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读后感
因为自己的无知,于泰戈尔的这首着名的诗,却是在今天才得以知道原来是泰戈尔的作品,想想真是无地自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读后感。若不是偶尔在博友的博客里面看到,恐怕这样的错误认识还会继续得以延续下去,想想都觉得害怕。一直以为不过是周星驰电影里面的一句经典的台词,却不料是泰戈尔的诗。
这深深地刺激了我,让我再一次充分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泰戈尔的印象,还只局限于大学时代的认识,知道他对五四中国文学的影响,却一直未曾读过他的作品,甚是遗憾。
今日细细地品读了他的这首诗,感触如下:
这首诗里面充满着哲理,句子非常美丽,从技巧上面来说,可以说是臻于完美,用了一虚一实两条线来写那种爱到深切的伤痛,前五段是写虚的,通过排比,针连的技巧,丝丝入扣地写出那种相思抽骨的绵绵不绝的痛,一步比一步更加深入,更加深刻,更加接近内心,更加感伤;后五段是写实的,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具体的事物的描述,通过类比,把那些原本跟爱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把前面的那种写意,自然地移植到了具体的事物中来了,让本来不觉得伤悲的事物,让那本来很虚无缥缈的感觉,一下子就实在了起来,这种实在通过一连串的类比,在脑海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真实的感觉,最后归到了一个真实的环境,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潜海底。
客观的说来,这是我看到的关于爱情的描述,写得最美丽的句子之一,但却不是我最喜欢的,呵呵,可能是跟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有关吧,最喜欢的爱情诗,应该是叶芝的《当你老了》,因为那是真实的,可以触及的平凡人的爱情。
因为众说纷纭我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最初是在网上看到它时,那一刻带给我的感触无法言语,时至今日,我的诉说也不能将我心之感受诉及一二。
我无法体味作者在写它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伤抑或是怎样的一份执着的无奈。
的确,在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时间上的分离,也并非生离死别空间上的离别,而是,我在你面前,你无法感觉到我对你的仰慕与爱,那是我心里最坚定的情怀,那是我心灵最脆弱的伫地,读后感《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读后感》。那其中有着说不出的无奈看不见的伤痛,那种触之不到看之不见的距离横在你我之间。若是要问那距离到底有多远?我实在无法用尺度将它来丈量。
而当爱到极至的两个人,却因了世上客观存在的种种因素而不能在一起,那种明明深爱却还要用冷漠作装饰,嗅着彼此熟悉的气息捧着两颗跳动不已的心,嘴上却还在说着不爱你,情是热的、心是沸腾的,而说出的话语却是冰彻肌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背后泪落的距离?
当孤独的你和我,于风雨飘摇中需要用彼此的体温来唤醒生命之时,却只可遥望不可相依,那种瞬间便逝的幸福成为此生永恒的记忆。飞鸟与鱼儿,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的无助,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便成了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看得见他(她),伸出的双手却拉不着他(她)。这有多远?
拉着了他(她),却转瞬即失无法相依。爱人就在这里,却有如隔纱。这又有多远?
两颗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一米之距成了永远不能逾越的距离。
爱的进口在哪里?灵魂的出口在又在哪里?
也许是这样吧,人总是在不经意的时间里,会忽然喜欢上某种事物。无论是心情所致,还是已然在成熟的我。最近爱上了泰戈尔的诗。不得不承认,读书确是一种乐趣。那些文字总是能触及到心灵的深处,那些我自己都不曾体会过的地方。一首经常出现在年少轻狂的孩子口中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早已被当成爱情的象征送给了“心仪”的对象。可实为浪费的是,却很少有人能静静的读出其中的韵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样的字眼,总会有种莫名的忧伤。的确,爱情就像是生长在悬崖峭壁边缘上的花儿,想摘取就要有勇气。回头想想,也正是因为这份勇气的存在,才成就了许许多多刻骨铭心的爱情。从古至今,无论是《红楼梦》中的那情感的冲击和刻骨的烙印,还是金庸笔下的侠骨柔情、海枯石烂,都是永不磨灭的爱情真谛。
亲情犹如甘泉,无论何时,都会给你源源不绝的滋润;友情犹如阳光,只要你能用心面对,它便会温暖你的心灵。但爱情却会让你悲喜交加,有时苦不堪言,有时却乐不思蜀。人们常常会感到正如诗中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就是这般矛盾。所以,能把这样的心情写的如此真实明了,这也正是泰戈尔的细腻真切之处。
在我的理解中,这种在爱与被爱中来回穿梭的情感,虽是一种人生的归宿,但它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是一种能够打动人心的真挚。它使人生更丰富。
拓展阅读
1、《世界上最动人的书信》读后感1000字
《世界上最动人的书信》是一本由海明威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页数:3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书信是生命的慰藉。”且看那思想、智能的闪光和隐秘的悲欢。
●还可以吧,里面有一些还是很好的
●书信是人类的情感记忆的Espresso
●英文原版书信可读。
●并不精彩的翻译。
● 吃完卤味在舍我楼等待上课的间隙读到布莱恩特写给母亲的信。真真是充满了诗人的才情,信件那种“没有一点点防备”“如在幻想中”的写作方式,令人感到他那自由的人格与宿命般浪漫的爱情。
●某几篇不错。比如lord chesterfield给他儿子写的那篇
●悲伤母亲写给孩子的述求,父亲告诫孩子的人生智慧,孩子顽皮的告知母亲生活的幸福,写给恋人的惆怅。。。。。。。。。。
●海明威写给母亲的那封最精彩
今昨两天在读这册外国名人信件小集,感觉很美妙。读信与读其他的感觉不同,读信时往往不在“读者”的角度,而是一会儿是写信的人,另一刻又变成了收信的对象。
小册中有的是家书:死里逃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告诉哥哥他们还将重逢,新婚的布莱恩特通知母亲他得到了一位新娘,狄更斯通知妻子他们的小女儿已不在人世;有的是情书,写给爱慕的对象,托马斯哈代鼓励玛丽哈代,称她是极有艺术天赋的人。内容涵盖教诲、理想、琐碎、思念,人类复杂的感情托付信中,真挚而动人。
有的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有的信却没有寄出,寄信方是否收到是否会回信,如今的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打破即时沟通的、木心先生笔下“车马很慢”的情感交流却自然而然的保存至今。
当我们失去微信使用权的那一天,甚至很久以后,会有人公开我们收藏的语音、文字和照片吗?会有人揣测与我们对话的人到底有没有让屏幕显示“对方正在输入……”吗?
回忆起十多年前与朋友写交换日记写邮件的日子,十多年后那些邮件还静静躺在邮箱里,长久以来舍不得删除,却被无数封广告、课程、验证邮件盖过,多年未再浏览。
《世界上最动人的书信》读后感(二):内容很好,译文也不错,中英对照相映成趣,印象最深刻的是马克思对妻子的温柔
关于马克思的温柔,弗洛姆在他的《生命之爱》里也提到到了这点,现摘录如下:
……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要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跟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同你的意志对象相符合的,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明确体现。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
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给哥哥的那封信也很不错。他在因叛国罪而判处死刑,在临刑的那天突然又接到改判的通知,变为流放到某个偏远的地方。那时,他的心无疑有过剧烈的震荡。而这封写给亲人的信就是很好的见证,其中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还有对亲人朋友的真挚的爱和宽容。本来我对这个人一直有种莫名的反抗心理(也许我一直被误导了,他有本传记叫《炼狱圣徒》,他的小说《罪与罚》,我对这两个名字都反感),但这封信,却一下子让我感觉到他也很亲切。
书中,海明威写给母亲的信也很好。
待续
《世界上最动人的书信》读后感(三):这封是马克思给妻子的信,我从网上搜的,不过和这本书的翻译不一样,还是书上的译文优美,有时间我会打出来的共享的
马克思致燕妮: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
我的亲爱的:
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我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但对我却极有用.....你好像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爱你,自顶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眼前,叹息着说:“我爱你,夫人!”暂时的别离是有益的,因为经常的接触会显得单调,从而使事物间的差别消失。甚至宝塔在近处也显得不那么高,而日常生活琐事若接触密了就会过度地胀大。热情也是如此。日常的习惯由于亲近会完全吸引住一个人而表现为热情。只要它的直接对象在视野中消失,它也就不再存在。深挚的热情同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就是如此。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像巨人一样的面目。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你会微笑,我的亲爱的,你会问。为什么我突然这样滔滔不绝?不过,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
再见,我的亲爱的,千万次地吻你和孩子们
注:卡尔·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早已脍炙人口。这位写过《资本论》并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事业的伟人也会写出如此缠绵。热烈而细腻的情书。经常在外奔波、流亡不能厮守在妻子身边的马克思总是再忙也忘不了用他的生花妙笔向燕妮表达他的爱情,这封情书是马克思在英国曼彻斯特与思格斯一同工作时写给燕妮的。
《世界上最动人的书信》读后感(四):这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给哥哥的信,与《世界上最动人的书信》里的翻译也不一样,书里的流畅到位多了,而且把后边很感人的一段省略了,有时间也我会打出来分享的
······一切都定下来了。我被判处四年苦役(好象在奥伦堡)〔注:陀思妥耶夫斯基服苦役的地点是鄂木斯克,他的好友普列谢耶夫则被发配到奥伦堡〕,然后再去当兵。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二日,我们被押解到谢苗诺夫校场。当场向我们宣读了死刑的判决,让我们与十字架吻别,在我们头上折断了佩刀并给我们穿上了死刑囚服(白衬衫)。以后三个人一组被绑到柱子上准备行刑。三人一批,当然,我是在第二批。须臾之间我将离开人世。我想起了你,你们全家;在最后的一刻只有你留在我的心里,此刻我才体会到,我是多么爱你,我的好哥哥!我也急忙拥抱了站在我身边的普列谢耶夫〔注:阿·尼·普列谢耶夫(1826-1897),俄国诗人,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在四十年代末以及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过从甚密〕,杜罗夫〔注:谢·菲·杜罗夫(1816-1869),俄国作家,翻译家,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成员之一〕,与他们诀别。最后响起了中止行刑的信号,把绑在柱子上的人解了下来。并向我们宣布:皇上赦免了我们的死刑。后宣读了真正的判决。免罪的只有帕利姆〔亚·伊·帕利姆(1822-1885),俄国作家,杜罗夫的密友)一人,他仍回军队担任原职。
刚才我接到通知,亲爱的哥哥,我们必须在今天或明天启程远行。我请求与你相见。但我被告知,这不允许,只能给你写这封信,望你尽快给我回音。我担心,你大概会知道我们的判决(死刑)。在押解到谢苗诺夫校场去的路上,我只见囚车窗外人山人海,可能消息也传到了你那里,你必然为我感到痛苦。现在你对我可以放心一些了。哥哥!我不忧伤,也不泄气。生活终究是生活,生活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而不在于外界。以后我身边会有许多人,在他们中间作一个人并永远如此;不管有多么不幸,永不灰心和泄气,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和它的任务。我意识到这一点。这一思想已与我融为一体了。是的,真是这样!那样的一颗脑袋,即进行创造,以艺术的崇高生命为生活内容,理解并习惯于精神的最高要求的那样一颗脑袋,已经从我的肩膀上砍下来了。记忆和我所创造的,但还来不及得到艺术体现的形象仍然存在。确实,这些记忆和形象折磨着我!但我的心还在跳动,还是原来那样的血肉之躯,他有爱,有痛苦,有怜悯,有记忆,而这一切终究是生活,阳光普照每个人〔原文为法文〕!好吧,再见,哥哥!请别为我难受!现在谈谈东西的处理:书(*我留下了)和我的一些手稿,剧本和长篇小说的提纲草稿(包括已完成的中篇小说《儿童故事》〔注:指《小英雄》〕都从我这儿取走了,大概会落到你手里。我把大衣和旧衣服也留下,如果你派人来取的话。现在,哥哥,我就要被解上远路了。很需要钱。亲爱的哥哥,你收到这封信以后,如果有可能弄到一些钱,请立刻送来。我现在象需要空气一样需要钱(这由我的特殊情况所决定)。你也写几行字给我。以后,如果收到莫斯科的钱,那也为我张罗一下,不要不管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还有债务,对它又有什么法子呢?
······也许,我们还能见面?!哥哥,你自己和家里人请多保重,要安分守己和谨小慎微地过日子。请多加考虑自己孩子的前途······好好生活。我心中从未象现在这样涌现出如此丰富和健康的思绪。我不知道身体能否支持得住。我是带病上路的,我得了瘰疬腺病。不过也许我能支持!哥哥,我经受了这么多的生活考验,现在我什么都不怕了。听天由命吧!一旦有可能,我马上把我的情况告诉你,请向迈科夫一家转达我临别时最后的问候······
可能,我们还会见面,哥哥。看在*份上,为了和我相会,你要保重,要生活下去。也许,我们能拥抱在一起,共同回忆我们过去最美好的青年时代我们的青春和希望,但此时此刻我痛苦地把它们从我的心里驱除掉并埋葬了。
难道我将永远不能拿起笔来创作吗?我想四年之后会有可能的。如果我写出作品,我一定全都寄给你。有多少遗留下来的并经过我重新创造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消逝和失去光彩,或者化为毒液流入血液!确实,如果不能写作,那么我必然死亡。最好坐十五年牢,但可以写作!
请经常给我来信,尽量详细而全面一些。你在每封信里多讲一些家里的详细情况,种种琐事,别忘了这一点。这会给我以希望和生命。你要知道,你的信使我在牢房里精神振奋!这两个半月(最近的)禁止通信,对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我感到不舒服。你有时不给我寄钱,这使我为你苦恼,因为这意味着你自己非常拮据······
不过请别悲伤,看在*份上,请不要为我悲伤!要知道,我没有灰心丧气,记住,我还抱着希望。四年之后,我的命运会好转。我去当兵——兵就不是犯人了,你要想到,将来我终究会拥抱你的。何况我今天已有三刻钟与死神在一起,我是怀着这一思想度过这段时光,处于死亡的边缘,现在我再一次活着!
如果有谁还记得我的坏处,如果我和谁争吵过,如果我对谁产生过不好的印象,那么,要是你能见到他们,就请他们把这一切都忘记吧。我心里没有怨恨和愤怒,此刻我多么渴望能热爱和拥抱任何一位熟人。这是一种欢欣的心情,我今天在死亡边缘与亲人告别的时候体验到了。这时候我想到死刑的消息会使你悲痛万分。现在你可以放心,我还活着,而且以后能拥抱你的想法将支持我活下去。我现在想的就是这件事······
每当回忆过去,想到浪费了许多时间,把时间耗费在迷误,错误,无所事事,无节制的生活上,想到我不珍惜时间,多次做出违心和勉强的事情——想到这些,我就感到非常痛心。生命是一种天赋的能力,生命就是幸福,每一分钟都可能无限幸福。青春活力,无所不在![原文为法文] 现在由于生活发生变化,我将会面目一新.哥哥,我向你起誓,我不会绝望,而且会保持我的思想和心灵的纯洁.我将变得更好.这就是我的全部希望,我的全部慰藉······
狱中生活已经相当彻底地消除了我身上不完全纯洁的**;过去我不珍惜自己。现在艰难困苦对于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因而请不必担心物质条件的困难会使我绝望。这绝不可能!唉,要是身体健康,那该有多好!······
内容摘自《书信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第44-48页
2、一书一世界《岛上书店》读后感1000字
《岛上书店》这本书内容不长,我大概用了半天时间阅读完毕。这本书的评价很高,2014年获选为美国独立书商选书第1名。书中“匡威”、“forever21”、“电子阅读器”这些词让我感受到这本书写作时间距离我们很接近。
书中大体内容如下:A.J.费克里是小岛书店的店长,爱妻去世后他的精神世界随之崩塌,书店也随之陷入危机。原本打算关掉书店,卖掉一本珍贵藏书《帖木儿》后过退休生活,不料《帖木儿》失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内心沦为荒岛。
就在此时,玛雅——一个两岁零一个月大的*出现在A.J.的生命中,成为了连接他和小姨子伊斯梅、警长兰比亚斯、出版社女业务员艾米莉亚之间的纽带。在与小女孩玛雅相处的期间,A.J.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内心变得柔暖,甚至扩宽了自己的喜好——慢慢接受之前不喜欢的书籍和电影,并与艾米莉亚相爱。
这本书我不愿意仅仅写其中的“爱”与“救赎”。我更喜欢书中的一些句子、一些故事带给我的温暖。
读小说需要在适合它的人生阶段去读。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人生亦如此。
生活中每一桩糟糕事,几乎都是时机不当的结果,每件好事,都是时机恰到好处的结果。
一旦一个人在乎一件事,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开始在乎一切事。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
没有书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个地方。
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驱车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遇到他(她)。你会被爱,因为你至今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单。你会选择不再孤单下去。
书中我喜欢A.J.与警长兰比亚斯的故事。一开始兰比亚斯并不喜欢阅读,他只是想去书店看看玛雅和A.J.。后来A.J.成为了兰比亚斯阅读路上的引路人,兰比亚斯慢慢地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书店,并且在小岛书店定期举行“警长精选读书会”活动,把喜欢的书推荐给自己的同事,让更多人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我认为实体书店是带有温暖、味道和触觉的,一座城市也需要实体书店的温暖。
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我不知读了多少遍,每一次阅读都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这部小说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荡气回肠、充满活力的生命赞歌,向人们揭示着人生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对生活所持有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信念——“相信自己”。
少平和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里,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并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从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也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对待生活,怎样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苦难的确是一种不幸,它会带给我们物质上的损失或身体上的伤害,甚至精神上的打击,但换一角度思考,苦难也是对我们的身体、精神的锻炼和磨砺。只要我们有信心去面对它,战胜它,它就会转变成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苦难确实是一笔财富,它不时地让我们扪心自问:“在拼搏中追求的,不单单是结果,还有奋斗的历程。”“生命的意义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我们在感叹《平凡的世界》苦难的同时,从书中字里行间流淌出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那份深厚情意。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金秀的爱情等等,书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语是:亲爱的。
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朋友……总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展现。也正是这些浓浓的爱,像巨大的力量,支撑着深受苦难的人们自强不息,不断前行。
在我们周围,父母千里之外的一个电话、成功时朋友的一声祝贺、失落时爱人的一句安慰,让我们把这些爱的片断品尝、珍藏,不仅作为美好的回忆,更是作为内心的一份宝藏。这亲情、友情、爱情一起织成了一张温暖人心的爱网,时时刻刻给我们温情与力量。因为有爱,世界才变得美丽。
《平凡的世界》,永远珍藏于心中的盛典,她让我懂得:面对生活的苦难,只要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让我懂得珍惜和感恩,懂得“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4、《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每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这个寒假,我开始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这部小说是围绕着孙玉厚一家展开的。这个家里,年龄最小的是兰香,她从小就十分懂事。上小学时,别人家的孩子穿的是一件件新衣服,而兰香穿的是破破的旧衣服。虽然如此,她却从不向家人要新衣服。因为她知道,这个家实在是太穷了。每当家里有一些好吃的,她也总是找借口躲得远远地,她要把好吃的留给年迈的奶奶。
兰香不仅懂事,而且十分勤劳。当她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时,每天放学回到家,她就会提起她的小篮子,到山坡上拾柴火。她年龄小,拾的少,但每天拾得柴火也够妈妈烧两锅哩。兰香还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小时候,她的爸爸和哥哥们围在一起算账,她在旁边看,一口就说出了答案。课堂上,兰香的数学老师写了一黑板的数学题,刚写完,兰香就站起来说:“这道题等于零。”
兰香只是书中的一个人物,还有许许多多的让我十分感动的人物。有吃着黑馍配雨水菜汤却仍然坚持学习的孙少平,有十三岁就扛起家庭重任的任劳任怨的孙少安,还有润叶、金波、田晓霞……他们青春的勇气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我们拥有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又怎能不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呢?
我是一个平凡的小学生,我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平凡的世界中不断知难而进,努力执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1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