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理论与实务》的读后感
世界贸易组织即WTO,1995年成立,其前身是1948年正式开始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规范国际贸易规则的多变经济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三大支柱”。二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或世界贸易组织在扩大国际贸易、解决股哟及贸易争端、吸收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的重要一步。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显著增长,但是正是在WTO这一贸易框架内,中国遭到的反倾销等不公平待遇也越来越频繁,究其原因,这正式与中国忽视WTO规则,不能用WTO规则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有关。
WTO的基本原则有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关税减让原则、禁止一般数量原则、透明度原则。总体来说,是通过互惠互利安排,切实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关系中消除歧视待遇;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决心保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WTO的宗旨是促进世界贸易,其基本手段是各国降低关税,这是最基本的手段,并且不允许除关税以外的其他方式限制贸易,但是其中也有特殊的规定。比如为了保护环境,可以限制贸易。这初衷本来是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的,但是这也被一些国家利用,成为其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
中国加入WTO后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有挑战。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向其他国家敞开了大门,国外的商品涌入中国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相关产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农业方面,国外较低价的粮食登陆中国冲击着中国的农业,是本来就不富裕的中国农民雪上加上,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是促使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次机会,有利有弊,就看中国如何对待。受到冲击的行业还有很多,但是中国要与世界接轨,不得不面临这些挑战。
拓展阅读
1、《论语》读后感与践行五年级作文500字
每年暑假,妈妈都会给我补习很多课,比如说:数学、语文、英语。可是,今年暑假只给我报了个小灵童国学班,学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我开始以为没有什么用,可是学了之后,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论语》这本书,是根据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来编写的。老师教书的方法也很特别,以盖笑脸让我们互相比较,在竞争中学习。老师并不强求我们背诵,只是让我们大声朗读,用多种形式去读,所以,我们心里没有压力,感觉很轻松。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许多内容就能熟读背诵了。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选出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让我们独立思考,可以相互讨论,然后讲讲意思,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补充、总结。
我性格比较内向,在国学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说我变得开朗多了。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进行一分钟演讲,我感觉这对提升我们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讲能力很有帮助。我上台也由非常紧张到比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么胆怯了。下课的时候老师会带我们玩一些健身小游戏。
《论语》里好学的颜回,我最喜欢,因为“回也闻一以知十,”就是说颜回能够举一反三。如果同学们都能做到这样,学习肯定会容易得多。这本书里的许多道理、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所以,我觉得学习《论语》非常好。
2、《论语》读后感与践行五年级作文500字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细看各篇,学而篇第一只要讲“务农”的道理,遇到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为政篇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篇第三主要记孔子论礼乐之事;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公冶长篇第五主要讲古今人物的贤否得失;雍也篇第六主要讲孔子与弟子们言行;述而篇第七主要讲孔子谦己诲人之辞及容貌行事之实;泰伯篇第八只要讲孔子、曾子的言论,及对古人的评赞;子罕篇第九主要讲孔子提倡礼制,鼓励人们好学不倦,以及记述孔子不肯说什么,不肯做什么;乡*篇第十主要讲孔子平素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先进篇第十一主要讲孔子对弟子贤否的评论纵观论语,其实孔子本人的言论不多,大多为门生的对话或对门生的评价,整个论语分为二十章,看似一个松散的论集,然而整个论语又通过对孔子思想的论述,紧密的形成了一个整体。
而我觉得,《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它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也因而无比强大。
3、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强化题与答案
1、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的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上述三种都有可能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该国公民在该国领土上取得的收入+该国的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该国公民在该国领土上取得的收入+本国领土上的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根据前者小于后者的关系,可得选项b正确。
2、 下列四个事件中有一个是关于牛排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的合理解释,请问是哪一个( )。
A.被消费者视为牛排替代品的某一商品的价格下跌了。
B.国家降低了对牛排的消费税额。
C.牛排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D.牛排生产者通过广告广泛宣传其产品。
【解析】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说明对牛排的需求总水平下降。A由于替代品价格下跌,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了,那么对牛排的需求减少。而B、C、D三种情况都回到支队牛排的需求量增加。
3、 如果*为了扩大内需,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从而导致私人部门的投资下降。这种经济现象,经济学家称为( )。
A.溢出效应
B.回波效应
C.木桶效应
D.挤出效应
【解析】见课本42页关于挤出效应的概念。
4、 下列*政策中,合理的为:
A.经济衰退时,增加*开支,消减税收
B.经济高涨时,增加*开支,消减税收
C.经济高涨时,增加*开支,提高税收
D.经济衰退时,减少*开支,消减税收
5、 某公司长期资金由长期负债、普通股和留存盈利组成,比例分别为50%、30%和20%,资金成本本别为10%、20%和15%,则该公司长期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为:
A.10%
B.14%
C.15%
D.20%
【解析】50%×10%+30%×20%+20%×15%=14%
6、 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万元,期限1年,年利率为10%。按照贴现法付息,该项*的实际利率是:
A.11%
B.10%
C.9%
D.12%
该项*的实际利率=10%/(1-10%)=11%
7、 某公司现金收支平稳,预计全年现金需要量为250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500元,有价证券年利率为10%。则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A.50000元
B.5000元
C.2500元
D.500元
8、 某企业全年需用A材料2400吨,每次的订货成本为400元,每吨材料年储备成本12元,则每年最佳订货次数为:
A.12
B.6
C.3
D.4
9、 某企业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3600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4000万元,固定资产平均余额为8000万元。假定没有其他资产,则该企业200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为:
A.3次
B.3.4次
C.2.9次
D.3.2次
【解析】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资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平均余额)=36000/(4000+8000)=3
10、 销售产品一批,价目表标明售价(不含税)40000元,商业折扣条件为10%,现金折扣条件为3/10、2/20、N/30,客户于第16天付款。增值税率17%。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为( )。
A.42120
B.46800
C.41400
D.36000
【解析】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40000×(1+17%)×(1-10%)=42120
4、《论语》读后感与践行五年级作文500字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生的言行举止的综合,可谓是儒家的精华,儒家育人的必备品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儒家文化的四大金典作品。
在*时期,如果三字经是家喻户晓,那么论语就是代代相传举一个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意思,最经典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可谓是论语的经典,我可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长篇大论解释一番,然后加个结尾就结束了。其实,第一段话告诉我们的其实很简单,要苦中作乐,学完之后要温习,不苦吗(老师别打我,这是我们的心声,不信你去问)有朋友自远方来了,自己又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了,不苦吗(爸妈,我没别的意思,饶了我吧),朋友来了还不理解你的话,更苦吧(我不是说大家文盲,说这一段话我得罪了多少人啊)但我们还是要“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不是吗。下一段简直就是瞎扯,有谁每天都反省自己啊,想着怎么气死老师还来不及呢。是不是我则么一解释,我是不是又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新的世界观。
其实啊,论语远比我说得要高深,我相信我们的前辈说的话是没错的,相信大家也是吧。
5、《论语》读后感与践行五年级作文500字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1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