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议论散文怎么写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叙事一轮的散文吧。
“吱咯,吱咯”,一阵熟悉的响声飘入耳鼓,我知道姥爷一定又躺在藤椅上欣赏那些花了。
八十出头的姥爷,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却还挺得直。头发已经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皱纹爬满了脸颊,姥爷常常感叹,“岁月不留人哪!”
我一直有点畏惧姥爷。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弄折了他的花,姥爷大发雷霆,竟然当着爸爸的面,拿扫帚打了我一顿。后来,姥爷提起这事儿,那时,他也是坐在藤椅上,眯着双眼,轻轻说道:“这些花可都是有感情的,它们陪我好多年了。现在我没事的时候,给它们浇点水,翻翻土,看它们有没有开花,我的心情就很好了。”姥爷似乎在自言自语,可他平静的口吻和阳光下安详的面容,着实让我愧疚了好一阵呢!
姥爷不是很爱说话,闲暇的时候,除了摆弄那些花,就是戴上那副老花镜,翻翻破旧的辞海。小时候,我有不知道的词呀、典故呀、人物呀,只要跟姥爷说一声,他就会戴上他的老花眼睛,翻开厚重的辞海,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那时,在我的眼里,姥爷仿佛就是一本厚厚的辞海,无所不知。
当然,尤其让我对姥爷心生敬畏的是姥爷的一身正气。姥爷以前是财务科的科长,这是多么令人眼红的位置啊,可是姥爷一直两袖清风,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的傻,成为同事私下的笑料,连姥姥、小姨们也怨姥爷老实。可姥爷很坦然,“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叫门。什么叫心底无私天地宽啦!就我这样的。”姥爷说完,还重重地拍拍胸脯。
我一天天地长大,姥爷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对姥爷那种畏惧依然存在。我想,这不是别的,正是被他内在的威严所折服,正气所*的缘故吧!然而不管怎样,他终究是那个坐在藤椅上的慈祥老人,是疼爱我的姥爷。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藤椅上,那些花儿在空气中摇曳,我看到姥爷脸上浮着满足的笑意。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中定格。
儿子陪着母亲从医院出来。路过市场时,母亲停在一处摊位前,目光在衣架上逡巡着。儿子顺着母亲的目光看过去,那里挂的全是绵背夹。母亲的视线停在一件紫蓝色夹杂深红花纹的绵背夹上,犹豫起来,而后颤声问老板多少钱。老板显然没有听清,将耳朵凑过来听。母亲再次重复了一边。老板说35元。母亲一听,仿佛被蛰了一下,居然不顾老板的反应,匆匆向摊外走去。
儿子疑惑。母亲既然看中了那件蓝紫色深红花纹绵背夹,为何不买?是嫌价贵?
儿子紧走几步撵上母亲,问她为何如此。母亲却说,她是随便看看而已。儿子不信,硬拽着母亲回到摊位前买了那件绵背夹。
回家的路上,母亲一脸的不快,絮絮叨叨个不停,埋怨儿子擅作主张,铺张浪费。
此情此景,儿子非但没觉得委屈,反而为母亲的节俭所感动,禁不住眼眶里涌起了泪花。
母亲是从艰苦生活里奋斗过来的,对于勤俭持家的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过惯了农村生活。虽然身处农村,穿的衣服洗了又洗,即使褪了色,也舍不得扔掉。家里窗明几净,地砖被拖得红里透亮一尘不染,以至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夸母亲精干,会操持家务。
母亲没有读过一天书,心里觉得遗憾,她就下决心让儿子读书。虽然家里很困难,又缺少劳力,但她从不希望儿子因此而辍学。为了供他上学,母亲经常起早贪黑地操持着家务。记得,生产队那会,母亲白天参加生产劳动,夜里监督儿子写作业,常常熬到更深夜静也不知疲倦。她只所以这样做,不仅仅出于圣神的母爱,更重要的是,让儿子有一个好的未来。正是得益于这种严肃挚诚的关爱,儿子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学业不断进步,成了村子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
母亲惯于农村生活,很少到城里。这次要不是看病,儿子也不可能陪着母亲到县城里逛街。看完病后,经不住儿子的央求,答应到儿子家转转。
儿子是单职家庭。由于买房子等手头上很拮据,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母亲从不接受儿子的接济,靠养老*和医保,生活上没多大困难,常常还打电话给儿子,问他要不要接济。每遇此时,儿子被感动的涕泪涟涟。
母亲喜欢养花,家里菊花、君子兰、牡丹等十几个品种的几十盆花,堆满了狭小的院子空间,闲暇之时,母亲常常侍弄它们,已经成了习惯。儿子偶尔回老家看到母亲穿行在其间时,心疼地劝母亲注意休息,母亲却乐呵呵地说没事。当这些花次第盛开时,院里花枝招展,馨香四溢,百鸟翔集,舒冀鸣舞,更甚者,迎来不少观光者啧啧称赞。由于照顾花卉已经成了嗜好,母亲很少有时间串门,更别说到城里的儿子家了。
这不,在儿子家刚吃过午饭,就叨咕起了家里的花,埋怨儿子没有养花的兴致,生活忒单调了,没意思,一刻也不想待。儿子没法,就陪着母亲到医院领取检查结果。出门时,儿子叮嘱母亲穿上绵背夹。母亲说,不急,等到天最冷的时候再穿。就把绵背夹装到随身带的包里。
所有的检查结果都取齐后,根据医生开的药方取了药,母子俩就向医院大门口走去。
初冬的天虽不是很冷,但凉风嗖嗖,不注意就会招致感冒。儿子希望母亲到自家住几天再回去,母亲却不答应。俩人就在*站上僵持着。正于此时,一位老奶奶漫珊而来,衣着很单薄,似是也在等车。母亲见老奶奶形单影只、形容憔悴,又哈欠连连,顿生怜悯,便走过去问寒问暖。看着老奶奶在微风中不住打颤的窘态,索性将包里的绵背夹拿出来披到老奶奶身上,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儿子欲要干预,却被母亲的眼神阻止住了,干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见证
那一年,梨花开得特别好,满树的雪白。梨树仿佛要倾尽它毕生的积蓄,一朵朵儿白玉似的尽态极妍。它的香味飘得好远好远,一直到姥姥坟前。我知道它是想报答姥姥的恩惠。
舅舅出生那年,姥姥亲手栽上了这棵梨树。她说希望舅舅茁壮成长。姥姥像照顾舅舅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棵梨树。梨树也不辜负姥姥的期望,深深扎根,汲取营养,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而舅舅却从小体弱多病。那时候*卫生条件差,姥姥便没日没夜地照顾着舅舅,喂他吃饭喝药,还要努力干活挣工分。那时侯姥姥1米6的个子,从没超过80斤。
舅舅看病吃药要花好多钱,仅靠挣工分,姥姥累死也支撑不了这个家。于是姥姥便摘了梨偷偷去城里卖。那段时间姥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凌晨就挎着一篮子梨步行去城里。为了赶在天亮前回来,她都是卖给小贩子,难免被克扣几分钱,姥姥只能默默叹息自己是个女流之辈。然而姥姥终于还是被发现了,队里的凶神恶煞们扬言要砍了那棵树,姥姥跪倒在梨树前,声嘶力竭地哭求着:“我儿就靠这活命了,求求你们不要砍……”姥姥平时乐于助人,人缘儿好,大家劝说着,也就没砍了那棵梨树。但罚了姥姥3元2角钱。姥姥没办法,便把自己的口粮省出来给舅舅补身子,自己一天只吃一个玉米面饼子。
在姥姥的精心照顾下,舅舅的身子骨强了起来,那棵梨树也更加精神抖擞了,姥姥却落下了一身的病。
舅舅结婚了,他自己盖了新房,姥姥还在旧房子里住。村里人说舅舅不孝顺时,姥姥总说:“俺儿是怕俺年纪大了,换了地方睡不好……”但舅舅并不是这么想的,因为不久他连旧屋也不让姥姥住了,他说要扒了旧屋,卖了那块地皮。姥姥一下子病倒了。
我在医院陪姥姥时,姥姥总给我讲她跟梨树的事,从不问舅舅。舅舅也从来没来看过姥姥,倒是我们常闻到一股梨花的香味。姥姥说,我种的梨树在报恩呢!我看见姥姥的眼泪像不断的线,一直流。
不久,姥姥永远地离开了,梨花的芬芳在姥姥的坟前萦绕了几天之后也彻底消失了,因为舅舅为了卖那块地皮把梨树砍了。我去看时,只剩下一个树桩,那上面一圈圈的年轮分明是姥姥一生的见证。
忘不了那年轮,那母爱的见证。
拓展阅读
1、睡梦中的哭泣散文
他很随意,平时一副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的样子,偶尔的正经一次也是暴躁的开始。有人说他很像一孩子,玩高兴了什么都好,玩不高兴脸上立刻爬满了愤怒,所幸的是这种愤怒过后即散。
他时常口无遮拦,想说的话随口即出。激情时刻甚至是脏话连篇。时常身边的朋友告诫他,你不能这样,你要懂得礼节与素养。而他总是很*的问句,素养是个什么玩意?
他很乐观,也许是坎坷的经历,让他把得失慢慢的看淡。他喜欢笑,肆无忌惮的笑,笑到别人想哭。他总把自己开心的事情和朋友们分享,希望他们也能像自己这样开心,即使在自己很出色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不懂他的朋友总认为他很高调;很张扬。而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他不如别人的地方还很多,他掌握的知识还很少。他只是把自己的经验和快乐拿出来分享。更没有在乎别人如何去看待自己。
很多朋友认为他是一直快乐的,快乐到没有一点忧伤。即使偶尔的愤怒与发呆也只是个过渡。他常常也这样安慰自己,如果我还能笑出声来,何必让自己哭泣?如果我能更好的活着,何必让自己哀愁叹气?然而,这只是一种安慰。他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不到宠辱不惊,更做不到去留随意。他知道,如果我还有可以分享的快乐,决不让朋友知道我的忧伤。如果我还可以扛着压抑,就让他永远的成为秘密。
掩饰总会有破绽,绷紧神经的那一刻也许表现的很好,但当全身心放松下来的一刹那,总会露出猫腻。睡梦中,忧伤的心灵终于卸下了伪装的面具。当他醒来,脸上还有未干的泪滴。夜很深,看不到自己的疲惫。夜很静,听得到自己微弱的抽泣。他蜷缩在床上,任由眼泪划过憔悴的脸庞,静静地滴在未干的枕上。他也许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哭,那是一种无法释怀的忧伤。他更不知道自己梦到了什么,仿佛与希望一样模糊。
受伤的心灵在深夜里出卖了他,所有的压抑在这一刻迸发。他想到也许只适合在这个时刻泪如雨下。也许这时候的他,很怀念童年,不用顾及什么,哭着哭着就笑了。然而现在的他,只能在深夜里,睡着睡着却哭了。但他明白,当黎明划破黑暗,他依旧带上那份伪装,让笑容绽放在脸上。也许这是一份责任,只能自己来抗。如果真的需要发泄,他依然选择在睡梦里情殇。
2、托物言志的散文怎么写
是雪花缀满枝头,这般晶莹洁白?是白云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不,她比雪花更圣洁,比白云更端庄——她是盛开的兰花,人间的圣洁之花。兰,以其清香淡雅博得了人们青睐,不仅历代丹青妙手为之泼墨挥毫,更是**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如果说水仙是花中的“凌波仙子”,那么兰花一定是“花中的皇后”了。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身型,纯白的纱衣,构成了一朵圣洁的而又美丽的兰花。她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奔放,又如凌胶仙子一样飘逸,比荷花更出淤污泥而不染。然而,天意弄人,好景不长。兰花只能给人们仅仅几天的观赏就凋谢了。一霎那的美与香,常引起人们的怜香,而她的神韵依然存在人们的脑海里,更镌刻在人们心间。
兰,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不与百花争宠,只是默默地为世界增添一丝丝光彩;兰花之香,清幽淡雅,不会让人感到高不可攀,是沁人的香,亲切的香,叫人怜爱的香。你说,这醉人的花香,怎能不叫人为之倾倒,为之着迷?怎能不叫人去怜爱它,为之赞美一番?
兰,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片芳心,洁白无瑕。她以高尚的自身形象,启示人们制定的生活准则。这一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千万个让贤的老**,他们为了培养接班人,使祖国突现现代化,自己甘愿退居二线。这种可贵精神正是兰花的真实写照--雅素,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人的生命之花,也和大自然的花朵一样色彩繁多,姿态各一。如果长久开放的生命之花会被污泥沾染,那我愿为仅开一天的纯洁的花。人虽不能都成为具有伟大功绩的英雄,却都应该并且能够像兰花一样高尚朴实,圣洁无邪。为了装扮出人间美好的仙境,即使遭受风雨摧残,“零落成泥辗作尘”,也会给人们留下“香如故”。
兰花,是高洁的,而且具有兰花精神的人也是高洁的,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不成任何索取的心。
我爱兰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每当我听到郑燮的《竹石》时,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校园的那步步高升、生机勃勃、朴实无华的竹子。
春天到了。竹笋从大地妈妈的拥抱中探出了一个小小的脑袋,打量着这奇异的世界。几场春雨过后1,竹笋渐渐**土黄色的笋衣,换上了壁碧绿大地衣服。远远望去,犹如是一座座宝塔矗立在地面上。一根根竹笋一节一节地往上爬,底下最粗,越往上越细,笔直笔直地直冲云霄。一根细细的树枝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竹叶,一阵微风吹来,竹叶“沙沙沙”地响,犹如千万只玉手在演奏着“竹叶交响曲‘。一条条竹鞭深深地扎在地下,吸收着大地妈妈的精华。
竹子不仅清新高雅,而且具有坚韧、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在悬崖峭壁,还是在雪域高原,它都长得亭亭玉立、生机勃勃。特别是到了大雪纷纷的冬天,呼呼的寒风把竹子吹得东倒西歪,但是它不向严寒屈服。大雪把它的身体都覆盖了,但是它还是不低头弯腰。即使竹叶洛了,竹枝断了,竹竿被人们砍断了,到了春天,又会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可见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
竹子不但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不求索取,把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竹竿可以制成竹梯子,竹篮子等;竹枝可以扎成扫帚,为人类扫垃圾;竹叶是治病救人的良药;竹鞭可以雕刻成千奇百怪的艺术品;如嫩嫩的竹笋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总之,竹子浑身上下都是宝,它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类。
看着这一根根亭亭玉立、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竹子,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活雷锋”,求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老师……他们都想竹子一样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生。
这一根根竹子的无私奉献、*谦虚、坚韧向上的竹子,再一次让我陶醉在郑燮的《竹石》之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
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
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思修论文怎么写
【摘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是以*的**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所提出的新的思想理论,坚持并贯彻这一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助力。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意义上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行解读,解读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学术需要,更是对理解这一思想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实践
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以***的**领导集体总结并阐发了关于中国**在当前形势下的责任与贡献,并在大会上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人新要求。
指出,中国产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有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指出,我们*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时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思想是中国**自以后所提出的又一新的战略理念,这是继“四个全面”与“五大发展理念”之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阶段形式下的新发现,又一次彰显了**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行动准则。同时,也是针对当前形势下部分*员在作风与行动上的不规范、在思想和生活中的不成熟现象提出新的要求,是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是凝聚全体*员思想共识的理论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重要目标的重要助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思想进行解读,对深刻理解、学习并贯彻这一思想,对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加强全*、全社会的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意义、社会意义与实践意义。
在马克思早期哲学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通过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运用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来说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本身不能对实践有影响,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产生作用。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任何一个事物的矛盾本身又有其特殊性。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性与个性、*性和相对性、一般性和个别性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而“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正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普遍真理,它可以和不同的国家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历史与特点,中国的实际同样属于矛盾的特殊方,因此,结合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普遍真理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哲学原理。
*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大地位,其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向*主义迈进。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说:“在*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从成立起就把为*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这正是对马克思哲学中*主义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中国**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每一个**员应该牢记的理念,坚持*主义远大理想,为实现*主义奋斗终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代表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方向,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政*,其理论制度拥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的新理论,新道路。这个理论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它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实践中将领导中国不断前行。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在这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整体特征:联系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建设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这一总布局,将“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联系在一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而努力。
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开放推向前进。”从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看,全面深化*是全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就是要否定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旧事物,推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民利益的新事物。因此,要全面深化*,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又符合人民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是实践,而实践的主体则是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恩格斯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中国**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根本观点和根本路线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这是对唯物史观的对应,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写照。
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对立与同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是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在这里,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保持友好往来就是矛盾的对立与同一的关系。各国间既有利益的关联,又有矛盾的冲突,合理解决矛盾的对立面。将矛盾的对立面转向矛盾的同一性,既符合矛盾一方的利益,又符合矛盾双方的利益,积极促成各国之间合作共赢,共同促进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在矛盾的同一性与*性规律之外,还有矛盾的一个相关规律。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唯物辩证法规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担任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一角色。中国**作为中国的执政*,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了95年的风雨历程,虽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但目前仍然曾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重整*纪*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着力提高*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把*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向前推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指出,“全***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用于变革、用于创新,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案卷。只有坚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95年的风雨历程已然过去,中华民族未来的中国梦将如何继续,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3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85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32页.
[4]《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1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