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7-15 18:16:06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模板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六单元《冬天》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程标准、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知识目标:

识字15个,学习多音哪,写字7个,学习笔画横折弯,学习感叹句、比喻句,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习感叹句和比喻句是本课教学的又一教学难点。

二、确立教学方案,落实教学目标

(一)教学环节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儿童趣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加上学习本课时,正是下雪的季节,我们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帮助我们的教学。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课前观察,激发兴趣

在学习本课之前,教师充分利用一切下雪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下雪后,小鸟、小狗、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组织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

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吗?说一说下雪的情景。

下雪后,许多小动物来到雪地上玩,说一说它们的脚印是什么样的?

因为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所以,学生会兴致勃勃的说出许多动物的脚印,很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自读,感知课文

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下,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有一位诗人看到了下雪的美丽景象,非常高兴,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请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比如:用拼音、问同桌、听读、查生字表、查认字表、猜一猜等)

通过自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初步认识字形,使识字与感知课文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4、魔术激趣,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都较为枯燥,学生普遍不感兴趣,但是,识字写字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怎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呢?为此,我结合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学写字和字形小魔术来帮助学生识字写字,效果不错。

5、课文练习相结合,学习感叹句、比喻句

学习感叹句、比喻句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难点,在学习感叹句时,课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照样子说一说进行教学;教学比喻句时,则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观察雪景,或者收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进行教学。

6、发散教学,突出重点

针对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在教学第三句和第四句后,可启发学生: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它们像什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发散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把认识事物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二)学练结合,落实教学目标

1、认字写字:利用字形小魔术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加字、为字的学习,同学们,我们来变个魔术

力字加两笔,变成什么字?(为),加口字,变成什么字?(加);再如:风、每加上木字旁,变成什么字?等(结合《语文天地》字形小魔术进行学习)。

2、句子学习:学习感叹句、比喻句时,可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照样子说一说和观察雪景,或者收集报纸杂志上的雪景图片,说一说。

3、理解课文: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梅花、枫叶合月牙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的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小画家。最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朗读练习:这是一篇幅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带着童趣读出趣味,可以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拓展阅读

1、文《桥流水人学设计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文。

3、理解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1、有感情朗读文,想像桥流水人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读诗,了解题出处

1、齐读《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桥流水人,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看到了题,读了上面的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

3、让我们走进这幅美丽的卷,用你的心去琢磨作者的心思!

二、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故乡的哪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

2、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文,相互正音,从这些景致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全班交流:

⑴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文,师生共同正音。

⑵ 故乡的哪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探究表达方式

1、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方体会出来的吗?

2、默读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3、例句分析:

直接表达自己对乡的爱:

⑴ 我爱我的老,那是我出生的方。我只有几间矮的平方,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⑵ 那段日子,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辈子也不会忘记。

回忆童年往事、描写景色来表达对乡的怀恋:

⑴ 我和群六七岁的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鱼、虾、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玩儿。

⑵ 有,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穿过。

四、赏读,积累语言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选择生动美的句段熟读成诵。

五、拓展延伸

说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2、《燕在设计

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向燕学习,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务劳动。

2.初步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学会用“什么候,谁在哪干什么”的句式说话以及“谁在哪会……,会……,会……,还会干什么”的句式说句话。

重点难点:

1.重点:看图用“什么候,谁在那干什么”的句式说句话。

2.难点:把四幅图连起来,用“谁在那会……,会……,会……,还会干什么”的句式说燕在会干哪些事。

学准备:四幅挂图,四张词语卡片。

1

学过程:

1.谈话揭题

这节是听说训练。请朋友们看21书上的四幅图。图中的女孩名叫燕,大仔细看清楚,燕在干什么呢?

2.逐幅看图说话

(1)出示挂图1(燕扫)

①请朋友们仔细看这幅图,说说燕在干什么?(燕在扫)。指名回答,并在图下贴出卡片“扫(sao)”。

②然后问什么候,燕在哪。(早上,燕在)。指名回答。在黑上写出句式:“什么候,谁在哪干什么”,让学生看图练习句式,做到大面积训练。(可以是早上、放学以后不同间);然后,班级齐声说:早上,燕在

(2)依次出示挂图2(燕擦桌子)、挂图3(燕倒垃圾)、挂图4(燕帮奶奶穿针)。

①问燕在还干了什么事呢?指名回答,老师分别在图下贴出卡片:擦桌子、倒垃圾、穿针(在擦、倒、针三字上标上拼音)。

②用“什么候,谁在那干什么”的句式说出来。大面积训练。然后分组训练,同桌之间相互说,反复练习。

(3)看挂图4,想想,燕为什么帮奶奶穿针?(奶奶视力不好。);怎么看出奶奶视力不好呢?(奶奶戴着老花眼镜。),以培养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和观察力。

3.连贯的看图说话

①按次序看4幅图,想想,燕在会干哪些事情,然后用句话连起来说这四幅图的内容。

哪个朋友能看这四幅图,按次序,用句话说说燕在会干哪些事?

出示句式:燕在会(),会(),会(),还会()。大面积训练。

②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出示句式:燕在会()、()、(),还会()。大面积训练。

4.总结

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燕的妈妈回看到燕做了这么多务,定会表扬她的。那么,妈妈会怎么说呢?(让学生自由回答,要求展开想象,并拟妈妈的语气。)

5.联系实际

老师知道,我们班上也有许多朋友像燕那样爱劳动。那么,朋友们,你们在会干哪些事?

出示替换词“我”。用“我在会( ),会( ),会( ),还会( )”的句式和“我在会( )、( )、( ),还会( )”的句式说话。

6.总结

这节,我们通过看图说话,学会了什么句式?指名回答后结。这节朋友们都很认真,能仔细看、认真听、大胆说,学会了两个句式。个是“什么候,谁在那干什么”,二个是“燕(或我)在会( ),会( ),会( ),还会( )。或燕(或我)在会( )、( )、( ),还会( )”。希望朋友们都像样热爱劳动,多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务活,做个好孩子。

7.作业练习

把4幅图用“什么候,燕在哪干什么”表述出来,并写在方格本上,再把“燕在会( ),会( ),会( ),还会( )”这句话写在方格本上(注意标点符号)。

8.外活动和作业

布置学生向燕学习,帮助大人学做务活,并且用学到的句式对爸爸、妈妈说话。

3、《威尼斯的艇》学设计

1、理解文内容,初步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认识艇在威尼斯水城的重要作用。

2、通过自然段的比较,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3、在朗读文中理解7个生词,1个多音字。

熟读文,初步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掌握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1、布置预习:熟读文,试着完成预习题。

2、投影片及卡片。

4、《16、威尼斯的艇》三自然段朗读钢琴伴奏带《给爱丽丝》。

、录像导入 ,揭示题,质疑问难:

1、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你游玩过哪些方?电视看过的也可以说。

(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悉尼的歌剧院等)

2、老师也是个旅游迷,现在就和大到意大利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书)去看看,与我们以前游玩过的方相比,那儿有哪些特别的方?请看录像。

3、你觉得威尼斯怎么样?有哪些特别的方?[出示插图投影片]

(很美。特别在楼房建在岛上,街道是河流,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4、美国作马克·吐温是怎么写的呢?揭示题:16、威尼斯的艇(书)[指导艇字的写法,老师范写,左边的舟的横不出头,右边是建字旁,而不是走之儿,且右边不是延字。)

5、质疑:读了题,你想知道什么?

6、择疑:艇的样子、作用;船夫怎么驾驶艇?

[想知道这些答,我们到文中去找。至少读文两遍。]

二、初读文,理清思路,学习生词:

1、根据提纲找到相应的自然段朗读文:

[投影出示]

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艇样子奇特,乘坐艇观赏风光富有情趣。

⒊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⒋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艇。

个别朗读,其他学生:

听,朗读的同学找的段落是否准确;

想,全文是围绕哪节写的?

2、在朗读中理解词语:

⑴用绘法理解纵横交叉。

简介威尼斯城中流淌着117条河流。

⑵看图理解船艄,顺便了解船舷指船的两边;船舱指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方。[出示插图投影片]

结:汉字是表意文字。古候,舟就是指船,因此,带舟字旁的字义往往都与船有关。

⑶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拥挤(全班几十名同学站到角,就显得拥挤。)。找它在文中的近义词(簇拥)

⑷理解保姆,指被人请去照顾孩子或料理务的妇女。因此,姆是女字部。在古代,人们认为照顾孩子或料理务是母亲的事,所以姆的右是母。

利用生活常识理解祷告(如祭祀祖宗)[可省略]

雇定,雇相当于租,出钱让人给自己做事,或出钱让别人用车或船等给自己服务。

桥梁指导梁的写法。(上下结构,上右为有两点,下为木,与粱区别。)

哗然哗为多音字。说明:文中[]的为多音字。

3、交流:

⑴全文围绕1节写。

⑵朗读:哪句是中心句?(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三、理解文,体会写法,感情朗读:

1、艇的样子怎样呢?导入 2节的学习[书:样子奇特]。

⑴[投影出示]

比较:

1、威尼斯的艇又窄又深。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的水蛇。

同桌讨论:比较以上两段话,哪部分写得生动?

二部分写得生动:[投影填空]二三十英尺长写出了艇的长度;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出了艇的形状;仿佛田沟的水蛇写出了艇行驶的样子。)

结:作者用列数据和打比方的方法下子就把艇写具体,写形象了。

⑵怎么读出艇这种奇特的样子呢?

学生自己朗读;同桌互读;师指名读;齐读[或者开始便朗读]。

⑴过渡:如此奇特的艇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⑵请闭上眼睛,坐上艇,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说了什么?坐在软软的皮垫子上有什么感觉?[配乐朗读3节]

⑶交流:

(我看到了两岸的建筑和来往的艇;听到了人们的说笑;向别的艇上的人们问好;坐在皮垫子上很舒服。)

4、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艇与威尼斯到底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下节继续学习。)

四、作业 :

)、必做题:

1、掌握下列生词,并想想在生活中什么候能用到它,说说。

纵(zòng)横交叉(chā) 船艄(shāo)

拥(yōng)挤桥梁(liáng)

雇(g)定哗[huá]然

(二)、选做题:

1、做导游,向人介绍威尼斯的艇或前艾的名牌服饰。

2、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威尼斯有117条河道,因此有水城之称;有401座姿态各异桥梁,因此又有()城之称;这些桥连接着118个岛,因此威尼斯又有()城之称。

3、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他先后当过排字工人、记者。他的创作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洁生动,可读性强。请阅读他写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五、书设计 :

样子奇特

重要交通工具?

4、关于《葡萄沟》设计

学目标 :

1、巩固本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大串大串、五光十色等词语和葡萄沟真是个好方这个句子。

2、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

学重难点:

1、理解概括全文的四段那句话,懂得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方。

2、理解二段的四句话,体会葡萄的多、美、甜|。

学准备:

CAI学软件及相关音像设备。

、引入

1.齐读题。

2.文说葡萄沟是个什么样的方?(:真是个好方)

3.谈话导入 :到葡萄沟去。

二、讲读

)学习

1.引读节。

2.你从哪儿看出葡萄沟是个好方?(:水果多)

(二)学习二节

1.自读二自然段,数二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葡萄沟什么好。

a.二自然段有几个句子?

b.指名读句。思考这四句话告诉我们葡萄沟什么好?

c.回答。(:葡萄老乡)

d.葡萄沟的葡萄好在哪儿呢?(分组读二自然段)

e.回答。(:多美甜)

2.从二自然段哪些方看出葡萄多,从哪些方看出葡萄美,从哪些方看出葡萄甜呢?

a.自读二自然段,并分别用符号勾

b.分学习组讨论,说说你们勾了哪些方,为什么勾这些方。

c.交流讨论情况:

①你们从哪些方看出葡萄多?

②你们从哪些方看出葡萄美的呢?

③从哪儿看出葡萄甜呢?

3.葡萄沟的老乡好在哪儿呢?(:热情好客)

的葡萄和老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读二节。

(三)学习三节

CAI葡萄沟还有什么好呢?(:葡萄干)

生产的葡萄干好在哪儿呢?(:鲜甜)

三、练习

葡萄沟的水果( ),这的葡萄( ),维吾尔族老乡( ),这生产的葡萄干( )。

我多想( )!

自由填空。

指名填空。

集体填空。

让我们齐声赞美葡萄沟吧!(读四节)

水果 多

葡萄 多 美 甜

葡萄沟真是个好

老乡 热情 好客

葡萄干 鲜 甜

点击查看更多《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28014.html

热门阅读

  1. 2016父亲节搞笑的祝福语短信
  2. 古蔺黄荆原始森林景区四川导游口试导游词
  3. 希特勒名言精选
  4. 我们的班级自主管理演讲稿
  5. 公司介绍信范文
  6. 最新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7. 关于桂花的优美诗句
  8. 2016万圣节给朋友的祝福语
  9.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教学探究论文
  10. 小班语言朵朵送颜色教案
  11. 圣诞节的搞笑祝福语大全
  12. 小孩满月酒红包祝福语
  13. 亲爱的你相见不如思念心情随笔
  14. 学校大型广播体操比赛开幕词范文
  15. 秋与冬随笔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