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20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

教材简析:

课文中描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最后一块密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 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课后札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四,雅鲁藏布大峡谷 ,希望对你有帮助!

拓展阅读

1、高一历史范本

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科书与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师应该注重启发式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2、高一历史范本

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隋唐:

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宋朝:

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商业城市和着名的商帮

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

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元的都、杭州。世界第一港泉州

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3、高一历史范本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帝国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思考问题

3)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的从历史纵面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罗马法的内容及《人权宣言》、《权利法》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民法典》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罗马法的内容所体现西方文化精神的基础和分析中西法律发展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思维,加深其对现实的关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法律在维持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和实行法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明确作为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重点:罗马法的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马法的影响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1)罗马法的定义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按形式划分:成文法、习惯法

2)按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1)作用;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经济统治

2)影响:

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和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高一历史范本

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授课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2、农业发展的表现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

2、棉织业:

3、制瓷业:

4、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贸易范围: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纸币

(1)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点击查看更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c.cn/articles/2983.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