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22 10:32:22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反思范文

《平均数》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完这堂课后,觉得有以下收获与困惑:

收获一:情境的成功运用。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妈妈分糖果的事例,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出妈妈分的糖果不公平,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候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矛盾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地争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最后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

收获二:概念的建构认知。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收获三: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

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第一题是对平均数的理解;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应用,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这三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此外,在平均水深110厘米深的河水中,小明下河游泳有没有危险?这个讨论中,让学生受到了安全教育。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使各学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但在这堂课教学中,我也有困惑:首先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行合作讨论、探究,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流于过场的倾向,怎样实现这一学习方式优化及发挥其最大功用,这些问题仍值得不断探究和实践!

拓展阅读

1、最新人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习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会进行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会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考,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路和过程。

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解决问题

三、混合运算

四、尝试应用

、课堂练习

1、师生通过在公园里划船的经历引出问题情境。

2、让生读题并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

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鼓励生尝试解决。

3、交流解题路和算法,鼓励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方法。

4、鼓励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5、交流、讨论写出的综合算式,让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讨论:为什么要加括号?使生了解三步混合运算和两步混运算一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让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由生划船的经历引出本课内容,生很感兴趣,而且感受到与生活的联系。

生了解情境图中的活动作好铺垫。

生创造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使生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习的能力。

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做法的机会,获得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展示自我的快乐。体验算法多样化,考查生能否进行有条理的考,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路和过程。

在分步计算的基础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让生经历自主建构混合运算式题的过程。

交流列出的混合算式,是生形成三步混合运算技能的过程。

在两步混合运算知识背景下,经历习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说运算顺序和自主计算,掌握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最新人

解方程:材P69例4、例5。

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会解ax±b=c与a(x±b)=c类型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3.在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维能力。

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我们节课习了解方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习。

师:(出示材第69页例4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3盒铅笔和4只铅笔,一盒铅笔盒中有x支铅笔。

师:你能根据图列一个方程吗?

生:3x+4=4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盒铅笔盒有x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支铅笔。据此,可列出方程。

师:说得好,你能解这个方程吗?

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运算不知识如何解。也有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师可提示生这样考。)

师: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生: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外面的4支。

师: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先把“3x”看成一个整体。

生尝试继续解答,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也可以让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师:(出示材第69页例5)你能够解这个方程吗?

生1:我们可以参照例4的方法,先把x-16看作一个整体。

生解方程得x=20。

生2:我们也可以用运算定律来解。

师:2x-32=8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生解方程得x=20。

师:你的解法正确吗?你如何检验方程是否正确?

生: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材第69页“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的形式、内容都与例4基本相同。第2题的4个方程在两道例题的基础略有变化,使会举一三。

这两道练习要让生独立完成,师可提醒生解一题,代入检验一题,以促进检验习惯的养成。

四、课堂小结

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布置作业

材第71页“练习十”第6、8、9.题。

3、最新人

义务科书91页《三角形的面积》,92页例2及练习题。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生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的兴趣。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想和方法。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验记录单。

生准备:各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回忆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复习铺垫是小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猜谜语:一块布料三角样,颜色鲜红真漂亮。少先队员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生猜谜。

3、创设情境:要想做这样的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计算什么?

4、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利用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猜谜,以及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有效地调动生的习的兴奋点,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活动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要求:请你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们以前过的哪种图形,快来试一试吧!小组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活动二:观察讨论,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行四边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xx),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高(xx)。

2、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xx)。

3、因为,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xx)X(xx),所以,三角形的面积=(xx)生根据要求进行小组活动,然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推理、概括等活动与考,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把自主习的权力还给了生,培养了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顺利实现原有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知结构的建立,使生真正感受到方法的内在魅力。】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例2:校计划做的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

(1)生尝试完成。

(2)交流做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既解决了课前的问题,还让生感知到习能够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的自信心。】

(四)巩固应用,举一三。

第一关:辨一辨。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第二关: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说出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单位:厘米)

第三关:制作两个这样的交通警示标志,需要多少铁皮?第四关:求出下图中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依据目标和生在习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智慧闯关的形式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激发了生的习兴趣,让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

)质疑总结,评价。

课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4)我还想说……

【设计意图:让生以同桌为单位,每位生充分发言,交流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生自我评价,接着让生互相评价,增强知识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培养了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点击查看更多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反思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9013.html

热门阅读

  1. 教师节贺卡祝福语英文
  2. 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的美文
  3. 中学暑假安排计划
  4. 2016年大寒节气祝福语集锦
  5. 我不会放弃你的相关说说
  6. 春节祝福语精选201
  7. 友情的温暖句子
  8. 大学生活委员的工作计划范文
  9. 2016送亲人的中秋祝福语大全
  10. 《实心球接力练习》教案设计
  11. 201年最新元旦快乐祝福语
  12. 八一建军节激昂祝福语
  13. 201年辞猴迎鸡春节贺词
  14. 鸡年春节客户祝福语
  15. 2016猴年对联集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