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治《人间鲁迅》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7-22 00:31:42

林贤治《人间鲁迅》读后感

前几日见朋友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不免好奇到底是何好书令她至此。问过之后,原是林贤治先生的《人间鲁迅》。想起上学时,老师似乎是提到过此书,自己没怎么放在心上,如今见朋友如此,便也去借来了此书,细细品味了几番。直到今夜,才算是把书看了一整遍,实则是翻了两遍多。心里畅快之意,无法言说。只知道鲁迅先生在我心中的模样焕然一新,以前所持的认知,今日全然推翻。

之前倒是看过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私以为不如《人间鲁迅》写得好。《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中,作者倒像是借鲁迅先生的生平,来宣扬自己的观点,最终造成鲁迅先生真实形象的歪曲。林贤治先生在《人间鲁迅》中尽可能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鲁迅,读着让人觉得鲁迅先生是离我们那么近。我这才明白,为何在上学时老师点名让我们读此书。此书却实在是指路明灯,也许我过于偏激主观,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林贤治先生此书的成功,无论从内容、史实,还是文笔等方面,都罕有堪比者。

此书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林先生于1984年开始动笔,于1989年写毕,共计80余万字,虽然写作时间距今已有20多年了,但今天读来依然感觉新鲜。总体感觉很好,算得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传记文学,既是传记,讲述鲁迅一生的成长、奋斗,又很具文学性,不是干枯的学术语言。林先生良好的文学修养与扎实的学术功底,使得此书文采斐然。感觉此书是以一种散文化的笔法,在真实的史实基础之上所写的一部小说,讲述了鲁迅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与纯粹歌颂性的传记不同,这部书写出了鲁迅平凡的一面,普通人生活中遇到的困境,鲁迅同样不可逃避,普通人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忙碌,他也不可免俗。他会为了找房子住而四处奔波,也会与萧红讨论女孩子该怎样搭配衣着,他对文学与思想造诣精深,对生活同样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林先生对鲁迅的心理描写很到位,他时刻思考着鲁迅当年思考的问题,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时代场域之中,感鲁迅之所感,想鲁迅之所想,把鲁迅的心理与思想的流变写了出来。根据鲁迅与许广平的信件来往,推断他们感情的一步步深入,深刻地体会出他们之间情感的演变。鲁迅的生活细节也刻画的非常具体,他吸何种品牌的香烟,去什么酒馆,一一写出。人物对话自然难以准确考证,然而林先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该用口语用口语,该用方言用方言,有个性的人物务必彰显出他的个性,使得人物言语既符合人物身份,又真实可感。林先生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深入的思考,把鲁迅的伟大与平凡成功的糅合在一起,使他活生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毕竟不是小说,可以任你凭自己的想象天马行空的走笔,严格的遵照历史事实,仔细的翻阅与甄别史料,大量的阅读相关资料,没有一颗恒心恐怕是做不下去的。我感觉林先生一方面是被鲁迅的思想与人格魅力所感召,另一方面也是对学术怀有一颗赤诚之心,以顽强的毅力耗尽多年精力与心血,才铸就这一著作,单是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敬佩。

此书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以鲁迅的一生为主线,串联式地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面貌,主要是*、文化、思想史的发展概况,尽管并不全面,但是却以鲁迅这一独特的视角窥探其发展脉络,真实而又深刻。与鲁迅有关的所有重大*事件、重要的社会活动以及相关社团、人物、书籍、刊物等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展现。这种不拘一格的笔法,以点带面,融入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在有限的篇幅内充满了丰厚的信息量。在刻画鲁迅的同时,他周围人物的性格与性情也大都一一得到了展现。林先生务求客观真实,对文人学者之间的论战持客观公平的评价,不会偏袒一方,也不会刻意贬低一方,坚持学术自由的精神,以史实说话。他注重使用史料,而非大段的主观议论,在历史真实的细节中展现人物的真实面貌。在传记文学这种很有主观自由度的学术著作中,林先生依然严谨。我相信,这样的付出不是毫无意义的,这部书注定要成为传世之作,也许说的为时过早,那就静静等待历史的检验吧。

鲁迅是一个“真正的巨人”。在时间的单向延续中,也许流洗出一个日渐清晰的凡人形象,也许蜕变为一个面目全非的偶像。这些并不取决于鲁迅自身的精神或文字,而在于后来者的阐释与解读。所以,鲁迅在死后是悲哀的。对于缺少理解力、缺乏判断力的人们而言,时间不过是一个连续的平面,虽无尽延展却异常单薄;惟有对清醒又懂得鉴别的人们,那些过往的巨人和文字才变得鲜活,能从时间的无尽绵延中立起身来,体现出历史的厚重与深度。

读一部好书,获得的不仅仅是书中的知识,那种对佳作的认同感会使你心情分外舒畅。如今社会书籍泛滥,出书的速度不会慢于刘翔,数量更是惊人,可惜每每读后感觉总是受骗。或空洞无物,或**靡靡,或自吟自唱……凡此种种,无不消耗着你的精力,消磨着你的思想,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感情,偶尔自己破费买书,连金钱也难逃厄运。空洞、矫情的垃圾多了,扎实、厚重的著作少了,学者也难以免俗,如今能坚守冷板凳,肯脚踏实地认真做学问的先生越来越少了。当学者也去追求“学术明星”、“学术超男(女)”的头衔的时候,我还能期待读到什么优秀的著作呢?

随手写下此篇读后感,文峰不才,聊表我心,算是对林贤治先生这部著作与其执着的学术精神的一丝敬意吧,也对鲁迅先生表示一丝缅怀之意。他对文学与思想造诣精深,对生活同样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拓展阅读

1、《在通用

一开始,弱小的阿廖沙初次步入社会就遇到了期软怕硬的萨沙;油腔虚伪的老板和掌柜和空虚无聊的厨娘。

可是在厨娘死,阿廖沙决心要离开这,可是很不幸,阿廖沙因一时大意弄伤了胳膊;当天被送进了医院;在医院里他想他的外祖母,他想写信给他的外祖母,由于他胳膊伤了,不能写,他坐在床头,之他不知不觉的'睡着;他一睁眼外祖母就把他带回了家。但弱小的阿廖沙一回家就听到了许多坏消息,但这些事并吓不到他,因为他已是一个经历了许多挫折的小大

阿廖沙这个可怜的孩子,在新朝鞋店里受了许多苦,但被外祖母带去了另一个魔鬼世界,也就是阿廖沙的姨婆那里,在那当学徒也受尽了姨婆一家的责骂,阿廖沙被逼离开,又去了善良号小船当洗碗工,并且厨师思慕蕾对他很好,并给他书刊;让他给他知识,可是有对他使坏,把他赶下船。

阿廖沙十分老实,却经常被捉弄;弄的十分狼狈,但他无能为力。

阿廖沙这个失去亲的可怜孩子,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期望在以的日子里,他会过的很愉快。

2、《在通用

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生才丰富许多啊!

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与女的关系,以及女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觉,很暧昧的,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草木啊草木,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草木的含义吧!

若用一种食物,用来形容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龙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看……

3、《在通用

最近,我开始起了王国维的《词话》。

诗词的觉与我而言,是及其棒的觉,每当我泛起诗词的时候往往也是我情最丰富的时候。

但我有一个烦恼,那就是我的.三分热度,常常是我不能去坚持一件事,比如我想把《词话》中的诗词都背下来,我知道到面我一定会是做不成的,即使我有那颗心。我一直在找办法改变,我我一直未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去逆转。有说,三分钟热度未必是坏事,三分钟热度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之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也相信。

说会《词话》这本书,我才刚刚,所以对面的内容是怎样的,但我相信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因为我了她前面的几页我就觉得非常的不错。

但我到第一首,欧阳修的《蝶恋花》中的几句是我的情已是泛滥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还有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来真的是让我心旷神怡啊。

点击查看更多林贤治《人间鲁迅》读后感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8029.html

热门阅读

  1. 大学生protel电路板的设计实习报告
  2. 席慕蓉散文《无题》阅读答案
  3. 购房收入证明范本
  4. 照亮心灵的一缕阳光随笔
  5. 保护环境优秀发言稿范文
  6. 201年送给同学的元旦祝福语
  7. 致命的弱点美文
  8. 学校消防安全演练总结范文
  9. 201年春季祝福语寄语
  10. 名人故事350字左右
  11. 幼儿园大班体格锻炼计划
  12. 财神节祝福短信集锦
  13. 螺丝购销合同模板
  14. 伊索寓言小学生的读后感
  15. 《荷花》的说课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