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20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们,暑假期间,我们学校举行军事夏令营活动,三年级一班有营员42人,二班有营员45人,三班有营员55人,请你计算一下,这三个班共有营员多少人?

(1)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42+45+55=142(人)

2.师:这道实际应用题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还有一道例题(出示例2),同学们看能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说明:从近期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例2连加法做好铺垫。]

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

1.出示例2。

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三个班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1)全班试做。

(2)指名板演。

(3)做完的同学自己先说一说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4)师: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间,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48+50)+ 49=48+(50+49)

2.谁能编一道像例2这样的应用题,(指2至3名学生编)然后全班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

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投影出示)

(12+13)+14○12+(13+14)

(320+150)+230○320+(150+230)

[说明:通过编题解答,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为后面归纳概括打下基础。]

(1)从黑板和投影上的算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指名回答发现了什么规律。

(3)教师准确口述规律,然后出示加法结合律内容。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揭示并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4)全班整体感知加法结合律。(齐读)

[说明:由小组到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发散学生的思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弄清a、b、c的意思。

6.做一做。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8)+32=25+(□+□)

130+(70+4)=(130+□)+□

7.探究复习题的另一种简便算法。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同学们想一想:复习题怎样计算更为简便一些?

42+45+55=42+(45+55)

[说明:学以敢用,强化简算意识。]

8.小结:加法结合律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好。

9.质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说明:清除练习中的障碍与疑点,使学生真正学懂会用。]

三、解决应用

1.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学习例3.计算480+325+75

(1)同学们观察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并指名说出这样算的根据。

3.学习例4.计算325+480+75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例4怎样算比较简便?与例3有什么不同?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说出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把两道例题放在解决应用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我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应用过加法结合律?

5.练:(做一做)

137+31+63怎样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读:阅读教材第14一15页,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

7.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并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说明: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教育。]

四、综合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说明:巩固结合律,打好基础。]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 )

△+(○+b)=(△+□)+b ( )

(10+20)+30+40=10+(20+30)+40 ( )

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 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说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

[说明:巩固例题,打好基础。]

5.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

1+3+5+7+??+17+19=

2+4+6+8+??+18+20=

[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创造性以及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知识梳理】

1、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字母表示:(a+b)+c=a+(b+c)

2、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字母表示:a-b-c=a-(b+c)

【拓展提高】

怎样简便怎样算?

169-247+231-53 9+99+999+9999 567-(245-123)

拓展阅读

1、四年级数下小数的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

师:完成的怎么样了?请把你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内互相补充,形成小组解决方案。)

(2)全班交流

(指名板演,并组织生汇报各组的算师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做的!在列竖式时,你注意到了什么? 生可能会说出以下注意点: ① 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② 小数点要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求相同数位对齐。

相同的数位怎样对齐?

生回答,师相机板演竖式算过程)

(3)展示**时搜集到的错误做:这道题错在哪儿了? (生:小数点没对齐)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能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单位对齐了,这样才能进行减)

师:小数点对齐后,如果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 (生可能说:可以添上0,根据小数的性质。)

(4)请用刚才的方把第二个算式算一下:58.20-49.20= 3.总

(1)通过这两道题你认为在算小数时应注意什么呢? (2)小组讨论并汇报:

①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低位算起。

果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④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师:小数的与整数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整数中的相同数位要对齐;都从低位算起) 师:咱们共同总了小数的笔算方,希望同们在今后的算中

能注意这些,进行正确算,能做到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这有四道题,一组做一道,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1.基本练习:

2.98 + 0.52= 12.53+4.47= 6.07+4.89= 5.64-1.78= 7.2-6.45= 5-0.41=

(重点强调2.98 + 0.52相后和的末尾的0怎么办?7.2-6.45: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

2.综练习:

师:其实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数,谁来说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商品的价格、视力)

小明是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到体育商场买东西。 买了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

爸付给售货员 50 元,应找回多少元? 你会解决吗?列竖式算一算。 (重点指导十分位上没有数字怎么办。) 3.提高练习 (1)(阅读信息提出问题 ) 师:下面我想请同们再来看看 2004 年雅典奥运会的比赛盛况, (师展示材例 1 的后半部分内容。) 师:请看要求:提出一步算的数问题并解答。(同桌说一说) (先把提出的问题说出来再列式解答。) (2)小组讨论:提出两步或两步以上算的数问题并解答。 全班交流问题:“两轮比赛后中国队领先拿大队多少分? 方一:53.40+58.20=111.6 分 49.80+49.20=99 分 111.6-99=12.6 分 方二:53.40-49.80=3.6 分 58.20-49.20=9 分 3.6+9=12.6 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同们的表现真不错,我们一起习了什么? 在算小数的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的 从低位算起

53.40-49.80=3.69(分) 58.20-49.20=9(分) 5 3 . 4 0 -4 9 . 8 0 3 . 6 0 5 8 . 2 0 -4 9 . 2 0 9

3.6+9=12.6(分) 3 . 6 +9 1 2 . 6

作业 基础: 1.课本 98 页练习十六的第 1 题。 2.5+0.9 7.8+1.6 0.3

9+0.15 1.2-0.5 4.7-2.8 3-1.4 2.课本 98 页练习十六的第 2 题。 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64+0.48 21.56+6.74 7.85+9.19 8.24-3.56 41.2-15.6 50-37.5 综: 3.在( )里填上“<”, ““>”或“=”。 19.7-12.5 ( ) 4.92+0.65 7.24+3.06 ( ) 8.52-0.52 10-5.88 ( ) 7.78-1.5 26.52+3.48( ) 19.9+10.1 4.用小数算下面各题。 3 元 1 角 5 分+6 角 8 分= 7 千米-2 千米 60 米= 4 米 80 厘米-2 米 15 厘米= 9 吨 600 千克+4 吨 700 千克= 拓展提升: 5.小糊涂算 6.5+1.3 时错把 1.3 看成了 13 算, 正确的果和错误的 果相差多少?

问题最 佳解决方案

2、实用的方案集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睛天的夜晚,天空中有星星,初步培养生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地读课文,能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字,会背诵课文。

3、会5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一个新偏旁:舟字旁,会一种笔画,横折弯。重点指导正确地朗读课文难点引导生理解弯弯的月儿小汴的船的意思是弯弯的月亮象小船小小的船指的象月牙。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看晴的夜空吗?(出示)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里有什么?月亮什么样?我们这种形状的月亮叫做什么?(月牙)夜空这样美,有位小姑娘总也看不够用手托着小脸蛋,仰着头看天空(边描述边出示四肢皆能活动的硬纸板做成的小姑娘图片)看呀看呀,连眼都不眨一下,这时,奇妙的事发生了。小姑娘竟坐到了月亮上。这是怎么回事?小诗《小小的船》将告诉你答案。

板书课题:

2 小小的船生字:的、船

二、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自生字,独立习。

2、二读课文、读准字音。小组习3、三读课文,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不丢字,不字。指名读―――评议

三、出示目标

1、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地读课文,不丢字,不字,字音准确。

2、背诵课文四、实施目标

(一)逐句讲读诗句。

1、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1)提问:弯弯的月儿指的是什么?追问:

①月牙什么样?像什么?

②小小的船是什么?指名说齐读: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2)比较:弯弯的月儿与弯的月心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师小:弯弯的月儿比弯的月儿更弯、更让人喜爱。

(3)比较:小小的船与小船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师小:小小的般比小船更小、也更讨人喜欢。

(4)指导朗读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师:听老师范读,注意做到:口齿清,声音响,不丢,不字,字音要准确。范读―――仿读(齐读―――男女生对读―――指名读―――评议)

2、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过渡:小姑娘托着可爱的小脸蛋儿,望着那两头尖尖,像小船一样的月亮,出了神,意想着月亮真的变成了小船,自己真的坐到了月亮上(师生同做小姑娘托小脸出神望月亮的样子;师同时将坐着的小姑娘纸板模型拿下来放到月亮上并添画船桨,便图与书中图相同)

(2)提问:我坐在小船一样的月亮上看到了什么呢?

(3)引导理解

闪闪的师:星星在天空中不停地眨眼睛,我们就说这是什么样的星星?师小:闪闪的就是一闪一闪的。

(4)引导理解

蓝蓝的。

①提问:你坐在小船一样的月亮上,除了看到一闪一闪的星星,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生回答,引导理解蓝蓝的。问:课文为什么不说蓝的天空呢?指名说

③师小:蓝蓝的意思是很蓝很蓝,让我们觉得天空是那样美。

(5)理解只夜空是多么美呀!除报一闪一闪的星星和很蓝的天空,竟然什么东西都吸引不了小姑娘!这就是只看见的只的意思,表示除了星星和蓝天,别的都没看见。

(6)指导朗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轻声)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范读,生按前面所想的朗读要求仿。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7)初步了解什么是想象。

①问:月亮真的变成了,小船吗?小姑娘是不是真的坐到了月亮上?师小:月亮并没有真的变成小船,小姑娘也没有真的坐到月亮上,这都是小姑娘望着月亮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的。

②问:现在知道小怎么会坐到月亮上去了吗?

(二)朗读全文

1、过渡:你喜欢这首诗吗?请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读时要做到,(投影):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

(2)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字。

(3)词连读,按老师的方停顿,注意重音。

2、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男子生轮读―――齐读。

(三)指导背诵

美丽的夜空,不但吸引了小姑娘,也吸引了我们班的小朋友,先不是?你愿意把这首描写夜空的小读背下来吗?自由练背―――部分背―――齐背―――指包背(可配上轻缓优美的音乐背景)―――评议―――齐背师按挂图提示背诵

四、课后练习

1、填空弯弯的(),小小的(),小小的()两头尖。我在小小的()里坐,只看见闪闪的()蓝

3、实用的方案集

一、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三、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

3.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

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5.掌握了这些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流利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不过这次的朗读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朗读要求:在这3个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请用铅笔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6.交流。根据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7.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等会选一束你最喜欢的小浪花读给大家听。

三、深入习课文,感受浪花的美丽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1.老师想先选一束我最喜欢的浪花送给大家。(师范读)

2.因为老师很喜欢这束爱提问题的小浪花,同样也喜欢爱提问题、认真习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在提问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小浪花的声音好吗?(生模仿)我还想听听浪花由远而近的声音,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指导朗读哗哗)

4.看老师手势分组朗读,读出浪花由远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觉。

5.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读吧!

过渡:下面老师想听你们来读,选一束你最喜欢的浪花吧!

(根据生回答随机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一起读读这句话。

2.连天涯说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连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过朗读把连天涯的感觉读出来吗?

3.其实,在这一束束的浪花里,还包含着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孩子的愿望。

4.(根据生回答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为什么让海水变淡水?(因为我们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海水变淡水,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庄稼会长得更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农民伯伯也会有更大的丰收。)

5.这个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浪花听了可高兴了,不住地欢叫着(引读哗哗)能把浪花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6.这个孩子想着想着,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变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连到了天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7.谁愿意带上孩子美好的愿望来读这一节。(指名读女生读)

(三)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1.为什么喜欢这束浪花呢?

2.让我们来看看万马奔腾的场面吧!(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呢?(刚才**读得很好,但老师怎么听都只是一匹马在奔跑啊。谁来出出主意,怎样读才能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呢?)

4.生齐读。

5.在这束气势澎湃的浪花里又藏着孩子怎样的愿望呢?谁来替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出示句子)

6.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险、自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探险、戏、黑鲨)我们勇敢地来读读这句话吧!

7.这个戏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动物和人类也能像朋友一样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让我们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1.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脑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实海底就像一个金库,等着我们运用科技术去开启,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像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无穷无尽的资源。)

3.听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们一起来欢庆,听,它又一次唱起了欢快的歌(出示哗哗)

4.请喜欢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觉得这是一束怎样的小浪花?(温柔)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摩)

2.请女生一起来当当温柔的小浪花吧!(指导朗读)

四、感受比喻的美

1.(再次出示5句话)读一读,说说你发现这5句话有什么特点?(比喻句)它们分别把浪花比作什么?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们眼里就更可爱,更美丽了。

五、有感情朗读,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资百态的浪花,多么美好;三个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浪花,再来听听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乐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六、拓展

1.老师很想知道在我们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谁来说说?(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着这些浪花,相信每个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信封上,让海鸥把你的愿望捎给浪花,带给大海。

4、实用的方案集

一、激趣导入

1.引导生唱“习雷锋好榜样”。同时,课件出示雷锋画像。

2.师讲雷锋故事,激发生的习兴趣。

3.我们了解了雷锋,可是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习一首诗歌,板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师指导读“雷锋”。

二、读文识字

1.雷锋叔叔知道你们这样想念他,特意给你们送来了礼物,看一看。(出示课文投影字幕)

2.这首诗很好听,你想怎样读?(读、同桌读、小组赛读等)

(1)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回答)

(2)生自由读。(自生字)

(3)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经验和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同给予鼓励)

(4)利用生字卡在组内交流识字方

(5)认读带拼音的词:雷锋、叔叔、曾经、泥泞、鸟窝、迈步、荆棘、花瓣、萤火虫、寻觅、需要。(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6)摘掉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你来试一试。(去拼音读词)

3.游戏巩固:把生字卡放在板槽中,指两名同师说字,两名同迅速取出相应的字并组词,其余的生取出自己的字卡组词。

4.对重点的字分析字形、正音:“锋、曾、泞、晶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泞”读四声。对容易出错的字多读几遍。

三、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要写的字的字形,分析字形特点。(需、迈、叔、锋、泞)

2.师范写“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泥”右下部应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生练写(放音乐)

四、初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四人轮读,评议、正音。

3.试着背一背,对背得好的同给予奖励。

五、总本课内容,说出体会

六、拓展延伸:把你知道的雷锋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点击查看更多《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c.cn/articles/2966.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