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深秋抒情散文
似乎最喜欢的日子就是深秋了,白花花的日光像凝固的脂质,一寸寸的,灵魂被下午的阳光浇透,就一层层地懒在骨子里。
白天见法桐叶在那长椅上落了,金黄金黄,有苍凉之美,年华在十月份借着西伯利亚平原上的冷风,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陈旧的日子,秋天啊,什么都旧了,往事牛皮纸般的颜色上都攒积着尘灰了。晚上则看着乱云搅拌忽闪忽闪如星的灯火,黄昏的火焰燃烧天幕,月牙儿落在柳树梢头,这个季节,想起那未来的及抓紧的美好,比什么时候都适合怀念。一些故事在脑海中浮现,如一块素白的棉布沾染上的泪水痕迹,拧出一道道鲜明的褶痕里,有每一个人的魂。
明丽的清晨,阳光从叶隙穿出,照在挂着露珠的草叶上,隔着玻璃,一排排香樟梧桐,整齐的生长,如同守着一个誓言般,庄严肃穆。而远方的城市放在雾里朦胧下去,灵魂顿时游走在窗外,借着风,漫过上一段时间,那时,田陇上的麦子尚未收割干净,风吹来,金黄色的麦粒燃烧着炽热。也有一些麦秸在火焰燃烧,透出难以言明的安静与纯净。那跳脱的火焰让我顿悟生死寂美,杂念在梦里褪去骨骸,心也在麦垛清香的怀抱里,灌满阳光。
而秋天最适合让灵魂休憩,闲时路过的,都是踮着脚尖的秋风。响起的,都是清脆的声音,都是好听的,美好的。而这些美好的,也都是伤人的,你有多少喜欢,你错过时就有多难过,而在这一段消逝的时间,就要珍惜其间所散发的美,像有一些东西磨旧了,不会令人觉得生涩,反而会圆融,会美,会透出空灵的气质。像在陈旧的桌案上听茶的香气,”呼”的一声叹息,是在说难言的山河岁月么?在这深秋里,到处遍布一种沧桑气息,这气息在草叶间,山棱上,它从门口坐着的老人,皮肤的褶皱里透出来,慈祥而智慧,让人感叹从前的河山走的太快,往后的岁月就应该清淡了。
曾经啊!不为悠转难言的山河岁月,也是从容品尝风霜的归人。所以,人最怕有些曾经被错过,有时候,错过的时光不会回头的是来世,即使回头也不会是在今生了。
忽然想起,在走向成熟的路上我们不停地丢弃一些东西,一个月的我回头看我,宛如是面对着另一个人,无故悲伤,然后流泪。流出的泪珠是一轮明月,照见往事,照见悲伤,照见心灵的深处,时而微风,时而细雨。那些曾听过的歌谣里都是一个故事,或浓烈,或清淡,被眼泪的痕印染的泛黄,其间穿插的情感密密如织。谁都在这样的时光里,年复一年喝着那杯毒药,逐渐迷失了自己,那朵叫梦的花还在枕畔,仅仅有那么一息微弱香气指引,还有方向。原来青春难明,泪还是泪,月仍是月,悲伤还是悲伤!
而在秋天,抛开那些杂陈往事,便也余些闲情,会想起曾在春天里看的山色浓妆,夏天时的浩瀚星辰,在深秋时拾叶作签,在冬季喝茶听雪。每一段日子都由心的感念,每一滴雨水都在汇集,素雅宁静的时间,鸟鸣叽叽喳喳,只一入耳,就入了心头。
在秋天,看待任何物事都要有灵性,一寸水光便是一片海,一城光阴便化作一片云。想起幼时在深秋草地中乘凉,远方的人间灯火与星空相辉映,这草地生息一寸寸爬上鼻翼,悄然生长,在幽蓝色的天空,银白的银河如海砂一般闪亮,北极星在天空,也在目光里,如水一般凉,清澈,只觉得美得不能自已。星月如人,在深秋里不会吝惜每一片光华,在森林,山岗,湖底,瞳孔里的倒影,乃至梦境,他们永远在那,等你回头看他,永远不怕你来迟了脚步。秋天的星海下有风,有未泯的童心,有呢喃的故事,有亘远的传说,有朴素的老人。有时偶然想起幼年时会怅然,我丢失的天真年月,而今再想起就像手握一张底片,却已洗不出当初的样子,而那些属于成长的,终究会留下遗憾。
而秋日里所有的物事里,最喜欢的还是草木,一株草木的纹路里,流淌的蓝色血液中,栖息着安宁,有足月婴孩身上的乳臭味,它们是自然的贵族。自己也有收集草木的习惯,有几颗喜欢的莲子,只是夏初在莲池边随手取来的,后来指纹打磨久了,表皮光滑苍黄,有禅味,竞不舍得放开,就放在桌案,作一种美的装饰了。还有三月时在山岩边随手采来的一把茶叶,用爷爷曾教过的手法,一遍遍揉捻,晒制。经手的东西总是有美感,用心的物事,久而久之就有了灵魂,生起的檀香味,正心。
曾在寺庙里,问一个比丘,他在寺庙里守了一辈子,从几十年前开始,从未离开。
我问他:”老师傅,都说众生的善恶都是执念,那怎么离开执念呢?”
“蛇有毒,毒不死自己,人有执念,未必是坏事!”比丘说。
“这么多人信佛,佛会消去执念吗?”
“不知道,我不是佛!”比丘说!
谈了一下午,后来离开了一段时间后,才明白过来,如我所想,世有修行!
这日子,每个人在冰天雪地里行走,每个人眼睛迷离,中间隔着残缺的玻璃,从这边仍可看见光景,春夏秋冬。但终究,你还看不到别人的阳光,本应该照在你的心里,还是仅仅在皮肤上呢,所以,就这么失去美好。而别人也无法窥见你的灵魂,是不是冰封的河流,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暗流汹涌呢?
秋季的天空,有云,有雨水,有晚霞,有星月,有白色日光,恰如其时的美。秋日生寒,此时田野的兔子、蛇都在隐遁了,再一次的梦醒,就只等待一场一场雪落去,繁花开过,世界再暖了。
拓展阅读
1、端午的日子抒情散文
端午的日子,在浓浓的棕香飘逝,在青青的粽叶上划过,在千针万线中溜去,在扑鼻的艾叶里散落。
直到送走放蜂的人儿,看见遍野的雪白槐花,闻见馨香的油菜花,才知道,端午要来了。
走进端午,满街的荷包挂满街市,造型别致,栩栩如生。
走进端午,各色的粽子布满店面,琳琅满目,*袅袅。
走进端午,露珠在脆嫩的艾叶上流淌,草的气息扑面而来。
也许,两千多年前,那个因为国家灭忙,不忍苟活于乱世的伟大诗人,何曾能想到,满怀家国仇恨,无奈的悲壮举动,千年来令无数的人们缅怀祭奠。奔腾不息的汨罗江日夜向东,流过岁月的沧桑,流过历史的长河,却难以流逝人们对端午的向往。
端午的日子,是乡下五谷灌浆发育的日子,田野里,麦浪此起彼伏,穗头迸发,似射一向苍穹的万箭,射一向成熟和丰收。钻地的玉米,高粱拔地而生,静下心来,屏住呼吸,你仿佛能听见拔节的脆响。树木郁郁葱葱发疯似地疯长,无名的小草山花竞相生长怒放。
农人的端午,简单而充实,手修的荷包虽比不上出一售的万般精美,简单的造型,朴素的色彩,挂在孩子的前胸后背。五彩的花绳系满手腕脖颈,香草的*,雄*气味,让乡下的端午充满淡淡的气氛和无尽的思念。
许多年前,自己不也是在祖母的精心打扮下,悬挂端午的物件儿,满村子乱跑,生怕别人不知端午的到来。与其说盼望吃粽子,倒不如说是盼望蜂蜜的香甜。
时光飞逝,转眼,端午的日子已经成为如今孩子的节日,他们只知道戴着荷包仅仅是好看,吃着粽子,只不过是品味生活的幸福。可哪里知道,屈原何许人也,汨罗江何方江河?
今天,过去的是端午,留住的却是对端午的感怀。
2、独自生活的日子作文1000字抒情散文初三作文
现在的我自己一个人生活。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一个人做饭,一个人玩,一个人哭,一个人笑。。。。。。
独居的生活总不那么美好,我偶尔会怀念曾经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生活,以前,对于我来说,他们就是我的避风港,无论发生什么,不要想,只要要躲到他们后面就好了。我就像是一个不会自己走路的孩子,不敢自己呆在家里,不敢一个人睡觉,不敢半夜自己上厕所,哪怕只是几步路,我也会大叫:“妈妈。妈妈。”过于依赖的我天真的以为,就这样可以一辈子。
人总要现实一点,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其实如果我哭着对妈妈说我不行,我没有办法自己生活,妈妈就算辞了工作也一定会回来照顾我的。可我不想再那么任性下去了,我肯定的对他们说,我可以生活的很好。
我经常会去买菜,回家自己炒,我总是大大咧咧的,从不问菜的价格,也绝不会看找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第一个月前很快就花完了。后来我觉得不行,就学习大人那样问问菜价,然后挑一挑新鲜的,进步了很多那~~不过现在的米饭还是闷不熟,总要闷两次,嘿嘿,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放假的时候我会做做家务,收拾房间啦,洗衣服啦。。。。就是干一些以前妈妈会干的事情,我还经常跟妈妈开玩笑说我都成家庭妇女了。以前睡觉就是最大的问题了,我怕黑,怕有鬼。后来每次躺在床上,我就死死的闭上眼睛,然后什么也不让自己想,就告诉自己睡觉、睡觉,很快就睡着了。
曾记有人问我,想不想爸爸妈妈,我笑着说不想,后来他说:“那生病的时候呢,有困难的时候呢,那个时候也不想么。”我没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记得有一次我半夜头很烫,人很难受,浑身没力气,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要是以前我一定会喊妈妈的。这次我害怕极了,不知道怎么办,只会哭啊哭啊,甚至幼稚的以为自己会不会死掉。后来难受得不行,我学着妈妈以前的样子,去拿了药吃,然后把毛巾方在头上。。。。
之后我也没把这事告诉妈妈,告诉他,他只会多一份担忧和自责,反正我已经自己解决了。
同班的同学总是感叹的对我说:“你不害怕啊,真厉害”我摇摇头骄傲的对他们说:“我才不怕呢,我是个坚强的孩子”其实心里好难过:不是不害怕,是不能害怕。就算怕能怎么样呢?像以前一样哭着叫妈妈么?我已经长大了,上初三了,是个大孩子了。我不光要开始独立的照顾自己,还要开始照顾爸爸妈妈,不让他们难过,不让他们为我担心。/>
我在努力,努力做着我答应他们的事情,这段日子。其实也不是很差,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
一种叫责任感的东西在我身上慢慢滋生。/>
以后的人生还很长,我相信这段生活一定会对我以后的人生路有很大帮助。黑龙江省虎林市云山中学初三:刘妍
3、端午时分抒情散文
又该是一年的端午了吧。浮萍一方,不免或远或近的思念那种味道,那种浓浓的家的味道。
少时,不解,何为“端午”,是否就是中午时刻得热一热闹闹吃上一顿的意思呢,还是一种节气呢?都无从理解,好似大人们也不多于言语,就觉着,每年一定的时间,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很雀跃的忙碌着接待这个“她”。
家乡的人管“端午”叫“端陽”,还有大小之分呢。“小端陽”,孩子们很喜欢的,可以爬树打草了,各色的树枝树条的扒拉一些带回家,拿着小锄头,到地边刨点七草八药的,对了,最不能忘的该是爬上树梢看看南方的早蝉是否开始脱壳。小孩采的枝桠种类越是丰富越好,大人们也一并把它泡在石缸里洗洗淘淘,然后往大锅里一焖,十足的熬上半天。当然,最最重要的药头子是——岑艾,分“家岑艾”和“野岑艾”两种。大人们会根据叶子的宽厚和气味来区分,顺手一捞,大把大把的艾草就带回家,挂门脸上的,放锅里的,神了,这日子过得到处都是青草味儿。印象中“岑艾”该是可以活活折磨死我的东西,却十足是让我活命的好什物。年少体弱的我,时常因为天热而流鼻血,这着实急坏了父母,小学毕业也不过五十来斤的分量,害得母亲带我到处求医问药,但无论吃什么,每年端午,岑艾成熟后,总就每天掐上那么一小把,剁得碎碎的,煎在鸡蛋饼上,说是*降温的吧。于是也就这样被活活“折腾”了几年,那滋味简直不敢形容。而今,待在东北,气候似乎才在春节,岑艾是否成熟也不得而知,只是,我想多年来,曾经视为毒一药的鸡蛋饼没有了。
故乡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未读高中之前,并不知晓,举国上下过端午吃的竟然是粽子!要知道,我吃了十几年的“包子”和“包面”,也乐颠颠的过着呢。据说,家乡人是古湘西人搬迁至此的吧,拥有着一种叫“湘言孤岛”的传说,多少让我觉得中国最深厚的儒家文化包容的气象实在太多。
记得那时候,每到“小端陽”,家里该是农忙时节,于是,会在晌午给田地里面的人送些米酒和凉粉,尔后回家帮忙准备一揉一面。把大块的面一团一,分解成一个个,努力的一揉一着,也等待着母亲归来。小端陽过得简单些,母亲会迅速的把白菜和咸菜剁碎挤干,再切一把韭菜葱花,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悬在房梁上已至少半年的腊油取下来,切上几片往烧得通红通红的锅里这么一放,得了,“吱”的一声,顿时整个村子都能闻到老腊肉的味道,红火得很!尔后再把菜都倒进一搅合,行了,熄火,盛放出来,把孩子们事先一揉一好的面一团一展开,一个个推杆着,正面反面,抹粉淘渣,不多会儿,大大圆圆的如簸箕状的面一皮出来了,母亲利索的将擀面杖一横,顺手抄刀,比着一划,圆面一皮变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嘴上立即吩咐,“锅里添火,开始烧大,这边开始包起。”于是弟弟烧火,我帮着包面。如同“饺子”一个道理,只是形状多多少少的不同,甚至你可以包成任何你喜欢的样子。
记得外公是包面的好手,能掐上馅儿,给我包出老虎和兔子来。最小的时候,,把外公包的小鸭子藏起来了,舍不得煮了蒸了还是烤了的,就一直藏着,直到生霉长虫了,才哇哇大哭。母亲的包面没有那么些好看的样子,但*是我最爱的滋味。面一皮劲道薄溜,里馅儿咸淡合适,不油不腻,滋味十足。家乡人中午一般可以到下午三点才吃午饭的,而这样的一顿每餐,自然是劳神得多。父亲会从街上带回雄黄,各处撒点,我和弟弟也是涂得满身,至少几窍几孔的都抹了个遍。晚上,母亲会端出白天熬好的*水,逮着我和弟弟谁谁的,往水缸里一扔,热水下来,老实的待着,泡上半点。
过 “大端午”,母亲会一早起床去山上采药,摘上许多岑艾。回家把前一晚准备得面一团一搬出来,掐掐发酵得怎样,这是正日子,不能吃“包面”解决的,该是得弄“包子”了。于是你可以听见,村子里的媳妇儿们都大声嚷嚷着谁家谁家的“老面”(即加一点就可以把蒸包子的面弄得肥肥胖胖的那种,和酵母一个理。)发得很好,干脆去要点吧,别因为手拙把自家的包子给蒸黄了。于是,那时的我时常想,里面的馅儿大致和包面本该是一样的吧,为何会有不同滋味呢,是否就是这老面发酵得功能呢,像土坛子里存的米酒一样增着了厚度。母亲总说,最不拿手的该是包子了,总也觉得黄*,碱又是多了什么的。我也道不明白里面的缘由,但却总能乐颠颠的吃上好些,还顺手揣一两个到学校显摆。因为母亲调料的馅儿真就是没话说的。“包面”的馅儿单一一些,而“包子”的馅就七花八门的了,有白菜的,芹菜的,豆芽鸡蛋的,最重要的该是四季豆了…乡里的习俗说四季豆象征四个季节都会丰收。把清理的的豆角剁得碎末,加上豆腐粒,和家里最好的瘦肉炒香,盛出来小心翼翼的包着。这样讲究的包子个数也就因家里人口来定的,不多不少,可是够回味一年的了。也就这天,家里的李子也熟了,地上垫着簸箕,就可以上树采摘了,母亲不会说小心和不许之类的话,只是一头一揉一面,一头瞄着屋外。把李子擦擦干净,小的放进家中的泡菜坛——这个在拉肚子时吃上一两个,特管用;大的放进书包,带到学校,五分三分的卖着。得的闲钱可以存着买游戏牌或者棒一棒糖,母亲也不过问。傍晚,依旧泡澡,擦雄黄,拍着圆乎的肚子美美的睡觉。
家乡人没有吃粽子的习惯,却独独和包子、包面深情一往,虽不知个中理由,但却深深的不曾遗忘。
东北的春天来得很晚很晚,于是许久以前便开始思念;东北的春天走的也很晚很晚,于是更加久久的难忘思念。柳絮飘得漫天铺地的都是,如同家中那一碗碗白面,又是一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tc.cn/articles/3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