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板新玩法中班健康活动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0 10:06:42

拼板新玩法中班健康活动教案

泡沫拼板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具有色彩鲜艳、质地柔韧、安全多变等特点,深受幼儿喜爱。本次活动中充分依托拼板,在幼儿探索单块拼板多样玩法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双脚并拢侧身跳的动作,并从原地练习自然过渡到行进间完成此动作。在整个活动中材料运用与孩子身体动作发展自然契合,并呈现出丰富想象和无限创意,感受一物多玩的有趣。

1、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动作协调性。

2、探索拼板的不同玩法,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3、勇于接受挑战,形成乐观向上、互相合作的态度。

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拼板的特性,安全、轻巧。接触过拼板,并有一定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拼板每人一个,背景音乐,颜色标记。

一、情景导入,引出活动。

师:冬天到了,让我们开着小汽车一起去锻炼吧。

二、探索玩法,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

1、探索拼板的多种玩法,感受一物多玩的乐趣。

(1)自由探索一块拼板的玩法,并互相学习。

师:我们把一块小拼板变成了方向盘,开汽车玩,还能变什么?可以怎么玩呢?请你找一个空地方变一变,玩一玩。

(2)分散玩拼板:“刚才把拼板变成什么”?

(3)个别交流动作,集体学做。

2、借助拼板,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

(1)按颜色拼长条:有几块拼板?像什么?

(2)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讲解要求。

(3)分组游戏,练习侧身跳。

(4)放松运动,休息片刻。

三、游戏“争抢站拼板”,体验合作能力。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创设情境,小朋友扮演企鹅,根据音乐变化玩游戏。

2、第一次游戏,每张拼板上站一位小朋友。

3、第二次游戏,减少拼板数量合作玩游戏。(教师提醒游戏中的安全)

拓展阅读

1、最端午节画粽子反思

有良好的语言育,激发其参与意识,锻炼胆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发挥特长,展示天性的舞台。把真、善、美以及爱的种子,通过祖国的语言文字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他们能在优美、有趣的语言陶冶自主发展,成长!赋予孩子展示的舞台。

小朋友。

以个人方式参与朗诵。

2、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3、能大方自然的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朗诵有关端午的诗歌。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2、了解端午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3、诗歌朗诵比赛。

1)集体复习所学有关端午的诗歌《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幼儿个人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3)评选出5名诵读之星。

资料:

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2、最端午节画粽子反思

年级组。

2、通过体验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的乐趣。

3、激发幼儿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1、年级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

准备:商量流程、准备材料、组织形式。

名称:五月五过端午。

形式:各通过向家长发送短信告知家长这一,再每开展走进端午

材料:粽子、视频、课件等。

2、各组织全体幼儿开展

了解包粽子的流程、习俗。观看视频。

师:粽子是怎样做的?需要哪些原料?为什么会有端午吃粽子这一习俗?

师介绍粽子,让孩子介绍自己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什么馅的粽子。

幼儿欣赏、学习民歌“五月五过端午”。

手工制作彩粽。

3、在“家园橱窗”或“网站”向家长介绍此次,请家长继续和孩子讲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3、最端午节画粽子反思

名称:包粽子(艺术)。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划龙舟等。

2、尝试用包裹、团圆的方制作粽子。

1、请家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信息粘贴在区、带一些相关物品如艾草、香包等。

2、实物粽子、各色卡纸、橡皮泥。

1、交流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风俗习惯。

引导幼儿观察区里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资料,看看自己带来的艾草、香包,说说在家里是怎么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端午节也是一家团聚的日子,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插艾草、缝香包、赛龙舟等。端午节与春节一样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2、出示实物粽子,让幼儿观察其特点。

说说你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粽子是怎么包成的?

3、幼儿包粽子。

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分别团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当作米、豆、枣馅,用各色卡纸剪成长条将“米、豆、枣馅”包裹起来。

关物品如艾草、香包等。2、实物粽子、各色卡纸、橡皮泥。过程:1、交流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风俗习惯。引导幼儿观察区里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资料,看看自己带来的..

4、最端午节画粽子反思

端午节对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图片粽子,盐蛋,赛龙舟,屈原等。《过端午》音乐。

1、讲解端午节的来历。

(1)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的庆祝及其意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2、节奏儿歌朗读《过端午》。

3、让幼儿回家后给家长朗读节奏儿歌朗读《过端午》,分享盐蛋和粽子,感受节日的快乐。

1、尝试绘画人物,能够画出人物脸部的主要器官。

2、在用直线和弧线作画的基础上,尝试画出波浪、圆圈等线条来装饰妈妈的头发,逐步提高幼儿控制手部作的能力。

3、启发幼儿按照自已的想像,选择不同线条和颜色给妈妈理发,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1、妈妈的照片若干,发型图4张。

2、白纸、黑笔、蜡笔人手一份。

1、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谁来介绍一下**妈长得什么样?

你们有没有仔细看过妈妈的头发呢?妈妈有漂亮的头发吗?

那**妈的头发是怎样的?

(头发是直直的'、长长的。头发是卷起来的。头发前面是直的,旁边是卷的……)。

2、师:你们妈妈的头发有没有染过颜色?

(有红头发,有黄头发,还有的头发有点儿黑有点儿黄……)。

3、师:妈妈是在那里把头发理的这么漂亮的?是谁给妈妈理的发呢?

(在理发店,在美发厅,是理发师给妈妈理的。)。

二、欣赏妈妈的照片,感受不同发型的特点。

1、师:你们看,今天老师把谁的妈妈请到了电视机里?

这位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

2、幼儿欣赏长、短、直、卷的发型谁的妈妈头发上染了颜色呢?

三、幼儿自己手为妈妈设计发型。

1、师:现在你想为妈妈设计一个美丽的发型吗?

设计发型前我们要先给妈妈画张像,妈妈的脸是什么形状的?脸上有什么?

2、师:示范画脸你想为妈妈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发型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个别介绍。

3、师示范画头发。

师:现在妈妈有了喜欢的发型,谁能够让妈妈变得更漂亮。

4、师示范图色。

5、幼儿手设计发型。

四、讲评你最喜欢哪一位妈妈?为什么?

大家都为妈妈设计了漂亮的发型,我们一起和妈妈和张影留念一下吧。

幼儿做一个可爱的作,喀嚓!

5、最端午节画粽子反思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探索、发现生的多样性及特征。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 《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的录像。

1、交流经验。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讲述屈原的故事。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等。

(注: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见《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分册)

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点击查看更多拼板新玩法中班健康活动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tc.cn/articles/1501.html

← 返回首页