度的泰姬陵、庙宇、等并结合课件图片简单介绍。

(通过导入,师生谈话式的互动结合课件使生对印度的相关文化有所了解。)

(2)听西塔尔琴音乐、印度音乐。

了解印度音乐特色、独特的律制、异常丰富旋律,即兴演奏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3)欣赏印度影片中的歌舞表演。

观看歌舞片段,谈印度舞蹈的节奏及舞蹈动作的特点?(善于运用身体哪些部位来表现?并进个别动作的模仿。-------节奏感强,善于运用头、肩颈和手夸张的表现。)

(4)、根据前面的欣赏与感受,结合书本的内容介绍,总结印度音乐的特点。

(本环节主要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印度音乐的特点,模仿印度舞蹈的某些动作让生了解印度音乐的特点,即能达到目的又能够提高习的兴趣。)

3、印度尼西亚民歌《划船歌》

(1)请生根据课件图片上展示的人物、服饰判断这是哪个国家?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由上百多个民族组成,其音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既有受中国、欧洲影响的音乐,也有甘美兰那样独具本土特色的音乐。)

(2)结合图片介绍印度尼西亚及甘美兰音乐。(甘美兰是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器乐合奏形式。)

(3)欣赏《划船歌》

A、曲子的节奏特点?(音乐以长短音的结合与切分、弱起等形成节奏方面的特色。)

B、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述说了船者船的情景和对友人或爱人的叮嘱,充满着丰富情感。)

(在本环节的问中,师主要是采取提问的方式让生回答。)

4实践活动

A、让唱固定节奏音型(“O X X |X X |XX XX |X X |”),并用手划节拍。

B、让生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的船浆起落,一边跟音乐唱歌,一起完成作。(通过为《划船歌》伴唱并用相应的舞蹈表演动作,用肢体语言感受歌曲,并让生感受印度尼西亚音乐“前紧后松”的特点。)

(三)拓展与探究

课件展示二种乐器(印度的塔布拉鼓、日本的八尺)的图片,让生听二段音乐,辨别分别是哪种乐器?属于哪个国家的代表乐器?

(四)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回忆总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了解亚洲其他国家的音乐

3、《亚洲之声》

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同的表达。

重点与难点:

重点:唱日本民歌《樱花》以及了解日本的民俗风情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难点:总结音乐特征。

视听与语言介绍及歌唱法。

一、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师:就世界范围来讲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

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一同来了解我们亚洲的民俗风情及其亚洲的音乐特点,首先让我们到日本来看看吧。(放映有关日本民俗风情的幻灯片)

师:介绍《樱花》,从花名,名花,日本国花,介绍日本赏樱的民俗(樱花节)以及讲述樱花节的由来,展示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师:欣赏一次歌曲,分析歌曲写作的特点(一字一音为主)

二、唱《樱花》欣赏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

师:播放歌曲,并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活动。师:生小声哼唱,注意句未长音的长度。

师:师钢琴伴奏唱歌曲。

师:采用集体演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

师:接下来请同们来总结一下日本民歌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生:好的,它的主要特征是:

1、运用了日本传统的都节调式。

2、歌词与乐音的关系大多为一字一音。

师:现在有个游戏请同们来做一做,就是将“3、4、6、7、i”这个都节调式的五声音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来现场创作音乐。生:好的,

师:非常好,这位同具有非常好的音乐创作灵感,对他的彩表现给予掌声鼓励。

师:下面让同们欣赏一首日本传统音乐《春之海》,它是一首尺八与筝的二重奏,该曲作家是日本民间音乐名家。尺八是中国传入日本的竖吹乐器,是日本重要的传统吹奏乐器。筝也是日本重要的传统乐器。

师:欣赏完这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之后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

师:日本传统音乐包括:日本的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伎乐、能乐歌舞伎等形式,大都为歌、舞、戏剧的综合体。

三、欣赏朝鲜民歌音乐《阿里郎》、介绍朝鲜的民族乐器---伽倻琴师:

师:接下来让同们来到美丽的朝鲜半岛来了解他们的音乐盛况好吗?

生:好。

师:请同们听一听有关《阿里郎》故事传说。

师:下面请同们欣赏朝鲜民歌《阿里郎》的音乐视频之后了解朝鲜民歌的特点。生:是三拍子结构,旋律优美动听,律动感强。

师:接下来让同们来介绍一下朝鲜特有的民族乐器---伽倻琴请看图片。师:欣赏伽倻琴演奏的片段视频。

三、观看印度影视作,从中感受印度音乐。

师:欣赏完美丽动听的朝鲜音乐之后呢,老师将带领同们一同进入被誉为世界文明国之一的印度来了解一下它们的音乐状况。

师:下边老师将以印度电影音乐为一个侧面来让同们来揭开印度音乐的神秘面纱,请同们欣赏印度电影音乐片段,并欣赏其中的歌舞表演,从中感受印度音乐特点。

师:请同们总结一下印度电影音乐的特点。

生:载歌载舞,叙事、情节性强

师:下面有一个谁来比划谁来猜游戏请同们来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各国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这与他们的风土人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决定了会有什么样风格的音乐,与他们的*活动,信仰也有很大关系,我们欣赏一个国家的音乐,应该也同时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去欣赏。反思:

在本节课,由于与地理课堂的整合,使生能更直观的分析歌曲风格特点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联系。同时,对于影片和演唱会等视频节目的欣赏,使生更直观的了解所欣赏国家风土人情以及该国家的音乐。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内容

1.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真分数与假分数

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约分和通分。

5.会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现实需要和数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3.关注数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问题,得出数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四、建议

1. 充分利用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 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概念的意义。

3. 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五、具体安排:略

点击查看更多《古朗月行》精品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57027.html

热门阅读

  1.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协议范文
  2. 园林专业毕业自荐信范文
  3. 简短的平安夜祝福语大全
  4. 我是一个证据民间故事
  5. 李白《古风其十》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6. 下雨天的说说11句
  7. 201年鸡年除夕跨年祝福语短信大全
  8. 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演讲稿1000字
  9. 云南游记的经典散文
  10. 德育绩效评估工作实施计划
  11. 豆芽成长记日记
  12. 女朋友生日快乐祝福语
  13. 201年祝元旦快乐的微信祝福语
  14. 中秋节微信的祝福语
  15. 经典圣诞祝福短信
  16. 放飞理想定位成功演讲稿
  17. 精选幼儿园暑假班计划
  18. 红军长征故事:吴起镇会议
  19. 最新的光棍节祝福短信荟萃
  20. 青教办寒假工作计划
  21. 团结互助的谚语96条
  22. MySQL在PHP中的视图操作指南?
  23. 分手后说说
  24. 生命最后60天浓缩一个儿子的拳拳孝心纪实故事
  25. 关于中国香港铜锣湾的导游词
  26. 中秋节关于月亮的小故事
  27. 201年鸡年一句话的吉祥祝福语大全
  28. 寓言故事《牧人与野山羊》
  29. 2018年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30. 201年公司给员工的生日祝福语简短
  31. 微信情侣个性签名简单
  32. 重阳节祝福老人的语录
  33. 防备于已然对本人担任心情随笔
  34. 关于花的诗句古诗
  35. 失败是差了一点火候的成功美文
  36. 给客户周末祝福语精选
  37. 201年三八妇女节短信祝福语汇总
  38. 工作自荐书范文大全推荐
  39. 2016年最新平安夜搞笑祝福语
  40. 朗诵小组活动计划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