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布衣元帅》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2 13:32:17

六年级语文《布衣元帅》教学设计

1、讲读三个小故事,理解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思想品质。

2、能复述故事内容。

3、能领悟课文中心思想。

讲读三个小故事,能复述故事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心。

一、基本训练。

(一)、出示生字新词,齐读。

(二)、说说课文记叙了徐向前元帅哪几个故事?用1句话慨括。

二、讲授新课。

(一)讲读“一块地毯”。

1、读通顺故事。

2、默读,找出有点难以理解的句子。

“这……”秘书很不情愿。

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下来。

交流。

追问: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

是徐帅的什么感动了他?

3、朗读训练。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指名读,分角色读。

4、练习复述,自由准备,指名复述。

(二)讲读“看门老人”

1、默读。划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

想法变化说明了什么?

自学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研读句子。

出示: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读后理解:

“这样”指怎么样?

“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制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元帅神态的词。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想到……竟然……“说一句话。

3、课文写徐帅,为什么要化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侧面反映朴实无华)

(三)、讲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自由朗读课文。

2、质疑。参考:“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惊叹号?

怎样理解“审问”?

3、朗读训练

自由朗读、 分角色朗读

三、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4题

板书

朴实无华

严格要求子女

资料提供者:ycy

拓展阅读

1、部编版上册开国大典

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25个词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的脉络,体会课场面描写的方法。

3、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生热爱*、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

1、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

3、解释题意。

“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

4、这开国大典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们自由朗读课,读通顺。

二、初读课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习工具书理解。

2、师检查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政委(zhèng)宾客(bīn)擎着(qíng)诞生(dàn)

电钮(niǔ) 瞻仰(zhān) 聂(nie)荣臻(zhēn)

(2)指导易混淆的字。

“爆”与“暴”不同,与“火”密切关联。

“帜”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巾”,与有关,右面是“只”表示读音。

“距”是左右结构,左面是“足”,右面是“巨”,不是“臣”,要注意比较。

(3)检查字或词的理解情况。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3、自由朗读课,注意读通顺。

三、再读课,整体感知。

1、检查生朗读课,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记叙顺序,讨论分段,对重点部分进行分层理解。

第一段(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段(5-10自然段):

本段按内容分为三层:

①(5一7节)

②(8-9节)升国旗的过程。

③(10节)

第三段(1l-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

本段按阅兵顺序分为三层:

①阅兵式开始的情况。

②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

③群众看到阅兵后的激动。

第四段(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的情况。

第五段(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3、归纳主要内容。

描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

四、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

2、一上册《平平搭积木》

1、能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平”字。

2、能在师指导下正确、流利的朗读课。能读好问句。

3、通过习课内容,体会平平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初步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重点:生字和朗读。

难点:生字识记的方法。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认识“平、搭”

1、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你们会搭什么?指名说。

2、出示课件,有位小朋友正在搭积木,你们瞧!齐读“搭积木”。

3、谁有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这个“搭”?指名读。

4、这位小朋友就叫平平,出示“平平”。大家叫叫他,跟他打声招呼。

5、这就是今天我们习的课,齐读课题:平平搭积木。

二、游戏识字。

1、请小朋友打开书本找到108页,自己读读课请出今天我要认识的生字宝宝。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招待他,再跟他打打招呼。(**指导读正确)

2、生字宝宝在大家的`热情邀请下来到了我们面前,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开小火车读。

3、咦!拼音助手都回家了,你还能认出我们的生字宝宝吗?谁认出来就能得到老师搭的房子。指名读

4、我们的生字宝宝也要回家了,快快拿出作业纸,一边叫着他的名字,一边把她送回家。

5、反馈,生一边指着生字,一边叫他的名字。如果对了就说宝宝回家了,如果错了就说++宝宝没回家。

6、我们的生字宝宝都回家了,宝宝的妈妈请我向你们说声谢谢。“谢谢小朋友!”引导小朋友有礼貌的回应。

7、我们的宝宝在回家的途中还交了好多朋友,你们认识吗?自己读读。指名读。齐读。

三、习课第二、三段:

1、小朋友把房子送给了生字宝宝,平平也搭了四间房子呢,你们瞧!(课件出示四间房子)

2、快来问问平平为什么要搭四间房子?出示:“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重点指导读正确。

(3)指名读。(指导生当不同的角色来读)你是奶奶,你来问一问。

3、听,平平是怎么回答的,课件出示平平的声音:一间给……

(1)出示第三段,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读正确。

(2)分句指导,把你读得最好的那一句读给大家听。(爷爷很爱看书。奶奶可喜欢平平了。爸爸妈妈多恩爱啊!)板帖头饰。

4、连起来读,老师来当奶奶,你们就是平平了。(同桌读)

四、习第四、五段:

1、指着板贴说啊,平平的房子分完了,一家人都有了房子,该休息一下了吧?。

2、生:还有一间呢?

3、“还有一间啊”,师画一个大问号?谁来问一问呀?出示:“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指导朗读。(你很想知道;你非常想知道;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4、小朋友,你也有一间小房子,你想给谁住呢?(生自由发挥)

5、平平是给谁住呢?请小朋友们找开书本第108页,把第十三课认认真真地读一读,你会找到答案的。

6、把你找到答案告诉大家,相机出示:“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点出“没有房子”

7、指导朗读。谁会读这句话?

指名读(“啊”要读得轻而短。你真有爱心。你是个好孩子。你很关心别人。你能为别人着想,真了不起。)

8、平平,搭呀搭呀,搭了很多很多的房子。出示: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指导朗读。(啊,平平搭了那么多房子。平平真热心。)这下子哪些人有房子住了?(爷爷、妈妈、姐姐、奶奶……)

五、书写:

1、你喜欢平平吗?喜欢就亲亲热热地叫他一声吧!。

2、小朋友们这么喜欢平平,我们就来写一写他的名字吧!

3、范写。

4、生书写。

3、人版八下册第三单:我第一次迷上了科

你随便问一个小朋友,你长大后想干什么他们一定会不假思索地说“科家”是的,我小的时候也有一个当科家的梦想,因为我认为科家是最伟大的。

我不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科是在什么时候了,但我记得我第一次迷上它的原因。小时候一次过生日父母送我一套叫《未来博士》我书。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科家的故事》了,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天天捧着它看。我总是看那些科家小的时候的故事,比如“科白尼在葡萄树下和他校长一起数星星”……很崇拜他们,也很羡慕他们,因此,我立志,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科家,所以,我要像他们一样从小做实验。可毕竟我家的化品太少,我也不懂什么化物品,只是觉得把那些红的蓝的绿的*加在一起就能发明出东西了。所以我趁父母不在找了一个小铁罐把醋,酱油,芥末,洗手液,辣椒水之类的东西加了进去,再冒险开了煤气灶,把东西放在上面烤一烤,但过了一会儿,除了那咖啡色的液体冒上来几个大泡泡,我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特殊的变化。心急如焚的我立马抄起抹就端锅。放哪好呢?我把目标瞄向了冰箱,对,放在那里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说干就干我把那玩意盖上盖子,放进了速冻室。过了几个小时,父母回来了。我急于向他们展示我的“杰作”就打开冰箱看看,不开不要紧,一打开我就哭起来。原来那个“杰作”已经粉身碎骨了。那小铁罐裂了,里面的东西洒了一冰箱……

父母倒是没说什么反而鼓励我想想这是为什么,但我自己还迷糊这是为什么。现在明白了。原来,铁罐里的东西是滚烫的,一放到冰箱里那铁罐就会爆裂。

晕,想想那时我就想笑。从此我开始爱看有关科的书,电视。我开始订《少》,看《走进科》。是这件事促使着我爱上科

4、二《假如》

1、有感情的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理解诗歌内容。

3、在读书、感悟中激发生关爱他人的愿望。

多媒体课件

一、回顾内容,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习了《假如》这首诗歌,诗中的小朋友梦想用一支神笔实现心中的愿望,还记得他想实现哪些愿望吗?(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小树 画太阳、云朵

我要给 小鸟 画谷粒

西西 画一双好腿

小结:诗中的小朋友的愿望是多么纯真和美好啊!那么她为什么要为小树、小鸟、西西做这些事情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歌,体会一下诗中小朋友的美好心灵。

意图】借助师的疑激起生的记忆,让生再现诗歌主要内容,为生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灵奠定基础。

二、感悟言,体会情感

1请大家看大屏幕,边看边想,诗歌的哪几个小节能体现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播放带有诗歌1、2小节内容的画面:沐浴着阳光的小树郁郁葱葱,树上的小鸟食宿无忧、愉快生活的'情景)

2、生看后回答,然后指名读1、2小节,想:诗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为小鸟画谷粒呢?

3、自读1、2小节,思考上面问题,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4、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1)“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

随着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里, 再也不怕寒冷的袭击。

(播放寒风下摇摆的小树,小树瑟缩的样子和没有雨水的滋润,小树干枯的样子的情景;一个小朋友挥笔画一个太阳,几朵云之后,小树郁郁葱葱,成长的画面。)

(2)如果你是小树,沐浴了阳光雨露,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

小结:是这位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画了太阳云朵,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和力量,让小树快活的成长,现在就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3)指名读——评读——练读——再读——齐读

小结过渡:诗中的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为小树画太阳、云朵,渴望让小树快乐成长,那么他又为什么为小鸟画谷粒呢?

(4)指名回答。

师引导:当你饿了的时候,妈妈会怎样做?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请同们想象一下,饥饿中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生自由说,师引导)

(5)引读:有了“我”画的谷粒,现在的小鸟妈妈再也不用——(生接读)出示:鸟妈妈再也不用 到遥远的地方去觅食,让小鸟饿得喳喳地哭泣。

师用言渲染指导朗读:鸟妈妈不再用辛苦奔波,小鸟宝宝不再苦苦等待,饿得哭泣,小鸟的心情会怎么样?那就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再播放小鸟食无忧的情景)读第一小节。

引读一二小节:诗中的小朋友为动物、为植物送去了关爱。假如——(生接读)我要给—— 画一个—— 还有—— 让小树在——

假如—— 我要给——

小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要做什么呢?

(6)生接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同时出示西西坐在轮椅上的情景)

对于一个失去双腿的孩子来说他只能怎样?(生自由谈)望着窗外的景色不能亲近它们,这是多么不幸啊!他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指导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a、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对西西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出示图片:(有了双腿的西西快乐奔跑的情景)

b、看“我为西西画上了双腿,他再也不会——(生接读)

c、他会叹息什么?这时的西西心情是怎样的?(开心、快乐)那么怎样读好这段话?读一读吧

d、西西多么开心,就连我们也一样开心,读出西西的开心。读“他再也……”

意图】以读为主,让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新课标对的要求。因此在中,要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受着清新活泼的字,通过图片、影象,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三、背诵积累,提升情感

1、诗中的“我”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吧!

2、生自由背

3、指名背诵

意图】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既达到了言积累的目的,又体现了生在课堂中的自主习。

四、拓展延伸,表达情感

诗中的小朋友只有这三个愿望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省略号的用意)

对!在我们的身边许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与事物,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出示课件:图片(流浪的小狗,无家可归的孩子,看不到光明的孩子,深受地震灾害的人们)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语文《布衣元帅》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c.cn/articles/5986.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