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高中随笔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21

不合时宜高中随笔

官道两旁的柳树已经摆脱了冬日的干枯,换上了青翠的外衣,仿佛一位刚睡醒的少女,慵懒着伸展着婀娜多姿的身躯。布满细长柳叶的枝条,随着风的节奏,尽情的调戏着路旁沟渠中那哗哗的流水,水波微微的一笑,荡起阵阵涟漪,又继续往前方流去。偶有鱼儿跃出水面,愤然的抗议着柳条*的调戏,只是柳树并不在意,继续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着对水的爱意,虽然枝头的鸟儿正在向其高歌一曲。水依旧缓缓的向前流淌,显然此处并非它长存久留之地,水面上荡起的层层涟漪,不知道是诉说着对柳条的歉意或者是爱意,也许也是对枝头小鸟无尽勇气的鼓励。 天已大亮,勤劳的农民已经开始为最后的丰收努力,看着满是沟渠的流水,个个都是满目的笑意。除了在沟渠畔商量如何抓捕鱼儿的孩童,成人们已经开始了灌溉土地,虽然这水依旧是冰凉的。

水沟里面的麦田中,麦穗已现出淡淡的金黄,一望无际;远远的望去,宛如青色的海洋,随着淡冷的春风一波一波的涌动,带来阵阵独有的清香之气。

闻着这股清香气,官道上的商旅行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着远方无尽的道路,又埋头向前走去。生活总是那么的神奇,可以让你心甘情愿的为之努力,虽然你有不同的目的,但是你必须为今天的到来而努力。

多想静静的躺在那涌动着的麦地,静静的仰望着朵朵白云飘来飘去,虽然触不可及,但是此刻的内心却拥有着早已逝去的静怡,就这样静静的躺着,等待着温暖的阳光驱散春日清晨的凉气,呆呆的等待着暖暖的阳光无私的奉献在厚重大地上的身躯,静静的,暖暖的,虽然麦田中间或有些不知名的虫子在自鸣得意,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困意。

满脸的微笑,微闭的双目,以及那飞到九天之上的思绪。

天已然渐渐的暗下,太阳经过一天的劳作,就要回去休息。阵阵的凉风又一次的霸占了大地,恣意的指挥着麦浪,跑来跑去,无尽的挥洒着自己的指挥才能,晚间的麦浪已然失去了昼日的自我,化身黑色的波浪,陪着凉风尽情的玩耍。静静的躺在麦地,思绪并没有从被凉风刮起,而是随着麦浪不停的起伏,直到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错了,麦浪依旧是青色的麦浪,黑色的波浪只是我自己强加其身的一个词语,而并非如今的麦浪,其实麦浪并没有变,而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的大脑。

一勾月牙静静的升至了起来,耳中充满了阵阵万籁俱静下肆无忌惮的自鸣得意。更显得周围的静寂。一勾月牙斜斜的挂在天空,虽然没有满月那么让人心旷神愉,可在这月亮冷笑的嘴角旁,你却可以欣赏漫天的星光挥洒在大地。或许此时的月亮正在嘲笑星光只能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辐射大地,也许也是月亮在嘲笑世间的人们只会欣赏月圆之夜带给自己的美好思绪。满天星光,仿佛并不在乎月亮的态度或心意。依旧我行我素的灿烂、微笑。为谁?不得而知。

可是,我为什么要知道呢?这样不是挺好的吗?我可以据此拥有的无数的想象,有时候真相只有一个,可是如果自己不执着于这个叫做真相的结果,那么可以遇见,你会拥有无数个属于自己的真相。想到这里,我又发现我没有错,是的,我看到的麦浪确实是黑色的。就像水是无色的,可有时候他却是蓝色的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天才般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神迹般的诗句。

仰望星空,依旧灿烂,可月已西斜。夜,深了。

发尖那雾气结成的水珠和潮潮的衣衫也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夜,已经深了。

是啊,夜已经深了。

而我,也该走了。

拓展阅读

1、

今天月亮圆了,又是一个千里共蝉娟的日子。

记忆孩提秋,是一方甜甜的月饼,是小伙伴的游戏、黑夜里的荧火虫和一夜快乐的梦。虽然在妈妈的嘴里,已经知道了故乡的名字,可是故乡毕竟好远,就如天上的月亮,还是吃一口月饼才是最真的感觉。

年龄的逐渐长大,故乡的概念终于在脑海里有了深深的`印象:那是父母终生变的乡音;是家常便饭里最香的滋味;是每封家信上那枚圆圆的邮戳;是每当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总禁一遍遍想象的地方。在百万分之一的全国地图上,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可它却如今宵的月亮,浓浓地装满了父辈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泪满襟。

几经生活的变迁,终于从南方回到了北方,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故乡,每个秋的晚上,思乡的愁绪渐渐淡忘,毕竟是久居故土常忘家,笑看了月圆月缺花开落,醉遍了秋寒冬夏雨。对于曾经生养自己的江南,只记得烟色朦胧,木棉如血,茉莉飘香,棕榈摇曳。还有秋晚上的点点萤火。

上一个周末,忽然收到一位江南的朋友捎来的月饼,是杭州五味和的百果苏月,来的还有朋友简单的一句话:那是很好吃的,你尝尝。

看一方小巧的月饼,白色的酥皮下,透着淡淡的清香,浅浅地衬着青红丝的颜色,那样的精巧、细致,轻轻咬一口,那种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记忆深处所有关于江南的回忆:那是小桥流水的婉柔,芭蕉听雨的清凉,是彩云追月、寒鸭戏水、将军令、步步的旋律,是长眠于那里的无数的梦的回忆。

是的,离开了是故乡的家乡,却没有学会是家乡的故乡的乡音;生长于酒胜力桃花红的江南,却养就了豪饮江湖道英雄的性格,至今知我应该是思舟的浪子,还是思马的游侠。

论浪子或是游侠,总归都是要漫迹天涯,今夜,应该庆幸自己,可以和父辈一起,摆一份清供,倒一杯淡酒,遥祭九天的明月,还有故去的亲人。可以点一颗烟,默默地祝福远在异国的家人,轻问海外的秋,可否有家乡的月亮。可以站在静静地院子里,看葡萄藤上风抖动的叶子,思念着远方的朋友,在异地的此刻,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约定?是否在同看一轮明月。

2、

那一轮满月带着丝丝忧愁,久久的悬挂在黑布似的天空上,一朵朵沉甸甸的乌云遮住了月亮那皎洁的月光。“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秋之夜,我想起了远千里之外的姥姥。姥姥,您还好吗?

姥姥,虽然您身在遥远的广州,而您的心却永远连着我的心,手永远牵着我的手。姥姥,和您一起度过的'美好光,您的笑容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我的心……

记得刚上小学的我,每天放学都往姥姥您家跑,把每天学过的古诗、童谣背给您听,而姥姥您总会捏着我胖乎乎的小脸,笑眯眯地说:“我们的小菲菲真乖,真棒,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也总是乐滋滋的笑着,自豪的又为姥姥您说一句甜言蜜语或唱一首动听的歌,让姥姥您开心的得了。面现在的我,每天放学后也会情自禁地走向您家,这才发现,原来只剩下空房子,可是屋里仍会久久荡漾着我们的笑声……

姥姥,前年我和妈妈去广州看您,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光呀!您带我去游乐场,陪我一起坐小火车,陪我逛商场,给我买了好多衣服。姥姥,那您开心的像一个孩子,就像是我的朋友。当我和妈妈斗嘴、惹妈妈生气,姥姥您会板着脸,教育我,一边又说着妈妈,让她消消气。我也会在您的教导之下,向妈妈承认错误,逗妈妈和您开心。间总是过得那样快,,我们又要离去,火车上,我哭了一路,我想您,姥姥!去年暑假您回来看我,匆匆的相聚之后,您又走了,您还要照顾刚满一岁的小妹妹。

这一别又是一年,姥姥您每天都给我打电话,问寒问暖,问我又长了吗?长胖了吗?听妈妈的话了吗?我也总是笑眯眯地回答,我长了,也胖了,更重要的是我长大了,听妈妈的话了!电话那边会传来姥姥您慈祥的声音,哦,小菲菲长大了,理解父母对您的爱了,一这要好好孝顺妈妈哦。挂过电话后,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滚落下来。哦,姥姥,我想您,何才能与您重逢!

今天正是秋,远方的姥姥一定也在思念着她可爱的小孙女吧,虽然能相聚,但我们的心却永远在一起,您将陪伴我一起走过人生小路,永远,永远……

看!那紫色流星划过天空,照亮了整个世界。同又洒下了一抹散的余辉,写下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祝福:祝姥姥秋快乐!

3、

秋节,晚饭后,全家登上阳台准备赏月。妈妈在小圆桌上摆上了新鲜的水果和各种口味的月饼,我们边吃边聊,等待着月亮的出现。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月亮在大家的期盼渐渐地露出了身影。

妈妈指着月亮说:“看,月亮又大又圆,它像什么呀?”

我兴奋地着说:“月亮像一个大大的月饼,而且是蛋黄馅的!”

爸爸听后哈哈大笑着:“你就知道吃!我看月亮就像我每天洗过的菜盘子。”

妈妈接着说:“我觉得月亮像一面镜子,要是每天对着这样一面镜子梳妆打扮该多美呀!”看着妈妈一脸陶醉,我和爸爸异口同声:“臭美吧!”。

大家笑得前仰后

没过多久,圆圆的月亮被周围的乌云“吃”得只剩下弯弯的月牙了,月牙像一只风雨飘摇的小船,在云涛翻滚的云海里艰难地穿行。

突然,在远处的半空窜出几条亮光,之传来“嗖嗖嗖”的声响。哦!原来放烟花啦!怒放的烟花就像大花蓝,把大朵大朵的`“花”在夜空泼洒,夜空在烟花的装扮下更绚丽,烟花在夜空的衬托下更耀眼,满天的烟花照亮了暗淡的天空,照亮了漆黑的大地,也照亮了一家人幸福的笑脸......。美丽的烟花和弯弯的月亮在夜空绘出了一幅绝好的秋月夜图。

夜深了,人静了,乌云散去了,月亮又悄悄地揭开了面纱,地挂在空,将她那柔和的目光洒向大地,此的月亮更显得皎洁,更显得圆满。秋赏月真开心啊!美丽的景色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月亮如月饼,月亮如盘子,月亮如镜子,每个人都怀着心的月亮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4、

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秋节终于被我给盼来了。爸爸,妈妈带我到奶奶家去过秋节。

大伯,二伯和大娘们早已来到奶奶家里,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准备着晚餐。有的在洗菜,有的在炒菜,有的在洗水果,还有的在切月饼……大家各司其职,忙得亦乐乎,过节团聚的喜悦心情,在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了出来,笑哈哈的,乐滋滋的。有菜香味从厨房飘过来,蹿进我的鼻子,我猛地吸了一大口气,啊!真香!真香!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吃饭了,这肚子饿得咕咕在叫,我如一匹“恶”狼一样冲到了饭桌前。饭桌上,已经摆满了美味佳肴的饭菜,有绿油油的菜花,雪白白的山芋,黄灿灿的玉米饼,香飘飘的*,红彤彤的大鲤鱼……当然,还有必可少的月饼。我拿起筷子,夹菜便狼吞虎咽地“吧唧,吧唧”吃起来。这,奶奶提议让小孩子玩成语接龙。“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然无恙”……我嘴里嚼着菜,含含糊糊地接了一个“对牛弹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晚餐我们是在欢乐的笑声度过。

晚饭后,大人们在一边谈话,小孩子们在一边看电视、玩电脑。而我却是拿了一块月饼出去赏月。此的月亮分外明亮,圆圆的.,好似一轮圆盘。宽广的夜空,几朵灰色的白云陪伴在月亮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清爽的秋风拂面而过,清清凉凉,舒舒服服,惬意极了。在月的衬托下,坐在树下的小石凳上,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心里在想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奇妙的神话故事,思绪也飘到广寒宫。“明月几有,把酒问青天”,“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等诗句从我的脑海前浮过。杨柳微微晃动树枝,“沙,沙,沙”,仿佛是对这美丽的月光发出赞叹……

快乐的光总是过得飞快,快得使人能觉察。夜色疲倦,我们也该回家了。明亮的月光照亮着我们回家的路。

5、我的苦乐优秀范文

—写在安康市汉滨区张滩学55周年华诞之际

1985年至1988年,我在原安康县张滩学渡过了三年的校园生涯。三年间,虽然在人生的长河只是一个短暂的历程,但个的酸甜苦辣咸却给我留下了许多终生难以忘却的记忆。欣逢母校55周年华诞之际,我特意把它梳理出来,与我的同学和校友们共同回味少年代走过的苦乐年华。

1985年初夏,我和12名初同学以的成绩考入了张滩学。成为我们迎风九年制学校2个班60多名同学的幸运儿。那候,我们应届初毕业生如果成绩好考上了初专,学费和生活补助费就由国家负担,毕业了可以直接分配工作,成为令人羡慕的国家职工**,端上铁饭碗,从此告别祖祖辈辈肩挑背扛、缺衣少食的农民生活。这是每个家长梦寐以求的夙愿,更是我们每个农村孩子孜孜追求的理想。但当的规定只能报单志愿,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考专,就能再上,还容许复读生报考专。这种志愿选择的弊端硬是活生生地夭折了许多农村少年的理想,同也导致学校错失了诸多良才。可惜了我们7名优秀的初同学,因此回家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抱着锅台转圈圈”的庄稼汉和村妇而报撼终生。

9月1日一大早,我穿上唯一的一套新衣服,带着母亲特意烙的白面干粮馍馍,怀揣着父母辛辛苦苦攒下的16.8元学费,一路兴地来到张滩学这个当张滩区上的最学府。

母校建在黄洋河边张滩集镇的黄土梁顶上。穿过一条古老而狭长的集镇街道,迎面爬上一段长长的黄泥巴陡坡路,注视过校门两侧“严肃、认真、团结、活泼”的大字警语后,在大路一排排青翠的修竹和一棵棵大苍老的榆树、槐树掩映下,穿过一排排破旧的青砖平房,踏进了日思夜想的校园里唯一的一栋崭新的三层教学楼。

临行前,母亲曾反复叮嘱过我这个自小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的乡里娃,到校后一定要好好听老师讲课,认真学习,力争考上大学,端上铁饭碗,成为公家人,住上“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小洋房,从此再回到乡间里遭罪。从那起,我就带着母亲美好的祝愿,憧憬着将来能从这里奔个好前程,因而刻苦学习。尽管家里有竟艰难得连我每周3元钱的生活费都拿出,我依然坚持着。

天有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也许是从来没有单独出过远门,初来乍到饮食调、水土服的原因,开学后的第四天我突发腹泻。当同学们彼此都还陌生,班主任又忙,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那个发潮、霉腐味很大的集体大通铺宿舍里,难受的淌了平生以来最多的一次眼泪。好在父亲是名很好的乡村医生,得信后迅速赶来在亲戚家喂我服用了药后很快就康复了。

学校食堂实行自带粮食交伙食加工费制。我们这些来自偏远山乡的住校生们,一周要在食堂吃17顿饭,交伙食加工费1.7元。吃菜既可自带也可在食堂买。有6分钱的豆芽素菜,有1毛钱的萝卜炒肉片之类荤菜,也有3毛钱一小碗的红苕蒸肉。这些菜今天看来很便,但在那却是绝大多数同学吃起的奢侈品。同学们基本上都是吃自带的酸菜、腌菜和酱菜之类。只有少数家境好的同学,或是因为长间没有吃过肉,偶尔才舍得买份带点肉腥的荤菜打个牙祭。

我是家四姊妹排行老大,自小就很懂事。知道父母仅要共我们吃穿,还要给我们凑学费、攒钱盖房子,家宽裕。平日里很少舍得掏1毛钱甚至3毛钱在学校食堂改善伙食。尽管那候身体正直发育期,营养很重要。记得有一周,连续吃了食堂2天的变质豆芽菜后,恶心呕*好久,以至于很多年后我一见黄豆芽就反胃。过,幸运的是,我舅婆家住在学校远的地方,家境强些,偶而在吃完自带的酸菜后,便去他们家混顿蹭饭,顺便再带点萝卜咸菜之类回来。那候我们每天是1.2斤粮,两顿粗粮,一顿细粮。成天活蹦乱跳的我们压根就吃饱,更何况食堂的厨师们还经常克扣我们的口粮呢。为此,年级的校友曾多次与他们发生过争执。

为了避免挨饿,我们只好去打学校水房限量的开水,冲泡从家里带来的油茶火面或者干粮馍。夏天里,馍馍放得久了就会发霉涨毛,我们只好用开水反复冲泡变质的它们勉强下咽,以至很多同学得了肠胃病。还有少数同学因家庭条件差,加之运动量、饭量又大,想改善伙食,却又交起伙食费,就只好偷偷地藏在宿舍里用煤油炉子做饭吃。为了躲避值日老师可能的检查,有候煤油炉子被藏到被窝里,险些酿成了火灾。也就在那候,我学会了做饭。

尽管学校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可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却很大。学校每天晚上9点钟熄灯,许多同学为了补习功课,夜静人深了还坐在屋檐下昏*路灯下,强忍着蚊虫的攻击啃书本。只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伟大的梦想:有朝一日考上大学,从此跳出农门。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才培育了我们这些来自乡下孩子吃苦耐劳的特殊本领,也让我们后来养成了在生活上简朴,从奢侈浪费的良好习惯,练就了在任何困难都敢于迎难而上、坚忍拔的顽强拼搏意志。

由于刚入学的候我个子矮人又小,没有引起班主任和同学们太多的注意。后来,着我的组织能力、文体特长在班上和学校举办的几次集体活动的出色表现,深受班主任的赏识,被同学们推选为班上的团支部*。三年,多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服务,让少年代的我初尝了在那个特殊大家庭的诸多快乐和甘甜。这也许是我参加工作后,很快能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功课,我自小偏科语文而且成绩一向很好。就连那些同学们称之为难学的文言文,我却轻松拿下,从而赢得了语文老师的厚爱。阶段养成的良好自学习惯,为我后来参加等自学考试、函授进修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由于理科功课成绩理想,我曾试图转到文科班去,遗憾的是当的校领导一直未能如愿。这可能就是我后来产生厌学思想的原因之一。庆幸的是,我们班上大多数同学愿意学而我却颇感兴趣的一门专业课——养蚕与栽桑,后来竟成为我参加工作后的业务特长。

课余间,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主要有三个:一是学校的阅览室,一个是操场,还有一个就是校外远处的黄洋河边了。阅览室里我们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了解到外面的精彩世界;操场上常活跃着挥汗如雨的我们;清澈透底、碧波荡漾的黄洋河边,是我们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课余饭后放飞青春梦想的天堂。冬去春来,杨柳轻拂,我们放声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低吟舒婷的《致橡树》如痴如醉,在如血的夕阳告别……

三年,我们的班主任换了三个。分别是:赵养吾、卜先平和胡雪。代课恩师印象较深的有罗兴军、张瑞忠、杨建安、赵养吾、胡成信、张建平、胡雪等。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瞬间,我们已经离开母校23年了。俗话说:儿嫌母丑。尽管当年母校也曾给我们留下了苦涩的记忆,但少年代的我们从那里开始成长,在那里找到了人生理想飞翔的起点。得到更多的还是一个个恩师们那份园丁般的厚爱。

近年来,我因工作关系,曾多次去过母校,看到母校如今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已。昔日那一排排低矮、破落、衰败、饱经沧桑的青砖平房已经消失了,代之以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公寓楼和师生食堂。目前,在母校就读的学生多达2000余人,竟是我们当年的2倍多。还培养出了全国奥数金牌获得者,清华、北大等名校金榜题名的优秀学子更是逐年快速递增。透过学校这些辉煌的业绩,从家乡这个未来人才的摇篮里,我看到了家乡明天迅猛发展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我们这些游子们,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用事业上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工作成就来回报母校的哺育。

在此,也衷心的祝愿我的同学和校友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个个事业有成、家家幸福美满。满怀信心的展望已经走过了55载沧桑的母校,在一批批智者的执掌下,明天将会更加辉煌,一定会再为家乡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点击查看更多不合时宜高中随笔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c.cn/articles/2991.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