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着翅膀的天使散文
有人说我们像园丁,辛辛苦苦栽培着并不属于自己的植物。有人说我们像蜜蜂,整日碌碌无为的重复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单一的事情。也有人说我们不值,一身白衣,却站在一个无人问津知晓的舞台。然而我们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却独爱这份“职业”!——题记
采血点上,当我们迎来每一位爱心献血者,一声问候“您好,先生(女士)献血吗?”为他们递上一杯热牛奶,聊上几句家常话,披一下外衣,按压一下针眼。用我们最美丽的微笑给他们带去满意的服务,就是我们最采血点上,当我们迎来每一位爱心献血者,一声问候“您好,先生(女士)献血吗?”为他们递上一杯热牛奶,聊上几句家常话,披一下外衣,按压一下针眼。用我们最美丽的微笑给他们带去满意的服务,就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的事情。
还记得,2017年4月,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临床O型血用血量巨增,面对着巨大的临床用血压力,每一个血液中心的人神经都是紧绷着,对于我们来讲,这就像一场与时间的比拼赛。,而每一个采血车,采血点都是我们的“赛场”。
在单位领导的指挥下,在社会各界人事的爱心帮助下,在我们每一位血液中心职工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用我们最专业扎实的技术来谱写着“哈尔滨市民用血的保障篇章”!
那一阵,我们没日没夜。
下乡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
清晨,我们伴着第一缕朝霞整装待发。
傍晚,我们踏着夕阳的余晖与星辰的光芒往家的方向归。
家里,我们照顾不上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
但是,这些并没有让我们退缩与怯懦。
*也成了我们紧急的寻号。
500多人的工厂,我们勇往直前。
“爱与奉献”是我们每一个血液中心人永恒不变的主题。
2018年,对于哈尔滨市血液中心来讲又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哈尔滨市连续第8次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年采集量超9吨的*大街献血房车荣膺全国“最美采血点”殊荣。哈尔滨市外采科十三组荣获“全国表现突出采血班组”称号。
这一年无偿献血人数突破15万人次,全血采集量达到50.44吨。血小板2.28万个单位。基本满足300余家*机构用血需求。
是的,我们就像园丁,辛勤呵护着我们采集的每一袋血液。因为那不仅仅是一袋鲜红的血液,那更是我们拖起对生命的敬畏和延续!
是的,我们就像蜜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单一的事情。但是我们却对这样的是的,我们就像蜜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单一的事情。但是我们却对这样的生活充满无限期望。充满无限期望。
我们相信,我们的双手正在为那些与死神搏斗的勇士们带去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只有登上昆仑,才知道什么叫做“高峻”。
只有来到虎门,才懂得什么叫做“雄伟”。
我们没有红花的鲜艳,树木的挺拔,但我们却独爱这份“叶子”职业。
“撸起袖子加油干,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是我们每一个血液中心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是我们每一个血液中心人的座右铭。。
今天,我想把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同事们,他们都是甘愿于平凡岗位上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的人们。我想说:“你们是一群挥着翅膀的天使!”在为这个美丽的城市传递着爱心,使这座城市里的人血脉相同。为我们的生命之舟保驾护航!
拓展阅读
1、《秋天札记》白耀文散文赏析
如果四季是一部华美的大书,秋天一定是这其中最多彩、最抒情、最成熟、最为大开大合的部分。秋天的每一只野物,每一朵野花,每一颗粮食,每一株庄稼,每一撮泥土……都是大地上最动人的细节,带着季节独有的气场和熟稔的味道。
田野
秋天的田野像是一位怀孕的母亲。高天之下,那些生长着的庄稼,将自己交给了秋风,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黄,饱满、成熟,身形显露无疑。梯田里的谷苗早已不似早先那般亭亭玉立,它们的心在悸动,彼此低头耳语,说出心中珍藏已久的秘密——空气里都是成熟的味道。田野里谷香的气息沿着弯弯的黄土路飘到了村庄。农人挥舞着弯月形的镰刀,割开秋天全部的主题。他们俯身前行,将糜谷揽于怀中,整理出成捆的喜悦;他们弯下腰身,顺着藤蔓的指引,把浑圆的土豆带回;他们以玉米的姿态立于玉米地里,剥开橙*希望。高粱、黄豆、葵花、南瓜,都沾满阳光和雨露的粉末——这些都是自然的恩赐,也是汗水和苦累的考量。待到秋收过后,经历了生产的阵痛,大地变得虚弱、憔悴。有冷风吹过,肆无忌惮地穿行于山川、河道、田野之间。一切又复归于平静。这是一场盛大的宴席之后的落幕,田野就只剩下田野。一只灰毛野兔,慌不择路,刚一出现就暴露了身份和行踪。麻雀、石鸡、野鸡、斑鸠、乌鸦,这些天空与大地之间的精灵,满眼都是惊惧,从早到晚啼叫出悲伤的音调,每一首歌里都有苍凉和戳心的词语。
麻雀和地鼠
有些动物和人类一样,在秋天里也不消停。麻雀的叫声织造了一张丰收的大网。你看,它们一身的粗布衣裳,成群结队,嘻哈顽皮,吵吵嚷嚷。有时,它们简直是一帮“土强盗”——最是善于“趁火打劫”。别说是穿着烂布衫子的稻草人(乡间称为“吓鸴子老汉”),就是你站在地头使劲吆喝、扔土疙瘩,它们同样置若罔闻——“轰”的一声飞离,落在树枝上*嘲笑你,对你挤眉弄眼;随即又“轰”的一声俯冲到谷穗或糜穗上,精准,没有差池,然后大吃特吃。相对于麻雀光天化日之下的明目张胆,地鼠们分一杯羹的方式是秘密进行。夜晚,它们探头探脑地钻出洞穴,蹑手蹑脚爬上高高的玉米秸秆,用长长的牙齿掰开玉米棒子的外壳,先饱餐一顿。然后咬一颗玉米粒,跳下来,搬回到自己局促的卧室。如此重复,不知道有多少次。每一只玉米棒子都是一首金*诗,颗粒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地鼠的要求并不多,只一小堆,像人的两只拳头那么大一撮,它们整整一个冬天都在咀嚼这些隽永的诗行。有时,这些糊涂蛋会忘记了储藏室的位置,以至于手足无措。我们在来年春天耕地时,会见到这些小东西在地里埋下的粮食,不禁莞尔。
土豆
我要单独说说土豆。它来自于遥远的南美洲,乡民们唤其“山药蛋”,外形土里土气,也没有高贵的*。它比不上高粱玉米的挺拔秀颀,也比不上糜子谷物的谦虚谨慎。它藏身于泥土之下,自己和自己较劲。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色,花朵造型也没有什么美感。我们的乡民很是有趣,不说收土豆,却说“刨土豆”,像刨一疙瘩金元宝似的。老钁头高高扬起,伴随着沉闷的响声,犹如一只开启神秘之门的密匙,一窝土豆随之大白于世界。那些个头大的土豆,挺起肚腩,洋洋自得;而那些小的土豆,东躲西藏,有些不好意思。這些土豆,自小在土里摸爬滚打,长大就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土豆的命运可谓坎坷,这一点,在亚当·斯密的论著《国富论》中曾有精彩论述。追溯土豆的种植史,起初它被戴上脚镣和手铐,是不受人们待见的。有人甚至认为土豆外表“如麻风病患者的手”,会将麻风病传染给人类。改变土豆命运的是一场空前的大饥馑。土豆终于被人们所接受。它易种、多产的属性,决定了它悲天悯人的特质。
打谷场
打谷场上铺陈着秋天的毕业论文,这是秋天里最为热闹的地方。如果说土地承载了人们一年的希冀,那么场院就是庄严神圣的考场。农人们或挑或担,或背或扛,将收回的作物堆积于场院之上。现在,四围堆积着糜子、谷子、高粱、黄豆。这些作物,由种子长成了粮食,终于完成自己的使命。它们疲软无力地躺着、卧着,大口喘息。对于农人来说,这样的堆积方式,干脆而直接,美感十足。丰收的喜悦一直会延续到来年。他们在田野收割、搬运,打谷场上脱粒,直至归仓,哪一个环节都倾尽全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可是有的时候,失收是无可避免的,那些干旱、冷雨、冰雹、狂风,都是野蛮的入侵者,横冲直撞,蛮横无理。在秋天,对着枯死的花朵和凋零的枝头,在自然的法则之下,你再没有一丝的力气重新播下种子。
草垛
草垛是秋天里一个客观的物理存在。它的外形圆润、饱满、富有弹性,散发出干草甘甜的味道。在陕北以北府谷一带,人们往往将草垛搭成马鞍的形状,下有可容一两人的空间。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糜鞍子”。当天际线裁剪开晚霞的画布,夕阳饱含深情地对大地最后一瞥,这些草垛,随之变红变暗,色调由暖转冷……在乡间,草垛也是一个温情、暧昧的所在。那些男和女,那些情与爱,那些梦想与憧憬,那些不安的情愫和心间的冲动,曾多少次在这里升腾、勃发,被秋天的热情点燃、释放……然后,随同霞光和余晖渐渐散去,消失在乡村漫无边际的黑暗里。
一场秋雨零落而下。它内敛,深沉,冷静,不急不躁,像一匹铺天盖地的布幔,陡然间掐掉了季节交替的线索。秋雨落在残花上,落在树叶和草叶上。这些草木,将雨滴团成一枚晶莹剔透的珍珠,从不藏着掖着,而是捧着掬着——它们对雨的恩泽铭记在心。大地最后一丝溽热被秋雨熄灭,纷飞的落叶在雨中飘零。山坡野洼上,一丛野菊在接受秋雨的沐浴。金*花骨朵密密匝匝,一些早先盛开的花瓣在雨中舒展。再下两场雨,她将在寒秋里渐次撑开伞房,傲霜绽放。秋雨是秋天的翅膀,以缓缓坠落的方式回归大地。在秋雨的羽翼下,沧桑的大地复归沉寂。
树
那些树木,从春到夏都沐浴着阳光和雨露,暗暗生长。秋风潜藏在盛夏的背后。树木迎风傲然站立,它们洞悉了风雨雷电的秘密。晚秋,它们迎来了坚硬的秋风,仿佛一夜之间,叶子由绿变黄、变红。黄土高原上旋即燃起了熊熊烈焰,仿佛要引燃沉寂的高原。数不尽的落叶飘零纷飞、随风起舞,这是一场树木与大地之间盛大的狂欢。这是一种交接仪式,完全是自然的法则和语言,没有寒暄,直来直去。树叶来自大地,最终的归宿也是大地。来年,树木又将抽出新芽,舒展开来,然后由绿变黄再次飘零。来年的这个时候,一切如初,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2、现代散文欣赏·济南的秋天
《济南的秋天》: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①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 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②吧? 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③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选自《一些印象》)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一些印象》这组散文中的一篇。1924年老舍到英国任伦敦东方学院华语教员,业余时间从事小说创作。1930年回国,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副教授,业余时间又继续写作。《一些印象》便是记述他回国后在济南的一些印象。《济南的秋天》 是一篇写景散文。看去似乎是客观写景,没有思想寄托,其实它包孕着作家对祖国的热爱。一个漂泊在异乡他国六、七年之久的知识分子,当他重新回到祖国,从内心迸发出这种爱国之情自在常理之中。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爱祖国的一山一水来表露,就更觉亲切、自然、深沉。
作者描写济南的秋天,是以作家独特的眼光,抓住秋的特征,用比喻、拟人等各种手法,写出山、水、风、叶的各种特殊之处,写出秋之美丽、秋之迷人。他笔下的秋天是具有无比的诗意,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的。
文章开首第一句就写道: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这是全文的主旨。接着通过“幻想”,具体写出这想象中的中古老城:睡着了的大城楼、狭窄的古石路、宽厚的石城墙、环城的清溪、蹲着的小妞儿。这幻想犹如一幅画,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古朴、安静、秀美的城市。作者虽是说幻想中的,但给人的印象又是实实在在的,千真万确的。
紧接着作者由虚到实,开始抒写济南秋天之好,秋色使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到静美的诗境。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它是与众不同的,是任何地方都不能再有的。点出济南的秋天的独特性,并用春天西湖的湖光潋艳和夏天瑞士的艳丽美色来和济南的秋天作比,反衬出济南秋天之美; 用*馈赠秋冬两季,衬托出济南之好。
再接着便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济南秋季山、水等具体景象的描摹。那山是从颜色、方向、高低的不同来写。那水也从量、从质、从形式上来描写。这一部分笔墨精细、具体入微; 静中求动,形态活泼。
先看写山。“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是不同的。”这是从总体上说一句。然后写怎么个不同法。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山脚像是镶着黄、灰、绿、藕荷色等各色绦子; 山顶上的色儿也随阳光的转移不同而不同。山腰的颜色,由于秋天阳光的变化,“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作者的观察可谓仔细入微,而其描摹又极精微神妙,诗意盎然。
再看写水。以量、质和形式说,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的水。这是一句总写。然后说泉、河、湖水的清、甜。怎么个清法呢? 作者不直接写水而用绿藻的绿来说明水的清澄。因为绿藻的“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这还不够,作者进一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道:“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里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又有“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叶儿一两下”,呵,原来在济南的水里,绿藻还有这等幸运,难怪这要“羡慕死诗人呀!”这种巧妙的拟人手法不只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水清,而且逗引得读者心向往之。
由水再回写到整个济南城: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中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水虚幻的吻着,古城带着秋声秋色。这便“是济南,是诗”。结尾仍紧扣住诗境,自然有力。作者这里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来写的。济南秋天景物的特征是诗意的,也即文章中用的“清明”二字。这真是传神之笔。这清明的景象,不但突出了整个秋天的景物特征,而且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溶合了作者主观的想象和客观景物的变化。全文着力于写景,但又不仅仅是描摹景物,而是在描绘景物中渗透了丰富的感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引导人们领略济南秋天的山水时,激励人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
(沈其茜)
3、飞翔的翅膀2017高考零分作文
坚强,不代表不能哭。坚强是当你哭泣的时候依然不放弃。生活给予了我们太多的负荷,不要轻易放弃外界馈赠的压力,只有经历了挫折的洗礼,我们才能更加成熟。有了韧性与坚强,相信自己终究会闪耀出光芒。
转眼间,我打工的日子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在这半年多里,我经历过许多事情,从一个小小的兼职,一步步凭着自己的能力当上组长的位置;从被组长管理,到现在的管理组员;从什么都不会做,到现在的熟能生巧。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拼搏。
当我刚做组长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我以为这一切跟当班长是一样的,事实证明不是,社会不同与学校,不是什么事情都这么简单的。我也会请教其他的同事,我也学着他们立规矩,让他们顺着我的安排,让自己的队伍成为一个有规有矩的团队。因为我是初来乍到,阅历少,组员跟督导提出他们自己当组长,介于他们都是老员工,我就这样被调到别的地方去了。但是我一点都没有灰心,相信我自己一定能行,我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于是我“白手起家”,用自己的辛苦汗水,造就了现在属于我自己的团队,我成了名正言顺的组长,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坚强。
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工作也一样。当我成为了组长之后,暴风雨并没有停止。组员中还是有一些调皮捣蛋的,甚至于在与保安交涉上都有欠缺,我也会寻找解决的方法,去请教有经验的人,就这样我学会了如何处理事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我也学会了怎样使用完组长的权利,让他们听话。
在这工作的道路上,我遇到了很多的坎坷,但是我却用我的坚持不懈战胜了一切。感谢那些曾经让我失望的人,是你们让我学会了坚强;感谢那些绊脚石,是它们让我有了现在的成就……
就这样,我一路走来,造就了我坚忍不拔的性格。我曾经胆小,害怕挫折,但是,我一次次的失败经历,给了我前进的动力,给了我坚定地信念,给了我成功的喜悦。坚强是飞翔的翅膀。
4、假如给我一双翅膀作文600字三年级作文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同学们都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可我不一样,我想有一双如白纸般的翅膀。
这双翅膀有三个神奇的按钮。第一个是白色的,它可以随时给人指引方向,假如在深夜或晚上没有灯光的小路上行走,翅膀上的感应器会带人们到指定的地点去;如果给聋哑人使用,多方便啊。第二个按钮是蓝色的。它的功能是最重要的。它装有像蝙蝠一样的脑袋,可以在飞行时不碰到障碍物。假如是在黑夜飞行,它可以及时地躲开障碍物。第三个是黄色的按钮,这个按钮是一个失踪按钮。假如你的翅膀被别人偷走了,可以点击这个按钮,它可以像警察抓小偷一样,迅速帮你找到失踪的翅膀,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会问了:这个按钮装在什么位置?嘻嘻,这可是一个高科技按钮哦,只要你在心里暗暗说出它的秘密它马上出现在你的手中。怎么样,神奇吗?
假如给我一双翅膀,我一定会拉上爸爸妈妈一起环游世界。去看看香港是不是真的有书上说的那么璀璨,去看看天安门广场早晨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我要把温馨和爱撒向世界,游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我想飞到遥远又寒冷的冰雪世界,玩个够。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用脚踩一踩那如棉花一样松软的雪,看雪花在空中慢慢飘落,像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我还想飞去好多好多的地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如:历史悠久的北京故宫、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非洲的好望角,到美丽的悉尼歌剧院,聆听音乐大师的流水般优美的钢琴声……
假如给我一双翅膀,那该多好!我一定要飞向世界各地,做一个善良、仁爱、体贴的小天使,让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5、《二月杏花天》张晓波散文赏析
二月,杏花娉婷,素洁清美。本是邻家小妹气质,但在好事文人笔下,却成风流象征。后世之人又“众口铄金”,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生毁损了杏花清誉。同理,还有“牡丹富贵,梅花孤傲,松柏高洁”之喻,少时笃信,待年纪渐长,不愿自己头脑变成他人思想的跑马场,对此一说,已大为存疑。“人类一比喻,花儿就发笑”,对花朵的比喻大都蹩脚,试图寓意也是徒劳。时至中年,我更愿在了解科学知识、诗词典故的基础上,心清如简地赏花,少些书生意气与头巾习气。
杏和梅、桃、李同属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先叶后花,花开五瓣,色泽清淡,外貌习性很有几分相似。我国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对她们的花期有精简的概括:“梅、杏、杝桃始华”。她们共沐春光,次第开放,各美其美。春天的烟雨之中,的确没有哪种花能一枝独秀,赏花之人,是该多一份“桃李杏春风一家”的豁达。
早年,诗人余光中说:想起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当下,不才张晓波说:那么多春花,美美与共,今日我单单说杏。杏花结蕾初期,芽瓣淡红,远望,整个树冠都泛射粉色,待花朵怒放之时,你又会惊觉,原本**的杏花,一夜之间变得白如洁雪,柔若浮云。宋代杨万里有诗赞到“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是的,所有的花朵,都是*的精心之作,对杏花的“天工巧夺”之处,我有例证:那年游陕北,恰逢杏花盛期,大大小小的山头,都被覆上一层轻粉润白的“苏绣”,被寒风吹了一冬,尚且发青的山石,也有了几分活泛与暖意。
那一树杏花,开在春风里;这一树,开在诗行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单看“杏花雨”与“杨柳风”两词,就弥漫着秀洁与清润,端的是小儿女情态。查寻作者,居然是诗僧志南,生平虽不详,但前人评论颇高:南诗清丽有余……无蔬笋气。读到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眼前幻化的是纤纤少女深巷卖花的曼妙之姿,待静心重读原诗,才知首句是“世味年来薄似纱”,薄凉之感弥漫心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与义,他与杏花缘分不浅。就“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一句,有人评价“笔意超旷,逼近大苏”——诗词写到这般地步,恐已无憾。还有一句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更为著名。作为“客子”,将光阴尽耗在“诗卷里”,定为不俗。而能在让人烦愁的绵绵春雨中,期待粉红新绿、令人欣喜的“杏花消息”,定不是书呆子了,必是心境清明、圆融旷达之高人。
史上,宋祁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被称为“红杏尚书”。管水初诗中一联“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受到史可法击节叹赏,时人呼之“管杏花”。当然,压卷之作,毫无争议,当属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都说人人心中有个桃花源,其实,识字之人,谁的心头没有个杏花村呢?经由“牧童遥指”的村落还在吗?在啊!是你我烙印般的精神原乡,血脉般的文化之源。
春风所度,无远弗届。好雨润枝,杏花万朵。大观园黯淡背景之中,带着一抹亮色的探春曾抽到花签:日边红杏依云栽。看到有文写杏花与探春:都有报春之志,可谓其坚;又避雪霜侵烦,可谓其智;有嘉实可尝,可谓其仁;不避蜂蝶,可谓其和。这一段,夸得实在是好。可是,三妹妹、三妹妹去哪里了呢?你知道了开头,料得到结局吗?
杏花与诗词,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朋友,这么奢侈的美,只有拿出你我全部的善与爱,才能抵得上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