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巨蟒恩怨
在南美圭亚那一座小城里,有个猎人叫奇迈果。他一家四口,都靠他打猎为生。奇迈果学得了一手制作标本的手艺,他将打得的珍奇禽兽迅速剥制,再塞进防腐防虫的填充剂,稍等干燥,就拿到市场上去卖给动物标本中间商,能获得比单纯卖猎物高两倍的报酬。
圭亚那的丛林里炎热异常,要及时处理那些珍稀的鹦鹉、树蜥等确实不易。奇迈果找到了一个五米深的小山洞,将自己的防腐材料藏在里面,他自己则背着小巧的弓箭到周围捕.猎,一旦有所收获,就迅速赶回山洞口,在那儿剥制标本。
那个山洞的旁边,还有一个向下的石洞,蜿蜒曲折,深不见底。奇迈果每次都将剥开来的动物内脏、脂肪和多余的肌肉扔下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他从没去想那个石洞里会不会有生物。虽然他曾经怀疑那些扔下去的东西为什么不发臭,但那只是一闪念,他很快又全神贯注地干活了。
一个贮存材料的仓库似的山洞,一个废物垃圾箱似的石洞,奇迈果很满意自己选择的地方。有几次,因为丛林里飞禽很多,他将剥制好的标本放在那个山洞里,再去捕猎,隔了一天回来,标本还很完整地塞在那些材料中间,因此,他对这个地方更放心了。
1974年的一天,正当他很兴奋地在剥制几只猎物时,脚下被地上的一块脂肪一滑,身体竟不由自主跌进了那个石洞。他的手上也满是油腻,根本攀不住任何地方,等到跌入洞底,才知道要爬上去是毫无希望的。
石洞口小肚大,周围的石壁又很光滑,没有专门的攀登工具,怎么能重见天日呢?
正在这时,他又发现,洞底左侧还有一个横洞。仔细一看,他竟吓得魂不附体。原来,横洞里有一对绿色的眼睛,这时正阴森森地注视着他!那是一条比人身体还粗的巨蟒!
奇迈果的猎刀和弓箭都留在地面上,要赤手空拳跟这么大的巨蟒搏斗,生还的希望几乎等于零。但是,他马上想起这条巨蟒不知吞食了多少自己扔下来的动物杂碎,难道它一点都不知报恩,反要伤害我吗?
他哆嗦着对巨蟒喊道:“你不能伤害我!我是你的恩人!……你离开得远远的,我会想办法出去的!”
巨蟒像是听懂了他的话,竟在横洞中慢慢转过身体,将尾巴朝着他,那双绿色的眼睛不见了。
奇迈果吓出了一身汗,又试着向上爬。但是,他的手又软又抖又滑,什么东西也抓不住。
正当他又气又急,准备坐下来歇一会儿时,突然,他觉得,那条巨蟒的大尾巴碰到了他的腰,将他拨到东,又拨到西,像是在戏弄他。他还听见,横洞那一头的蛇口中发出可怕的嘶嘶声,好像巨蟒也在干什么重活。
奇迈果躲闪到一旁,但不一会儿,巨蟒的尾巴又找到了他,开始重复着刚才的动作。有一次,奇迈果觉得,那尾巴卷着他往上送,不过,因为他自己惊慌,迭上去两尺,又掉了下来。这时,他对重上地面有了希望。
当巨蟒的尾巴再一次卷过来时,他索性倒骑上去,双手紧紧抱住又滑又腥的巨蟒尾部,让自己的脸朝向洞口。
这一次,巨蟒和他配合得很好,它慢慢地向后延伸,将尾部渐渐沿着石壁升上去。不一会儿,奇迈果就像乘在一架慢速“电梯”上,升到了石洞口,
他的双手用力一撑,顺势一个翻滚,终于回到了地面。
这番经历,使他仿佛做了场恶梦。待他清醒过来之后,他激动地朝着石洞下喊道:“老朋友,太感谢你了!没有你,我会饿死在地底下的!”
从此以后,奇迈果一到石洞口,就要大声呼唤巨蟒,他除了扔下动物杂碎,还将好些不能剥制标本的猎物扔下去,让他的救命恩人尝尝鲜。
他看不见那条巨蟒,但还是很清晰地听到它在洞底发出的嘶嘶叫声,他感到,巨蟒也在向他表示感谢。
奇迈果的妻子也知道他的历险经过,她告诫奇迈果说:“你别再向别人讲这件事了。丛林里狩猎的人很多,万一他们知道了,会用烟熏火攻,把巨蟒撵出石侗,将它杀死的。”
奇迈果点点头说:“它是我的恩人,我怎么会出卖它呢?!”
事实上,巨蟒除了奇迈果喂给它的那些东西外,它还要到外面去捕食。
有一天,它在捕食时被一支狩猎队发现了,但它很快逃出包围圈,钻回了地下巢穴。
狩猎队们大肆渲染这条巨蟒“世界罕见”,引起圭亚那国家动物园的注意。动物园主任与狩猎队签了一个合同,答应为那条巨蟒付两万美元。但是,狩猎队员们搜遍了丛林,也没有再发现巨蟒的踪迹。
最后,动物园在丛林的各条小道上贴了告示,悬赏两万美元,要活捉巨蟒。告示还说,凡能提供可靠线索的人,也将得到两千至五千美元的赏金,这也等于说,只要奇迈果说出石洞的秘密,不管他们能不能逮住巨蟒,他至少能得到两千美元的奖赏。
这是一笔非常诱人的钱。
但是,奇迈果还是拼命忍熬着不去想那些绿色美金。他的妻子也对他说,只要四口之家能维持下去,咱们不能要那笔昧心的钱。不过,他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因为动物园出了巨额悬赏,到这里来狩猎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组成人网,在丛林里拉来拉去,吓得那些珍奇的禽兽四下飞窜,当然,也有不少在他们无情的枪口下丧了命。
奇迈果一连十多天没逮到任何猎物。
狩猎的淡季很快就要来到,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奇迈果犹豫了,他几次走近那个狩猎队的住处,但几次又折回来。最后,他终于推开门对那个狩猎队长说:“我知道巨蟒住的地方……它已经好些日子吃不到东西了……但是,我不愿亲自去将它引出来……”
狩猎队长很快问清了情况,他拿出一台微型录音机,对奇迈果说:“你不必亲自到那个石洞口去叫唤,只要现在对着这台机器叫几声就可以了,一切都由我们来安排。”说着,他拿出一千美元,塞在奇迈果手里。
奇迈果知道,这一千美元是定金,如果他们逮到巨蟒,还将给他四千美元,即使巨蟒从他们眼皮下逃走,他也将得到另外一千美元。
更使他觉得安慰的是,巨蟒被逮走后,丛林将重归宁静、安谧,珍禽异兽又会重新回到这里。
想到这儿,他觉得心安理得了,便弯下腰对着录音机,像每次往石洞里喂食物一样,呼唤了一次又一次。
拓展阅读
1、夏季用什么饵料钓鲫鱼夏姬用什么迷惑了三代君王传奇故事
作为春秋时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郑穆公之女夏姬妖淫成性,与多位诸侯、大夫*,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史载她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下面就来揭秘夏姬淫.乱**的一生。
夏姬是春秋时郑穆公之女,初私通子蛮。子蛮早死,继为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妻,生子徵舒。御叔死,她与陈灵公、大夫孔宁、仪行父私通。徵舒射杀灵公,孔宁等奔楚,请楚师伐陈。她被楚庄王所俘,送给连尹襄老为妻。襄老战死,她从申公巫臣谋,托词归郑,后申公巫臣娶以奔晋。
以前看希腊神话,总是不明白,那些徐娘半老的王后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追求者呢?追求奥德修斯的老婆的各国王子,住满了整个宫殿;俄狄浦斯的娘亲答应天下人,谁查出事件的真相就嫁给谁;她们看起来都新鲜热辣得很,是男人们的猎物、诱饵,光是风韵犹存是解释不了的。
而咱们,中古近古以来,都是些老夫少妻的命,只有老头娶小妾,哪有*老树发新枝的?偶有几个太后级人马跟少壮青年胡混,显然都是权势逼迫,男人嘛,只得半推半就。哪像人家,一女寡居百家求。
夏姬是郑穆公的公主,年纪轻轻就跟亲生哥哥公子蛮私通,夏姬不得不被许配给小陈国一位御史大夫。公子蛮两年后就死掉了。儿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夏姬的丈夫也*,她成了*,陈国的国王陈灵公就当了夏姬的情人。
同时,他的“同情兄”还有朝中的大臣公孙宁和仪行父。看得人只觉得夏姬有本事,把君臣三人管理得就像后宫一样整齐有序:他们具有推荐新情人给夏姬的“贤淑”和“美德”,仨人不仅不妒忌,还常常一起饮酒作乐,一起讨论共同的情人夏姬,穿着夏姬送的内衣上朝谈论风月,还当着夏姬儿子的面说这是他们三人共同的儿子。这可把夏姬的儿子气坏了,找人杀了陈灵公。
这个少年的弑君行为给了楚国借口,楚庄王出兵灭了陈国。
楚庄王抢到了夏姬,正流着哈喇子,大臣子反也迷上了这个中年妇女,两君臣因此而吵个不停。巫臣劝谏说:“这个女人不寻常。不祥之物不能要啊。”楚庄王只能咽着口水把夏姬嫁给一个老贵族,可不到一年,这个老贵族就在战场上被一箭射*。夏姬就跟他的儿子黑腰好上了。
唉,乱.伦之人,其行必不端。这个黑腰有了后妈,连亲爹的尸体都不去接了。楚国人对夏姬的不祥和淫.荡的名声十分反感,楚庄王只好不情不愿地把夏姬送回郑国老家。
就这样过了十四年——当然,这十四年里,这个国王的姐姐干了什么,就没有人过多地追究了。反正在她过五十岁生日的时候,当初那个不让楚庄王和子反娶她的巫臣跑过来,把她抢回家做老婆啦,还带着她投奔到敌国晋国。原来十几年前早就不怀好意了呀。楚庄王醋意大发,把巫臣在楚国的家人灭族,那个跟后妈有染的黑腰也身首异处。巫臣也不是好惹的,培植吴国成为楚国的敌人,从此两个国家一有空就打仗。
由于她与陈灵公等三位国君有不正当关系,人称“三代王后”。先后七次下嫁,故为“七为夫人”;九个男人死于她的床裙下,又称“九为*”。可追求她的男人还是前仆后继、无怨无悔。而这个女人,除了男人的热身子,似乎不作他想。更稀罕的是,公元前七世纪,什么阴阳采补,什么《素女经》、什么《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还没有甚嚣尘上,夏姬是如何青春永驻的?莫非真是流行姐弟恋?
似乎中国文人史上,“关关睢鸠”、“有女怀春”的情史都是由二八花信的少女写就的。一旦嫁了人,她的故事就像电视剧打上了一个完字,曲终人散,就像死鱼眼珠,毫无光彩可言。即使有,那也是相夫教子、齐家治国的功绩,而非性吸引力。夏姬尽管是个人尽可夫的荡.妇,但也算是创造了一部传奇吧——且看年已半百的资深美女如何勾引男人。
2、中国戏子当道 戏子和名媛的传奇恋歌故事
1928年元旦的晚上,上海滩最大的戏院正在上演京剧大戏《徐策跑城》,主角是周信芳。在最靠近戏台的包厢内,一个漂亮洋气的女孩看得如痴如醉。她叫裘丽琳,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私人银行天宝银楼老板裘夫人的三女儿。在兄长的安排下,她第一次看戏,没想到,竟被舞台上的他深深吸引住了。演出结束后,她拉着哥哥奔向后台。
当时,京剧界有"北看梅兰芳,南听麒麟童"的说法。作为与梅兰芳齐名的"麒麟童"周信芳,尽管名气十足,但对于上海滩的权贵们来说,他还是不敢得罪的。
**戏服的周信芳年纪轻轻,一身白衣白裤显得安静淡然,这与舞台上的老生形象判若两人。而周信芳看到裘丽琳,也不由睁大了眼睛。原来,裘丽琳的外公是一位来华经商的苏格兰人,所以她身上有着四分之一的英国*。因为就读教会学校,再加上优渥的家庭环境,她的美貌和装扮都让人印象深刻。
裘丽琳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迷上京剧,成为周信芳舞台下最忠实的粉丝。每次落幕,她总通过戏院老板去后台看下周信芳。一个月后,周信芳突然小声对她说:"裘小姐要见我,不用麻烦老板了,直接到后台就好。"这温柔体贴的话语,让她满心欢喜。
经过相处,他们恋爱了。那时,他28岁,已唱了20年的戏,而她年仅18岁,刚从女校毕业。
爱情来了,地位和年龄的差距都无法阻挡,但他们依旧不敢公开。因为怕被发现,只能悄悄到郊外约会。他们本以为这段地下恋情是安全的,可没想到还是被一个小报记者无意间发现了。
1928年盛夏,上海好多家报纸在最显著的位置刊登出"上海名媛坟场幽会麒麟童"等诸如此类标题的文章和照片。裘家得此消息,乱成一团。裘夫人先是命儿子消息,然后严密看守女儿。面对报纸爆料周信芳早有妻室的消息,裘丽琳也懵了。她通过正上学的表妹传递信件,提出分手。周信芳急忙回信,解释自己已婚的事实。原来,从小随师学艺的他在19岁那年,师父自作主张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而事实上,这只是一场有名无实的婚姻。周信芳恳求裘丽琳不要放弃,并且承诺会离婚。
面对承诺,裘丽琳坚持了下来,可裘家根本不允许这样离经叛道的爱情。她的哥哥威胁周信芳,母亲也公开发布消息,给她相亲。面对这一切,裘丽琳一无所知,依旧靠着小表妹传递着信息。当相亲对象正式上门时,她才恍然大悟。周信芳得到消息,就安排了一辆黄包车随时守候在裘家大院外的一个胡同里,因为无计可施,两人约定私奔。
1928年农历端午节过后一个闷热的中午,裘丽琳趁母亲午觉时偷偷溜出家门。周信芳怕夜长梦多,当即带她去火车站直奔苏州,把她安顿在一个偏僻的旅店后,他又急忙返回上海照常演出。当裘家人发现裘丽琳不知所踪时,都认定是周信芳捣的鬼。她的哥哥把周信芳绑到黄浦江边,并用枪逼迫他说出妹妹的下落。他没有屈服,而是反问裘丽琳的去处。由于没有证据,裘家人只好放了他,但暗地里依旧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周信芳仿佛没事一样,除了演戏就闭门不出。结果,裘家人找遍了整个上海滩,依旧一无所获。
为了迫使女儿早日回家,裘夫人刊登了与裘丽琳断绝关系的声明。看无人盯梢,周信芳马不停蹄赶往苏州。裘丽琳看到声明后,决定写信向家人坦诚一切,并希望得到成全。但遗憾的是,裘夫人看到信后恼羞成怒,命令儿子用尽一切力量把周信芳赶出上海。
为了自己和周信芳的安全,1928年秋,裘丽琳委派律师发布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声明,至此,她与家庭彻底决裂。
即便如此,他们的爱情依旧不能被世俗接受,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离开上海,到江浙一带跑码头唱戏。虽说是名角,但因为行业的包银制度,再加上母亲爱赌,周信芳负债累累。为此,裘丽琳和他约法三章,以后演出报酬必须她经手,然后,她又找到戏院老板,提出利润分红,不然就罢演。戏院老板虽说同意,但背后却纠结一些帮派打手**扰周信芳。怕他出事,裘丽琳就随身携带着私奔时周信芳给她防身的一把水枪每天陪同着上下戏。就这样,她成了他的私人保镖。
两年后,裘丽琳不仅帮周信芳还清了所有的欠款,还帮他组建了戏班。第三年,他信守承诺,和包办婚姻的妻子离了婚,并登报和她结婚。离开上海的五年间,他们有了三个孩子,虽然生活平静富足,但渴望家人的祝福依旧是她内心最深的渴望。
就在这时,上海一家戏院邀请周信芳登台,借这个机会,裘丽琳又写了一封长信回家。亲情毕竟无法泯灭,1933年,她终于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了上海的家,当穿上母亲为自己精心准备的白色婚纱,裘丽琳放声大哭。
在此后的45年中,他们夫唱妇随,享受幸福与快乐,得到尊敬和荣誉,但也遭受忧患和劫难。不管顺境逆境,他们都相互扶持,彼此慰藉,就如结婚时宣读的誓词一样:"不管贫穷或富有,不离不弃。"
1968年3月26日,裘丽琳遭受迫害在华山医院去世。7年后的又一个三月,同一家医院,周信芳也随她而去。
3、詹宏志的商业传奇故事
他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台湾文化的幕后推手,他成功策划了罗大佑的唱片和演唱会;互联网浪潮后,他成立了台湾最大的综合网络服务提供商PChome,也创办了台湾最大的女性购物平台Payeasy。今天,他已经成为了台湾的互联网教父,他就是詹宏志。
詹宏志的头衔很多,从作家、编辑、媒体人、电影人到互联网教父。对于詹宏志来说,跨界的经历可能并不是他最大的优势,正如他自己所言,他赶上了一个互联网浪潮,这波浪潮使得他有机会去体会一代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也使得他有机会去挖掘其中的机会,这个浪潮也推向他不断向前。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经历了台湾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的创业故事堪称传奇。
早上7点25分,比约定时间提早五分钟,詹宏志出现在酒店的大堂。三七分的头发,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白色的衬衫左侧口袋别着一支笔,背着跟随多年的双肩包,如果时光回转30年前,现在的詹宏志与那张他和杨德昌、侯孝贤等一批台湾新电影人站在一起的合影,形象几乎没有差别,只是发间多了几根白发,眉宇间的傲气在岁月中变成儒雅谦卑。
很多人将詹宏志看做是20世纪80年代台湾文化的幕后推手,成功策划罗大佑唱片以及演唱会,《悲情城市》、《牯岭街少年*事件》、《多桑》等台湾新电影的制片人,《台湾新浪潮电影宣言》的起草者,蝉联排行榜榜首的畅销书作家。
但是近十年,詹宏志的名字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教父联系在一起,其创办了两家互联网公司,其中PChome是台湾最大的综合网络服务提供商, PayEasy则是台湾最大的女性购物平台。当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浪潮在全球风起云涌,詹宏志完成了一个媒体人向商人的转型,一举成为台湾的互联网教父,既是时代造人,也源于个人的胆识和眼界。
过去的三十年,詹宏志经历了台湾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从媒体人、文化推手、营销大师到互联网教父,詹宏志的创业故事堪称传奇。
跨界媒体
詹宏志曾经是台湾最成功的媒体人,一出道就被誉为台湾报业的明日之星被派往美国工作,25岁成为主编,并有多部着作蝉联台湾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从媒体人转型成为互联网教父,颇有点误打误撞。
1995年,詹宏志离开远流出版社,失业在家,几位朋友找来希望他能出山做一本关于家用计算机的杂志。在詹宏志以及几位朋友的努力下,这本关于家用计算机应用的杂志《PChome》顺利出版,而善于把握新事物的詹宏志有了另一个想法:《PChome》花这么大的力气鼓励大家上网,杂志没有网站怎么行呢?于是,詹宏志找到IT部门,做了《PChome》杂志的官网。
对于在传统媒体工作十几年的詹宏志来说,做杂志并不是难事,但是对于第一次将杂志搬到网上的詹宏志来说,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把控互联网瞬息万变的节奏?
当时台湾互联网的更新很慢,有的甚至是半年才会有一次更新,我希望我们的杂志官网每天都会有更新,如果将杂志的内容搬到官网上,时效性就跟不上了,于是我们官网就做新闻,由两个记者负责,每天更新8条台湾互联网新闻。詹宏志告诉《天下网商》记者。
除此之外,詹宏志还密切关注世界各地的互联网动向,每日更新4条关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的互联网新闻的摘要和链接。当时的情况一度是,只要台湾有互联网公司成立,《PChome》的记者就会跑过去做采访发稿,《PChome》的官网成为台湾媒体人查看互联网最新动态的地方。
受到宽带限速的影响,《PChome》的官网将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了转变,由用户到网站浏览信息变为邮寄给用户。一开始,这种将流量挡在外面的方式甚至遭到了互联网分析师的嘲笑,但詹宏志认定,只要有人看,网站就一定会有人养。为了鼓励大家通过邮件订阅的方式查阅新闻,《PChome》官网每天进行三张唱片和三本书的抽奖,三个月后,《PChome》官网的订阅量超过了15万用户。
当詹宏志看到这组数据后,他意识到,互联网在改变这个世界,一个更惊人的媒体在出现。于是,他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以IT互联网新闻为主,成立一个ePaper电子报联盟。这个创新的新闻制作模式是:只要用户来这个平台注册了账号,自己制作了内容,《PChome》就帮助他们发送。
这个创新的新闻制作模式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人人都是记者,也造就了人人都是读者。这些报纸的种类五花八门,有每日精选三条冷笑话的《冷笑话精选》,也有专门收集台湾商场打折信息的《富家女败家报》。据统计,《PChome》当时的报纸种类达到了200多种,几乎每天都要发送4000万份报纸,对于人口只有两千多万的台湾来说,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但是,面对这个看似完美宏大的媒体计划,詹宏志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盈利?在2000年,《PChome》官网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但广告的收入仍不能覆盖巨大的人力成本。他需要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跨界电商
对于电子商务,詹宏志并不陌生,早在美国工作时,他就是eBay的早期用户。而当一个泰兴银行的朋友找到他,咨询网上银行怎么做时,詹宏志看到了商机。因为曾经在电商鼻祖eBay网购的经历,他深感网络支付的便捷性,回到台湾后,没有PayPal,台湾银行也没有个人支票,为了方便自己在eBay上网购,詹宏志甚至专程飞到西雅图买了一叠支票回来。
当时的台湾还没有电子商务,因此并没有在线支付的需求,尽管PayEasy已经能够提供网上支付工具,但詹宏志还是关掉了这一功能,转做信用卡红利的积分卡,让消费者到银行的网上商城来兑换商品。这个信用卡积分商城就是日后台湾最大女性购物平台PayEasy的鼻祖。
同时,为了弥补网络媒体的庞大开支,詹宏志和他的一群媒体同仁决定尝试电商。最开始,为了避免风险,PChome效仿亚马逊。我们是媒体出身,办公室都是编辑,大家都不懂电商。为了降低风险,我们做了转单的模式,我们不采购,仓库也不积压商品,全部用咨询流来处理。詹宏志说。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PChome下订单,这个订单进来将被分成两个信号,一个输送给PChome的供货系统,另一个进入PChome供货商的系统。供应商收到订单后的几个小时内必须出货,出货后,PChome特约的物流公司会去取货并派送到消费者手中。
台湾各式各样的第三方服务公司,也为PChome电商平台打通各个环节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消费者在网上订货、便利店取货的形式,目前在大陆才刚刚兴起,而在台湾,由于便利店的覆盖广、信息化程度高,尽管没有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工具,PChome也已经成功解决了买方和卖方支付的问题。
在效仿亚马逊直营模式的同时,詹宏志也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2004年,PChome开始做eBay的开放平台,为台湾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电商的聚集平台。2007年,詹宏志说服台湾eBay关掉台湾业务,一起合作露天集市。目前,PChome的露天集市已经是台湾最大的拍卖网站。
尽管在2001年,詹宏志投入巨大的新媒体计划《明日报》因为巨额亏损而宣布破产,但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其旗下的电商业务却慢慢演变成为台湾最大的网购平台。
我是一个困惑者
很多人,包括詹宏志的儿子现在也常常会问他:为什么近三十年台湾发生的事情,你都碰上了?
儿子口中的大事件,包括80年代罗大佑唱片和演唱会的策划、《台湾新浪潮电影宣言》、投资和参与杨德昌、侯孝贤的几部重要影片、台湾互联网浪潮
这个问题詹宏志自己也想了很久,后来他说:我觉得我内心没有什么计算。现在年轻的一代比我们那个时候聪明,他们会计算,会考量参加了会有什么好处。我们的时代没有能力想这个事情,我只是觉得这么好的导演朋友没有戏拍,觉得可惜,就去帮忙。
事实上,作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宣言》的起草人,詹宏志并没有参与当时的讨论,而是南下守在当时在重症监护室的父亲。当朋友将大家讨论的内容告诉他,并希望他能将这些内容撰写成文时,詹宏志就在病房外的椅子上,三个小时内完成了震惊海内外的新电影宣言。
尽管杨德昌、侯孝贤如今已大名鼎鼎,但在那个时代,能否找到投资人,决定了他们有没有电影可拍。学经济出身的詹宏志恰好能够负责营生,他的商业头脑往往能帮助这些初出茅庐的文艺青年找到经营的方向。
因此,比起个人意志,詹宏志认为是时代的潮流推着他往前,这其中也不乏个性的因素。台湾80年代的数个历史事件与他交织在一起,算不算一个困惑者对于自身困惑孜孜不倦地探索?
詹宏志有过几次不长不短的失业,每一次失业,都是他对于自己职场和人生困惑的一次反思。失业的另一个好处是,在失业期间,他尽情挖掘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咖啡馆、自学日语、学意大利菜、写书。
也正因为困惑,一直以来,不管工作多忙,詹宏志一直保持着高效的阅读速度,甚至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超过4个小时,也要保证阅读的时间。如今他正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将PChome带出台湾,适应大陆的电商环境?
2000年,詹宏志在北京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在台湾做杂志,如果前面编辑拖稿一天,美术编辑、制版厂、印刷厂、装订厂、物流公司都会帮着抢时间,最后按时送到消费者手中。但是在北京,如果编辑拖稿了,后面的各个环节就不可控了。詹宏志说。
相比台湾,大陆较为薄弱的基础建设,方兴未艾的社会协同度,都是台湾电商企业进入大陆电商圈需要克服的难题。但是当人口红利过去的后,台湾电商的精细化运作、深耕小而美等特色,或许会为他们提供机会。
附:詹宏志谈互联网
在年轻一代的身上,詹宏志常常感受到互联网时代对于年轻人的深刻影响,尽管从纸媒到互联网,詹宏志已经完成了媒体人的完美转型,但是关于纸媒是生是死的问题,他表示仍看好纸媒的未来。
互联网和纸媒走到现在面临一个尴尬的境遇,一边是传统的工具书没有演化到互联网时代,一边是互联网新的搜索工具没有完全成熟。这是一个空当,这是求知危险新一代。詹宏志说。
如果说透明化和扁平化是互联网的优势,碎片化和细琐化,则是互联网的破坏性,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知识面很广,但只是泛于表面。因此,传统媒体一点没有失去重要性,而是越来越重要,只是现在传统媒体需要到人多的地方恭迎读者,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互联网化,就需要传统媒体承载方式作出改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