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僧孺遇仙》

发布时间: 2025-08-03 12:43:55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僧孺遇仙》

牛僧孺,字思黯,是现在甘肃临洮人。他的祖父牛绍,官至太常博士,职位非常显赫。他的父亲牛幼闻,仕途不怎么顺利,才当了一个小小的陕西省华县的县尉。牛僧孺在真元年间,考进士没考上,伤心失望地从京师回到宛叶一带。走到呜皋山下,已经很累了,牛僧孺就打算到大安一带的百姓家中住宿。当时天已黑了,牛僧孺在恍恍惚惚中,就迷了路,没找到大安。就只好往前走,又走了十多里地,才走上了一条很平坦的路。这个时候,牛僧孺已经筋疲力尽,饥肠辘辘,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一样,实在是迈不开步子了。就在路边的石头上,稍作休息。这时候,月亮从东边的树梢慢慢地飘过来,把一切照得清幽寂静,牛僧孺在月光中四处打量,不见附近有什么人家,不免有一点沮丧。

忽然,他闻到有异常的气味,像一种贵重的香料点燃所发出的清幽。牛僧孺立刻加快脚步向前赶,也不觉得前方有多远了。渐渐看到了忽明忽暗的灯火,虽然微弱的很,可是,牛僧孺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心想可能是村庄人家,便往前面急走。

道路的尽头,没有村落,只有一个院子。不久,他到了一座房前,看那门和院子,看来无疑是个大户人家。朱门大户,门外蹲踞着两个很大的石狮子,还有条可以容马车驶进去的车道,很有气势。

右个穿黄衣服的守门人看到牛僧孺走过来,远远地就招呼问到:“公子从什么地方来?”

牛僧孺答道:“我叫牛僧孺,考进士没考上,本来想到大安的百姓家借宿,不料,天黑迷路,不知不觉就走错了路来到了这里。只求住一宿,没有别的要求。”

这个时候,门里有个梳着小发髻的丫鬟出来了,问黄衣人:“你在门外跟谁说话?”

黄衣人连声说道说:“有客人,有客人。”

黄衣人进去报告,不一会儿出来,笑着对牛僧孺说:“请公子进去。”

牛僧孺问黄衣人:“请问,这是谁家的大房子?”

黄衣人笑而不答,说:“只管进去,用不着问。”牛僧孺跟着他走过十几道门,到了大殿。殿上有奕奕闪光的珠帘遮挡着,有穿着红衣黄衣的守门人好几百,站在台阶上。左右的人看见牛僧孺,一齐高喝道:“拜见!”牛僧孺连忙远远地行礼拜见了帘子后面的人,虽然说,隔着帘子,迷迷糊糊地看不清面孔,可是,牛僧孺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个人的儒雅秀丽的气质。

帘子里有人说道:“我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这是一座庙宇,公子本不该来,为什么你这么晚了,还会来这里?”牛僧孺说:“臣的家在宛叶,从京师考试,不料名落孙山,只好打道回府。可是,走错了道,怕死在豺狼口中,斗胆请求保护性命。”

他的话说完,太后命入卷起帘子,自己离开坐位说:“我是原先汉朝的老母,您是唐朝的名士,我们之间,原不是君臣关系,希望不要多礼。就上殿来见面吧!”太后穿着白色的绢衣,容貌美好,风姿绰约,年龄不显得很老。太后笑眯眯地慰问牛僧孺说:“走路不辛苦吗?”接着,还亲切地招呼他坐下。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听到殿内传出笑声,太后说:“今天晚上风光宜人,月光如水,偶尔有两个女伴要来找我,况且又碰上嘉客,如此的天时地利,不可不搞一个盛大的聚会。”

太后招呼左右的人:“委屈二位娘子出来见见秀才。”过了好久,有两个女子从殿中走来,随从有好几百人。在前面站着的那个人,水蛇一样的细腰,苹果一样的脸庞,头发很厚,没有化妆,穿着青色的衣服,约二十多岁。太后说:“这是高祖的戚夫人。”牛僧孺便遥遥下拜,夫人也颔首还礼。另一个女子,肌肉柔嫩,身姿稳重,面容舒展,姿态潇洒,光彩照映远近,穿得花花绿绿,上面刺绣着不少图案。年龄比太后要小些。太后说:“这是汉元帝的王嫱。”牛僧孺又像对戚夫人那样下拜,王嫱也还拜。

等到各位坐到座位上之后,太后让穿紫衣的宦官说:“去把杨家、潘家的姑娘迎来!”牛僧孺暗自纳闷:所谓的杨家、潘家的姑娘是谁呢?过了好久,看见空中落下了五色云彩,并听到说笑声越来越近。太后说:“杨家的姑娘来了。”忽听到车水马龙的嘈杂声音,又看见罗绮锦绣,鲜明晃眼,眼睛都没工夫往旁边看;就看见有两位女子从云中走下来。牛僧孺站起来,立在旁边,看见前面的一个人细腰长眼,面貌很美丽。穿着黄色衣服,戴着嵌玉的帽子,年龄三十岁左右。太后说:“这是唐代的太真妃子。”牛僧孺就伏到地上拜见,就像臣子拜见妃子。太真谠:“我得罪了先帝,所以朝廷不把我列在后妃行列中,使用这样的礼节,不是太不实在了吗?不敢接受。”退了几步做了回拜。还有一个,肌肉丰满,眼神灵活,身体小巧,皮肤洁白,年龄极小,穿着宽大的衣服。太后说:“这是南齐时代的潘淑妃。”牛僧孺又像对待妃子那样拜见她。潘淑妃也远远地行拜了牛僧孺。

过了一会儿,太后命令摆上酒席。不一会儿酒菜就送来了,又香甜,又干净,种类多得很,但都叫不出名来。牛僧孺只想填饱肚子,还没等饱,太后又叫人拿来了各种酒。那些吃喝的用具全都像当帝王的人家用的。太后对太真说:“你怎么很长时间不来看我?”太真表情很恭敬地回答说:“三郎玄宗常去华清池,我跟着侍候皇帝,所以来不了。”太后又对潘妃说:“你也不来,怎么回事?”潘妃掩着嘴笑得说不出话来。太真就看着潘妃回答说:“潘妃向我说,东昏侯放纵无忌,整天出去打猎她感到烦恼,所以不能时常来谒见。’

太后接着又问牛僧孺:“现在的天子是谁?”牛僧孺回答说:“当今的皇帝是先帝的长子。”太真笑道:“沈婆的儿子做了天子了,太出奇了。”太后说:“是个什么样的君主?”牛僧孺回答说:“我身为一介书生,根本不可能了解国君的德行。”太后笑着说:“你不要疑虑太多,如道什么就说什么好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你就只管说好了。”牛僧孺说:“民间流传着吾皇圣武的说法。”太后连连点头称是。

太后又命上酒并演奏音乐。奏乐的艺人都是年轻貌美的窈窕女子。酒轮了几圈儿,乐队也随着停止了演奏。太后请戚夫人弹琴,夫人在手指上戴上了玉环。它的光辉照到了四座。夫人拿过琴弹了起来,那琴声很哀怨。太后说:“牛秀才是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各位娘子又是偶尔来探望我,现在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尽情表达平生的高兴。牛秀才当然是有才的读书人,为什么不各自做诗来表达心意呢?这不是很好的事吗?”于是交给每人一支笔和一些纸,稍过了一会儿,每个人的诗都做完了

大家拿来一一品味,只见太后的诗写道:“月寝花官得奉君,至今犹愧管夫人。汉家旧是笙歌处,烟草几经秋复春。”大概的意思是说,月夜在佛寺中侍候君王睡觉,到现在觉得对不起管夫人,汉朝原来吹笙唱歌的地方,早已变为荒烟野草之地多年了。王嫱的诗是:“雪里穹庐不见春,汉衣虽旧泪痕新。如今最恨毛延寿,爱把丹青错画人。”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是说,雪地里的蒙古包那地方根本没有春天,牛僧孺仍旧穿着汉朝的衣服,不断伤心流泪,现在最恨的就是毛延寿,故意用颜料把人画走样。戚夫人的诗写的是:“自别汉宫休楚舞,不能妆粉恨君王。无金岂得迎商叟,吕氏何曾畏木疆。”这首诗歌的大意是,她自己自从离开汉朝宫殿再没跳楚地那种舞蹈,再不能梳妆打扮都怪君王,没有钱怎能请来商山四皓,吕氏哪里怕周勃他们呢?杨太真的诗是:“金钗堕地别君王,红泪流珠满御床。云雨马嵬分散后,骊官不复舞《霓裳》。”这首诗歌的大意说,金钗落到地上的时候,告别了唐玄宗,眼泪流满了御床,从马嵬兵变分开以后,骊山宫中现在没人跳《霓裳羽衣舞》了。潘妃的诗歌是这样写的:“秋月春风几度归,江山犹是业官非。东昏旧作莲花地,空想曾披金缕衣。”诗歌的大意是说,时间不断流逝,江山未改,旧官已面目全非,东昏侯原来曾建金莲花地方,还曾空想穿上金线的衣服。

看了大家的诗作,太后再三邀请牛僧孺作诗,牛僧孺推辞不掉,便答应要求,作了一首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同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他的意思是说,一阵香风把牛僧孺引到了仙界,月光满地,云彩护阶,拜见洞天中的仙人,一起叙说人间伤心的事情,忘记了今晚上是哪一年。另有善于吹笛的一位女子,梳着短发,衣服很华丽,容貌也很美,而且很有魅力。是潘妃带来的,太后让她靠近自己坐着。不时让她吹笛子,也不断叫她喝酒。

牛僧孺对她的身份暗自好奇,心里想:“这个人足谁呀?也没有自我介绍,太后也没有接见,真是奇怪。”太后好像看到了牛僧孺的心思,回过头来看着他,问道:“认识这个人吗?这是石家的绿珠啊。潘妃当作妹妹养着,所以潘妃与她一起来。”太后接着说:“绿珠怎么能没有诗呢?”绿珠于是表示了歉意,然后作了一首诗:“此日人非昔日人,笛声空怨赵王伦。红残翠碎花楼下,金谷千年更不春。”诗歌的大概意思是说,今天的人已不是从前的那个人,笛声白白怨恨赵王伦。当年跳楼而死,使金谷园永远失去了春光。写完诗后,酒又拿来了,绿珠一饮而尽,好像不胜其悲。

太后说:“牛秀才从远处来,今晚上谁人跟他作伴?”戚夫人首先站起来推辞说:“儿子如意已经长大,当然不能相陪,也确实不该这样做。”潘妃也推辞说:“东昏侯认为玉儿身死去国,玉儿理所当然,不该辜负他。”绿珠推辞说:“石卫尉性格严厉急躁,他曾经斩下每人手行酒令。所以,今天就是死,也不可涉及淫乱的事。”太后说:“太真是本朝先帝的贵妃,与你做伴,更没有可能。”于是回头看着王嫱说:“昭君开始嫁给呼韩单于,后又作了株累弟单于的媳妇,本来是按自己的心意,再说严寒地方的胡鬼又能做什么?希望昭君不要推辞。”王嫱不回答,低眉羞涩怨恨。不一会各自回去怵息。牛僧孺被左右的人送到昭君的房中。一夜温存,不在话下。

当天快要亮了的时候,太后身边侍候的人告诉牛僧孺早早起床,昭君垂泪握手,和他依依惜别,难合难分,那种绝望的感觉,使得牛僧孺徒生感伤。正在难合难分的时候,忽听外面有太后的命令,牛僧孺于是便出来见太后。太后说:“这儿不是郎君久留之地,应该赶快回去。马上就要分别了,希望不要忘了刚才的欢聚。”又吩咐侍从斟酒,为牛僧孺饯行。可是,由于场面悲凄,喝了两巡就停了。戚夫人、潘妃、绿珠、太真等人都流下了眼泪,牛僧孺终于辞别而去。太后让朱衣人送牛僧孺去大安。到达西道时,牛僧孺扭头一看,就找不到送行的人了。

当时天才亮,牛僧孺到了大安里。讲述了自己昨天夜晚的神奇经历,又打听附近的显赫人家。那里人都摇摇头,说:“这里,荒山野岭的,没有什么人家。不过,距这十多里,有个薄后庙,供奉着一些泥的*罢了。”牛僧孺又返回去,看那庙宇,荒凉破败,根本进不去人,不是昨晚所见到的景象了。可牛僧孺衣服上的香味十多天也没散,牛僧孺一直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拓展阅读

1、寓言读后感

寓言》(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愚公移山》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 。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

3.《可笑的南歧人》,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 病。

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 的

5.《此地无银三百两》“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 。

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出自寓言

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 。 8. 喝酒时,看见杯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

9 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 。 10.《庖丁解牛》的庖丁是一名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的主人公? ( )

A.季子投师 B.刻舟求剑 C.滥竽充数 D.纪昌学射箭

2. “ 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 ( ) A.东施效颦 B.邯郸学步 C.刻舟求剑 D.螳螂捕蝉

3.《棘刺母猴》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人? ( ) A.郑 B.燕 C.赵 D.卫

4.“节外生枝,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出自哪个寓言? ( ) A.画龙点睛 B.画蛇添足 C.叶公好龙 D.腾蛇与飞龙

5.“朝三暮四”主人公是谁? ( ) A.猴子 B.狐狸 C.蛇 D.兔子

6.《黔之驴》,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 ( ) A.狮子 B.老虎 C.狐狸 D.大象

7.《买椟还珠》“椟”是指什么? ( ) A.珍珠 B.箱子 C.包 D.盒子

8.“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 ( ) A.为虎作伥 B.亡羊补牢 C.狐假虎威 D.骑虎难下 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 ( ) A.公明仪 B.张繇 C.孙叔敖 D.宋元君 10.“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 ( ) A.自相矛盾 B.杞人忧天 C.塞翁失马 D.南辕北辙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老渔翁得到了好处。 ( )

2.“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寓言《杞人忧天》。( )

3.《叶公好龙》,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非常高兴。 ( )

4.《望梅止渴》叙述的是刘备打仗途发生的。 ( )

5.《染丝》是墨子出游,路过一个染行,看见有人在染丝。 ( )

6.《万字》告诉我们:学无止境,若浅尝辄止,盲目自满,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 ) 7.《晏子的车夫》晏子的妻子说要跟他离婚。 ( )

8.《螳螂捕蝉》:“螳螂捕蝉”的下一句是“黄雀在后”。 ( )

9.《夸父追日》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作了一大片梨林。 ( )

10.《穆公失马》讲的是秦穆公在韩地打仗时发生的。 ( ) 附:

寓言》(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阅读测试题参***

一、填空题。

1. 王屋 2.郑人买履 3.粗脖子病 4.钟子期 5.隔壁王二不曾偷 6.曲高和寡 7.东施 8.杯弓蛇影 9.井底之蛙 10.厨师

二、选择题。

1. C 2. B 3. D 4. B 5. A 6. B 7. D 8. C 9. A 10. D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奕秋诲奕》的奕秋是一个什么人?——名棋手

《不龟手药》“手药”是指什么药?——冻疮药

《庖丁解牛》的庖丁是什么人?——厨师

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什么?——东施

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谁?——井底之蛙

“曲调越高级,能和他一起喝酒的人就越少。”是哪个寓言讲的?——曲高和寡

寓言《二人相马》的主人公是谁?——伯乐

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的主人公?——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椟”是指什么?——盒子

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人?——卫

“宁可相信尺码,不能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哪个寓言?——郑人买鞋

教育孩子要讲诚信的著名是什么?——曾子杀猪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谁偷了?——邻居的儿子

寓言《投婴于江》那个人要把小孩字投到江里去的原因是什么?——这孩子的父亲是善于游泳的

“自己丢了一件黑衣服,就要扒下人家的衣服”出自哪个寓言?——强取人衣

“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捂住自己耳朵”出自哪个寓言?——掩耳盗铃

“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出自哪个寓言?——画蛇添足

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狐假虎威

“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南辕北辙

“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哪个寓言?——杞人忧天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更羸

《千金买首》“首”是指谁的头?——千里马

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谁得到了好处?——渔人

“朝三暮四”主人公是谁?——猴子

《愚公移山》愚公要移的是哪两座山?——太行 王屋

《纪昌学射》,纪昌的老师是谁?——飞卫

《叶公好龙》,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表现怎样?——掉头就跑,吓得魂飞魄散

《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公明仪

“喝酒时,看见杯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哪个寓言?——杯弓蛇影

寓言《黔之驴》,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老虎

《可笑的南歧人》,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什么病?——粗脖子病

《争雁》,兄弟俩为什么而争论?——煮着吃好还是烤着吃好

《医驼背》,哪个医生是怎样治驼背的?结果怎样?——要来两块木版,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踏。

菱角是生在哪里的?寓言《自护其短》那个北方人以为菱角生在什么地方?——水里 山上

《骂鸭》那个偷吃邻居鸭子的人生了什么怪病?——皮肤发痒,身上长出了鸭毛,一碰就疼。

《卞庄子刺虎》,卞庄子用了什么办法获得了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死一伤。

简述《揠苗助长》的

简述《自相矛盾》的

简述《守株待兔》的

简述《刻舟求剑》的

《海底两万里》阅读知识竞赛题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谁?——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哪人?——法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是谁?——尼摩或阿龙纳斯

阿龙纳斯的仆人叫什么?——康塞尔

,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出版过的一部书叫什么?——《海底的秘密》

“鱼叉手之王”指的是谁?——尼德。兰

海里有会发光的水母吗?——有

际通用的海难求救信号是什么?——SOS

鲸鱼用什么进行呼吸?——肺

《海底两万里》的潜艇叫什么名字?——鹦鹉螺号

潜艇的主人是谁?——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会说几种语言?分别是哪几种?——四种,法、德、英、拉丁

世界有几大洋?分别是什么?——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大叶藻

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贝壳类的足丝

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什么做成的?——鲸的触须

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什么做的?——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

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多少?——12000册

鹦鹉螺号的造价是多少?——200万法郎

鹦鹉螺号的最快速度是多少?——每小时50海里

鹦鹉螺号是靠什么来发动的?——电力

珊瑚是一种动物还是植物?——动物

2、有关历史人物的小最新

医圣

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

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他医道高明,写出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是医学史上首次提出辨证论治法,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思想体系。它不仅为内历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

社会关系

张仲景出生在东汉末期一个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知识分子出身的*。他从小就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立志长大后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公元161年,11岁的张仲景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伯祖是当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性格沉稳,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过的病人,十有_都能痊愈,因而张伯祖很受百姓的尊重。跟张仲景一同学医的,还有一个比他年长的同乡何颐,他对张仲景刻苦钻研医学的精十分钦佩。他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生。医圣奇的治病

破迷信治精

*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张仲景对这些巫医、妖道非常痛恨。

有一天,他见一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疑鬼。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研究了*方法,为病人扎了几针。几天后,那妇女的病慢慢好起来。张仲景又为她*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从此,一些穷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巫医的鬼,而是找张仲景治病。最早使用肛门栓剂通便法

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他会经受不住。但不用泻药,大便不通,热邪无法排除。怎么办呢?张仲景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做一种新的尝试:他取来一些蜂蜜并将它煎干,捏成细细的长条,制成“药锭”,慢慢地塞进病人的肛门。“药锭”进入肠道后,很快溶化,干结的大便被溶开,一会儿就排了下来。大便畅通,热邪排出体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转。这就是我医学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门栓剂通便法。

人工呼吸首创者

还有一次,张仲景外出,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人叹息,有几个妇女在悲惨地啼哭。他一打听,知道那人因家里穷得活不下去就**,被人们发现救下来时已经不能动弹了。张仲景得知距*的时间不太长,便赶紧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过棉被为他保暖。同时叫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蹲在那人的旁边,一面*胸部,一面拿起双臂,一起一落地进行活动。张仲景自己则叉开双脚,蹲在床板上,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随着手臂一起一落的动作,一松一压。不到一个小时,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张仲景关照大家不要停止动作,继续做下去。又过了一会儿,那人终于清醒过来。这就是现在急救广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坐堂医生的由来

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轻视仕途。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所以对他谋得一官半职很是看重。张仲景不愿违背父命,因此在公元188年汉灵帝时,取得孝廉学历,进入*。公元196年,被朝廷派到湖南长沙做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时,*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让*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老百姓这一消息。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相庆。

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自公元196年汉献帝开始,战乱繁频,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有三分之二死于瘟疫,其又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

张仲景痛定思痛,他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勤求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医书,继承《内经》等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伤寒杂病的方法。

这时候,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官不能做,家也难回。公元205年,他到岭南隐居,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到公元210年,终于写成了划时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杂病论》为我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张仲景写成该书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公元219年与世长辞,终年69岁。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张仲景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乡安葬,并在河南南阳修建了医圣祠和仲景墓。

3、人物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了。

后来安禄山*,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

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立下了赫赫战功。

点击查看更多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僧孺遇仙》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48029.html

热门阅读

  1. 有关期末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2. 女工部演讲稿范文
  3. 鸡年春节祝福语送同学
  4. 酒店周年店庆祝贺词
  5. 2015单位领导婚礼祝词范文
  6. 高考激励自己的励志句子
  7. 2016年中秋祝福语大全
  8. 教《藏羚羊的故事》心得体会
  9. 《三字经》的教案
  10. 中学学年下学期开学典礼发言稿
  11. 杜牧的诗歌创作风格
  12. 预祝高考成功的祝福语
  13. 欢庆六一活动总结范文
  14. 记忆中的老街小学教师爱祖国爱家乡优秀征文
  15. 2016年大学生实训心得体会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