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2》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7 12:02:42

《面积和面积单位2》的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

1、谈话导入

2、认识表面有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板书)

5、区别面积与周长

同学们擦窗子,擦的部分的大小是窗子的什么?同学们早锻炼在操场上跑步,跑一圈有长度又是指操场的什么?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

1、重叠比较

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

2、利用小方块比较

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

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

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简称。(板书)

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

(1)认识1平方厘米

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

用1 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

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

(3)认识1平方米

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

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

3、强化表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2、看图说面积

3、动手操作

拼一个面积8平方厘米的图形

五、课堂小结

拓展阅读

1、大班科学

一、活动目标:

1、乐于探究的基本方法技巧,初步感知比例关系。

2、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围兜、袖筒。

2、足够的粉。

3、各种颜料水。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粉,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它可以做什么?(加工条、制作饺子皮、扁食皮……)

今天我们要用粉来制作五颜六色的彩泥。

(孩子们很兴奋,纷纷议论:这能做吗?怎么做呀?)

2、出示橡皮泥,师:要把粉变成象老师手里的橡皮泥一样软,你们想想看有什么办法?

(相当一部分孩子能说出应给粉加水。)

3、师生一同探究的方法技巧。

(1)怎样合理地给粉加水呢?如果一下子加进很多水,会发生什么事?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师演示给幼儿看,从而得出结论:一下子加太多水,会使彩泥太湿,如果没有备用的粉添加,那么彩泥就做不成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一次加一点点水,不够时再加。)

(2)彩泥太湿了会怎样?太干了会怎样?

(本来我想围绕这个问题让幼儿继续讨论,之后再验证给幼儿看,但我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我提的问题上,而是急着想动手,于是我及时进行调整,让幼儿带着问题,先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答。)

4、幼儿动手

(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环节,他们有的搓、有的捏、有的揉,干得热火朝天的。由于脸盆不够,一桌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分工合作,如:有的负责加水,有的负责等,共同来完成自己小组的一团彩泥,但显然孩子的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孩子说要再加水,有的孩子说不能再加水,在意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吵起来,结果只好由老师负责加水,才缓了局。)

5、 评价自己制作的彩泥,并回答制作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孩子能客观地 评价自己制作的彩泥,有的说我做的太湿了,会沾手;有的说我做的太干了,容易碎,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水分加的刚刚好,这样彩泥才容易塑造。)

反思调整:应该为幼儿 提供人手一个脸盆,让幼儿独立地完成彩泥制作。

2、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的换算》的学反思

《体换算》这节课我是按照平时上课的要求来上的,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上课的效果看来比精心准备的公开课来得实在一些,就此也对这节课的设计以及上课后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备课阶段的反思

本节课的最初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但是考虑到1000这个数字太大了,如果说要让学生感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就用1000个学具小正方体装在1个1立方分米的学具盒内,但是一千个这样的小学具不好找,再说找到了也得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实践操作。基于以下原因:1.考虑到自己的课件操作水平较好。2.观察法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虽然不常用,但也在一定的领域产生相应的作用!3.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易于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显示的、探索的数学活动。所以本节课期望通过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来理解这个进率关系。

本节课的学纯粹依靠课件的演示师的讲解。学方法主要以学生的观察学习法师的讲解法为主。所以本节课师的语言要求非常关键,重点在于10个小正方体排过去长10cm也就是1dm,宽数过去共有10个小正方体共10cm也就是1dm,高数上去共有10个小正方体共10个10cm也就是1dm。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加强了板书的设计,力求以合理醒目的板书来辅助学、提高学效率!

三、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1.由于制作的课件能够很好的给学生以直观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又有个计数器来记录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一边观看演示,一边跟着计数器来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很好的理解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如果说直观演示从感性的角度来认识体间的进率关系,通过第二环节的推导给学生从理性推理的角度来认识这个规律。

通过观察学生的上课参与反应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可以感觉到这节课的上课效益还是挺好的。

我想这次课上得比较成功的原因是课件的制作能够比较直观的给学生1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装100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从而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这样课件的动态演示消除了以往静态的模型学。

这样的学设计虽然能够能取得很好的学效果,但我又担心没有符合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

回头我又想了想,让学生通过观察不也是让学生在体验吗?经历并不一定局限在所谓的动手操作吧?想想现在的课堂为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动手操作而出现有动手没有实质的空虚课堂!我这节课虽然没有通过学生的动手,但却让学生动眼动脑,经历了这个知识的形成啊!回想起学生一边观察课件的演示一遍随着课件小正方体的增1,2,3,……,10,20,30,……,100,200,300……的数,不是印证了他们也在体验这个过程吗?

3、《两数减一整十数》

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学会两数减一数,整十数不退减法的口算方法

能力:正确计算能力

德育:口算要细心

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两数减一数,整十数不退减法的口算方法

突破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小黑板、投影机、

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口算:72-298-863-374-4

70-2098-8060-3070-40

2、5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68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54=50+()68=8+()

二、新授

1、实物演示:从根小棒去2根,整捆的小棒不变,结果是34根,也就是先算6减2即个上的数上的数相减。

2、36-589-628-474-3035-2

先摆小棒,后口算

36-20=16

306

10

4、对比36-236-20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

四、达标测评

47-2063-4058-4091-70

82-3048-2077-4057-40

35-257-3046-673-30

36-20=16

306

10

点击查看更多《面积和面积单位2》的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1024.html

热门阅读

  1. 学生暑期实践报告模板
  2. 世界名人的故事高尔基
  3. 《爱之链》教学设计方案
  4. 五年级数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教案设计
  5. 201年鸡年春节祝福语大全
  6. 幼儿园下学期后勤工作总结范文
  7. 《老鼠开会》教学设计范文
  8. 最新实习报告详细格式模板
  9. 家长给教师节祝福语汇总
  10. 老鼠与公主的睡前故事
  11. 《木兰从军》优秀教案
  12. 《不要空喊读书》议论文阅读答案
  13. 50句七夕情人节祝福语
  14. 让人快乐的经典名言
  15. 描写水的诗句哲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