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设计小学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21

版面设计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版面设计》是一节小学美术教学阶段平面设计与应用领域的课程。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它巧妙结合文字联想教学,又进一步安排了版面设计内容,要求文图并茂、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突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欣赏了优秀的板报作品,其中《关于味觉的知识》、《课程表》、《圣诞节》等,不仅体现版面设计的一般构成方法,更加突出了版面的形式感,特别是综合材料的运用和多种设计形式的表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版面设计的美感,以突出多样的艺术形式,生动,醒目的视觉效果,达到突出学生设计个性为目标。使学生了解了版面设计的基本特点和方法,认识了版面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①了解版面设计的构成方法。

②培养学生设计意识。

③学会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有创意的版面。

(一)课前准备

●收集优秀的版面设计图片资料。

●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及制作材料:如彩色水笔、彩纸、水粉或水彩颜料、废旧图片等,还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文字材料、图片,以备充实内容。

(二)教学过程:

●参观: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社区小报栏及校内墙报,感受板报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师生共同欣赏课前收集的小报,探讨并研究其构成特征。

●导入:让学生说出内心感受和见解,从而引出课题。

●欣赏:在此基础上赏析国内外优秀板报图片。

●操作:给一个主题,设计小报草图。

●讨论:分组进行研讨,作业内容选材自定。

●表现:小组合作共同创作,在研究的氛围中学习。

●创作: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按照指定主题独立完成。

●评价:可采用小组互评或自评,以及展览的形式进行。

●作业过程:

(1)根据教师出示的主题或几篇文章,分组设计小报或独立完成。采用收集素材、设计版面草图、绘画制作、举行小报展四个步骤。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拟定作业内容和形式,按照拟定命题、选择文章内容、设计版面草图、绘画制作进行操作。

●课后拓展:

结合学校活动和节日活动,开展校园小报、班级黑板报竞赛活动,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也可以课后用所学知识评论校园墙报、社区宣传栏。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积极参加动手实践活动并能发挥作用。

●是否创造性地表现出版面设计的美感,表现手法感人,主题突出、有特色。

●能否与同学合作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教师教学随笔

拓展阅读

1、2021人一年级数下册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算中增强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准备:主题图。

方法:情境法。

一、创情景:

校要秋游啦,同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生,老师想让同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方)

二、建立模型。

1、同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 生独立试做,然后以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3、启发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生自由发言,或者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

4、由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继续完成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呢?

6、引导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生说一说商的大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这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体验“调商”的过程。在试商的过程中,生回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但在具体的算时商不是大了就是了,中我重点让生讨论理解“商为什么大了或了”然后在掌握“调商”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试商。

2、乐高的标准

练习三第10~16题、思考题、动手做。

1.使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积、侧积、表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提高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习价值,提高习数的兴趣和好数的信心。

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

1.回顾复习。

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几节课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

生回答:圆柱的体积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积的算方法和各种情况。

2.理清思路。

同桌说说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

同桌说说算圆柱表积的步骤,先算出底积和侧积,再算出圆柱的表积;

3.揭示课题——圆柱表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练习三第10题。

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生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11题。

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

3.练习三第12题。

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积之和。

4.练习三第13题。

生读题,分析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练习三第14题。

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薄膜的积相当于什么?

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

⑶分别怎么算?

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表积和体积的一半。

6.练习三第15题。

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

7.练习三第16题。

提问:要求水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

1.第19页思考题。

有余力生完成。

⑴把圆钢竖着拉出水8厘米,水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

⑵全部浸入,水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

⑶这题还可以怎么想?

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那一部分钢材的体积。

3、2021人一年级数下册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问题。

课件,练习纸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生实际,创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算。

【让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算变得有趣。师在数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密切联系生的生活实际,创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让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知识,充分发挥了生的主体地位,使生感悟到数应用于生活,达到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这一组同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较两种方法

(4)仔细比较上的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

(5)认识数轴。

【知识的巩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并具有层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组成员的身高,由实际向高引向正负数的记录,由正负数的记录又回到实际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数时,通过两种算方法的比较体现了正负数抵消的优越性,从而使生“人人到有价值的数”。在两组数据的比较中,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负数的大及相差数。可以说习题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点。数轴的引入,重视对生数感的培养,并形成认知结构。】

四、课堂

师:通过这节课的习,你有什么收获?

4、2021人一年级数下册

1.通过复习,使生能够运用所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复习,使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复习,使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生回答后师点评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一列客车以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生试做.

②.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时相遇?

(先用算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经过x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时相遇。货车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货车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结(略)

生比较上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时架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时,架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结:根据同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时行15千米.客船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

点击查看更多版面设计小学美术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c.cn/articles/2988.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