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世界教案
教材分析
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大自然中的天空、大地、山川、河流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我们无时不在地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色彩就没有诗,没有音乐,没有艺术。“红花需要绿叶衬”,这句话不只告诉人们一个辩证的哲学原理,从色彩学角度来研究,它告诉我们这是色彩的色相对比。红色置于绿色中,红色更艳,绿色更碧。色彩对比是一种有趣而奇特的现象,例如橙色放在蓝色上会发生稍微带黄色的味道,而在黄色上则看上去带有红色的感觉。这种色彩对比给人多变的感觉运用到画面上,便发生了活力。在大自然和许多艺术作品中体现了这种色彩关系,使人发生了美感。理解色彩对比给人带来的奇特效果,可以使同学进一步掌握色彩要素对画面的作用,并能运用于美化生活中。
让同学掌握色彩的知识是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本单元中,我们着重要向同学介绍的是色彩的对比色、类似色、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的相关知识,并在练习中培养同学观察、探索、分析等能力。色彩的视觉规律范围很广,在12色轮环中,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发生柔和、悦目的感觉;对比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则会发生强烈而绚烂的色彩效果。教材通过大量大自然优美图片的展示,让同学感受不同色调,分辨对比色和类似色,在欣赏中自主探究色彩知识,易于提高同学的美术学习能力。而小知识和提示语给同学提供了专业的美学知识,使同学的美术素养得以进一步提高。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色相环的排列规律,知道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准确区分。
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和不同的色调,并应用于创作表示。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知识,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
2.学习调色技能并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进行表示,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培养同学对色彩敏锐的观察、区分能力。
3.观察、欣赏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培养。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资料。
(教师)课件,同学用的画纸等。
教学过程
1.展示引入。
(1)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同学听两段音乐,同时出示两张不同色调的风景摄影图片。
(2)讨论:两段音乐在节奏上和它所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第一节:强烈、有力、跳跃。第二节:舒展、柔和、宁静。)两张照片分别对应哪段音乐?
(3)引入课题:音乐可以表达不同的感觉,色彩也会传送各种感觉的信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色彩的世界——色彩的对比。
2.学习研究。
(1)教师课件演示讲解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集中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就如浓与淡,干与湿等现象一样,它们相互影响,显示出各种差异的想象,我们称之为色彩的对比。这些色彩对比有的感觉强烈,有的则比较柔和。
(2)游戏:课件展示,请同学来找色块拼摆。
①组成连续的12色轮图。
②找出类似色。
③找出强烈对比色。
(3)小组学习交流:学习教材中关于类似色和对比色的知识,将第28页里的图片进行分类。
3.欣赏作品,谈论感受。
(1)欣赏课件中画家和同学作品,说出色彩对比的类别,并找出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中较多的是什么色?——引出调子(一般指画面中占据主要比例的色彩)。
(2)小结:
强烈对比——较多的是对比色。
柔和对比——较多的是类似色(邻近色)。
在我们的实际中,总会有一些色彩使人心潮澎湃,又有一些色彩使人心静如水。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色彩画中的调子往往是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一幅画面中,色调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示色彩画主题的情调、意境和传达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它能直观地使欣赏者受到*而发生美的联想,使欣赏者的情感和注意力被画面中的色调所影响。而画面有了这一些对比,才有了节奏和起伏,才会给人以完整而协调的美感。
4.调色练习。
(1)作业要求:在教师提供的无色色相环涂色,要求先分别涂上三原色,每隔三个色块涂上一种原色,即红、黄、蓝。再分别在中间的空格上涂上三间色,即在红黄中间的一个涂上橙色,黄和蓝之间涂上绿色,红和蓝之间涂上紫色。最后由原色调配成的间色再进行互相调配得到的复色涂上,如黄绿之间涂上草绿色,黄橙之间涂上橘黄色,红与橙之间涂上朱红色等。
(2)同学进行调色涂色练习,教师**辅导。
5.展示评价。
(1)同学作品展示,互相评价:谁的作品涂色效果好?
(2)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6.课后延伸。
观察自身家的房间色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资料。
(教师)课件,同学用的画纸等。
教学过程
1.交流汇报。
(1)同学汇报课前的观察,说自身房间的色调,并出示图片进行说明。
(2)同学评价介绍是否恰当。
(3)教师小结:用不同的色调应注意选择相应的表示内容和环境,这样才会给人一种完整而协调的美感。
2.欣赏感受。
(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不同色调的室内装饰效果图,引导同学分析其中的色彩搭配关系。
(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同学分析感受作品的色调,说出自身的欣赏体会。
(3)师生利用课件一起完成一幅画面两种色调的搭配练习。
3.创作表示。
(1)作业要求:用类似色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
(2)同学创作,教师**辅导,鼓励同学大胆用色、大胆表示。
4.展示评价。
(1)同学将作品分两类展示,一类是类似色调,另一类是对比色调。
(2)师生一起评价。评价要点是:
①从视觉效果看,哪幅作品最美?
②对比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③类似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拓展阅读
1、幼儿园4世界地球日活动教案合集
1、知道纸对生活的重要性,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纸,利用废旧纸张。
3、体验节约用纸的快乐。
教师用材料:挂图“生活中的纸”
幼儿用材料:学具“可循环用纸收集处”、各种废旧纸张。
一、谈话导入
教师和幼儿谈话,引导幼儿了解纸的作用。
教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纸?纸有什么作用?
小结: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纸,纸对我们很重要,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情景体验
1. 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纸有哪些。
教师: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纸有哪些?为什么要节约用纸?
小结:造纸要砍伐很多树木,而且过程也很复杂。一棵小树长成一棵大树要很多年,节约用纸就是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2. 出示挂图“生活中的纸”,引导幼儿讨论节约用纸的方法。
教师:图中的标志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节约用纸的好方法?
小结:画纸可以正反两面都使用;做手工时可用废旧广告纸;
剪图形时要从边缘开始剪起:用过的废纸也可以收集起来再利用。小朋友在生活中都应该节约用纸。
三、快乐操作
1、引导幼儿动手整理废旧纸张,并放在“可循环用纸收集处”。
教师:这里有很多的废旧纸张,这些纸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一起来整理吧。
报纸组:选择画面少、干净清爽的报纸,折叠整齐作为水粉画的垫纸或纸团印画时的辅助用纸。
彩纸组:把纸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摆放,当作剪纸材料。
画报纸组:把画报纸折叠后剪成正方形,当折纸的材料。
2、幼儿自由选择组别进行整理。
四、总结分享
1、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经验。
教师:纸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你还有哪些节约用纸的方法?
小结:让我们从节约用纸开始,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吧。
2、肯定活动中积极参与、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幼儿。
2、世界地球日保护海洋主题活动教案 世界地球日保护海洋主题活动教案
1. 萌发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3. 了解海洋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危害。
1. 经验准备:知道海洋里的几种生物。
2. 材料准备:
教师用材料:课件“保护海洋”;自备垃圾(空塑料瓶、废纸、易拉罐等)若干、“小鱼图片”若干。
幼儿用材料:亿童《多元发展课程· 幼儿用书 (健康·社会·科学)》第4册 第2页。
一、活动导入
播放课件歌曲《海洋之心》,带领幼儿做小鱼或海龟的律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二、感知理解
1. 播放“欣赏吧”中的电子挂图,引导幼儿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你见过海洋吗?海洋是什么颜色的?海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小结:海洋里有丰富的鱼类、藻类资源,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油脂、药物等;海洋运输是目前最有效的运输方式之一;海洋波浪、潮汐变化蕴含发电能源。
2. 播放课件中的图片、视频,引导幼儿了解海洋污染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
教师:哪些行为会对海洋造成污染?这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
3. 组织幼儿分享讨论保护海洋不被污染的方法。
教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呢?如果你是海底的鱼类,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小结:去海边游玩的时候要做文明游客,不随意在海边丢垃圾;积极参与一些关于保护海洋的宣传活动;对那些正在从事保护海洋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等。
三、操作体验
1. 游戏“海洋清理员”。
游戏玩法:教师用凳子围成一个圆,当作海洋,将各种“垃圾”放在“海洋”里,再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发出指令后,幼儿翻过障碍物(椅子),将垃圾拾出来,一次只能拾一个,完成的小组再将另一个框子里的“小鱼”放回“海洋”里。
2. 打开课件中的“玩游戏”,在游戏中掌握保护海洋的方法。
3. 请幼儿完成《健康·社会·科学》第4册的练习,巩固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四、总结分享
教师和幼儿讨论如何*身边的人一起参与保护海洋的活动。
教师: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让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保护海洋?如果看到一些破坏海洋的行为,你会怎么做?
小结:我们可以多参与一些保护海洋的社会活动,宣传保护海洋的方法;自己不做破坏海洋的行为,想办法制止他人的破坏行为等。
1. 幼儿生活经验有限,大多感受不到海洋污染与自己的生活关系,教师可多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源,让幼儿感受海洋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知道海洋污染了会对我们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能从自己做起,主动去保护海洋。
2. 活动前,教师可以了解一下本班有多少幼儿去过海边,鼓励幼儿查找一些关于海洋的科普知识,为本次活动做好前期的经验准备。
3、幼儿园4世界地球日活动教案合集
1、知道果皮要放在指定的小碗中。
2、建立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歌曲动画《送垃圾回家》;小碗若干、橘子若干。
1、激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师:你平常把垃圾丢在哪里?在活动室看到垃圾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小结:垃圾乱丢会让我们的活动室变得脏乱,甚至可能产生细*,导致我们生病,所以垃圾一定要丢进垃圾桶里。
2、播放歌曲动画《送垃圾回家》,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和画面,进一步了解垃圾也有自己的“家”,不能乱扔。
3、请幼儿剥果皮,并将果皮放到指定位置。
①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发一个小碗和若干个橘子(或者其他需剥皮的水果)。
② 再次播放歌曲《送垃圾回家》,剥橘子活动开始。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橘子剥完,并将果皮放进桌子中间的小碗里。音乐停止,剥橘子活动结束。
4、评选出“最干净小组”,并对能主动将果皮放进碗里的幼儿进行肯定和表扬。
歌曲:送垃圾回家
你有家,我有家,垃圾也有自己的家。别把垃圾随便扔,快把垃圾送回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