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光曲》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7 10:44:48

关于《月光曲》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

1、认知目标:

读懂课文,感悟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

2、能力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了解并赞赏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乐于为人民创作音乐的品质。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贝多芬为一对穷兄妹俩弹琴的故事以及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关心同情穷苦人民、乐于为人民创作音乐的品质。

重点是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能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学习运用联想进行表达。

难点是感受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穷苦人民的品质。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求知欲强,要求参与和表现个性的愿望较高。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

本节课坚持以读为本,以读悟情。通过朗读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体会联想的美妙。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使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下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得。

多媒体网络电教室、课件。

一、联系新知,导入新课

1、播放《月光曲》音乐片断,引导学生点击电脑查阅资料,粗知《月光曲》的有关知识。

2、出示并让学生读一段评价贝多芬的文字,引入新课学习。

二、体会月之美,感悟月之情

1、再次欣赏《月光曲》,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⑴学生交流。

⑵默读课文,了解皮鞋匠和她的妹妹听了后会想到什么,把他们想到的用笔画一画,再交流。

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段,边读边想,体会《月光曲》的节奏是怎样的。

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开展评议。

⑸学生比较、感悟在表达中如何运用写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体会其好处。

(点评: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借助多媒体课件画面指导朗读感悟,达到了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知识与知识的互补,凸现了现代课程的新理念──在互动合作中学习。)

2、查阅电脑资料,边读边思考:你觉得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⑴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各抒己见,教师相机点拨。

⑵通过查阅电脑资料,了解贝多芬创作的世界名曲。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进入讨论小站,阅读故事:

《不为侵略者演奏》。

2、再联系课文中所描写的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事,谈谈对贝多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贝多芬的画像旁写下一、两句自己想说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

4、全班齐读句子: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点评:联系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注重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不仅仅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还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促进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拓展天地

1、结合课堂上实实在在的事物,进行联想实践。

2、要求把在课外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加入适当的联想进行描写,完成后发送到老师的邮箱上。

(点评:学习语言能够交际运用,一定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利用拓展天地创设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将学习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向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方面转化。)

为兄妹弹奏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舒缓

风卷巨浪波涛汹涌明快、激昂

【总评】

1、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充分地感悟、积累课文的优美片断,而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朗读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情景的体验中感受理解文本语言,走进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境界。

2、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商讨、自我评价,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拓展阅读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理解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2、习抓重点词理解文的方法,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理解“以树喻人”的手法,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呢?

多媒体

一、激情导,揭示目标

1、同们,上节*提出一个问题,谁还记得?对,樟树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为什么作者只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我们继续文,请大家抬起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题(板书题,写字就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注意“龄”字,左边“牙齿”的“齿”,右边“命令”的“令”),齐读题。

2、还记得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想一想,请你来说)

(文章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

3、同们可真会读书,老师相信,这节你们一定会完成的更加出色。

任务一: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

民主导;品读文,感悟樟树外形之美

展示交流:

1、请同们翻开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外形的句子。(请同们说说,谁还有补存?)

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出示四自然段)

2、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眼中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来说一说,随机板书: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3、你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4、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樟树?

(我们亲眼目睹了樟树,你一定会读的更好)

5、这个自然段,除了描写它的外形,还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生长特点)

6、“四季常青”怎么理解?(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再读这句话,其中还用了一对联词,如果去掉这对联词,再读一读,你觉得可以吗?(不可以)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读出它的蓬蓬勃勃。

7、这么美的樟树,想不想让它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呢?(想)

8、请同们轻轻地合上书,看着画面,把这段话背一背,觉得有困难可以看着书来读。(同们背的真好,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任务: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自主习:你还划出了哪些描写樟树的句子?

樟树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儿?作者采用什么手法?

展示交流:

1、出示五自然段:(略)

2、你从这段描写樟树的句子中又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3、“香气*保持”怎么理解?仔细读这段话,文中有两组句子其实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读一读)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板书香气*保持)

4、这一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石榴树)石榴树与樟树有什么不同?(读一读,体会体会,说一说)

5、这篇文章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呢?(通过作比较更突出了樟树香气*保持的可贵之处)

6、小结:樟树不仅外形美,四季长青、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保持的可贵之处,那么,这两棵樟树长在什么地方呢?

7、快速读一读1——3自然段,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8、是啊!不仅宋庆龄喜欢,就连参观的人们也喜欢它们,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任务三:

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呢?

展示交流:

1、(读一读宋庆龄的资料,然后说一说)

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的一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2、小结:是啊!樟树是蓬蓬勃勃地,宋庆龄是永葆青春,斗志旺盛的;樟树有着香气*保持的可贵之处,宋庆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作者通过描写樟树来赞扬宋庆龄的伟大人格,这总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永葆青春斗志旺盛一身正气借物喻人)

3、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西,喜爱之情以及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齐读文。

三、检测导结

1、看到樟树图,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2、根据文内容填空:

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文,我们了解了樟树不仅外形(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保持)的可贵之处。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既表达了人们对樟树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2、《凡卡》

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诵,自读自感自悟,体会凡卡所遭受的非人折磨。

2:会质疑问难的本领,养成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与他人辩论的好习惯。

前准备:文字投影

一:今天我们继续习《凡卡》通过上一堂习,我们已经明白了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凡卡》一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写信前写信写信后)

:现在我们先来习信文的内容,信文的内容是文章的3、8、10、11、15小节

自读信文的内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哪一小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想想,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自己读

2:同桌互说

3:交流

三:习3

这一小节讲了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凡卡的文明有礼?反复读。

四:还有哪一段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悲惨的徒生活)他到底受了什么苦?如果是分四人朗读,该怎样分配任务?

生自己分配任务读

交流你们是怎样分配任务读的,为什么?

这段内容是讲了凡卡所受的苦:*挨饿睡不好觉哀求爷爷带他回家

1:凡卡为什么*?请你圈划一下哪些词语把你的心揪得紧紧的?

2:交流

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随手捞起的家伙可能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读好圈划出来的词语

同样的方法习挨饿和睡不好觉

五:确实,凡卡的徒生活*,他从心底发出了声声呼唤——生读

只要能回家,只要能摆脱悲惨的徒生活,凡卡愿意干任何事情。他说,我会——(引读)

六:到这儿,我们仿佛看到了正在遭受毒打的凡卡,看到了正在狼吞虎咽喝着稀粥的饿凡卡,看到了漫漫长夜了摇着摇篮的凡卡,看到了孤独地走在大街上去打旧的凡卡,在他的眼里莫斯科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

七:习11

生交流:莫斯科是穷人的*,富人的天堂

八:莫斯科很大莫斯科很繁华,但莫斯科没有凡卡的立锥之地,他梦寐以求地就是回到乡下,回到爷爷身边,他在信的结尾发出声声呼唤,哀求爷爷带他回家,齐读

九:凡卡的信真是字字血,声声泪,那么凡卡到底有没有回到乡下,凡卡的乡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

3、《凡卡》

1、通过理解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个目标一般放在后面,不作为一条目标。不一定要按照参上的目标来写,这个目标的“*性”太明显,要用我们现在的眼来解读此文,最好不要涉及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也有其越的一面,民主法治,福利保障,许多方面人家还比我们做得好呢!)

2、有感情地朗读文。

3、通过写话训练,使生更好的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下面没看见你的写话啊。)

上节咱们已经初步习了《凡卡》这篇文,当老师写下这个名字的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凡卡?

(可怜的凡卡,瘦弱的凡卡,跪在作台前给爷爷写信的凡卡。)

咱们一起默读文,找出凡卡的信的内容。

(是不是要先找出信,再默读信呢?)

然后想想信中的哪一点最让你震撼?

(震撼一词文中没有吧,最好不要用这种提问方式。生不一定会震撼,也许更多生的是为了震撼而震撼,找出句子顺应老师提出的震撼。所以要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

① 凡卡做徒的一段。

② 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

从这句话中能看出什么?

A凡卡很可怜没有鞋穿。

形容一下当没有鞋穿的脚该是怎样了?

又红又肿又脏或许还长满了冻疮。

是啊!可见凡卡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季是挨着冻的。凡卡还告诉爷爷什么?

他很想回到村里去。

挨冻的同凡卡还遭受着什么?

回到①凡卡做徒的一段。

B平实凡卡都是挨着冻得可以看出老板娘的残忍。

想想长久以来挨着冻得脚该是怎么样了?回到A部分。

③ 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是啊,真是难以想象凡卡平是怎么过的?回到①凡卡做徒的一段。

好好读读这一段话,注一下其中的一个省略号,想想他省略了什么?(生读段落。)

省略了凡卡受的苦。

这些苦凡卡已经受不住了。

在你看来凡卡最受不住的是什么?

(1)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简直 ”换言之就是?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月光曲》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0523.html

热门阅读

  1. 海啸的解释及造句
  2. 最后的辉煌语文教案
  3. 2016年感恩节搞笑祝福语
  4.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5. 乒乓球比赛总结发言稿
  6. 《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7. 学生暑期实践报告模板
  8. 世界名人的故事高尔基
  9. 《爱之链》教学设计方案
  10. 五年级数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教案设计
  11. 201年鸡年春节祝福语大全
  12. 幼儿园下学期后勤工作总结范文
  13. 《老鼠开会》教学设计范文
  14. 最新实习报告详细格式模板
  15. 家长给教师节祝福语汇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