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4:59

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优秀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1.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学会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2.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 讨论------评讲

教学构思:以作者情感为线索结构全文

教学重点:散文的形与神

教学难点 :散文的景与情

教学媒体:计算机或幻灯机和录音机

教学时数:一课时(40分钟)

教学步骤及内容:

师:历代名家对秋都特别的钟爱,描写秋的佳作数不胜数,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生: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对。这是王维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那,还有别的吗?

生:(沉默)

师:那我们看看名家对秋的评价是如何的?

(从计机中调出已准备的材料。如下:)

佳句: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棗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棗白居易《琵琶行》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棗杜甫《登高》

名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王维《山居秋暝》

欧阳修《秋声暝》

师:这些佳作中既有颂秋又有悲秋,既有描写萧瑟凄凉,又有刻画絢丽多彩。那

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请翻开课本P250。

师:上课之前,老师已经把自读题给出,让同学们作了充分准备。下面,以自读

题为依据,欣赏分析课文。

(弹出自读题,如下:)

完成课后练习2,并根据练习思考下列题目:

1.你认为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秋?请用一字概括。

2.在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作者分别用了哪些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征以及感觉。

3.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请同学们根据想象力分别把景色画出来。然后,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秋景来表现秋味的?

4.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只选取上述秋景描绘呢?试从主客观分析。

5.课文的最后,作者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意图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纵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颂秋还是悲秋?为什么?

7.作者运用了散文的抒情手法,请问形与神在文中各指什么,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

检查预习,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第一部分

师:翻开课后练习2,请一位同学结合练习2来完成第一部分总起。

生:①处写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感受和向往;②处写南国之秋不能让人满足。北国之

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作者想饱尝一尝;而南国之秋的特点是

慢、润、淡,作者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作者运

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的秋的依恋。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从这,同学们能回答练习1吗?

生(齐答):味,即清、静、悲凉。

师(点头表示满意)(弹出板书,如下)

①北国之秋 感受:清、静、悲凉

总起 向往:想饱尝一尝

②南国之秋 感受:慢、润、淡

向往: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第二部分

师:写到秋味,作者是如何描绘表达的?要是同学们写秋,会如何描绘呢?现在,分

析课文的第二部分。下面请五位同学尽情发挥画艺

(五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图)

师:五幅故都的秋景图是什么?

生:清晨作者在院子所见的景象;槐树的落蕊及其有关情况;秋蝉的残声;秋雨及雨

后话秋凉的场面;枣树在秋天里的奇景。

师:说对了。

五位同学都画好了。请每位同学结合练习3来介绍秋景图。

生甲:这是清晨作者在院子所见的景象图,有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和秋草。这些景物都给人清凉疏朗的感觉,尤其是蓝色的牵牛花更增添了萧瑟的秋意,营造出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氛围。

师(投以赞赏的目光)

生乙:这是槐树的落蕊图。作者借助槐蕊写出秋的寂静。无声无息的槐蕊夜里悄然而落,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给人静寂的感觉;扫地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突出了秋的清,给人清静悠闲的感觉;作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

生丙:这是秋蝉的残声图,作者从广阔的角度写出悲切的蝉叫声,每刻都引发人的思绪,叩击人的心扉。萧瑟的气氛笼罩着故都,让人顿生悲凉之感。

生丁:这是秋雨及后话秋凉的场面图,作者精心细描了一幅秋雨图,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落,忽来一阵冷风。而且着重表现秋雨过后,都市闲人的着装举止、言谈神情,听到悠长悠长、平平仄仄京调,一缕乡愁,一缕寂寞的悲凉,油然而生。

生戊:这是枣树在秋天里的奇景图。虽然只是平常的枣子,作者却给以了另一种含意,把枣子的生长过程看作是秋由始至终的过程,赞枣子的同时也是赞秋。

师:这五位同学都画得很好,基本上把作者描绘的景象都表达出来。作者分别从色、

形、声、味、实来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清、静、悲凉,而这又是散文的

特点的体现。

生(齐答):形散而神不散。

师:那么,同学们能回答练习7吗?

生(参差不齐回答):形是五幅故都的秋景图,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

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两者的结合点是

师:同学们把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握散文的情与景的呢?哪个同

学能结合练习4说一下?

生:作者通过清、静、悲凉这共同点来处理,景是故都固有的自然景象,情

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跟他的处境有关。这样,就决定了作者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

什么样的情。

师:很好。同学们可结合预习提示来体会。

在这部分的最后,作者再次通过文学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话是棗

生(齐答):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

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师:(点头)(弹出板书,如下)

记叙 ①秋院: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和秋草

清 ②秋槐蕊

静 ③秋蝉

议论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深化) 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第三部分

师: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乎醉倒了我们,然而却先醉倒

作者自己。他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哪个同学能回答练习5?

生:作者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运用对比来形象地比喻两者之味的

不同,说明了南国的秋的味比不上北国的秋。

师:回答得很好。既然运用了比喻,哪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

生:本体是南国的秋和北国的秋;喻体是黄酒与百干、稀饭与馍馍、鲈鱼与大蟹、黄

犬与骆驼,相似点是味。

师:回答得很正确,作者的意图正是如此。最后,直抒对故都的秋无比眷恋之情,再

次与前文呼应。

第四部分

师(弹出全文结构图,如下)

1、总起 ①北国之秋 感受:清、静、悲凉

向往:想饱尝一尝

②南国之秋 感受:慢、润、淡

向往: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2、分写 记叙 ①秋院: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和秋草

清 ②秋槐蕊

静 ③秋蝉

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

(深化) 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3、总括 ①南国的秋的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对比呼应)

②直抒对故都的秋无比眷恋之情(呼应)

师:全文学习完了,同学们定能回答练习6?

生(齐答):颂秋。

师:嗯!虽然全文的基调是忧伤、悲凉的,但是作者通过对这些普通的花草和普通景

象的信手勾勒,传达出作者心目中最美好的秋味,正如一曲悲凉的颂歌。如此写

秋,看似平淡,实则秋味更足,意境更深。学习了这文,同学们要把这种技巧活

用到做文章中。

师: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我们就结合音乐《秋思》一起来齐声朗读这一曲悲凉

生(齐声朗读)

课堂教学结束

拓展阅读

1、小年级语文上册《哪座房子最漂亮》的

1、会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两个偏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现在农村的住房很漂亮,小校格外漂亮。

1、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现在农村的住房很漂亮,小校格外漂亮。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小生喜悦的心情。

具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创情境,导入新课

你们去过农村吗?那里什么样?请到过农村的生说说。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农村去看看,请大家注意看看哪座房子最漂亮?齐读课题,师纠正亮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多读几遍。

3、同桌同互读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4、去掉拼音,鼓励生当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

5、指名读课文。

三、利用贴图,理解课文内容。

1、利用贴图,再现情境。

(1)通过生初读课文,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地了解,你们能说说到农村看到了什么吗?

(2)师引导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生边说师边在黑板上贴图:山、房子、农田、树木、果树、小河、小鸭子、校和升起的国旗。

(3)书中是怎么讲的,读读。

(4)提问:青和白是说房子的什么?(颜色)

大和宽有什么好处?(宽敞明亮)

房子的周围什么样?

(5)指名读读第二句。弄清前、后指的是哪儿?可以让生到图前指指。

(6)很早以前你们去过农村吗?什么样?可以请生讲讲。

(7)看过去农村的录相或图片。组织生讨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议论后再回答。

(8)你们喜欢现在的农村吗?用喜爱的语气读读第二句。

2、适用比较想象,习第三、四句。

(1)自己出声读读这两句。注意第三句是什么标点?想想应该怎样读?

(2)指名读。

(3)师指导生读出问句的语气。

(4)师提问:哪座房子最漂亮?生回答:要数我们的小校堂。指导生读出自豪的语气。

(5)为什么我们的小堂最漂亮?组织生讨论。

3、读全文。采取自己读、对读、等多种形式,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读好全文。

四、习生字新词:

习生字的音。

1、自己读读本课的7个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同互读。

3、指名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4、做送信游戏,巩固字音。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笔顺跟随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顺把每个字描遍。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独立把每个生字写遍。

3、同桌同对书写情况相互评议,提高书写水平。

4、展示生书写全班评议,师对于班内出现的普通问题的字,再进行具体指导。

第二课时

、听写生字。

二、背诵课文。

1、生练习朗诵课文。

2、指导生背诵。(看图背诵课文,师引背)

3、举办背诵课文擂台赛。

4、唱唱课文。(鼓励生把课文编成,先在小组内唱,再到全班唱)

三、识记字形。

1、自己自生字的字形和通过组词了解字义。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比比谁记得方法最好!会儿讲给同们听。

3、请记忆字形好的生说说。

四、词语积累。

1、练习说叠词。(先读课后叠词,在发散)

2、练习词语搭配,做找朋友的游戏。

如:宽宽的 胖胖的 亮亮地 大大的 闪闪的 红红的

马路 星星 眼睛 苹果 小手 太阳

五、扩展活动。

谈话:上节课我们夸农村小朋友的美丽校园,今天我们起来夸夸我们的校园吧!

(1)四人小组练习。

(2)举办夸校园擂台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生推荐四位同做评委。

六、作业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字3遍。

2、背诵课文。自己背、同桌对背、指名背。

3、填空再读读。

( )( )的瓦

( )( )的墙

( )( )的窗

(1)先口头说说。

(2)然后再填空

(3)全班订正

七、板书

na zuo fang ** liang qing

men chuang xiang wu yao men

门 窗 香 屋 要 们

2、小语文《夜的工作》

1.习字词,读通课文,统分段。

2.习理解第段。

1.揭题定向。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讲清本节任务。

2.课内自

(1)自生字词。

自由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全班抽查——课内5分钟抄写,完成作业本第l题——完成下列作业——出示灯片检查修改。

看拼音写字 shen yue( ) gong dian( )

chen she( ) jian pu( ) lao ku( )

根据意思写词:

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 )

向顾问、专家或特机构征求意见。 ( )

大略地看。 ( )

课内完成课后第4题,做作业本上第2题。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搞清三对近义词的不同,在书上划出“简朴”、“浏览”、“审阅”、“咨询”的句子读读、体会。

(1)读通全文,了解大意,质疑问难。

3.统分段。

(1)课文主要写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以事情发展为序,考虑人物、地点的变化,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大意。

各自分——全班交流分段结果及理由——统分段。

自由读,说大意, 了解第段在全文的作用,生尝试做作业本第5题,比较引号和书名号的不同用法。

5.练习巩固。

(1)修改和完成作业本第1、2、5(1)题。

(2)多音字组词。

数shu( )shu( ) 分fen( ) fen( )

转zhuan( )zhuan( ) 似shi( ) si( )

(3)朗读课文。

3、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

、导入: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们把书翻到53页,师范读课文,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

1、习第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生自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习向导,指名向导。习向导:

1、读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

课文。

①、喜欢段就习哪段,可以自己也可以小组讨论习。

②、生汇报习结果。

3、我们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个词语说句话。

5、指1、2名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样的做法呢?

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事。下节课评评,讲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4、课文《大家快乐》

1、识字:认识15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

2、写字:习写7个汉字。

3、继续培养生自主、合作的习能力。

4、通过习课文,让生感受个人是快乐的,在集体中更快乐,从而培养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重难点:

能认识15个汉字、正确书写7个汉字。

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快乐的含义。

生字卡片

、谈话导入。

们,什么是快乐?你们生活的快乐吗?在什么时候你感到快乐呢?

生自由回答)

你在游戏时般是几个人玩啊,你能说说个人玩和大家起玩的感受有什么不样吗?(点评:以生的生活实际入题创轻松的习氛围)

今天我们篇新课文《大家快乐》,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

1、生听课文录音。要求:生做指读姿势,认真听准字音,心里读。(点评:培养生认真听的好习惯。)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会。(点评:渗透生的自意识。)

3、同桌合用本书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书中的错误。(点评:体现合作意识)

4、自读课文,想想自己的收获,与同桌交流。

5、指名分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评价。(点评:体现生自主习的意识,树立生正确的评价观。)

三、习课文,随文识字。

自由读课文,想想自己最喜欢几个人玩,重点读读这节。

分小节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根据生的需要出示相应的小节内容,例如:

课件出示第小节:个人玩,挺快乐,静悄悄的,独自个,正好折纸船、纸马,还可以踢毽子、听广播……

指名生朗读这小节。

文中有些词语朋友,如果认识它就请你大声读出来。师逐个点红下列各词:静悄悄

独自

折纸船

踢毽子

听广播

请喜欢这节的同谈谈为什么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点评:读的方式很多:表演读、找伙伴读等,把选择习方式的权利交给生,体现生自主习的意识。)

3、2——4小节方法同上

第二小节词语:象棋乒乓

第三小节词语:三人成众掰手腕

第四小节词语:丢手绢赛拔河

小组合作读课文:每人选小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小组共同汇报读。

识字游戏,反馈识字效果。(在黑板上贴上图片,图片后是生字卡片和问题,读对字,回答出问题,奖励个水果图片。)

(点评:在游戏中识字,在识字中积累词语并会应用。)

四、指导写字。

1、生自己书空每个字,选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生可能出现的难字有:

(1)些

“些”是上下结构,上面是“此”,下面是“二”,上半部分是左右结构,左边最后笔是提,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众由三个人组成,上面的人大些,左下的人捺变点。

(3)跳应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

3、生练习写字,展示生的书写作品。

五、课外延伸:

想想你有什么新玩法,续写文章,配上画面。

板书

点击查看更多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c.cn/articles/971.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