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7-17 10:44:48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模板

1、学会9个字,会认10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书写正确、规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本课德望19个生字,指导书写4个生字;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一、揭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师简介泼水节的来历及傣族的风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度、敬、赶、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让学生了解撇的写法,学会运笔、顿笔写出笔锋)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度”。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底个生字。

2、学习课文3-8段,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而泼水节是傣族所特有的一个盛大节日。记得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你们也想参加吗?

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自主探究,会文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3-6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

a、“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

b、“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

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申”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引读,表演:人们搬动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师生赛读。

d、配乐读第3自然段:

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尾们〉),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a、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相机出示句子o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

a.说出表示动作的词: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

b.谈体会:从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有感情地朗读。

b、“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

a、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b、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说。

c、演一演:配乐师生表演,交际互动,互相祝福。

c“他还乐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读,

b、说一说:说说姑娘和小伙为什么留下幸福的热泪?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周总理是多么的可敬可亲.姑娘、小伙的脸上已分不清哪是清凉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热泪,他们已陶醉在这深深的祝福与关怀之中。此时,什么语言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兴奋、快乐、幸福!

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赛读。

引读“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开心!”

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面。

分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3-6自然段。

五、释疑小结,激情升华

1、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幸福、难忘?

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傣族人民,与人民心连心.那么可亲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这幸福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深情地读读第7-8自然段!

六、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找、收集周总理的有关故事、图片。

2、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风俗。

七、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分析结构。

2、教师范写“祝”。

3、学生描红1个、写2个,教师**指导。

拓展阅读

1、《访兰》

知识与能力

1、自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领悟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以生为主体,自读感悟,组合作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 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点:

1、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2、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章的思想感情。

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资料。

师准备: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时安排:

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兰花图片 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生畅所欲言)

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幽静韵高,诗人 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生交流搜集到的写兰的诗句。 如: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书课题:访兰)

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师作补充) 贾平凹(wā),原名贾李平、贾平娃,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作家,西北大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艺编辑、《长安》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市联**、西安市作协名誉**、西安建筑科技大院院长、《美》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驻校作家等他从1973开始发表作品,1982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长篇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说集《山地笔记》、《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等;散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 《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太阳路》等。

、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要求:扫清字词障碍。

2、指名分读课。(检查生的读书及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出示生字,检查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4、默读课,要求:理清条理。

提示: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

三、探究质疑

1、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边读边思,看有什么疑问?

2、生交流。

问题预;

3、以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组合作探究。

四、快乐温故。

2、《紫藤萝瀑布》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习,让生了解并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整体感知、片段精读、细品读三个环习,培养生运用整体把握、局部深入、细推敲层层深入的方法来品读美、理解主题、感悟思想。

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习,培养生勇于面对生活挫折与人生磨的坚强意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 揣摩词和重点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3、 习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方法。

1、 初步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让会品味句,理解作者十前后的情感变化。

1、启发式谈话法。

2、朗读法。

◆ 导入: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那暗香浮动的幽兰,那凌寒绽放的腊梅,那石缝间不屈的草,还有大地上许多无名的野花无不蕴涵着炽热而鲜活的生命,无不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在女作家宗璞的笔端,的紫藤萝花绽放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驻足观赏那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受作者对紫藤萝花寄予的浓浓情怀。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宗璞,1928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哲、丰非等,哲家冯友兰之女。自幼在清华园内长大,吸取了中国传统化的精粹,养深厚,气韵独特。1951毕业于清华大系。曾在中国联、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调《世界》编辑部。前作品主要有短篇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后期,有短篇说《弦上的梦》、中篇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短篇说奖。1981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说散选》。1994出版的《宗璞散选集》是她代表性的一部散集。她的散情深意长。

宗璞一家,在期间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心头。这篇章写于19825月,当时她的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而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生默读课,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构思章的呢?【引导生明确作者是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思路来布局章的。】

◆ 片段精读 细推敲

(一)赏花

师:同们,作者在章开头就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什么让作者如此情地驻足观赏呢?我们都知道令作者情地驻足观赏的正是她面前的那一树盛开的紫藤萝。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的?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大家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细读课的1至6自然段。【在生深入阅读、仔细思考、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让生明确作者运用了以下的一些方法来细致地描写紫藤萝:1、顺序上: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2、修辞上:比喻、拟人、排比等。特点:繁花似锦、生机勃勃。】

师:本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者“借景抒情”。

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在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让生明确:作者由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了宁静与喜悦;是因为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紫藤萝令作者沉浸,让作者鼓舞、使作者兴奋。】

()忆花

师:观赏着眼前的紫藤萝,作者想起了她家门前的那一株紫藤萝曾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如此浓厚的感情呢?【“十多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紫藤萝花又盛开了。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师:联系前面的背景材料,大家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三)悟花

师: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师:请问“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呢?【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课堂

在人的一生中,谁都免遭遇一些苦与挫折。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积流才能成江河。每一个人都是现代化建的一个分子,只有人人都奋发图强,我们的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而辉煌。

◆布置作业

1、积累一些有关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名言警句与诗词,随时提醒我们自己快乐地生活着。

2、写一篇如何应对苦的随笔。

赏花 繁花似锦 生机勃勃

紫藤萝瀑布 忆花 稀落伶仃 生机盎然

悟花 生命永恒 生命美丽

3、《访兰》

1.在整体读的基础上,分部分读课,概括段意,说出章内容,理清章思路。有感情地朗读课

2.抓住访兰过程中“我”的所见、“我”与父亲的对话,读出“野兰”和“家兰”的不同特点;对比特点,说出“野兰”与“家兰”的不同格调。

3.紧扣“不敢”、“后悔”读出作者对“野兰”的敬仰,习“以兰喻人”的写作方法,谈做人打算。

访兰过程中“我”的所见,“我”与父亲的对话。

从重点句段中读出兰的品格,明白做人道理,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启发式;讲授法

1.课前,生把课读通顺、流利;

2.PPT课件。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1.课前热身——“君子”与“人”之辨。

(PPT出示词):“正人君子”、“卑鄙人”。

辨别词的感情色彩;生联系实际谈生活中所见的两类人。

(PPT出示两种人的特点):“君子坦荡荡,人长戚戚。”

(PPT出示君子的人生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导入新课

下面我向你们推荐四位君子。(PPT出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图片。)

揭示课题(PPT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书课题。

介绍作者。

引导生从课题产生质疑

为什么用“访”而不用“赏”?

“我”是如何访兰的?

意图:此环重在打开生话匣,认识何谓“君子”,为后习蓄势;质疑课题,旨在激起生的阅读期待。

、读课,把握课内容,理清思路,质疑问

1.生根据阅读要求自由读师**指导。

(ppt出示阅读要求):边读课边勾画出“我”随父亲进山访兰所见,找出父亲说的话,找出我说的话。

不懂的地方多读多想,可以举手提问。

2.检查生读情况。

章主要内容;所见;父亲的话;我的话。

3.分部分用不同方式读,说出大概内容,理清线索,大胆质疑。

⑴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概内容。)(PPT出示内容结。)

生质疑:父亲为什么愠怒?父亲为什么不再培栽野生野长的兰草?

⑵抽生读第、第三自然段

大概内容:访兰所见美好景物。

⑶分角色读4——15自然段

大概内容:父亲同我谈兰,比较家兰和野兰的味儿。

⑷PPT出示内容结。

4.齐读最后自然段,说出内容。(PPT出示内容)

5.理清章思路,进一步明确本内容。

(借助PPT显示的章思路流程理清章思路。)

意图:习的基本方法是读,用读把握本言内容是阅读的出发点,是本原生价值的开发。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质疑,有利于生不断思考,培养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读课2——15自然段

1.“我”随父亲进山“访兰”的所见。(出示PPT图片,欣赏瀑布兰草。)

读课2、3自然段。(读出景物的优美,读出兰的高雅不俗。)

(书:野兰 清妙 仙品)

2.父亲同“我”谈论什么?

(野兰与家兰的特点。)

3.野兰与家兰有些什么特点呢?

⑴家兰“好看”,野兰“清爽”。(书:好看 清爽)

⑵野兰是空谷的幽物,得天地自然的原气,长山野畔的趣姿。

家兰是玩赏的盆景。

(书:空谷的幽物 玩赏的盆景)

研读课自然段,理解“得天地自然的原气,长山野畔的趣姿”,理解“空谷的幽物”。

读课第12自然段,读出供人玩赏的家兰的特点:叶更嫩,花更繁更大。

⑶家兰美得太甜太媚,为被人欣赏而生长,格调俗。

野兰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格调不俗。

(书:为被人欣赏而生长 俗 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不俗)

4.抓住野兰与家兰的特点引导生进行对比,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对比手法的写作方法。(书:抓住特点 对比)

5.解释父亲为什么不再带回野生野长的兰草培栽。(书:敬仰 鄙视)

意图:阅读要具有味,关键是咬嚼字,关键在于“批入情”。抓住我的所见反复研读,让字生成具体美丽的画面;抓住野兰与家兰的特点在对话中进行对比,体会兰的格调。此环习表达又为情感升华蓄势。

四、情感熏陶,提升人格境界

1.齐读最后自然段。

2.我为什么再也不敢挖野兰了?我为什么后悔毁了野兰?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野兰是什么情感?

3.野兰不愧花中君子,父亲不愧子有方。父亲用野兰育了孩子要怎么做人。章后,我们也应该懂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做一个像野兰一样有格调的君子了。

齐读出:(PPT出示)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4.重复:我们也应该懂得做一个像野兰一样有格调的君子了。

再次齐读: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5.现在大家明白课为什么以“访兰”为题吧?

(书:以兰喻人)

意图:育人,这是选这篇章的目的;习表达,是选具有的言形式。此环生得意得言,体现课程工具性与人性统一的特点。

五、驻留内容,及时运用。

1.同们或许在不断警示自己做一个像野兰一样的人: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2.谈收获:表达方法方面的收获;做人方面的收获。

2.请同们谈一谈自己将如何做到:“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可练笔也可即兴交谈。)

意图:习的结果在于生驻留了什么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知识。此环生及时说出习收获,目的在于检验习内容的驻留;练笔,进一步对生进行熏陶*。

清妙 仙品 清爽

野兰 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不俗 敬仰

空谷的幽物

抓住特点 对比 以兰喻人

好看 美

家兰 为被人的欣赏而生长 俗 鄙视

玩赏的盆景

4、《访兰》

1.自本课生字。

2. 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领悟章的思想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理解章的思想内容。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一、引入质疑

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生朗读。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揭题质疑。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初读知意

1、朗读课

2、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标题。然后说说章的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

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说说自己读了课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

家兰:甜、媚、俗 访兰的原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

野兰:清爽、纯朴、有灵性 不媚俗,有自己的特色

作业

课后2、3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0533.html

热门阅读

  1. 汽车抵押借款合同样本
  2. 陕西秦兵马俑的导游词
  3. 有关圣诞节的祝福短信汇总
  4. 《江城子》古诗词的读后感
  5. 中学教师国庆节爱国的演讲稿范文
  6. 有关教师节创意祝福短信推荐
  7. 描写冬天的简短句子
  8. 三字经中关于孟母的故事
  9.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班主任随笔
  10. 默许墨色年华的爱作文3000字
  11. 201年母亲节贺卡祝福语精选
  12. 励志故事《舞出我人生》
  13. 2019对联大全带横批
  14. 观美景写感受语文教案
  15.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