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的总结

发布时间: 2025-07-13 11:35:00

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的总结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星华,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发生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捕时发生的事,因为***面对残暴的敌人,他从容不迫,沉着镇定。(答案可以不一)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文章中还多次运用了对比描写,如“作者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同“父亲平常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事业奔忙。

3、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对“我”的问题,父亲平时“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次却“含糊地回答我”,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从中你体会到***对待亲人慈爱和善,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4、“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XX,就向外走。

从“没有什么”、“不慌不忙”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5、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以看出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达了*对亲人深沉的爱。

6、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事业的信心。

父亲忍受了苦刑,当面对哭泣的亲人时,他为什么还能“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事业的信心。正因为***对**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对**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7、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他明白局势的严重,自己处境的危险。二是工作重要,*不会离开北京。这表现了父亲对**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灯光》

1、课文一共出现了三次“多好啊”,读一读上下文,分别找出这三个“多好啊”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三、《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国**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围绕“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句话说的,一句一句联系得非常紧密。

(2)第一句话总说人死的意义不同。第二句引用司马迁的话,进一步说明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第三句指出人死的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是否为人民利益而死。最后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联系课文,举例说说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联系本册课文,还有哪些人死得比泰山还重?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如*忠于**,视死如归,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如秦桧陷害忠良岳飞,他的死比鸿毛还轻。

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这段话共有6句话,主要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第一句是讲我们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的原因;第二句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是讲我们采纳批评的前提,就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第五句话举李鼎铭“精兵简政”的例子进一步说明我们愿意采纳任何人的意见。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我们可以知道: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4、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我们的**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

5、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四、《一夜的工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个方面来表现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我。

⑴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不是普通的浏览?请概括成几点写下来。

①一句一句地审阅②看完一句就画一个小圆圈③一边看一边思索

⑵填空。

①从文中找出与“浏览”意思相近的词语。

浏览——(审阅)

②读了这段文字,让我们想到了“一丝不苟”“鞠躬尽瘁”这个成语。

拓展阅读

1、精选A版年级上册:秋天的感悟

回忆着秋天那无限美丽的风光真让我赞叹不已,那硕果累累的果树,让我看着直流口水,那枫叶漫天飞舞,像一个个舞少女在翩翩起舞;那南飞的大雁让我想它快快回来。

秋天是农民伯伯收获的季节,那田野金黄金黄,一望无际,一阵阵风吹过,就像一层层金色的浪在涌向岸边。

回味着那果实的香甜,让我垂涎尺,那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通通的柿子,就像一个个红通通的小灯笼一样。水汪汪的葡萄,像一颗颗珍珠。金灿灿的鸭梨,像一只只大大的葫芦。

秋天的云彩是最神奇,云彩在黄昏的照辉显的更有色彩感,有的云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有的云像一个棒棒糖,想伸手去抓,可是抓不到,有的像一群绵羊簇拥在一起;有的像一颗颗珍珠散满在地上乱成一团,云彩真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啊!

秋天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月亮如盛满了黄金的圆盘。那闪闪发光的小星星,大概就是盘中撒落的点点碎金吧。月色溶溶,树影婆娑,凉风。难怪爸爸妈妈都说道,秋天是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季节。常言道:春华秋实。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啊.

秋天的美是成熟美,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袒露,冬天那么内向;秋天的美是充实的美,它不像春天那么妩媚,夏天那么炎热,冬天那么寒冷。秋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播种着成功的希望。秋天是最美丽的季节,它能带给人们无穷的美感,去,感受秋吧!

2、小学年级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一个园地。前篇为精读课,后一篇为略读课。四篇课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的导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园地中的“口交际”和“作”作准备。本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园地中的“口交际”和“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本组课,要反诵读,联系上下理解词句,体会课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1、识记本教材中的生字新词,达到人人会人会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喜欢的课或段落。

3、理解课内容,抓重点段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段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

预计需用12――13课时

1 燕子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背诵课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内容,研读课1自然段。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描写燕子的。(板书课:l燕子)

二、快乐自学,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把课读通顺。

2、默读课

(1)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激励导学,深入探究。

1、细读课,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5)背诵1自然段。

四、本节课内容。

五、轻松练测。

1、巩固生字词

2、试着背诵课

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2、3、4自然段。

一、引入

指读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激励导学,探究内容。

(一)探究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交流,相机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二)探究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探究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拓展延伸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

3、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

(以上两自主选择一完成)

四、轻松练测。

1、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我会看拼音写词。(见教材中)

4、默读段回答问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燕子》节)

(1)默读这一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这节起来写的什么?

(2)划出描写燕子飞行姿态、动作的词,想想燕子飞行有哪些特点?

(3)作者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写这节的?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然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3、小学年级下册教案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言。

3.理解课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是教学的难点。

2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内容,学1――3自然段。

课前交流:描写春天的好词

一、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

二、快乐自学,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把课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2.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3.读了课,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感知课内容)

、激励导学,研读课,体会感情

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思考:在这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读)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插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字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能想象出荷花有哪些姿态吗?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四、小本节课内容。

五、轻松练测:有感情地朗读课;识记生字词

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4、5自然段,

课前交流:好词

一、导入

1.认读本节课出现的新词

2.齐读课1、2、3自然段。

二、激励导学:研读课4、5自然段,体会感情。

1.师范读课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学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写得这么美?

(小: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全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齐读课

2.下课之后,把课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五、轻松练测。

1、看拼音写词(见教材中)

2、想一想,填一填。

( )的荷花 ( )的衣裳 ( )的清香

快乐地( ) 静静地( ) 悄悄地( )

一( )荷花 一( )蜻蜓 一( )清香 一( )花瓣 一( )微风

3、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一池荷花陶醉了。 改成把字句:

(2)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板书: 3、荷花

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点击查看更多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的总结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12009.html

热门阅读

  1. 小学邓稼先教学设计
  2. 烟草职工述职总结范文
  3. 精选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祝福语
  4.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
  5. 幼儿教师师德学习计划
  6. 护理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例
  7. 房产销售团队的激励口号
  8. 客户元旦祝福语
  9. 有关春天的句子
  10. 2016年光棍节短信祝福语大全
  11. 主管会计竞职演讲稿范文
  1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13. 春节喜庆手抄报素材
  14. 2018正能量的语录精选
  15. 房屋抵押还款协议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