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改写作文
《望庐山瀑布》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这天,李白来到庐山游玩。饱览了壮丽山色后,他遇到一游人,问:“还有值得一观的景吗?”游人曰:“有!山腰上有一瀑布,煞是壮观,先生不妨去观看。”李白道谢后,急急去观庐山瀑布。。
到达山腰,李白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说:“美哉!美哉!”那瀑布真是雄伟壮观: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李白陶醉不已。
这时,瀑布下升腾起一片紫色的烟云。李白看呆了,问两个游人:“这是什么?”答曰:“这儿每天清晨会升紫雾,所以叫香炉峰”。
李白正沉醉,忽听二游人正在作诗:“香炉峰上瀑布美,水帘垂下紫烟围。此间景观不常见,人间仙境游几回?”
“这么美,应作诗耶!”李白酝酿了一下,就做好了《望庐山瀑布》,诗曰:
日照香炉升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年过半百的李白,隐居在风景优美的庐山。
一天,李白漫步在山间。他远远望去,看到了连绵起伏的高山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听到了一阵阵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了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李白循声走去,抬眼凝望,看到了气势磅礴的瀑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把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竖着倒挂到了千丈青山之间,又像一条巨大的白帘从天而降,李白情不自禁地向前走去。
来到瀑布脚下,李白抬头仰望,看到悬崖峭壁上瀑布奔涌而出,一泻千里,像水帘一样直泻而下,又像一座珍珠的屏,水跌到山涧里撞击到岩石上,真是声吼如雷,轰声震谷。
此时的李白仿佛身处仙境,他觉得眼前的瀑布就像是从九天银河上落下的,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有。
看到此情此景,李白诗兴大发,不由自主地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天,大诗人李白的一个朋友对他说:“我刚从江西的庐山回来,那儿的景色可美了。特别是那儿的瀑布,更是壮观的无法形容!许多人一到那儿就被迷住了。”要知道,李白最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而这两天他正愁着没地方玩呢!听到有庐山这么个好地方,就马上收拾好行李出发了。
李白和他的一个仆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不久之后到达了庐山。
到了庐山后,李白看见了庐山的优美景色:当时正是春天,庐山的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争奇斗艳。李白心想:庐山果然名不虚传呀!李白走了一会儿,忽然听见了清晰可辨的“哗哗”的水流声。李白循声找去,就看见了一条壮观的瀑布,还隐隐约约地看见了瀑布下有许多游人。李白走到瀑布脚下。瀑布就像一条竖着的河流,从山顶飞泻而下,李白不禁赞叹道:瀑布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
李白看者看着,为美丽的瀑布所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这样,《望庐山瀑布》这首千古流传的诗诞生了。
拓展阅读
1、《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反思范文
一 、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
课后,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学生畅所欲言。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习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例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
例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水流的速度很快。
师:直下呢?。
生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
生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
例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
生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
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形成自学习能力打下基础。俗话说:教师教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在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轻重、强弱等。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学生抓住瀑布急、高的特点,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掌握理解体会课文的两种方法,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再围绕这两个特点回归古诗,从古诗中找字、词来说明、理解、体会这两个特点,真正落实到字、词的训练。最后,紧扣瀑布的急、高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既扎实地掌握了字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2、写景作文庐山通用
初次认识庐山,是在李太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次,我和爸爸与庐山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夏日的庐山,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你瞧,那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仿佛是巨大的太阳伞,遮天蔽日,给我们带来了无边的清凉,真不愧是避暑的胜地啊!怪不得会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在夏天来到庐山游玩、开会、避暑呢!
“哗哗哗——”远远的,我们就听见从山中传出来的欢快的水流声。只见一条分裂成三个部分的瀑布飞流直下,原来是三叠泉呢。瀑布上方隐隐约约有一些雾气,袅袅上升,似烟雾,如白纱,仿若仙境。水清澈无比,从高空落下,在石头上溅起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水珠,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别提有多么美丽了。
不知不觉,一把巨大的提琴映入眼帘——如琴湖,旁边是花径。“花径”,顾名思义就是一条两旁都开满鲜花的小路。传说大诗人白居易就在花径的一块大石头上写下了“花径”两个大字,后面有白居易的石像,附近还有白居易的草堂。走在花径上,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白居易正在赏花、写诗呢!
一不留神,我们来到了高大的险峰,俗话说的好“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见一座座白墙红瓦的房子,在庐山脚下如同童话世界里的城堡,如梦似幻。远远望去,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有个湖泊镶嵌在大地上,像一颗蓝宝石,原来这就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游庐山,庐山的每一处美景都让我大饱眼福,都让我流连忘返。
3、写景作文庐山通用
当车子行驶在S型的山路上,蜿蜒曲折地向山顶前进的时候,雨雾,云雾越来越多,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车子上山行驶了1个多小时后,来到有名的牯岭街。从满眼的雾突然转到美丽的小镇,还以为自己来到了仙境。牯岭街繁华热闹,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虽然天气不太好,但是游客依然很多。车辆井然有序,游客悠闲自得。虽然空气有点潮湿,但是很清新怡人。街边的树木郁郁葱葱,高大挺拔,偶尔还遇上某处房屋的墙上爬满了爬墙虎。远一点看去,那边的山上,漂亮的旅店,别墅星星点点的从茂密的树林中露出来。已经是7月份的天气,山下三十七八度,山上才二十多度,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可惜我们衣服带少了,都穿着短袖,感觉凉飕飕的。不过,来到山上,是一定要爬山的。去三叠泉,虽然没有爬山,但是瀑布从高山上流下来,而我们是在山顶,所以要先下山,再上山。一级级的台阶不知下了多少步,才来到潭底。刚下台阶下得满头大汗,这会儿在潭底,随着水流下来的风吹得正凉快。瀑布分成三层,水流湍急,整个山谷都是宏大的水流声。流到潭底的水绿得特别可爱,没有一点污染,应该可以直接饮用。我本来用瓶子接了一瓶从山间的石缝中留下来的水,准备带回家,可是后来掉在宾馆了。在潭底,向上望那从山顶倾泻下来的瀑布,真是感觉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即便是下山满头大汗,上山寸步难抬脚也不枉此行呀!
美庐,花径,险峰,给人留下的都是美山美史了,还有仙人洞,天桥,更是让庐山带上神话色彩。
置身庐山,忘掉了一切的烦恼,尽情呼吸庐山的空气,尽情欣赏庐山的美景,就像是山上的某一颗树,已经融入了庐山之中。
4、写景作文庐山通用
庐山---是曾魂牵梦绕的地方啊!因为一首诗而勾起的一个遐想,也因为一次偶然而踏上了庐山。
小学都知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绮丽,或许也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复杂哲理。这都让我在幻想,各种各样的山峰远近地分布着,白云可爱地戴在山峰的头上,这无疑不给它增添了一种生机。再看那瀑布,站在山峰远眺那瀑布啊!瀑布如一条白线般直直的,随着步伐的一步步迈进,那瀑布逐渐从细线化作了一条白龙,瞧,它正在低俯---似乎是在喝水。等站在它的脚下,你就会发现,原来这“白龙”就成了一屏白珠帘,宽宽正正的,你可以一直听着它的叫声,然后就是风和它飞溅出的雨滴。幻想有时是可以变为现实的---表姐要去南昌培训,所以我与母亲,还有表姐的男朋友去南昌了。起初我还是很讨厌出门的,但想到儿时的遐想,便也随口答应了。毕竟南昌与庐山还是不远的。
就这样,到了南昌就在宾馆住了两天便就开始庐山二日游了。大巴上不断上来游客,然后等座位满了,我们就出发了。这时我惊奇地发现,我前面坐的是一个外国友人。他真和别人交谈着,可惜我听到的是哇啦哇啦,不知道他说的什么,我终于开始明白英语的重要性并暗暗后悔英语为什么不多学习。
看着车窗外---朝阳的光芒均匀地撒在窗外的建筑上,给人一种生气美。然后就是漫长的路程--窗外的风景现在已成了远处的村镇与近处的山岩了。这时司机旁的座位上的一个人站了起来,拿起麦克风滔滔不绝:“欢迎大家来庐山玩,我是小张。是你们的导游兼团长。”接下来是长达半小时的庐山简述,并且告诉大家住宾馆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墙壁发霉,被子很潮--餐饮也不好。
大巴爬在*走过的*大道,沿途是要眺望远处的山峰的--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岩十分地自然,但又有一种自然美,并且几点绿更添加了美感。但我的身体一直在左移右晃。原来是司机的方向盘左甩右甩的,这是盘山公路啊!
很快我们便到了。这俩天,浏览了欧美哥特式建筑--老别墅,下山去看三叠泉,雨天看锦绣谷……但给我最深印象的便是后俩件了。
三叠泉,多美的名字啊!一听倒是不免有了疑惑,带着疑惑我们向三叠泉进发了。导游倒是没有去了---两千多层台阶一周去四趟的他当然得不去了。我们进发了,台阶下的飞快,蜿蜒着,因为山岩中破出的树桠,遮挡了不少视线,但隐隐约约多少还是能看到些人的。他们就在最下头。我们一直下着,路旁的轿夫吸引了我,我去问他这还需要轿子吗?他微微一笑:“小伙子,这路不是任何人都能走的,一斤八块,你要坐吗?”天啊,这但是论斤抬第一次听到,但是一斤八块的话……那我岂不是要*百么?我笑了笑,手挥了挥。继续向下走,沿途的风光就是那俩座山,随着目光的渐渐推移,山的一岩一草都看得清清楚楚,岩石中夹杂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草,它扎根在岩中,草叶向下下垂着。一直走着走着。在一节台阶上我看到了三叠泉的侧脸---啊!原来三叠泉就是泉水的三次落差,它从源头向下落,落到第一层再落到第二层,最后直接落下,形成了一个湖,湖水又湍急地往*去。到了脚下,我终于看到了---似蛟龙般落下,从山上一束下来,旁边的阴影与草木映衬着它。现在看到它如悬长的白发一样了,可它愈往下愈宽敞,最后似一张白纸了。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这是完全相反的。在觉得自己脚踝特别酸疼并看着表时,我们决定要回去了。仰望山顶,我不免生出了畏惧,可是为了能上去,也为了证明自己,同时也证明导游所说的两千多台阶,我做出了让我后悔的决定,一口气跑上去。结果,我就开始了。一边跑一边默念着,只一会我就开始喘气了,但我继续坚持着。越爬越觉着脑门发热,全身都热乎乎的,赤红赤红的,不一会耳朵就像被堵住了一样,听见的声音很小,然后就感到一阵疼痛。眼前好像是一片黑,中间有道亮光般感受。我跑到半路时,就开始爬了,一直在大口喘气,同时数数也不像刚才利索了,不一会就数错了。没看到一个亭子我都将它当成一个目标,就这样慢慢地爬上去了。我躺在地上,真想扯开衣服凉快点,呼-----我踹了一口气,原来是一千五百多个啊!
另外就是雨天看锦绣谷了,一清早起来满是雾气,我们便准备好了雨伞。开头并没有下雨,远处山峰蒙上一层雾,真是添了不少仙境感---风又这么大。我们正走着,突然就下雨了,而且是这么大。我们都在走山路,两个男的自然要出去淋雨,而女的则舒服的在伞里呆着。我的衣服里全是水,鞋子里也都是水,走起路来吱吱响,挺滑稽的。然后我就往前故意这样走,结果在一个地方滑倒了,又溅了一身水,倒是无心看景了。
庐山,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啊!我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庐山梦。那就让你永远在我的相册里,在大家的脑海里,在诗人的诗词里,在画家的水墨画里留住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4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