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气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8 16:36:33

关于空气的教学设计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空气》教学设计。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化学教案《《空气》教学设计》。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拓展阅读

1、北师大版生物

一、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生,经过两年的生物习,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过程,培养生建立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作为指导。其次,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习欲望,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生的视野,让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令人羡慕的科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习无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氛,提高习效率、

3、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生去查阅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五、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习,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够准确说出酶的特性包括那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2、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习,使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试图准确辨认酶在生活生产中(比如说某商品)运用了哪些特性。尝试搜集感兴趣的相资料,汇总、分析、总结。

(3)通过生主动参与科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生掌握科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应用多样,种类多样,但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生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不仅仅是科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当“科家”。(2)在习的过程中,懂得一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生养成好奇、勇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习的科探究精神。

六、重难点

重点:酶的三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及其案例

难点:1酶如何“娇”了?

2低温的时候酶失活了吗,为什么?

七:课前准备

1、师课前收集相资料,比如说酶的应用的图片,案例。

2、在课前布置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指导。

2、北师大版生物

一、目标:

【知识】: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技能】:

实验,探究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重难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的呼吸方式(难点)

三、课前准备:

知道两个小组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

四、用具:

ppt幻灯片

五、过程

(一)引入

回顾atp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体外,有机物与氧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家发现,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复杂的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

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回顾旧知识,受师的问题所引导,进入新课。

(二)探究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引导其他生对参加实验的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问题如:为什么选用酵母*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生说出酵母*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回答老师和其他生提出的问题

(三)有氧呼吸

提出问题:在习细胞器的内容中,和细胞有氧呼吸有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放能过程比较,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介绍有氧呼吸能量的转化效率,可以让生来算。一般内燃机的效率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转变为热能。

回答问题(线粒体)

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问题,并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生阅读相内容,填写表格,并进行分组讨论后,分别讲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比较两者的区别

分析有机物产伤的热能的生理意义。

(四)第一课时小结及练习

用幻灯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图,指导生完成

小组讨论,完成概念图

(五)无氧呼吸

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

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

以乳酸、酒为例子,讲授发酵的概念。

通过用图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区别,指导生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举出生活中遇到的无氧呼吸的例子

3、北师大版生物

一、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细胞培养的习,体会生物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重难点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三、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两幅烧伤程度不同的病人图片。

师: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过后,都会有烧伤病人。在*烧伤病人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却无奈,用他人的皮肤来源不足,而且会产生排异反应。怎样获得大量的自体健康皮肤呢?这个难题,动物细胞工程为我们找到了解决办法。

意图】利用经典图片引入课题,提高习兴趣,明确习目标。

(二)动物细胞培养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组织,将它分散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三)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培养动物所用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器官或组织。

将组织取出来后,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等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置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

放在培养瓶中的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在培养箱中培养的过程叫做原代培养;随着细胞生长的和增殖,培养瓶中的细胞越来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这称为传代培养。传代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叫做细胞株;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细胞的特点,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系。

(四)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的培养用具进行无*处理,还可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

2.营养:合成培养基中有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

3.温度和pH:适宜温度为36.5℃±0.5℃ ,适宜pH为7.2-7.4 。

4.体环境 :主要是O2和CO2。

(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1.生产生物制品:如*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

2.健康细胞培养;

3.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

4.科研方面:筛选*药物、*和预防疾病等。

(六)思考讨论

1.为什么选用动物胚胎或幼龄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做动物细胞培养材料?

答:因为这些组织或器官上的细胞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强。

2.为什么培养前要将组织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答:成块组织不利培养,分散了做成细胞悬浮液利培养。

3.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为什么要用胰蛋白酶对取出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 答: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可以使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的其他成分酶解,获得单个细胞。

4.细胞株和细胞系有什么区别?

答: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5.动物细胞培养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较植物组培培养基有何独特之处?

答:主要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独特之处有:A.动物细胞培养液为液体培养基;B.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中有动物血清等,而植物组培培养基多数选取蔗糖为营养物质。

6.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绿色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最终培养成新个体?

答:不能,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使细胞数目增多,不能发育成新的动物个体。

动物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医工程的重要研究手段,师在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之后,可以通过问题式探索,让生深层次地了解动物细胞培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培养生的习兴趣。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空气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2526.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企业年会鸡年吉祥祝福语
  2. 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的年度工作总结
  3. 履职尽责表态的发言稿
  4. 搞笑版光棍节祝福语精选
  5. 百花烂漫的时节日记
  6. 回忆在一个故事里作文900字
  7. 弟子规手抄报资料
  8. 《一分能干什么》教学优秀案例及反思
  9. 物管办创业服务年活动总结范文
  10. 最新劳务用工合同标准版
  11. 海啸的解释及造句
  12. 最后的辉煌语文教案
  13. 2016年感恩节搞笑祝福语
  14.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15. 乒乓球比赛总结发言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