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鸟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45:23

《两只鸟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学生以前也有过接触,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形式,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让学生逐渐熟识诗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识字经验,激发他们识字的热情。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切入举偶

1、听音乐。放音乐《百鸟朝凤》: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猜猜这是什么?(鸟蛋)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对话平台

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合作识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小伙伴合作读。

2、交流识字。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是怎样认识的?同座交流,看谁的办法最好。

3、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2)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3)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拓展阅读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是优秀的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 创情境,导入新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生看不清楚。)

怎样才能看清呢?

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师将照片放大,使生看清照片。

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生自由发言。

(2)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信息?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生试说。

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总结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

师用多媒体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要求)生自己画出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生展示画法。

5、置疑。

生提出自己的置疑。

小组合作习解决生提出的置疑。

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师配合多媒体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

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导发现。

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缩小的要求。

1、生小组合作习。

2、交流评议。

选取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

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总结发现。

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师在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三、 应用练习。

1、观察选择(多媒体出示)。

生选择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使生区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区别和联系。

2、按1: 2画出火箭模型缩小后的图形(多媒体出示)。

3、发展练习。

生自己一个组合图形,自己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画完后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法。

四、总结。

生畅谈收获。

五、欣赏。

PPT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可以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

2、小蝌蚪找妈妈

一、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能通过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三、难点:

指导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四、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我们接着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生自读、汇报。

2、品读二段。

(1)多媒体出示文图片,引导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2)“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3)同桌人分角色朗读文;指名读。

(4)表演文。

3、小组合作三段。

4、自读

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3、小蝌蚪找妈妈

1.通过观察画面,使生从小蝌蚪找妈**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小蝌蚪找妈妈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文。

3.在理解文的基础上,使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生要保护青蛙。 重点:感知青蛙的变化。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文。 准备:

一、回顾文内容

1、小朋友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不过听完后请你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好吗?(观看文朗读视频)

2、谁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相机板书题)

3、这就是我们要继续习的34—《小蝌蚪找妈妈》(引读题)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文是怎么写的呢?

朗读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

2、小蝌蚪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板书:鲤鱼、乌龟)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文2—5自然段,用横线把小蝌蚪和她们说的话画下来。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它们这是怎样的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看看张图片,再说一说。请生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帮助区别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大青蛙披着……

换一个说法:“荷叶上有一大青蛙,背上是绿的,肚皮上是白的,长着大眼睛。”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他同一边听一边思考:你觉得哪句话更好,为什么?

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 那么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 ④5段

小蝌蚪观察得很仔细,确定这就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它们还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小青蛙现在已经在干什么了?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一青蛙每年能消灭一万五千多害虫,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出示个含有“已经”的句子,用“已经”说话。

⑥整体引读对话,生思考:在小蝌蚪找妈**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蝌蚪外形变化)

三、了解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1、请孩子们自由地朗读文2—6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2、小蝌蚪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生汇报,相机板书)

3、(填空复述)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认真读书的同才会做。 (齐读)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过了几天长出条(后腿),又过了几天,长出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吗?

四、总结拓展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出示作业拓展。

五、板书

长出后腿 鲤鱼

长出前腿 乌龟

尾巴变短 青蛙

尾巴不见

点击查看更多《两只鸟蛋》第1课时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16026.html

热门阅读

  1. 诗意的中秋祝福语
  2. 《成长的脚步》优秀教学设计
  3. 关于情人节贺卡的祝福语
  4. 关于个性签名语句
  5. 同事生日的经典祝福语
  6. 小学邓稼先教学设计
  7. 烟草职工述职总结范文
  8. 精选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祝福语
  9. 水质监测小组世界水日活动总结范文
  10.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
  11. 幼儿教师师德学习计划
  12. 护理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例
  13. 房产销售团队的激励口号
  14. 客户元旦祝福语
  15. 小班半天生活领导活动计划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