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牧人与野山羊》
牧人把羊群赶到牧场去放牧,看见有几只野山羊混杂在羊群里。傍晚,他将所有的羊都赶进羊圈。第二天,暴风雨大作,不能到牧场去放牧,只好在羊圈里饲养。他丢给自己的羊一点点食料,仅只限于不至饿死,而为了想把外来的那几只野山羊留下,成为自己的,他却给他们很多食料。雨停后,牧人把所有的羊都赶向牧场,来到山下时,那些野山羊全都逃跑了。牧人指责他们忘恩负义,得到了特殊照顾,却仍要逃走。野山羊回过头来说:“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小心谨慎了。因为你特殊照顾我们这些昨天刚来的,而过于冷淡你以前一直饲养的。显而易见,今后再有其他的野山羊来,你一定又会冷落我们去偏爱他们。”
这故事说明,喜新厌旧的人的友谊是不可信的。因为即使同他相交很久,他一有新交,便会冷落旧交。
蝮蛇和水蛇
蝮蛇常常到泉水边饮水。住在那里的水蛇,对蝮蛇不满足自己的领地,却要跑到别人的领地里来喝水,十分生气,出来阻拦他。他们俩的争吵愈演愈烈,并约定互相交战,谁赢了,就把这水陆领地全都交给谁。交战的日期决定之后,那些仇恨水蛇的青蛙,跑到蝮蛇那里激励他,并且答应为他助一臂之力。战斗开始了,蝮蛇向水蛇猛攻,可青蛙除叫唤外,什么也不能做。蝮蛇胜利后,责怪青蛙,虽许诺给他助战,却不但不帮一把,只会唱个不停。青蛙对他说道:“啊,朋友,你知道,我们不是用手助战,而是用声音。”
这故事说明,在必要用手帮忙的时候,用再好的言语也是毫无用处的。
泉边的鹿与狮子
一只鹿非常口渴,连忙跑到泉水边去。他喝着甘甜的泉水,望着水里自己的影子,见自己修长而美丽的双角,得意洋洋,当见到自己细小的腿,又郁郁不乐。正当他看得入神时,有头狮子疾奔而来。他转身拼命地逃跑,一下就把狮子远远地甩在身后,因为鹿的力量是在腿上,狮子的力量是在心脏上。在空旷的平原上,鹿总能跑在前头,保住性命。但当他进入到树林中时,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了,再也无法奔跑了,结果被跟踪而来的狮子捉住了。鹿临死之前对自己说:“我真不幸呢!被我所不喜欢的救了命,却被我所最信赖和宠爱的东西断送了生命。”
这故事是说,美丽的东西不一定有用,甚至还会坏事,不美的东西却在关键时刻有实用。
怪题
古希腊有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聪明。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啦!”
“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
青年人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
“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由蛋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儿来?”
青年人抱怨说:“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
“请提吧。”
“你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
青年人笑了:“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非知,以不知为不知非不知矣!”
各有所长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动物,一个是长颈鹿,一个是兔子,它们俩是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天,长颈鹿看到一颗高大挺拔的苹果树,小长颈鹿的兴致便油然而生,对身旁矮小的兔子说:你看树上苹果都成熟了,我们1分钟内,比比谁摘的苹果多怎么样?
长颈鹿说干就干,只见它先发制人,利用自己长长的脖子,用头将树上红彤彤的苹果给打了下来,树上的苹果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都从树上掉落下来,小兔子看见后,心急火燎,便一个劲的向上跳,可是无论它怎样上跳,都无法够到树枝。身旁的长颈鹿见状后,便对着兔子冷嘲热讽:你的个子如此渺小,还想够到树枝,真是不自量力!
小兔子十分懊恼,不过它也心生一计,只见它不甘示弱地对长颈鹿说:瞧,前面小院的外围有一圈栅栏,我们比比谁先能越过栅栏,到达小屋!长颈鹿不可一世地说:这有什么难的?看我吧!长颈鹿便抢先跑了5米,小兔子也用它的速度,后来居上,可长颈鹿来到栅栏前,却直叫痛,哈!原来长颈鹿个子太高,根本翻不过去,而小兔子用它自身的灵敏性,钻了进去。二场比赛下来,双方打成了1:1,大家仍势不两立,将在千钧一发之际,一头老鹰盘旋在它们的上空。于是,两个动物便去请教老鹰。老鹰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俩其实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必为这点芝麻粒大的小事而争论不休,你们应该取长补短,团结一致,这样可以使双方都变得更加优秀!两人都恍然大悟。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我们可以吸取别人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可以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拓展阅读
1、神鸟与猫头鹰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庄子的好朋友惠施被封为魏国的宰相后,庄子很为自己的朋友高兴,启程去访见惠施。
庄子的行动传到小人那儿,他便歪曲庄子的来意,从中挑拨说,庄子此番进京拜访,来者不善,意在谋取相位。惠施一听,心里十分恐慌,害怕丧失*,于是下令搜捕庄子。为了抓到他,整整在国都搜查了三天三夜。
惠施的举动被庄子知道了,庄子索性主动登门求见。惠施见庄子竟敢自投罗网,吃惊不已。庄子也不向惠施多解释,只是坐下来讲了一个故事:
在南方,传说中有一种神鸟,与凤凰同类,名叫ge(yuanchu),它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在途中,若不见高高的梧桐树,绝不栖息;不是翠竹与珍稀的果实,绝不食用;不遇甘甜的泉水,绝不畅饮。
神鸟一路飞翔,它在天空看见地面上有只猫头鹰,正在啄食一只腐烂的死鼠。猫头鹰饥不择食,它在看见头顶上的神鸟后,以为是来抢食死鼠的,于是涨红了脸,羽毛竖起,怒目而视,作出决一死战的架势。它见神鸟仍在头顶飞翔,便对着它声嘶力竭地发出吓人的喝叫!
庄子把猫头鹰遇到神鸟的故事讲完后,坦然地走到惠施面前,笑着问他:“今天,您获取了魏国相位,看见我来了,是不是也要对我恫吓一番呢?”说完,庄子放声大笑,拂袖而去。
有远大志向的人追求高洁却不被世俗小人理解。贪求利禄的小人用阴暗的心理来猜测人格高尚者的行为。真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寓言讽刺鞭挞了权迷心窍的人。
2、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
“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干死、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
“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天不松开你的嘴,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蚌和鹬都捉住,满心高兴地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
“多谢先生的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从这则寓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有头脑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动。否则,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3、识别踢人的马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伯乐是我国古代最善于识别马的人,他擅长相马的名声家喻户晓。
有两个人慕名从很远的地方来到伯乐身边,拜伯乐为师,专门学习相马的本领。伯乐将自己识别马的诀窍讲给他们听,同时又带他们四处实践,观察、识别各种各样的马。
这一天,伯乐带着这两个人一起到赵简子的马厩里去看马,要他们说出其中爱踢人的马来。其中一个人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指着一匹马说:
“这就是一匹爱踢人的马。”
另一个人则用手去摸马**股。他连续摸了三遍,这马依然站在那里,不仅没有踢人,甚至连一点焦躁不安的反应也没有。
那个人见马很驯服,觉得很难为情,他以为自己看错了。摸马的人见他对自己正确的看法产生了动摇,便对他解释说:“其实你并没有看错。这匹马的确是一匹踢人的马。我摸它的时候,它没有踢我,是因为这马受了伤。它的肩部疲塌,是筋骨劳损的表现;前腿膝关节肿胀说明这马失过前蹄。而马在踢人的时候,通常要举起后腿,这时,马全身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一匹肩部和前腿膝关节受了伤的马难以承受自己身体的重量,所以后腿抬不起来,它也就难以踢人了。你善于识别踢人的马,可是却不善于发现马身上的伤痛。”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无论是相马、看人,还是判断其他事物,都要全面地了解情况,注意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4、抱瓮老人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旅游。他在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边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里的蔬菜浇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条渠道,一直通到井边。老人抱着一个大水罐,从井里汲水。水沿着渠道一直流到菜园子里。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他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工效却很低。
于是,子贡走过去对老人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机械,用它来浇地,一天可以浇一百畦呢,用不着费很大的力气但工效却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吗?”
浇水的老人抬起头,看了看子贡说:“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子贡十分认真地对老人说:“将木头砍凿加工,做成一种机械,让它的后面重,前面轻,用它来提水,就像把水从井里连续不断地抽吸出来一样,水流得很快,哗哗地卷起的浪花简直像开水翻滚一样。这种机械名字叫做R(gao)。”
浇水的老人听了子贡的话却愤愤然变了脸色。他不以为然地讥笑说:“我听师傅说过,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机械,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思想。一个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就会丧失纯洁的做人的美德;丧失了纯洁的美德,人就会性情反常;而一个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话,他就会和社会、自然不合拍,成为一个与天地自然社会不相容的人。你所说的那一种机械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我觉得使用它,就是在于投机取巧的事,而做投机取巧的事是很可耻的。”
子贡听了这个老人的一番话,像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一样,难为情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抱瓮老人所说的一番道理,看起来有一些逻辑推理的正确性,然而他在机械效用上借题发挥,把刁钻、险恶与机敏、智慧混为一谈的做法则是错误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新事物面前抱残守缺的人,做起事来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还会被后人笑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5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