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子夜吴歌》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5 21:56:38

李白《子夜吴歌》赏析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言乐府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作者】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①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②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敲打。

③玉门关:指对玉门关征人的思念之情。

④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塞的敌人。

⑤良人:指丈夫。

⑥罢:结束。

【译文】

长安城一片月色,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秋风吹不尽的,总是思念玉门关的情思。

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亲人可以停止远征。

本诗描写思妇对征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先景语后情语,情景始终交融。前四句里,秋月、秋声、秋风织成浑然而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后两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加具有社会意义,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自然清新,意味深长。

拓展阅读

1、四时:春原文、译文及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秦地有位叫罗敷的女,在绿水边上采摘桑叶。

皙的'纤纤手指攀在青枝上,嫩红的面容在阳光下特别鲜亮。

蚕儿已经饿了,我该赶快回去了,达官贵人莫在此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了。

注释

:《》属乐府的声曲辞,又名《四时》,分为“春”、“夏”、“秋”、“冬”。

《唐书·乐志》说:“《》者,晋曲也。晋有女,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地,所以又名《》。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

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素:色。

“红妆”句:指女盛妆后非常艳丽。

妾:古代女自称的谦词。

“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汉官仪》: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

2、的短诗 的《短行》

【**--教案】

的《短行》沿乐府古诗之旨,还加入游仙之辞。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的《短行》,欢迎查看。

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注释

⑴短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列入《相和辞》,属《平调曲》。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⑵“日”二句:此用曹操《短行》句意:“对酒当。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百年:一生;终身。

⑶苍穹:苍天。浩茫茫:原作“浩浩茫”,据王本改。

⑷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杨齐贤注:“劫,世也。儒谓之世,道谓之尘,佛谓之劫。”太极:这里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

⑸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⑹“天公”二句:传说天公与玉女在一起玩投壶之戏,投中者则天公大笑。玉女:仙女。

⑺“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辞·远游》“维六龙于扶桑”句意。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⑻“北斗”句:此化用《楚辞·九·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⑼与:一作“为”。驻:留住。颜光:一作“颓光”。逝去的光阴。

译文

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了一半了。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短行》是乐府相和平调七曲之一。古乐府中有《长行》与《短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在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起首两句,貌似平平,实则恰到好处。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万劫太极”,何其久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了。这种浪漫的夸张只能出自的笔下。据传为汉代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巧妙地把这两个故事融入诗篇,将人们带进奇伟的*世界。这里有苍茫的穹宇,人世的兴替,麻姑仙女蝉鬓染霜,天公玉女嬉戏作乐,倏忽又是雷鸣电闪,风雨将至……,多么光怪陆离,神奇而诡谲!这些奇异的境界,极其有力地渲染铺排了“万劫太极长”的内涵。至此,空间的浩渺、时间的无垠,通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表达得淋漓尽致。继而,笔锋一转,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要揽住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把太阳所乘之车挂在东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树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结尾二句道出的意愿:“富贵非吾愿,为人驻颓光。”自古帝王们,即使秦皇、汉武一代雄主,也无不遣人访*,求长生,无非为了富贵*。要揽六龙、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不得伏”,绝非为个人富贵。对他人,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贺《苦昼短》);对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要拯物济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像大鹏一样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暂时受挫,也要“犹能簸却沧溟水”(《上邕》)。这也许就是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唐司空图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与生论诗书》)。对的意蕴似乎应作如是观。

纵观全诗,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襟和气魄,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诗·小雅·大东》“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典故。前人的《短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同样的题,在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调。这是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再如,屈原在《离**》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黑格尔语)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是当之无愧的。

3、四时:春原文、译文及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注释】

春心:欣春色的心情。

流目:意为转动目光,即放眼随意观看。

瞩:有“注视”之意。

采:此处当通“彩”。

阳鸟:此处泛指阳春三月的鸟,指候鸟。

【古诗今译】

春风和煦,百花盛开,令人胸中涌起浓浓的春意,流转的目光,凝望着远处色彩绚烂的山林,久久不忍离去。在那色彩绚烂的山林深处,从南方飞回的小鸟,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地鸣啭啼叫,清脆,明快,悦耳,悠扬。

这首诗出自于《南北朝乐府民》之《四时》,属南朝民。南朝民是由乐府*采集而存的,现大部分收入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清商曲辞》类。其语言清新秀丽,基调婉约缠绵,表现出南方人细腻微妙的情感。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细腻的笔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百花盛开,山林色彩绚烂,从南方飞回的候鸟,在阳光下欢快地鸣叫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流露了诗人喜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可谓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诗人首先从感官入手,从春风着笔,渲染充溢于心中陶然的情怀。诗人漫步于万象更新的春山上,沐浴着融融的煦暖的春风,情涌动了,心陶醉了,不知不觉之中,目光被多彩的山林吸引了,于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欣春天的情怀。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在这两句中,作品承接上文,首先从视觉的角度写其“流目瞩山林”所看到的奇光异彩,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山花烂漫,芳香四溢的神奇的空山幽谷之中;继而又从听觉落笔,描绘了一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佳境,诗人就此收笔,令读者不胜追寻与向往。

这首小诗,咋读起来似乎觉得很平淡,然而反复读之,便觉其中别有洞天。它能流传至今,不在于词句的华丽,也不在于格律的严整,更不在于艺术手法的高超,而在于它独有的韵味,在于它的平淡无奇。整首诗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朴素,自然,浑厚,清新,同时又不乏幽远。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子夜吴歌》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28519.html

热门阅读

  1. 悲痛的造句
  2. 二十几岁别再孩子气了励志美文
  3. 书画展开幕式发言稿范文
  4. 有趣的干电池科学教案
  5. 201年春节拜年祝福语精选大全
  6. 充满自信就能成功演讲稿范文
  7. 《WTO理论与实务》的读后感
  8. 读书节手抄报评比方案
  9. 2018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10. 《肥皂宝宝》教案
  11. 探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策略教学研究论文
  12. 八一建军节祝福语50句
  13. 201年情人节甜蜜祝福语大全
  14. 品德与社会小学品德教案
  15. 实习三方协议书范本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