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香遮不住伤诗歌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20

木兰香遮不住伤诗歌赏析

停在这里

不敢走下去

让悲伤无法上演

由不得我拒绝

这条路我们走得太匆忙

拥抱着并不真实的欲望

来不及等不起

回头欣赏

深夜,耳机里的音乐响了一整晚,单曲循环播放着那首《三寸天堂》,我没有一丝睡意,眸子里噙着少许晶莹,心里藏着几分惊喜,一个表情始终,微启薄唇,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哼唱着,整个人早已痴醉在久远的回忆里。

马尔泰.若曦,那个触及我内心深处的名字,早已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难以抹去。前世,若曦带着对四爷深深的爱意香消玉殒,坟头的木兰花开的那般娇艳,映着暖日吹着微风把花香飘散在柔软的记忆里。紫荆城内,那抹木兰香蕊伴着四爷孤独到天涯,相守到月落。四爷太爱若曦,爱的近乎痴狂,帝王的尊贵又岂能弥补爱情的殇。终究,四爷难以释怀,带着对若曦深深的思念来到了下一世的轮回,现世里张晓和殷正的缘分原来早已注定,那几世的情将在今世喷薄,醉倒你我早已旖旎的最柔痴心。

《步步惊情》今晚即将上映,再次追寻四爷现世里的情爱纠葛,我略显激动,充满期待,再一次拾起昔日追剧的热情,去看这场让我注入希望的情爱里。

木兰花香,盈满四爷几世的痴恋,木兰花、木兰簪子、木兰耳坠、木兰链子,所有关于四爷和若曦的一切都是木兰,那香惹人爱恋,那美让人着迷,那情扣人心弦。一切悲和恨,痛和伤,隔着两人的种种无奈和悲伤早已淹没了木兰花香,结出阵阵伤怀。

爱与伤,是矛盾,亦是超脱,木兰花再香也遮不住伤,但是木兰花香带来的美好又岂会因这些许的伤亵渎了记忆里的美好。

拓展阅读

1、夜游宫

人去西楼雁杳,

叙别梦扬州一梦。

云淡星疏楚山晓。

听啼乌,

立河桥,

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

细织就霜丝多少?

说与萧娘未知道。

向长安,

对秋灯,

几人老?

本词写梦,一反以往先梦后醒的手法,而是点明“叙别梦”,再以平缓的语气略叙梦境。上片叙梦。“扬州一梦”暗示十年欢爱永诀。“叙别梦”三字勾连今昔,写词人梦中与杭州姬妾相晤,诉说西楼永诀,十年梦醒之种种悲欢,真乃梦中叙梦,悲上添悲。“云淡”四句具体描摹梦中情景,依然在西楼欢会,拂晓时分云淡星稀,乌鹊悲啼,催促着情侣离别,于是河桥伫立,执手惜别,情话绵绵。下片写梦醒后的离愁。“雨外”三句,就醒后听到的雨声、蛩声传情,想象蟋蟀声如织机穿梭声,遂推想细织多少霜丝,巧妙地写出自己感物怀,离愁染白鬓发。“说与萧娘”,乃指借蟋蟀悲啼转告杭州姬妾,给词人双鬓细织多少霜丝,她自然会知情,亦是一种奇想。最后“向长安”三句,以词人遥望杭州,寄情爱姬,独对秋灯,忧愁衰老为结,点明怀思对象乃杭州姬妾,以无言凄寂的相思传达尽的哀愁。陈洵在《海绡说词》谓此词“沉朴浑厚,是清真后身”。确实如此,是梦窗词又一风格。

2、江上吟·之枻沙棠舟原文及

《江上吟·之枻沙棠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词全文如下: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前言】

《江上吟 》是唐代伟大人李白的作品。此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以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示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前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后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结尾四句,承前发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活画出人藐视一切,傲岸羁的神态,又从反面说明功名富贵会长在,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全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能充分显示出李白的特色。

【注释】

⑴江上吟,李白自创之行体。江,指汉江。此宋本、王本题下俱注云:一作“江上游”。

,即辛夷,名。枻,同“楫”,舟旁划水的工具,即船桨。《九·湘君》:“桂桌兮枻”。沙棠,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以沙棠为舟。其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溺。”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⑶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妓。

⑷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

⑸妓,舞的女子。

⑹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⑺海客,海边的人。《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下也”。

⑻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人,着有《离**》《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⑼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台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⑽兴酣,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⑾凌,凌驾,高出。沧洲,江海。

⑿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可能的事情。

【翻译】

做桨,乘坐神奇的沙棠船,划动名贵的桨,在汉水泛舟,船头和船尾,悦耳的玉箫和金管声声吹奏。让我们喝上千杯万盏美酒,一醉方休。船儿随着波涛荡漾,动人的妓,一展那美妙的喉。天上的*,离开了黄鹤,又怎能在太空翱翔,怎及我坦荡君子,常能与海鸥同游。杰出的*家、伟大的人屈原,他的词赋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寿,而喧嚣一时的怀王宫殿、襄王楼台,如今安在?渺然无存呵,只留下空悠悠的山丘。我乘着酒兴下笔挥写,巍巍五岳也得一摇三抖, 我作成纵声高吟,仙境蓬莱在我脚下俯首。功名若粪土,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呵,并持久,就像那浩浩东去荡荡南折的汉水,绝会向西北流。

题一作“江上游”,大约是李白三四十岁客游江夏时所作。这首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这首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仍然还有所待,黄鹤来,也上了天;而我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是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还要*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时藐视一切,傲岸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正面说功名富贵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颂,则是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吗?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3、减字花·春夜闻隔墙吹声古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一枕新愁,残夜花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放秋千影过墙。

译文翻译

心情惆怅心绪低落,醉后倚靠着绿绮之琴独自愁苦。满枕新愁无处倾诉,长夜将尽花袭人月光照遍小楼。

隔壁知是谁吹奏出急促的笙,把我这锦屏美梦相思之情吹走。只有这绿荫匝地的垂杨啊,放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注释解释

减字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互换。吹:唱和吹奏。词中偏指吹奏。

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

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残夜:夜将尽。

繁笙(shēng):谓笙声繁密。脆管:清脆的笛声。

锦屏:鲜艳华美的屏风。李益《长干行》:“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此处代指华贵的卧房。

“只有垂杨”二句:指垂杨挡了隔壁秋千的影子。张先《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此处反用其意。秋千:一种体育活动用具。此处代指荡秋千的女子。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详。这首词收于《忆云词》甲稿,是项鸿祚二十五岁前所写,为夜闻隔墙吹声有感而作之词。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以他们比平常人感受着更多的愁苦。

上片,作者从阑珊的春意写起,为读者描绘了—幅春夜愁思图。开头两句写作者感到春意阑珊,心绪惆伥。在酒醉后漫倚绿琴,四周一片寂寥,只有绿琴相伴。作者首先交待了时间、地点。时间已到了春末夏初时节,春花开始凋落,面对阑珊的春意,作者内心禁涌起万般惆怅。项鸿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作者,正如他自己在自序中说的“生幼有愁*”。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因此,在这样一个寂寥宁静的`春夜,作者万般的愁绪无处排遣,只好借酒浇愁。但醉后的心境更是寂寥,于是只好以琴为伴,暂且用琴声慰藉一下孤寂的心情。这里的“相伴”,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以琴排忧,却又心绪皆无的情景。“一枕新愁”二句,写作者夜深难眠,满腹愁绪。“残夜’’正是人们熟睡之际,而作者却嗅着庭院花,看见满楼月色。这“残夜花月满楼”句,暗示了作者难以成眠,使读者好像看到作者睁眼寐沉思忧郁的形象。“一枕”句也生动地勾出作者愁绪绵绵,辗转反侧之状。“新愁”到底是什么,这里没有说,作者在下片才以含蓄的笔法暗示出来。

下片作者用含蓄的笔墨道出了这种“新愁"的由来。“繁重绝管,吹得锦屏春梦远”,终于道出了是隔墙邻居家繁杂的管弦乐声,把自己难成的春梦吹向了遥远的地方。从句子表面来看,似乎是比邻的弦管乐声搅得自己难以入睡,实际上,这只过是作者的托词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作者对隔墙佳人的思恋,才使得他卧安席。这一点在结尾一句中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只有垂杨,放秋千影过墙。”打秋千的女子,这才是作者为之辗转反侧而产生“一枕新愁”的根源。夜深人静,作者因相思而产生的种种愁绪却无法传递绐对方。因此,只好把这种哀怨发泄到了庭院中的垂杨上,仿佛那静静的垂杨也解人意,偏偏挡了作者的视线,从而使他连荡秋千的女子的影子也看到。表达了作者对佳人深深的爱恋,却又无法向对方表达的惆怅与哀怨。

总之,这首词以其清新幽怨的风格,缠绵委婉的笔调,以情写景,景中寄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读来令人感到真挚自然。

点击查看更多木兰香遮不住伤诗歌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c.cn/articles/2975.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